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和日丽的周末
发布君要和大家聊聊
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银川

今天的《中国新闻周刊》给出了答案
下面就跟着原文
一起去探寻一下

眼前的强烈反差,就像是一群西北糙汉在镇北堡的客栈里喝酒划拳、吆五喝六,突然从柜台迎面走来一位萌萌哒的小姑娘,巧笑嫣然:“客官,来点啥?”
这时的宁夏府城还不叫银川
“银川”二字
纯粹是时人对“塞上湖城”
湖色交织、水光连片的直白赞叹
这种赞叹百年后依然存在




国际湿地公约组织
在迪拜召开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
宣布银川市
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相信大家伙都和发布君一样
人大声秀出了对家乡的骄傲

让这座城不断逆袭?
最先改变银川的性格甚至“性别”的
当然是黄河母亲
▼
宁夏平原自古地势平缓,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进入宁夏平原后来了一个急刹车,开始旖旎前行。
河流从上游带下的泥沙不断沉积,使得冲积平原不断变广加宽。在漫长的地质演变时期,黄河多次改道,不断冲刷与侵蚀两岸,原河道就此形成连绵一片的湖泊和湿地。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平原南高北低的适度坡降使得老百姓可以借助天然的高度差来修建沟渠灌溉田地。
湖泊棋布,波光荡漾,银川引黄灌溉的便利滋养了这座城的延展。
踏上贺兰山阙,迎面袭来的除了党项铁骑的金戈铁马,还有丝绸驼队的声声羌笛。这里是中原文明和西北游牧民族碰撞交汇的前线,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火花四溅的溯源地。

目前,银川湿地拥有植物255种,湿地野生鸟类23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
好景不常在
从“七十二连湖”的历史胜景
到排水造田、湖泊萎缩
似乎只是一夜之间
“月湖夕照”、“汉渠春涨”
“连湖渔歌”、“南塘雨霁”
好像成为银川老一辈人的回忆
进入21世纪,银川市委市政府开始着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西北水乡,随后正式确立“生态立市”战略。自2009年以来,银川市已累计投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资金约34.5亿元,将湿地管理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为提高全市湿地保护力度,银川市加强湿地法制建设,严格执行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相继出台《银川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关于加强黄河银川段两岸生态保护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保护的决定》等,为银川市湿地保护提供法规政策保障。

在法规指导下,银川市政府对水道、水生植被、鸟类迁徙地进行整体保护性重建,连通银川西部6个拦洪库和2个滞洪区,接引银川平原10余条沟道,沿途连接了七子连湖、华雁湖、海宝湖、小西湖和阅海等10余个重要湿地,修复水系32公里,形成水面1700多公顷。


对于银川人来说
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就来自这片湿地
没有了湿地
银川就好像失去水分
失掉了很多充盈于城市角落的细节
定位于
“绿色、高端、和谐、宜居”
城市发展战略的银川
也在步步改变属于自己的颜色
来到银川的外地客人
揣着想象中银川的黄色甚至灰色
却被舒爽的绿色和蓝色撞个满怀

我们共同的家乡
叫宁夏
除了湿地
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



……
来自法国的小伙Louis说
在宁夏
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想不到

我们就跟着中国日报的创意视频
去看看Louis都有哪些惊喜
↓
从记忆里的塞上江南
到现在湖城重现
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银川人走了将近二十年

时代大潮里
掌握航向的终究是人
——爱银川的银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