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以改革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0:04

  千帆竞发势如虹,百舸争流正当时。走进安阳市各开发区产业园区,机械设备轰鸣运转,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处处可见。在改革创新驱动下,安阳市重大项目接续落地、优质企业加速聚集、产城融合加速推进,一幅幅跨越式“蝶变”的奋斗画卷正徐徐铺展。

  自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安阳市各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改革发展大局,勇于打破僵局,努力构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力强劲的新体系。今年1至9月,全市开发区规模千帆竞发势如虹,百舸争流正当时。走进安阳市各开发区产业园区,机械设备轰鸣运转,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处处可见。在改革创新驱动下,安阳市重大项目接续落地、优质企业加速聚集、产城融合加速推进,一幅幅跨越式“蝶变”的奋斗画卷正徐徐铺展。

  自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安阳市各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改革发展大局,勇于打破僵局,努力构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力强劲的新体系。今年1至9月,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4.5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107.4亿元,同比增长4.3%。

  顶层设计 谋划改革路径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三化三制”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全市8个开发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管委会+公司”改革路径,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职能,因地制宜设计了开发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模式,全面实行了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和工资绩效薪酬制,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

  各开发区组建了开发区运营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在安阳高新区,新组建的高新区运营公司设置有“城市建设、产业服务、科创投资”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并成立了经发、科创、建设三大集团,形成管委会重管理、重服务,集团公司重开发、重经营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内黄开发区则组建了安阳豫达产业投资公司,承建了农业农村融合示范园、陶瓷园区标准化厂房、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瑞美达工业清洁燃气等优质发展项目,为开发区绿色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各开发区按照“科学界定、应剥尽剥、有序移交、平稳过渡”的原则,逐步剥离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信访、社会保障等社会管理职能,交由属地政府负责,使管理职能更加清晰,职责边界进一步厘清。龙安开发区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给马投涧镇政府负责,推动开发区管委会轻装上阵。滑县开发区、中原高新区全面剥离社会事务,让开发区将精力全部集中于产业发展、项目服务和招商引资上,各项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瘦身强体” 回归服务本位

  各开发区按照“大部门、扁平化”要求,科学设置开发区管理机构,实现了“瘦身强体”。汤阴开发区内设机构“一办、三局、一中心”,将职能向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责主业聚焦转向。红旗渠经开区设立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郑州4个驻外事业部,组建投资促进、科技创新2个专业化机构,突出创业创新和项目招引,奋力实现开发区“二次创业”。

  职能的转变也促使各开发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助企纾困”座谈会是各开发区对接企业最常见的方式,这种面对面精准化服务企业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座谈会开门见山,让企业逐一提出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涉企职能部门直面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针对各企业的不同“病症”,现场开出“药方”,及时为企业排忧解惑。

  开辟新的发展赛道,离不开创新的驱动,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此,各开发区创新人员管理方式,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安阳高新区通过竞聘上岗,实现了人岗匹配、精准用人,44名竞聘正副职干部中32名干部实现了交流轮岗,占比72.7%。干部结构得到优化,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占到86.3%。殷都开发区面向全区公开选聘了13名经济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开发区担任部门正副职,并面向社会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招商引资、建设管理、企业服务等岗位员额设置占比接近2/3。人员结构的优化,让各开发区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放权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改革,各开发区经济权限更加完备,发展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纷纷制订承接方案、编制权责清单、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积极承接经济管理权限,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汤阴开发区在项目备案、规划、用地、施工、环保等方面主动承接审批事项64项,最大限度实现“办事不出区”“办事少出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六单”服务模式,打通了企业、政府、代办员之间的信息壁垒、服务壁垒、监管壁垒,为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解决最闹心的难题,提升了代办服务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其他开发区也纷纷自主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自选动作”。殷都开发区围绕办事不出区,增设行政审批局,筹建行政审批大厅,按照“开发区发展中确实需要且具备承接能力”的原则,承接市级管理权限63项、区级84项。红旗渠经开区启用政府“2号公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发区建设发展自主权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中原高新区建设200平方米行政审批大厅,优化配置审批窗口,确保各项审批权限能够接得住、用得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各开发区打造了一流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进一步提升了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

  改革不止步,发展无止境。下一步,各开发区将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继续深化改革成果,优化发展布局,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开放招商,努力把各开发区建设成为高能级产业载体,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4.5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107.4亿元,同比增长4.3%。

  顶层设计 谋划改革路径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三化三制”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全市8个开发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管委会+公司”改革路径,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科技创新等职能,因地制宜设计了开发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模式,全面实行了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和工资绩效薪酬制,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

  各开发区组建了开发区运营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在安阳高新区,新组建的高新区运营公司设置有“城市建设、产业服务、科创投资”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并成立了经发、科创、建设三大集团,形成管委会重管理、重服务,集团公司重开发、重经营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内黄开发区则组建了安阳豫达产业投资公司,承建了农业农村融合示范园、陶瓷园区标准化厂房、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瑞美达工业清洁燃气等优质发展项目,为开发区绿色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各开发区按照“科学界定、应剥尽剥、有序移交、平稳过渡”的原则,逐步剥离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信访、社会保障等社会管理职能,交由属地政府负责,使管理职能更加清晰,职责边界进一步厘清。龙安开发区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给马投涧镇政府负责,推动开发区管委会轻装上阵。滑县开发区、中原高新区全面剥离社会事务,让开发区将精力全部集中于产业发展、项目服务和招商引资上,各项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瘦身强体” 回归服务本位

  各开发区按照“大部门、扁平化”要求,科学设置开发区管理机构,实现了“瘦身强体”。汤阴开发区内设机构“一办、三局、一中心”,将职能向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责主业聚焦转向。红旗渠经开区设立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郑州4个驻外事业部,组建投资促进、科技创新2个专业化机构,突出创业创新和项目招引,奋力实现开发区“二次创业”。

  职能的转变也促使各开发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助企纾困”座谈会是各开发区对接企业最常见的方式,这种面对面精准化服务企业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座谈会开门见山,让企业逐一提出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涉企职能部门直面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针对各企业的不同“病症”,现场开出“药方”,及时为企业排忧解惑。

  开辟新的发展赛道,离不开创新的驱动,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此,各开发区创新人员管理方式,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安阳高新区通过竞聘上岗,实现了人岗匹配、精准用人,44名竞聘正副职干部中32名干部实现了交流轮岗,占比72.7%。干部结构得到优化,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占到86.3%。殷都开发区面向全区公开选聘了13名经济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开发区担任部门正副职,并面向社会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招商引资、建设管理、企业服务等岗位员额设置占比接近2/3。人员结构的优化,让各开发区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放权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改革,各开发区经济权限更加完备,发展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纷纷制订承接方案、编制权责清单、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积极承接经济管理权限,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汤阴开发区在项目备案、规划、用地、施工、环保等方面主动承接审批事项64项,最大限度实现“办事不出区”“办事少出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六单”服务模式,打通了企业、政府、代办员之间的信息壁垒、服务壁垒、监管壁垒,为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解决最闹心的难题,提升了代办服务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其他开发区也纷纷自主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自选动作”。殷都开发区围绕办事不出区,增设行政审批局,筹建行政审批大厅,按照“开发区发展中确实需要且具备承接能力”的原则,承接市级管理权限63项、区级84项。红旗渠经开区启用政府“2号公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发区建设发展自主权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中原高新区建设200平方米行政审批大厅,优化配置审批窗口,确保各项审批权限能够接得住、用得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各开发区打造了一流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进一步提升了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

  改革不止步,发展无止境。下一步,各开发区将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继续深化改革成果,优化发展布局,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开放招商,努力把各开发区建设成为高能级产业载体,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