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漕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吗?丨闵行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1 09:16

闵行日新月异,

乡愁却从未变淡,

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地名,

定会成为人们归乡路上一盏温暖的灯,

指引家的方向。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寻迹——闲话闵行地名》。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漕运要道华潮浦》,一起看看“华漕”地名的由来和历史……

点击收听朗读

华漕地处古上海冈身(形成于距今二万至一万五千年的大理冰期间)中部东侧,据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表明,至宋末元初,这里已是人烟稠密,市井分明之地。

“华漕”由华亭县(建于唐天宝十载,即公元751年)运漕(水道运粮)河而得名,华漕古名华潮浦。浦道迂缓盘曲,中段号称“盘龙汇”,宋初吴淞江下游湮塞,以至上游苏州府,中游青龙镇的运漕,商旅舟楫无法抵海。景祐二年(1035)守乡郡范仲淹上书宰相,建议疏通松江府五大浦以为出路,盘龙汇也名列其中。宝元元年(1038)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奏准再度开拓盘龙汇,将盘龙汇凿成吴淞江新道。从此,吴淞江旧江废作“虬江”,华潮浦仅存首尾(首为华漕,尾为华潮,今华新)。南宋绍熙《云间志》称:“华潮浦在县(华亭县治,今松江老城区)东北六十五里。”当指本地华潮浦。宋、元两朝吴淞江运漕舟楫皆随江转华潮浦,入横泾(横沥)、顺漕河泾,沿龙华浦进黄浦江出海,元朝尤以漕粮北上海运为烈,时人便谓华亭县运漕要津之地为“华漕”。漕边市井也因此成名。

民国时期设华漕镇,解放后仍称华漕镇。1980年根据国务院(1979) 305号文件《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在市属范围内公社名称不得类同。经与青浦县华潮公社互陈地名考后,上海市地名办公室同意华漕公社沿用华漕名称。青浦县华潮公社改为华新公社。

20世纪80年代华漕镇 十字街头(资料图片)

据明弘治《上海志》上卷载:“华漕在(高昌乡)三十保。宋元间道接青龙(镇),故多夷贾贸易。漕边富家以奇货相雄,时惟倪氏为最。”可见华漕镇形成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又见各类旧志所载:自明迄清曾多次疏浚吴淞江下游(华漕以东,经市区直至外滩部分),约在明末清初进出舟楫直通吴淞江下游,华漕便日益失去要津地位,市井中道衰落,同治《上海县志》谓:“今漕长二里,仅涓滴,市肆寂然矣。”

如今华漕镇是闵行区最北的镇级行政区。2000年10月由北境纪王、诸翟、华漕三镇合并而成。镇名依旧使用华漕,而驻地则在原诸翟镇,三镇的中心位置。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寻迹——闲话闵行地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气韵。地名作为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这个区域人们特定的文化符号和相对较为固定的集体记忆,也是人们谈起家乡时那个共同的依托。

毋容置疑,闵行有着丰富的地名资源。从农耕时代较为原始淳朴的命名方式开始,这块土地上的集镇街巷、村落阡陌、河道古桥便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故事并从此代代相传。有些更是很好地保留到了今天。如区内9镇中的华漕、虹桥、七宝、梅陇、莘庄、颛桥、吴泾、马桥镇均为老地名。

谁也无法阻止时代前进的脚步,但为闵行人留住这些乡愁记忆无疑是大家的共识和期盼。本书分为三个篇章,结合相关文史资料、故事传说、老照片等,将闵行地域内各具特色的古镇、村宅、老街等地名收入囊中,从整体地名特色到境域各色古镇,再到乡人熟识的村宅老街,梳理出独属于闵行人的乡愁情愫。“镇名溯源”篇则选取闵行境域内16个古镇,如虹桥、七宝、莘庄、梅陇、颛桥等,以相关镇志、县志、村志等资料为主要来源,从历史、传说、风情等方面讲述这些古镇名称的来历和变迁。即日起,我们将为大家诵读《寻迹——闲话闵行地名》这本书中“镇名溯源”篇章。

2024年2月起,第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 五9班 吴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