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究竟能有多大?近期,重庆市召开的“2035总体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重庆,这个覆盖8.24万平方公里、拥有38个区县、3400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由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三个区域构成。
重庆的体量堪比一个省份。若将其视作省级行政区,那么主城都市区无疑是省会城市。而这个“省会”最近又经历了一次扩容。
根据发布会上的信息,重庆主城都市区从原来的21个区增加到了22个区县,新纳入的是原本属于渝东北地区的垫江县。
虽然城市外延式的合并已受到限制,但城市内部的结构性调整仍有较大的空间,尤其是行政区划的优化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从最初的中心9区,到现在的22个区县,重庆主城的扩容无疑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01
重庆,究竟是省还是市?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重庆是四大直辖市之一。然而,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区县数量,重庆都远远超过北京、上海和天津,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
尽管名为“市”,重庆的规模却与一个中等省份相差无几。最远的巫山县到中心城区的距离超过400公里,这已经超出了一般城市的范畴。
这种情况使得重庆在与一二线城市的比较中缺乏可比性,也导致了在GDP、人口、人均GDP等排行中存在争议。
正如凯风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中分析的,中国的城市更多是行政区的概念,既有“城”的部分,也包括了大量的县域和乡村。国际上的所谓城市,在中国往往相当于都市圈甚至城市群的范围。
重庆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下辖38个区县,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200万人,与山西、黑龙江等省份相当。
相比之下,广州的面积仅为7000平方公里,下辖11个区,最远的从化与市区的距离仅为100公里左右;深圳的面积更是只有2000平方公里,设有10个市辖区。
即使是与重庆齐名的成都,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下辖20个区县,规模上也与重庆相去甚远。
02
重庆主城都市区,究竟属于几线城市?
不论是否扩容,以主城都市区为标准,重庆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同能级城市终于有了一定的可比性。
从经济总量来看,重庆主城都市区(22个区县)的GDP总量达到2.37万亿元,占全市的80%左右。
重庆主城的GDP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仍然超过成都,但与苏州、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因此,重庆仍然是一个实力强劲的二线城市。
从人口数量来看,重庆全市人口接近3200万人,而主城都市区的人口超过2100万人,约占全市的70%。
如果以主城区口来看,重庆可能会让出人口第一大市的位置,其总量与成都相近,但不及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
实际上,衡量城市人口能级的最佳指标不是主城人口,而是城区人口。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为超大城市,而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
目前,中国共有20多个超大特大城市,其中只有10个超大城市。
重庆是超大城市之一。2022年,城区人口超过160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一半左右,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03
重庆的未来前景如何?
根据最新获批的2035总体规划,重庆的城市性质被定义为:直辖市之一、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城市功能上,重庆被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这些定位部分着眼于西部,部分着眼于全国,基本确定了重庆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位置。
与10多年前发布的2020版总规相比,重庆的城市定位得到了全面提升。
从“西部交通枢纽”升格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由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升格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并且新增了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首先,重庆与成都共同成为大国交通的“第四极”,在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国共有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
重庆的交通优势极为突出,既是高铁枢纽,也是航空枢纽,还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且是全国唯一兼有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其次,重庆经济的崛起,虽然得益于大规模投资,但其制造业的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重庆本是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重庆的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均指向万亿级规模。
根据规划,到2027年,重庆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集群3大5000亿级集群,带动经济再次跃升。
最后,重庆是国家战略倾斜的重要地区,也是转移支付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在转移支付方面,作为西部省份,重庆每年从中央财政获得的补助超过2000亿元。
论政策密集度,重庆仅次于京沪深,远远超过包括广州在内的其他城市。
然而,随着控制地方债务的提上日程,大投资大基建刺激经济的增长模式正面临挑战。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未来提供的财政转移支付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充裕。
未来,那些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的中西部省份将面临更大压力。只有产业自强,才能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
乡村是由房屋、院落、道路、树木、广场、水井、池塘和农田等组成的。按照功能划分,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生产区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构成了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1.密集型乡村聚落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根据聚落的平面形状,可将密集型乡村聚落分为规则与非规则两种,规则密集型乡村聚落又可分为街道式村落.团块式、棋盘式等。
(1)街道式
在旱作农业区,一条或几条农村大道连接着田间地头,联系着周边地区,居民为了耕作和外出的便利,都将住宅建在农村大道的两边,一家一户的住宅沿大道依次排列起来。
(2)团块式
团块状聚落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聚落形态呈团块状,是平原地区一种较常见的地域形态。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其村落布局宛如八卦图。村落的中心为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钟池周围分布有八条巷道,多数民居沿着巷道分布。以大公堂为核心,围绕崇信堂、雍睦堂、尚礼堂等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商业则分布在对外交通便捷的上塘周边地区。
(3)棋盘式
房屋排列比较整齐,外形如同方阵,村内街道平直,成直角相交,形如棋盘。
(河南平原农村)
2.分散型乡村聚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开平碉楼村落)
(都江堰灌区村落)
3.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
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法国中东部农村)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 文中水印 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