河北省为什么50多年来换了11次省会?什么时候确定是石家庄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7:28

位于我国北方的河北省,被首都包围,是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路。东与天津市毗邻,东北与辽宁省毗邻,南部和东南部与河南省、山东省接壤,西与山西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河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它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平原、山脉、丘陵、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众所周知,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不过,它的省会来之不易,因为河北省在5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11次变更省会,最终决定石家庄为河北省省会。那么,河北省会城市为什么要来来回回呢?

1403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现在北京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边地区的发展自然也要跟上。于是,他将北平都司改名为大宁都司,迁往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保卫工作。北京周边的州县也由中央直接管理,改称“北直隶”。为了应对后金的入侵,方便管理,朝廷还设置了以保定为中心的保定都督。


顺治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59年,顺治帝正式设立直隶省,还设置总督、总督驻大明府管理该地区,但仍直属中央管辖。由于总督、总督的管辖范围不断变化,因此没有固定的住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名是河北的第一个省会。

1669年,康熙迁都督至保定,河北省省会也随之迁至保定。地处直隶省中部,地理位置比地处河南、山东、直隶三省交界处的大名要好。清代中叶,皇帝合并直隶总督与总督,设立布政司等省级行政机构,大多设在保定。


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海港,逐渐受到外国人的重视。《北京条约》签订后,天津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1870年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尚书。他们夏天在天津工作,冬天在保定处理公务。天津逐渐发展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保定的省会地位受到威胁。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在天津工作,于是天津成为河北省省会。不久,北京从直隶省独立出来。

天津作为河北省省会的时间并不长。1928年10月,中华民国政府决定以北平为河北省省会。但北平已独立出去,于是1930年10月,天津再次成为省会。1935年6月,天津成为直辖市,保定成为河北省省会。


直到1940年左右,保定一直是省会。但因为抗战的爆发,河北省的省会甚至迁到了陕西。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政府在西安恢复办公,不久又迁回北平。新中国成立前夕,华北大部地区已获得解放。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统一的河北省,保定再次成为省会。

此时的天津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河北省领导认识到其作为工业城市的优势,认为省会迁回天津将更好地促进河北经济建设,加速河北由农业大省转型。向工业大省转型。于是1958年4月,河北省领导决定将省会迁回天津。然而,1966年,随着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为此,中央领导提出“备战备荒”,以防万一。河北响应中央号召,再次将省会迁回保定。


没过多久,中国就陷入了动荡时期。河北省党政权力被剥夺,很多工作无法开展。1968年初,有人提议将省会迁往石家庄。一是因为天津已经成为直辖市,不能再做省会了。第二,石家庄的工人姐妹队伍比较强大,是重要的交通枢纽。2月3日,经中央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至此,石家庄成为河北省新省会。对于这个决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省城应该迁回保定,也有人认为石家庄是不错的选择,坚持“保留石头”,双方争论不休。1971年3月,周总理指示,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不变。从此,石家庄省会地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