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成都实践|人民城市,“治”在幸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9 23:24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都市区 图据视觉中国

以“关键子”激活“满盘棋”

“这十年,社区常态、工作内容、服务意识变化太大了!”成都市青羊区清源社区党委书记汤继刚是成都市首批大学生村官。他告别大学三尺讲台、来到社区老旧院落时,许多人不解:“社区居委会是大爷大妈们待的地方,管的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一个20岁出头的研究生为啥要去社区?”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十年间,汤继刚分明感受到社区“两委”职能的变化:过去“坐大厅”更多承接基层行政事务工作,而现在深入院落楼栋,工作更多元也更专业。

“社区更多围绕居民需求来策划项目。”汤继刚举例说,他和同事们通过党群服务站来了解居民需求,针对性引进商家。从2018年引进第一个社区商业项目至今,清源社区已经引进了10个商业项目,去年经营流水3130万元,预计今年会突破4000万元。

停云诗就茶舍、三清书院、同音琴社、蜀绣传习所、“润祥楼”餐厅……这些社区商业项目既能给居民带来便利、给商家带来利好,还能反哺公益性的便民服务。社区的清源食堂就用社区商业项目的收益来设置优惠标准,让老年人吃得安心省心。

“到社区,真的是来对了!”汤继刚感慨说。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

十年来,成都从创新党领导基层治理体制入手,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以落好党委统揽统筹的“关键子”,激活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满盘棋”——

针对城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九龙治水”体制弊端,2017年起,成都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独立设置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分散在32个部门的基层治理职责,重点解决“一个部门做不了、多个部门做不好”的难题;

针对基层治理政策供给零敲碎打、微观规划缺失等短板,成都形成了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纲领的“1+6+N”政策制度体系和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导则体系;

针对社区工作日益行政化、社区减负措施难落实的问题,成都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撤并社区承担不合理事项46.8%,清理应放不放、放责不放权、不该放却放了的事权事项139项……

超大城市治理下沉到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撬动整个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在各级党组织统筹统揽下,各职能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推进管理、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一个个社区细胞被激活,幸福美好生活和社会良序善治也相得益彰——

幸福生活更有品质。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抓手,成都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关切重点,2021年建成一批为民惠民可感可及的重大项目,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市级年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904亿元,区(市)县滚动实施项目4344个。

图片

安全底线愈加牢固。2021年成都交通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较2012年下降63.6%、57.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至0.013人;在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唯一四度蝉联“长安杯”。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姜晓萍看来,成都将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用发展解决动力问题,用治理解决秩序问题,实现了发展和治理的深度结合。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成都市锦江区晨辉社区,一个闲置空间变成爱乐花园的过程,就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力量的场域。

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在晨辉社区闲置空间蝶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家成立于十年前的成都本地社会组织,起源于成都,辐射全省乃至全国,如今已参与上千个社区的社会服务。

图片

成都市区 图据视觉中国

被晨辉社区引进后,爱有戏在一年时间里动员了5家共建单位、7个自组织队伍成员的26名党员、5位园艺达人、2名设计师以及近100名居民爱好者,共同完成爱乐花园的设计和施工。和老人们摆龙门阵、和小朋友们手工绘画,爱乐花园的设计就在居民们一言一语中逐渐清晰。

建成后,社区居民还自发建立了院落环境治理队、花园建设队、认领管护队。这一花一木,前所未有地融入晨辉社区和居民的生活。

在爱有戏创始人刘飞看来,放在十年前,这个项目落地也很困难。社区“两委”繁杂的管理职能,令许多专业性工作难以落地;尚在发展初期的成都社会组织,又常常面临缺平台、缺资金的问题。

过去十年,刘飞见证社区治理的“独角戏”一步步走向“大合唱”。成都着力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社区平台政务服务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城乡社区多元服务主体得以茁壮成长。

图片

期间,多个“第一”孕育诞生——

成都市第一家社区公司是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兴办了社区养老院,提出了“两高两术加一养”的服务模式,即高龄老人、高危老人、手术前、手术后、康复康养,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和临终关怀,受到居民的欢迎。

四川省第一个社区基金会是武侯区发展基金会,通过专项基金反哺社区,实现了社区自我“造血”。地处武侯区锦官新城社区的航中街,曾是一个背街小巷,路面坑洼不平、常年积水,经由社区基金的撬动改造,如今以艺术彩绘的形式进行加固,成了网红打卡点。

图片

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物业+社工”管理服务模式,鼓励发展物业社会企业,如今,信托制物业正在向全市商品房小区、老旧院落、农集区、安置小区进一步推行。根据测算,导入了信托制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物业矛盾纠纷平均下降八成以上,许多小区甚至直接清零。

2021年,成都进一步探索“五社”联动路径,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目前已建立社区发展治理机会清单发布制度,引导237万名志愿者、1.3万家社会组织在社区提供服务,3.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与社区组织联建、利益联结、资源共享。

今年的成都“8·25”本土疫情大考中,成都市“微网实格”基层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微网实隔”防控网络 ,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大屏障”。

“微网实格”以3小时内完成入户组织动员为标准,小区(院落)、街区以30-100户居民或商家划分为一个微网格,将平时的精细治理单元转化为应急突发的“战斗堡垒”。全市6465支街道社区应急响应队伍首批接战,微网格员15万人,物业从业人员19.82万人,省直机关下沉干部1.8万人,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一线9.86万人,下沉报到党员14万,社区工作者2.6万人,志愿者45万人……108万基层力量全面应战。他们在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调度下投入成都“8·25”本土疫情防控,汇聚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因“善智”,更“善治”

早高峰,成都地铁1号线倪家桥站内人头攒动,一辆辆飞驰的地铁列车却无法“消化”不断积压的大客流。不过,这一情况在不久后就得到了缓解——根据客流反馈信息,一辆空的地铁列车进站,乘客鱼贯而入,站台很快恢复了正常。

图片

客流如此快速有序地疏散,背后依靠的正是“城市大脑”交通数据支撑。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更精准、更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面对超大城市转型升级提出的诸多课题,成都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聚焦“一网统管”,以“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为核心,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应运而生。三级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搭建“王”字型架构:市城运中心重在指挥调度、统筹协调,区级运行中心强化实战枢纽、衔接贯通,街镇级运行中心聚焦联勤联动、高效处置,市级部门运行分中心重在信息共享、协同联动。

图片

几个场景,显现出成都“智”理的不同切面——

4月,成都青白江区一心社区网格员尹琴突然接到了街道智慧平台通过手机推送,显示独居老人郭大爷存在燃气报警。尹琴立即前往,发现是郭大爷烧水忘了关火导致燃气泄漏。道路水浸预警、广告牌坠落预警、疫情隔离门磁报警……类似的预警信息通过智慧终端传达至成都新打造的“中枢大脑”,为市民生活筑牢“防护墙”。

7月,防汛关键时刻。成都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实时监测全市237座水库动态信息,并实现主要河道洪水4-10个小时的预见期。当降雨发生后,系统会根据江河水位涨幅和实际降雨时空分布进行滚动预报,提高预报精度,为组织转移和救援队伍科学调配提供决策依据。

9月,成都市住建局智慧工地调度指挥中心,全市超过3000个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展、作业状态、围栏设置、裸土覆盖等情况正在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工人操作违规,系统直接进行抓拍,并通过消息或短信的方式通知项目责任人,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智慧防疫、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生活……多元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成都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让城市在应对突发状态、极端状态更有韧性、筑牢底线。“一网统管”的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精准服务市民需求,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服务,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图片

治理,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双向互动。在这场“双向奔赴”里,成都秉承着“人民至上”的价值依归,把人民对幸福生活最贴近的设想,持续转化为阡陌街巷的平常;人民把对城市的热爱与追求,不断具化为守望相助的行动。

以人性化的尺度表达城市的温度,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的善治之道,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之美,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在成都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