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经济、战略重地与崎岖地势的巧妙融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19 03:00

丽江古城建于公元13世纪南宋末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古城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古城的核心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四方街: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清洁方式:水流顺势而下到双石桥,分为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供给每所房舍。此外,城内还有许多泉井作为补充水源。这样复杂的水道系统需要众多大小不一的桥,这些桥共有354座,形状各异,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其中以大石桥最具特色,丽江因此也被称为“桥城”。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占地46亩,府内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配殿、戏台、过街楼、家院、宫驿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有人评价这些建筑为“凝固的丽江古乐”、“当代的创世史诗”。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而得名,楼内天花板上绘有多种精美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位于古城以北8公里处的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其形成与发展不但是宋元时期丽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位于古城西北4公里处的束河民居建筑群,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199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