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市立足产业基础、科创资源、区位优势,紧扣新材料和航天航海配套装备制造产业主攻方向,坚持首位产业首位发展,推动工作力量优先聚焦、资源要素优先聚集、产业链条优先聚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抓龙头,注重全链条打造。该市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大做强首位产业集群。实施重点企业培育战略,建成中船十二所产业园、机轮刹车产业化能力提升、奉航高铁密封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做优做强陕柴重工、陕航电气、西航制动、华特玻纤等一批“链主”企业。紧扣“大西安产业转移承接地”定位,积极招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落户合作、抱团发展,招引瑞森金属、西安友基等26户企业入驻发展。充分发挥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技术协作、产业配套,推动首位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市培育链主企业4家、重点链条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拥有首位产业企业120余户。
抓创新,实现全方位激活。该市主动承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辐射带动,围绕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首位产业技术难题,实行“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市内企业与知名高校联建科研平台、研发中心3个,2022年上半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个,有效发明专利373件,陕柴重工发动机自主研发、瑞森金属轻质复合材料等项目突破了科研供给关键核心。全力加快省级特色高新区创建,对标制定秦创原兴平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咸阳市首家县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2022年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企业5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重大实验室1家、科技创新平台5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4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4.5%。
抓平台,强化全要素保障。该市坚持资源围着园区转、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平台支撑,扩大有效投入,打造资源要素竞相聚集的投资洼地。谋划布局占地300亩的玖犁产业智造基地,与咸阳金控集团合作共建占地500亩的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秦创原(兴平)航空航海科技创新产业园,累计孵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生产企业50余户。紧扣首位产业交通、物流需求,高标准建成兴渭大道、槐里西路、国道344等一批国省干道,招引建设益嘉物流、普洛斯物流等物流企业,全面提升铁路运力,年铁路、公路运力158万吨。整合城投、农投、交投公司打造了53亿元的县域投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首位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有效纾解关联中小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