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山山巅,海拔1570米。每天傍晚,这里都聚集了一拨拨追逐夕阳的年轻人。
他们默契地做着同一件事:将手机或相机高高举起,记录落日熔金的绝美瞬间。
从东华山上俯瞰攀枝花的初印象,或许就是所爱城市的模样。
把山巅的视角转换为Citywalk的体验,这座处于裂谷之中的城市,抬头可见绿,出门能亲水,四季可赏花,多了美食凝聚的烟火气,多了闲话家常的睦邻友好,多了快言快语里蕴藏的热络。
在央视出品的双语短视频纪录片《Amazing China(美丽中国)》中,攀西大裂谷以其雄浑壮观的姿态,诉说着自然与时间的沧桑。
如今,这片古老的地质奇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焕发新生——独具匠心的“山海湖”城市景观,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也让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可感可触。
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城市之眼 石磊/摄影
山水之变
漫长的岁月中,大自然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塑造无数奇迹,令人叹为观止——
神奇的攀西大裂谷,纵贯南北300公里,如巨斧劈开横断山脉。裂谷中,山地起伏、谷盆相嵌,成为美景的汇聚地和罕见的成矿带。
奔腾的金沙江、雅砻江,从遥远的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南麓走来,绕高山、撞峭壁、过险滩,历经艰辛与坎坷,汇聚于攀枝花。
峡谷风光,大山大水,像长长的丝带,把昨天与今天、当下与未来串联,与我们的生存、生活、生长相依相绕,共同构成了攀枝花城市的肌体和骨架,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攀枝花全景 王东/摄影
● 这是一条厚重的“生命带”。
三线建设为这片山水增添了浓厚的共和国记忆。这里是英雄辈出的热土,一代代攀枝花儿女传承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书写了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 这是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文化多元、开放包容,没有“外地人”概念,98%的城镇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涵盖汉族、彝族、傈僳族等40多个民族,大家来到这里工作、生活,都成了“攀枝花人”。开放、热情、包容是流淌在攀枝花人血脉中的基因。
● 这更是一条澎湃的“活力带”。
独特山形水势带来强大气场: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境内大小河流82条,分属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市域内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共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0%。
然而,有山难攀,引人无限遐想却止步于峭壁;有水难触,让人心生向往却难以亲近。
如何保护好山水、利用好山水,探索山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彰显山水之城的魅力,是攀枝花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增空间、提功能、优生态、强服务、塑文化……攀枝花努力寻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营造更多的亲山亲水空间让人回归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和品质。
于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杰作交织,“山海湖”应运而生。
● 攀枝花制定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以“攀枝花阳光之路”为总体定位,打造“城市绿心”;
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 图源/幸福东区
● 服役半个世纪的马家田尾矿库完成历史使命后,攀枝花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致力将尾矿库打造为集生态、文旅、体育竞训于一体的生态乐园;
阿署达花海设计效果图 图源/阿署达片区综合开发工作专班
● 结合银江水电站项目建设,攀枝花在金沙江主城中心区段规划实施银江湖项目,与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阿署达花海相互辉映,形成山水自然与城市高度融合的“山海湖”城市景观。
银江湖公园 图源/幸福东区
过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现在,山是公园,水是景区。攀枝花,悄然迎来“山水之变”。
“无中生有”
“山海湖”城市景观,并非自然天成,“无中生有”,殊为不易。
千难万难,问计群众就不难。40年前,东华山是“无名山”,满山齐肩深的茅草。怎样把百姓家门口的“荒山”变成群众精神共富的“新场景”?攀枝花主打一个“听劝”。
攀枝花问计于民,向社会公开征求市民之需,与登山爱好者、辖区群众一起“深读”东华山,就连山上栽种什么品种的植物,也请网友各抒己见。
2023年9月,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5公里的4条标准登山步道和6.8公里复合绿道串联起观光电梯、伴山咖啡、“钢之亭”和“城市之眼”4个景观节点。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争相登上城市“龙脊”,赏橘子夕阳、观酒醉云霞。除了风景,让游客更为欣喜的是,自己提出的建议,已成为东华山上的景点、路线、绿植。
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 图源/幸福东区
过去的荒山,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新宠、线上线下的“网红”、攀枝花的城市会客厅。开放一年多来,超百万人次前往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健身观景,休闲娱乐,仅龙年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14万人次。
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在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打卡拍照。图源/幸福东区
攀枝花本没有“海”。
2024春节小长假,阿署达花海一期临时开放,迎来众多游客。但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堆满尾矿的“黑湖”。
阿署达花海一期临时开放,迎来众多游客 图源/幸福东区
马家田尾矿库于1970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堆存攀钢集团选矿、选钛后的尾砂。经过50年的堆存,马家田尾矿库从原来的小滩涂变成一个大“黑湖”。到闭库前,已堆存尾矿约1.23亿立方米。
2022年6月,马家田尾矿库闭库,这也是当时全国首座完成闭库的大型尾矿库。闭库后,这片土地该用来做什么?最终,攀枝花把决定权交给了市民。
2021年底,攀枝花市民提出“金点子”4035条,把尾矿库打造成主题公园、花海等“公园景点”类意见建议2365条,占比近59%。
春节长假期间,昔日“黑湖”,陌上“花”开,游人如织。
攀枝花主城区本没有“湖”。
2021年,银江水电站建设启动,预计完成蓄水后,将在金沙江攀枝花主城区段形成岸长20公里、总库容6000万立方米的“银江湖”。
攀枝花把重大项目作为优化城市空间的“钥匙”。根据规划,银江湖将成为市民享受阳光、沙滩、浪花的黄金岸线。今年国庆节,银江湖滨江生态步道工程一期主线步道贯通并向市民开放。它起于御湖花都,止于银江湖水电站坝前,总长6.7公里,沿途设置了多个水岸游憩打卡节点。步行在这条滨江生态休闲廊道,可眺望大山、俯瞰江水、露营休闲。
银江湖滨江生态步道 图源/幸福东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山海湖”的实践中落地。攀枝花将大裂谷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创意结合在一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让“山海湖”在大裂谷中生长,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山水浪漫”。
匠心营城
攀枝花建成区东西跨度达46公里,是典型的“小城市、大框架”,城市生产与生活设施混杂,文化体育设施整体规模较小,城市绿地空间和活动空间不足,难以满足市民生活休闲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2022年,攀枝花实施“复兴炳草岗”行动,推动望江、攀宾、西海岸、临江路四大中心城区的老旧片区更新改造,重新焕发老城区新活力。
东区炳草岗街道望江片区被定为“复兴炳草岗”的第一站。2022年3月,《攀枝花市东区望江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出台。两年多的时间里,东区围绕望江片区230亩更新区域,投入资金约2.2亿元,改造老旧小区,完善功能配套,在有限空间打造民安巷口袋公园、望江记忆广场等公共空间5处。
居民在口袋公园健身 图源/幸福东区
人民的需求,就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
2022年9月,为加装电梯,东区炳草岗街道湖光社区甘露园小区147户居民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自筹资金252040元,已经超过加装公共电梯所需的25万元。
湖光社区甘露园小区加装的电梯 图源/幸福东区
居民不仅出钱,更出力。有业主担任监理,全程跟踪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更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老旧小区怎么改?仁和区土城街社区建筑公司家属院在改造中,党委政府倾听居民意见,发动决策共谋,小区热心居民自发组建自管委,成为积极推动者和深度参与者。
改造全面完成后,居民自觉对小区停车进行规范管理,所获收益反哺小区物业服务,实现环境改善、功能提升、颜值焕新的目标,真正“改”出居民幸福满满的新生活。自2018年被列入国家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以来,攀枝花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14亿元,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81个,已改造完成184个。
仁和区土城街社区建筑公司家属院改造后的停车区
“花城”打造怎么开展?攀枝花作答:收集市民意愿诉求,坚持“共建共享、花小钱有成效”思路,“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让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变成群众休闲漫步好去处。
市民体育公园 周凯元/摄影
近年来,攀枝花市共实施“花城”打造项目64个,建有市民健康体育公园、水中央湿地公园、红格太阳湖公园、阿署达花海、浅水湾社区公园、上恒绿都口袋公园、仁和生态共享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54个,成功创建省级重点公园8个,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4%。
红格太阳湖公园 石磊/摄影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攀枝花聚焦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统筹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区建设,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幸福的宜居城市,聚力实现“城市美”,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座城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山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