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摘登(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01 07:57

原标题:落实中央精神 探索环保新路 ——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摘登(二)

  海南加大环保力度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 陈健春

  海南的环境质量,无疑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但现在面临的压力很大。2013年,海南省优良天气比例是98%,轻度污染天数有20天。

  出现污染天我们总结原因有三:一是外来污染物的影响;二是冬季风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三是当地污染防治的问题。从整体来看,海南空气质量不会像其他雾霾严重地区那样有大的问题,但每年个别几天空气质量会有波动。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环境问题比较重视,也在不断加大力度,提出在保护中发展。此外,从战略角度来看,化工等产业不适宜长远发展。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我们压力很大,但希望也很大。只要努力,一定会干好。

  重庆增加考核环保权重

  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 张文

  周生贤部长提出要分步骤、有序地进行改革,对我很有启发。对于环保工作,我有几点体会,希望与大家交流:

  一是地方环保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是关于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农村环保工作难度很大,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很突出,但乡镇一级缺少环保机构,工作难以推进。重庆市正在抓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工作,要求每个乡镇建设机构,配置专职人员负责环保工作。

  三是关于考核。重庆市在区县党政综合考核中增加了环保的权重,分值甚至大于GDP。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加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

  四是关于生态红线。希望在国家层面早日出台相关制度。

  环保能力不足现象严重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 姜晓亭

  现在环保部门面临的困惑有三:其一,所处位置尴尬。以“两高”司法解释为例,司法解释虽然降低了环境入罪门槛,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其二,对环保要完成的任务和指标方面存在困惑。一是总量减排,二是规划。如水、气、固废、土壤、重金属等相关指标都要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都要区域限批,限批到市、县。区域流域的标准,又出了大气和水的考核指标,排名靠后的,就要面临领导、群众、舆论的空前压力。

  其三,环保部门资源不足。地方环保部门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撑,与政策配套的扶持机制不健全,导致小马拉大车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四,目前环境指标体系太多。比如总量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规划,都配套有相应的指标。VOC和烟尘、粉尘的削减指标应该在什么基础上进行计算?

  贵州监测水平力求高标准

  贵州省环保厅厅长 熊德威

  一直以为雾霾离贵州很远,没想到前阵子,贵阳也开始有雾霾了。我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贵州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队伍建设好。建议加强省市县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当前,贵州88个县市,能开展监测的只有26个县。贵州环境最大问题是能力建设。贵州投资275亿元,做了2000多个项目。从今年开始,所有县城都要上大气自动监测站。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让监测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贵州绝不能等到环境质量严重下滑再去做这件事情。

  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理顺职能,明确定位,畅通机制。要向安监局、交管局学习,从执法程序、执法规范等方面入手,增强环保部门免责保护。

  国家协调利于部门形成合力

  云南省环保厅副厅长 高正文

  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方面的要点,我提几点问题和建议。

  一是关于生态红线的划定问题。地方有发展的需求和保护的责任,那么,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才能够接受并具有操作性?

  二是关于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建议。如果在国家层面上能够协调统一一下,将有利于让各部门形成合力。

  三是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建议国家从财政上加大保护力度,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尽快推动探索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关于减排问题。对于纳入约束性减排指标的特征污染物,国家和地方能否结合起来,灵活确定?对于主要污染物的监管方面,能否出一个优先目录,将需要优先开展监管的项目先行纳入监管。

  陕西以减排作为抓手

  陕西省环保厅厅长 王成文

  一是增强了对“十一五”以来环保工作特别是减排工作的认识。总量减排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在粗放型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这个抓手,环境质量可能比现在糟糕。

  二是增强了对改革紧迫感的认识。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探索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改革。

  三是增强了对工作重点的认识。环保工作很复杂,要抓好重点。陕西省将以减排为抓手,将大气、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作为工作重点。

  四是增强了对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现在很多地方盲目招商引资,造成了严重污染,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

  五是增强了对宣传工作的认识。

  兰州大气防治措施见成效

  甘肃省环保厅厅长 王建中

  兰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得益于甘肃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狠抓落实,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工作落到实处。

  兰州市成功摘掉了大气污染严重前十名的帽子,甘肃省环保厅和兰州市环保局在其中发挥了很好的综合协调作用。在环境污染高峰期,矛盾的焦点集中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上,其中,追究责任很有必要。兰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处理了一批工作不力的责任人,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另外,在排污许可方面,建议完善制度,从源头上抓好污染防治。应急工作一定要重视,环保部门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快速制订出应急方案,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青海监测能力有待加强

  青海省环保厅厅长 杨汝坤

  青海生态保护任务比较重,自然保护区面积占了青海面积的33%。应对西部地区实行多点转移支付支持。西部环保基础很差,没有人、没有房、设备不够。例如,青海省环境监测站按编制应为9个人,现在只有7个人,还要承担县级监测任务。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考核增强了环保部门的话语权。建议国家多支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特别是环境监测、监察业务用房建设。

  建议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结合起来,同步协调推进,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宁夏将环保工作全面细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 喜清江

  首先是环保工作形势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少,挑战很多,这也意味着环保工作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二是改革的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改革的形势前所未有。三是坚定了信心。我们既看到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也看到了国家已经很快拿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和行动。

  未来几年,宁夏将把环境保护作为系统工程,将各项工作全面量化,实施目标管理,全面推进环保工作。

  职责不清环保部门压力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局长 刘平

  听了周生贤部长的讲话,我有以下体会。第一个体会是形势好。目前,环保工作得到了各级民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要抓住机遇。

  第二个体会是周生贤部长思路清晰。工作有部署,有长期抓手。

  第三个体会是目标明确,但困难很多。目前各个部门职能不清,环保部门冲在前面,压力主要由环保部门承担,这个需要靠制度加以解决。

  第四个体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表述,但对怎么同步、如何同步,需要进一步明确。

  辽河治理体现发展保护双赢

  辽宁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李忠国

  2013年,辽河水质和生态指标持续转好,老百姓对于水质的改善也有着高度的认可度。现在老百姓主动、自觉地保护河滩草地。

  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包括执法的职能。辽河治理的成效最大的启示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不是一家所能,应该是政府和全社会的事。

  在治理辽河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条改革创新的主线贯穿其中。辽河治理将启动新的规划,将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长期巩固下去。我们将以保护辽河水质和生态为核心,调整产业布局和新型城市化的布局,一手保护好辽河,一手抓经济发展。

  大连通过环境总体规划

  辽宁省大连市环保局局长 董伟

  2013年,大连市完成128个“蓝天工程”。针对雾霾天气,大连市制定了应急预案。按照新标准,大连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在80%以上。

  城市要发展,环保要有作为,老百姓要满意,环保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

  目前,大连市环境总体规划大纲已经获得政府通过,规划中探索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得到了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的认可。通过规划,大连市环保部门也与这些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手段,有了共同语言。许多问题在与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的沟通中,取得了一致意见。

  我个人认为,政府管环保,要从规划管起。环保部门要想说“不”,得符合规划。同时,规划是个长期过程,环保工作要在发展中不断研究方式方法。通过规划,不断探讨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南京控煤减排明确责任

  江苏省南京市环保局局长 包洪新

  结合南京市的环保工作,我主要谈以下两点体会,一是大气十条的后续推进,二是改革工作的地方实践。

  2013年上半年,南京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化蓝天行动控制大气污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深化落实36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舆论氛围。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实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南京对控制煤炭消耗量和落实减排工作都有实施意见。控煤工作,明确了南京各区县政府承担第一责任,并通过倒逼机制,追究企业责任。减排任务,也有纪委领导负责,每个月都有实施目标,工作的激情也都调动起来。但从治理成效看,任重道远。

  2013年,南京市实施了3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环保部门承担了较大压力。对于环境应急预案机制,社会有期待,政府很重视,几次实施的效果很好,但从整体来看,应急预案的机制还比较弱。

  杭州面临相关标准缺失

  浙江省杭州市环保局局长 胡伟

  现在国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煤改气。但杭州的天然气气源和价格都有问题,工业用气价格全国最贵,4.84元/立方米。

  机动车也施行了油改气。今年杭州市新购置了600多辆LNG公交车,但现在仍不明确诸多的新能源车类型中,到底哪一种最环保?

  还有土壤污染治理,已经开展了五六年,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污染土地要利用必须先修复。

  这几项工作中,遇到了共同的问题。

  一是标准的问题。现在提出要用更高更严的环境标准来促进环境保护,但不少领域标准缺失,标准规定的项目不全,遇到问题很难执行。比如,关于加油站的污染防治,VOC的标准就有好几个,到底用哪个标准?还有黄标车淘汰,也没有法律依据。而对于减排核查,没有法律依据让企业减排,只能用行政手段。

  二是环评的问题。环评要抓重点,而不能“一刀切”。建议审批规范由地方灵活确定,而国家层面在制订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适当给予地方自主权,对不同区域差别对待。

  青岛加强对污染源研究

  山东省青岛市环保局局长 宋春康

  2013年,青岛市政府是出台了2013-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纲要,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文件。

  对于目前的环保工作,我建议,对大气污染的研究还应深化。前段时间有研究提出机动车尾气对北京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占4%,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我想是否能整合科研力量,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源报告。

  青岛自然条件好,号称红砖绿瓦,碧海蓝天,所以总以为污染是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我认为,我们需要这方面研究来厘清污染源。2013年12月,青岛实施了一次重污染天应急预案,虽然很充分,但是这些措施对减缓污染到底有多大影响还需要研究,比如压煤、限产的作用有多大等。

  广州充分利用监测数据

  广东省广州市环保局局长 杨柳

  我讲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广州修订公布了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PM2.5监测数据。利用公开PM2.5监测数据,广州市环保部门做了3件事:一是争取到一个新的监测应急中心,二是广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广州市推出了一个5年行动计划。

  第二个案例是广州属于南方,水体质量较差,治理任重道远。2013年,广州市公布了首批河涌水质监测数据。信息的公开,数据的公布,给各个部门很大的压力,也将环境水体治理的责任,细分到了广州市的各个区。

  第三个案例是2014年1月初,广州市启动了2014年以来第一次环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难点之一就是需要有20%的公务车停驶,这一点得到了媒体以及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启动应急预案,一是测试环保部门能力,二是测试政府包容、容忍度,三是测试其他部门的配合,四是了解社会的反应。

  环保部门要利用好监测数据,让事实说话,为环保工作争取主动。

  环保改革应发挥市场作用

  广东省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 刘忠朴

  目前,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很好,但任务、压力都很大,而基层的综合能力与环保要求差距很大。结合深圳的实践,我提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首先,是对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源资产评估等新名词的理解和执行。比如生态保护红线,究竟怎么划,谁来划?从深圳的实践情况看,我们觉得生态保护红线,如果是空间的红线,不应该由环保部门来划。

  其次,环保的改革,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决定性的作用。“宽进、严管”是大的趋势,环保部门也要适应并研究下一步改革,转变思路,尝试让市场和企业作为环境的责任主体。

  成都大气污染受周边影响

  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局长 陈琳

  对于成都来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环保部门牵头,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局面难度很大。

  成都属于盆地地形,如果不能解决周边的污染问题,就很难解决成都的大气污染问题。

  对于成都来说,虽然PM2.5的浓度排在南方城市的第一位,但是却不能享受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如果出台水体和土壤等方面的相关条例时,将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层层分级,用属地原则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西安实行保卫蓝天行动计划

  陕西省西安市环保局局长 张印寿

  自从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西安市委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西安一定要退出后十名。我们召开了向兰州学习座谈会,提出治污降尘,并且拿出了具体方案防治大气污染。大气十条出台后,提出要做好冬防工作,我们制定了更严格的要求,实行保卫蓝天行动计划。

  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我们不断调整、落实、增加计划,淘汰报废黄标车5万多台。

  各级领导层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对做好环保工作很重要。此前一直有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说法,这是不客观和全面的。

  以上发言由本报记者郭薇、姚伊乐、刘晓星、张梦云、童克难、黄婷婷、王琳琳、马新萍、史小静、王玮、原二军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