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找准素质教育突破口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15:33

教育局长:找准素质教育突破口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素质教育贵在务实,重在落实。在这次素质教育大讨论中,很多基层教育局局长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而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但这不等于可以无所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依据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稳步扎实地推进。

山东泰安市教育局局长桑新华--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作为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可行性对策,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持者、指导者和监督考核者。

  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一是来自社会评价、家长观念等方面的压力,二是目前教师素质、教育投入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三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

  缓解和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区域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结合泰安市的情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取务实措施落实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抓素质教育的顾虑和担心,才能使他们敢冒可能影响升学率的风险,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顶住社会压力,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规定,市委、市政府以抓素质教育的成效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事实证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坚定了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抓素质教育的决心和信心,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也大有提高。

  二是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政策落实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指导工作。要强化学生德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出发,强化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学校为主阵地,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化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规范办学行为,开全课程,特别是开好音、体、美等课程,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区域学校形象设计,着力建设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的精神文化、推广人本化学校管理的制度文化,创造具有优美环境的物质文化和贯彻始终的活动文化;要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三是改革对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制度,及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制定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定期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学校、干部和教师政治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在当前,还应该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江苏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在有效继承中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和实施过程,教育改革必须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绝非对以往教育的一概否定。既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创新,又要把过去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传统特色的内涵,丰富传统特色的内容,进而发展传统的优势。

  我国的教育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优秀的东西。这些好的东西在教育改革中不能轻易抛弃,而要通过改造发扬光大。把现行教育、课程的缺点和问题推向极端,几十年原封未动,仍然是“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来一个彻底颠覆,这两种极端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任何教育改革进程都不可能是抽刀断水,与以往的教育决裂,都必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发展严重不足与社会及人的发展要求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素质教育的整体战略定位,是“高度重视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传统中沿袭下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包括片面追求升学率、知识教育中的缺点等等,应该也只能在发展中,通过发展逐步求得解决。

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局长李鸿平--构建科学教育行政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今后实施素质教育深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如下的建议和设想:

  一是加强领导,创设环境,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构建区域性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框架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缓解升学与就业压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从师范院校培养人才这一源头开始,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好专业化的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抓好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四是加大对农村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改善其“营养不良”的现状,大力发展农村优质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在农村能正常开展。五是真正建立起以素质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立以科学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为机制,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保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全社会的支持参与为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体系。

陕西咸阳市教育局局长刘聪博--重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广大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实施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应先从提高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入手。

  首先是要更新理念,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对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要全面,不能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简单地割裂、对立起来,而应认真研究二者的结合点。

  其次,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力创新。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多数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一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变和调整,脱离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不能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么固守传统,照本宣科;要么排斥传统,标新立异。这些极端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是要做好自身示范。一些教育工作者自身也是为人父母,他们对学校、对学生要求素质教育,在自己家里却大搞应试教育,请名师为孩子做家教,领着孩子参加各类强化班、辅导班,给孩子布置很多课外作业,这种与工作行为极不相配的个人行为,起到了反面的示范作用,其他家长纷纷效仿,支持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难以形成。

江苏响水县教育局局长王金华--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推进素质教育,我认为当前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要深刻领会什么是“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阐释,我非常赞同柳斌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三要义”说,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这个阐释还比较抽象。我认为很有必要建构一个素质教育的框架体系,可以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把各地各学校的教育纳入到一个比较科学、比较容易操作的轨道上来。

  二是要想办法让素质教育深入基层。建议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最基层的真实情况。要让素质教育能深入基层,政府部门必须想办法减轻学校、教师所承受的外部压力。

  三是应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教育界大多数同志认为,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应该加以改革,加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这不仅是权力回归本位,更是避免应试教育的治本之策。当然,改革需要认真研究,循序渐进。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无视多元智能理论,用一把尺子--那就是高考成绩来衡量所有的学生,用统一的分数决定你是否上线,在线外的,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现行招生计划体制还存在不同省市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每年产生的大量的高考移民就是对这种计划的否定和批判。此外,高考命题也需要进行改革,重在考查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