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家园,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近年来,我省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机制引领作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质效,让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红塔区玉兴街道——
社区服务靠前站 守住商圈烟火气
临近中午,位于玉溪市红塔区中心城区的小庙街商圈热闹起来。老街里,特色小吃摊位前人来人往;道路另一侧的小庙街,设计时尚的奶茶店、美食店引来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消费、打卡。
小庙街商圈属玉溪传统商圈,涵盖小庙街、极中心、老城街区。为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玉兴街道棋阳社区和广文社区共同发力,成立了专门的议事机构——小庙街商圈管委会。
“管委会是棋阳社区下设的居民议事机构,由社区和商圈范围内居民代表构成,专门对商圈整体进行管理和基础设施维护。”棋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石亚楠介绍,为了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管委会通过引进专门的运营公司,对辖区内商铺的外扩部分进行了时尚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设置“水街”将流动摊贩在商圈内固定下来,在做到个性化的同时又保证了整体的美观和整洁。
为精准对接群众、商户需求,广文社区成立了小庙街商圈党支部,推动商圈党群阵地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放。支部将小庙街商圈职工驿站打造为暖“新”微站,设置多个功能区,配备爱心药箱等物资,可提供临时休息、政策宣传等多项服务,为商圈党员、“两新”群体提供一站式交流学习空间,也为职能部门开展政策宣传、维护权益等服务活动提供便利。
“右所夜市小吃和米线一条街是右所社区的两张名片,不仅市民爱来,观赛球迷也喜欢来。我们准备趁着中超主场比赛的机会,擦亮右所美食城招牌。”玉兴街道右所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斌宇说。
右所美食城最初由商户自发摆摊形成,逐渐成为市民生活、消费、休闲娱乐的聚集区域。随着聚集而来的商户越来越多,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卫生脏乱差、噪音扰民等现象频发。为了破解发展困境,右所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由社区党委委员和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组成的右所美食城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夜市长效管理办法。
“管委会成立之初,我们每天晚上7点到9点在美食城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既作为管理建议的收集处,也是商户纠纷的调解处,更是社区干部一线工作的办公处。”王斌宇介绍,管委会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和招租方案、规范夜市经营行为等措施,实现了右所美食城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
为方便管理,该管委会还成立了社区集体企业——玉溪安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王斌宇介绍:“美食城每年的摊位租金、管理费近100多万元,30%由物业公司提取作为管理费用,用于卫生、秩序、水电改造、摊位设置等;70%分到所涉及的居民小组,实现了群众受益、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剑钊
昆明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
解决身边小难题 发挥居民大作用
近年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街道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效能,通过强化多元共治、引领群众自治、加强联动协调、聚焦社区服务等措施,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大渔街道加强楼栋长等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网格管理,落实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补贴待遇,及时调换履职不到位的网格员、楼栋长。街道设有网格46个,设网格长55名、网格员74名、楼栋长163名。建强网格党组织,设立党员中心户128户,覆盖7个社区,管理总户数8247户,管理总人数22229人。充分发挥楼栋长(片区长)作用,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和政策宣传。
坚持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元参与、重心下移,街道打造了一批“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项目,切实解决居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石城社区健身活动场地狭小、健身路径短缺,不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及健康需求。2024年7月,通过现场考察、“院坝协商”充分听取社区“三委”、居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后,街道在石城村进行健身路径建设,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
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机制,引入云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社工,联动爱心志愿者,聚合“大渔街道社工站+海晏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会慈善资源等“五社”力量,引导居民根据兴趣爱好、特色专长和服务需求,孵化培育了舞龙队、海晏特色渔村走秀队、海晏孃孃共创队,滇池小渔灯、漫游海晏村、海晏孃孃3个公益品牌初步成型。
大渔街道联动爱心志愿者,由102名妇联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巾帼志愿者组成“大美滇池爱心妈妈”服务队,与辖区困境、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采用电话交流、微信沟通、上门服务等方式,了解所帮助的儿童所需所想,及时为情感缺失儿童疏导情绪。由区妇联牵头,区国投集团共同参与,为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儿童无偿提供心理关爱、陪伴、学习辅导服务及研学活动。依托云南省家教教育实践基地“小飞象家庭教育辅导站”、“社区共享书屋”,打造“我们的小秘密”邮箱,面向儿童收集小心愿、小困惑,“爱心妈妈”们定期查收信件,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在大渔街道社区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务服务站,提供多角度、全方位关爱帮扶服务,对怠于或不当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家庭成员,提供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
云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舒倩
马关县南山幸福社区——
组建自建委员会 细微服务暖人心
南山幸福社区。
老人在“老年幸福食堂”就餐。
马白镇南山幸福社区是马关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由全县10个乡镇搬迁群众组成,共1501户6112人。为了让这个居住着7个民族的社区和谐、安稳、幸福,近年来,社区以党建引领,组建自建委员会,成立了“基层治理”“老人十助”“物业管理”“就业创业”等10个专业为民服务组,做细服务,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社区“一老一小”问题突出。在自建委员会的推动下,2023年,投资26.2万元的南山幸福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建成投入使用,社区老年群体“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得到解决。如今,走进社区老年幸福食堂,饭菜香气扑鼻。每到就餐时间,老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前来就餐。今年81岁的老人周锦元说:“像我们这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来这里吃饭是免费的,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放心了。”自建委员会“老人十助”服务组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失能老人吃到热乎饭菜。
“现在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小孩去学校更方便了。”居民毛富英说。在南山幸福社区,自建委员会细微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交通安全服务组”组长陈玉华介绍,在走访了解到居民反映“孩子上下学接送难、乘车不安全”的诉求后,“交通安全服务组”将群众反映问题汇聚成意见,报给自建委员会。通过与交通公司对接协调后,2021年9月,马关城区到南山幸福社区的学生公交车专线正式设立,星期一和星期五定时接送社区学生上学和回家。
在南山幸福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物业管理曾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南山幸福社区自建委员会主任普光祥介绍,初期聘请物业公司管理,因费用高且群众不理解,物业费收取困难。组建自建委员会时,在10个为民专业服务组中设立了“物业管理服务组”,专门解决社区物业管理问题。服务组实行多岗位“一肩挑”,目前解决各类物业问题300多件。在物业管理中,社区将物业费从每月每平方米0.5元降至0.3元,还实行用完再缴费。普光祥说:“住户平均每缴纳一年物业费可满足三年物业管理需求,而实际每月每平方米物业费仅需0.1元。物业费降低了,服务提升了,群众自愿缴费了,社区的工作也更加顺了。”
“下一步,社区将挖掘更多能人参与到自建委员会中,推动自建、自管、自享、自发展,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真正实现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普光祥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黄鹏 通讯员 谭倩 程攀 文/图
腾冲市天成社区——
腾越小巷提颜值 幸福升级迎客来
党员干部在腾越小巷参观学习。通讯员 袁敏 摄
小巷道路窄、出租房屋多、人员流动大、人居环境差等问题,曾经是腾冲市腾越街道天成社区腾越小巷74户188名居民的“烦心事”。如今,经过改造治理后的小巷,让居民交口称赞。
近年来,腾越街道天成社区党总支依托现存的古街、小巷,结合地方文化脉络,以打造城市文化精品工程为出发点,以展示“腾越记忆·小巷情长”为主基调,建设集腾越历史、小巷文化、民风民俗于一体的文旅项目——腾越小巷。
天成社区积极动员党员、热心公益居民、老年人、妇女等力量,成立腾越小巷党员先锋队、欣欣“巷”荣志愿服务队、天祥老年志愿服务队、慧心女子调解队,全面加强小巷管理。
12名腾越小巷党员先锋队队员依托“白话堂”“石板凳”,入户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困难家庭、流动人员等感受到小巷温暖。
“我们将小巷改造、维护、发展等纳入议事协商议程,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意见,就是为了解决污水横流、乱停车辆等问题,真正解民忧、办实事,让腾越小巷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小巷’。”天成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慧介绍。
随着巷道长制、居民公约制、议事协商制等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参与小巷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330米的腾越小巷中,按时间顺序展示着300余幅老照片,讲述百年腾越往事。同时,融入腾冲地方历史文化特点鲜明的方言、民谣、民俗、雕塑等趣味性内容,腾编、腾宣、腾药等特色文化符号,唤起腾冲人的城市记忆。
到腾冲旅居的傅先生参观了小巷后说:“我在社交媒体上了解到这条小巷,慕名到这里走走。精心设置的陈列和照片让我了解到腾冲城从古至今的概况,焦土抗战的惨烈、腾冲人‘走夷方’的豪迈、建设发展腾冲的朴实勤劳,令我这个新腾冲人十分动容。”
下一步,社区党总支将把腾越小巷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项目,不断丰富小巷特色民宿、主题餐饮、休闲茶室、咖啡吧、传统工艺作坊等业态,建设特色经济街区,提升街区休闲游览体验度,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袁敏
麒麟区锦东社区——
选配社区“连心员” 群众有事方便办
锦东社区“连心员”入户走访、发放联系卡。 供图
曲靖市麒麟区白石江街道锦东社区位于麒麟城区东北部,辖区面积0.47平方公里,由5个纯商住小区组成,常住人口5178户10356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近期,锦东社区将原本与各小区隔街相望的社区服务中心搬进了小区。
“向着居民去,直奔问题去,解决问题去。”从事社区工作20余年的锦东社区党委书记李飞笑着介绍“搬家”的缘由,“窗口下沉、干部下沉,让居民有事门口办、楼下办,省心省力。”
社区严格落实岗在站点、重在服务、责在连心要求,将“连心服务站”纳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党群服务中心+连心服务站”设施共享、服务共通、阵地联动的治理格局,推动常态化连企业、连物业、连居民、连党员、连社区。
各“连心服务站”从党员、热心公益的居民、志愿者、物业服务人员中共选配314名“连心员”,每名“连心员”服务20户居民,确保每个服务站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社区工作人员每周二、三、四固定时间在10个“连心服务站”开展政务服务、居民服务,实现“家门口、零距离、全天候”的暖心社区服务,织就了全面覆盖、到边到底的服务“一张网”。
“连心员”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广泛了解并归纳出共性需求和部分群体的个性需求,推动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连心员领单”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社区开展“一小时亲子时光”、社区大学、“锦东小志愿者”、特色冬/夏令营、父母成长课堂等服务200余场次,为辖区内独居老人、困难居民等群体提供心理疏导、爱心救助等志愿服务100余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
目前,锦东社区累计开展社工志愿服务项目9个、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4200余人次,服务群众7000余人,增强了社区治理活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张雯 通讯员 赵会全
武定县南街社区——
多元共建齐发力 “五小”工程解难题
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在武定县狮山镇南街社区,每棵树下标明了管护人的名字。“在党员的带动下,每个居民都能融入管理管护工作中,社区里每棵树都有专人管理,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南街社区居民李先生说。
南街社区积极发挥“大党委”作用,调动共建单位、商户和物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推进阵地同管、要事同办、服务同行的“三同”工作模式。组织54名党员巷长、80名楼栋长、566名居民户长参与社区工作,实施“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实现服务“零距离”。社区与11家驻区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借助“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美化等多项民生问题。此外,社区还通过引入优质物业企业,推动物业片区化管理;强化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动基层民主协商。
为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南街社区通过实施“五小”工程,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社区建设便民服务站,既为居民提供集中办理事务的场所,也推出上门“小代办”服务,让办事更高效便捷;通过设立南街“小食堂”和连心家政服务公司,为老年人和失地居民提供温馨的用餐服务和“小家政”服务;针对群众的就医需求,在社区推广“小药箱”服务,定期上门为居民体检、发放药品,保障居民健康;为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得到回应,社区通过设立“小热线”搭建干群沟通桥梁,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孔祥辉说:“我们通过实施‘五小’工程,群众有需求打电话,做到10分钟之内给答复,很多问题和矛盾都能得到及时化解。”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结合“雪亮工程”和“天保工程”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成功解决了3620件群众诉求,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云报全媒体记者记者 段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