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2 17:31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名山志》中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文化遗产包含41座寺庙,其中佛光寺东大殿是现存唐代木结构寺庙建筑中最高的,殿内满布真人大小的泥塑。明建殊像寺的殿壁上还有描绘五百罗汉故事的彩色悬塑。五台山是历代佛教建筑荟萃之地,其建筑风格影响中国宫廷建筑达上千年。这里也是华北地区最高峰,以山势险峻陡峭、顶无林木为特色。山间寺庙均建于公元1世纪到20世纪初期之间。

据明代高僧镇澄所撰《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第一座庙宇建于公元68年,由汉明帝下令建造。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巡幸及赏赐,五台山建起了200多所寺庙。

自古以来,五台山就与文殊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据公元418年的《华严经》卷四十五《诸菩萨住处品》记载,清凉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清凉山即为五台山。

隋唐时期的五台山发展到极盛时期,唐朝历代帝王或下诏建庙,或免收赋税,或绘制山图,或赋权五台山寺庙统治全国僧尼,使其成为汉传佛教的中心。寺庙数量达到360座,吸引了来自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朝鲜及日本的众多僧侣来到东南亚弘扬文殊信仰。

宋元时期寺庙削减到70座,但也建了一些新殿,如佛光寺、文殊殿等。藏传佛教传播到五台山,与汉传佛教和谐共存。

明代时佛教再次兴盛,许多寺庙得以重建,数量多达104座。作为团结蒙古民族的政策之一,清代帝王多次巡幸五台山,对加强边疆的管辖和促进社会稳定都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共有25座喇嘛寺和97个汉传佛教团体和谐共存。

五台山有两千年的佛教建筑史,荟萃历代佛教建筑,其建筑风格影响了中国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地区宫廷建筑。据题刻碑文记载,自北魏以来,共有9位帝王巡幸五台山18次,在此行香礼佛,使得五台山至今仍香火旺盛。历代帝王、文人收藏的经文典籍更使得五台山的寺庙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宝库,吸引了亚洲各国佛教徒瞻礼朝拜。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5.11-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