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的辖区调整,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为何有13个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06:55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湖北省的襄阳市、荆州市、黄冈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1300多万人,合计下辖了13个区。那么,武汉市13个区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位于长江中游,西连巴蜀,东接皖苏,地理位置非常好,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湖北省总人口577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5000万以上人口的省份,并不是很多。2022年,湖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5.37万亿,这是非常不错的发展水平。

  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每逢其他区域出现饥荒,朝廷都会考虑从湖广各地调运粮食。例如在影视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中,都出现了从湖广调运粮食的剧情。

  2022年,湖北省粮食产量2741.15万吨,油料产量374.19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73.0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07.93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440.59万吨,禽蛋产量207.96万吨,生猪存栏2550.92万头,生猪出栏4286.15万头,水产品产量500.42万吨。

  目前,湖北省下辖了12个地级市(包括1个副省级城市)、1个自治州,合计有13个地级区划。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其中,武汉市属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此外,湖北省还有3个省辖市,情况比较特殊,分别是: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

  武汉市是中部地区的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2022年,武汉市粮食产量89.88万吨,蔬菜产量841.29万吨,水产品产量45.32万吨,禽蛋产量11.47万吨。生猪出栏194.97万头,家禽出栏3737.47万只。2022年,武汉市常住人口1370多万人,户籍人口940多万人。由此可见,武汉市对周边各地的吸引力很强。

  2022年,武汉市GDP总量1.88万亿,属于非常不错的水平。武汉市属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全国4大铁路枢纽之一、15个新一线城市之一。同时,还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教育科研基地。在我国的整体布局中,武汉市拥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武汉市下辖了13个区,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那么,武汉市13个区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唐宋时期,我国一直沿用州县两级区划制度。北宋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23个路,其实,出现了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等一系列名称,基本上对应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份。1279年,元朝逐步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由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并不合适。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等等。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很大,包括了当代的湖北大部分地区、湖南全境、广西大部分地区、贵州部分地区、广东部分地区。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基本上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明朝沿用了湖广省的名字,不过,明朝的湖广省和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根本不是一回事。明朝的湖广省大体上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比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小了很多。在明朝统治时期,湖广省合计下辖了16个府、2个直隶州。

  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框架,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地。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随后,清朝开始陆续调整部分省份的区划框架。湖广省面积太大,存在地形复杂、水网密布,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1664年,清朝开始逐步拆分湖广省,设立了湖广左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1667年,清朝更改了湖广左、右布政使的名称,设立了湖广湖南布政使、湖广湖北布政使。1723年,湖广湖南布政使、湖广湖北布政使又更名为湖南布政使、湖北布政使,两省的关系更加明确。1724年,清朝设立了湖南巡抚、湖北巡抚。截至这个时候,两省之间的平级关系,已经彻底确立。

  在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湖北省形成了10个府、1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分别是:武昌府、汉阳府、安陆府、襄阳府、郧阳府、德安府、黄州府、荆州府、宜昌府、施南府、荆门州、鹤峰厅。当时,武昌府下辖了1个散州、9个县,分别是:兴国州、江夏县、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大冶县、通山县。

  汉阳府下辖了1个散州、1个散厅、4个县,分别是:沔阳州、夏口厅、汉阳县、汉川县、黄陂县、孝感县。由此可见,在清朝统治时期,武昌和汉阳还不是一家人。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等。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割让了大片的国土。

  1858年,汉口成为了清朝的重要通商口岸,陆续出现了各国租界区。与此同时,清朝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开始了著名的洋务运动。一批近代工业设立在武昌、汉阳等地,奠定了武汉市的基本雏形。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湖北省地理位置重要,连接了西南、东南、华南、中原各地,属于战略要地。

  各地军阀反复争夺,对各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1927年,武昌、汉口、汉阳合并为武汉市,确立了大武汉的框架格局。在抗战时期,出现了“保卫大武汉”的口号。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陆续展开。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武汉市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的10多个直辖市之一。

  建国初期,出于管理大城市的实际需要实际需要,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传统直辖市以外,武汉市、沈阳市、广州市、西安市、南京市等区域性大城市,也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管理。1954年6月,武汉市被降级,重新成为了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在湖北省的各地,陆续组建了各个专区。武汉市仅仅管理主城区,并没有下辖县,武汉市的主城区,划分为10个区。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汉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惠济区(请注意,武汉市惠济区和郑州市的惠济区,完全是两回事)、东湖区、南湖区、福城区、水上区。

  1955年,武汉市撤销了东湖区、惠济区、福城区,组建了洪山区、青山区、汉桥区。1956年,武汉市的南湖区被撤销。1957年,武汉市的水上区被撤销。1958年,在湖北省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中。武汉市的洪山区、汉桥区被撤销,组建了郊区。1959年,武汉市组建了东西湖区。截止50年代末期,,武汉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9个区。

  1960年,孝感专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16个县,全部划入了武汉市管理。这一阶段,武汉市的管辖范围非常大,几乎管理了整个湖北省中部。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水平有限,管理的区县太多,反而不利于建设和管理。1961年,湖北省重新组建了孝感专区。1964年,武汉市的郊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洪山区、汉桥区,武汉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0个区。

  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调整为地区,湖北省下辖的各个专区陆续更名。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下辖的地区,陆续进行了各方面的区划调整。武汉市仅仅管理了主城区,很多大型工程和项目的进一步推进,都受到了空间的局限性。

  为了增强武汉市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扩大武汉市的管理范围,1979年,咸宁地区的武昌县、孝感地区的汉阳县,划入了武汉市管理。1983年,黄冈地区的新洲县、孝感地区的黄陂县,陆续划入了武汉市管理。1984年,武汉市在部分区的基础上,组建了汉南区。进入90年代以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主城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992年,武汉市的汉阳县被撤销,组建了蔡甸区。1995年,武汉市的武昌县被撤销,组建了江夏区。截至90年代中期,武汉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1个区、2个县。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县、新洲县。

  1998年,武汉市的新洲县、黄陂县被撤销,组建了新洲区、黄陂区。截至90年代末期,武汉市13个区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出于均衡发展的综合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武汉市陆续组建了出于实际建设考虑,武汉市先后组建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新港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新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