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看展不踩雷,30+国家级展馆暑期好展(北方篇)
2025-07-11 18:15
发布于:北京市
夏天的旅行,不一定要喧闹;
城市的散步,不妨走进一座展馆。
暑假来临,避暑、出游、遛娃也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但除了乐园和商场,其实还有更有温度、也更有知识密度的选择:展馆。
我们精心整理了30+家北方城市国家级文博机构的暑期展览清单,
既有故宫、国博这样的经典地标,也有西安、郑州、沈阳等地的重磅好展。
无论你是在计划一场“人文之旅”,
还是想让孩子在旅途中多看多听多了解,
无论是独自充电、和朋友打卡,
还是一家人慢游放松,
总有一场展览与你的节奏刚刚匹配。
北京故宫博物院2025年5月27日 - 8月26日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永寿宫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有着逾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上的彩画即「官式彩画」,以其纹饰寓意清晰、等级严明规范、工艺用料考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典范。故宫是明清官式建筑彩画的宝库,更是中国古代彩画艺术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永寿宫重开后的首个展览,分「守正」和「创新」两个板块,呈现43件自隋朝至清代的中国官式建筑彩画代表性作品的临本和彩画小样,以及「中国官式彩画图案艺术设计创意人才培训」项目的优秀学员作品,展现中国官式彩画千年发展脉络与当代传承。
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2025年4月15日 - 7月27日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神武门展厅
米诺斯文化发源于希腊第一大岛「克里特岛」,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高度发达的海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位于希腊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米诺斯文物收藏机构之一。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匠艺与创造精神的重要人物,其建造克里特岛米诺斯迷宫、发明蜡翼的故事广为流传。本次展览以「代达罗斯」为叙事线索,将神话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结合,生动讲述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米诺斯文明。
本次展览为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汇集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收藏的172件(套)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划分「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六个单元,系统呈现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
2025年1月7日 - 2026年1月4日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斋宫展厅
新疆和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玉料产地,玉料的开采可追溯自新石器时代。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始,和田玉每年春秋两季呈进宫廷,以贡玉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占据清代宫廷玉料的主要地位,和田玉的制作和使用空前发展和繁荣。
本次展览遴选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文物,分为「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其中130件文物为首次展出。重要展品包括汉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五宝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宝」、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的采玉图山子、反映清朝与域外地区交往的痕都斯坦玉器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
2025年6月10日 - 待定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南6、南7展厅
本次展览共呈现183件(套)淄博琉璃作品,通过「千年肇兴」「幻彩永驻」「璆琳佳器」三个单元,较为全面地展示淄博琉璃的历史源流、工艺传承,帮助参观者感受中国琉璃艺术的魅力。
中国古代书画: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
2025年1月22日-待定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南12展厅
本期「中国古代书画」展览以「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为主题,遴选馆藏逾70件清代书法墨迹和历代碑帖善本等文物,通过「临帖摹碑」「应制题赠」「咏物抒怀」和「公牍信札」四个篇章,从临写范本到多元创作,从书写者的诗文修养到人生际遇,展现书法和书写视角下清代进士的艺术成就与生活趣味。
本次展览中,观者既能饱览诸如郑燮、刘墉、铁保、何绍基等知名书家的精彩书作,亦能一睹吴琠、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等清代重臣的墨迹风采。每件展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方便观众理解作品本身及背后故事。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
2025年7月23日—2026年1月11日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南3、南4展厅
如丝带般环绕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更见证了现实主义大师列宾的艺术成长历程。列宾的正式艺术训练始于涅瓦河畔的皇家美术学院。享誉世界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其构思正源于他与同学萨维斯基在涅瓦河上的一次旅行。涅瓦河的粼粼波光既倒映着列宾勤奋求学的身影,又激发着他永不枯竭的创作激情,更记录着他那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本次展览“涅瓦河畔的遐思”,将引领广大观众回溯这条滋养了艺术大师的河流,探寻列宾作品深处的灵感脉络。
展览将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呈现绘画巨匠伊利亚·列宾的艺术生涯,以其艺术创作之路为线索,为观众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中国美术馆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展
2025年3月11日 - 8月17日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13-17、19-21号厅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雄踞陇山之侧,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是纵贯东西的战略要地,亦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从马家窑彩陶的神秘刻符,到秦公鼎的浑厚铭文;从居延汉简的率意笔触,到悬泉帛书的流畅篇章;从敦煌藏经洞的精心写本,到肃府本《淳化阁帖》的细腻刻石,甘肃始终是汉字源流与书法演进的有力见证。
本次展览分为「书刻同辉」和「绘塑同光」两个部分,汇聚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藏240余件甘肃文物与艺术品,展现丝路文明的壮美气象。
国家自然博物馆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
2025年6月5日 - 10月20日
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本次展览将呈现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作手稿复制品、机械设计还原装置,结合与其创作灵感相关的自然动植物标本,引领观者了解达·芬奇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感受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交融的魅力。
本次展览以意大利达·芬奇学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旨在为观众提供一趟自然与科学融合的创造力揭秘之旅。展出的机械设计还原装置包括大型机械飞鹰、机械狮子实物、战争弩、移动战车等。
北京艺术博物馆瑞羽鸣祥:明清禽鸟主题文物展
2025年5月20日 - 2026年5月6日
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内
大禅堂、影堂、小禅堂
「禽鸟」是中国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丰富的文化意涵:既是自然生灵的鲜活摹写,亦是安宁太平的文化寄托;既是文人高洁志趣的隐喻,亦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
本次展览呈现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逾80件明清禽鸟题材文物,涵盖瓷器、书画、织绣、杂项等,分「凤凰来仪」「德禽比士」「瑞翎喻吉」三个部分,解读禽鸟图案背后隐藏的精神文化内涵。
首都博物馆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
2025年5月18日 - 8月17日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地下一层M厅
为庆祝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新加坡土生文化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通过约100件(套)文物,系统梳理峇峇娘惹社群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面貌。
峇峇娘惹指中国移民与东南亚当地人通婚所生的后代,即土生华人(Peranakan),亦称侨生或海峡华人,其中男性被称为峇峇(Baba),主要负责对外参加社会事务,女性被称为娘惹(Nyonya),主要管理家中事务。
展览分为6个单元,从早期移民的融合历程、杰出人物的开拓故事,到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婚庆习俗、饮食起居与生活艺术,全方位展现峇峇娘惹社群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创造力。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寒武纪的黎明:澄江生物群与多样性起源
2025年6月19日 - 12月下旬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轩道377号
一层「远古海洋」展厅入口东侧开放区
澄江生物群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市,是一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这一化石群以保存完好的软躯体化石为特点,迄今发现的化石涵盖20多个门类的300余种古生物,揭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物多样性,为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关键实证。
本次展览将呈现逾100件化石与复原模型,系统解析澄江生物群的成员,全方位解读其生物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2025年5月31日 - 10月8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轩道377号
二层大临展厅
本次展览遴选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124件(套)藏品,涵盖艺术家设计稿、壁纸、纺织品、家具、陶瓷、金属制品、珠宝等,引领观众探索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艺术思潮。
展览分为「制造」「社会」「灵感」「家居工艺美术品」4个主题单元,集中展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参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逾20位设计师、工匠和制造商的代表作品,全面反映他们在工业新技术初兴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推动现代工业与生活和谐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天津博物馆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
2025年5月31日 - 待定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2号
5楼7号厅
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之一,清代服饰在款式、品种和衣着特点上都对中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满族在长期骑射生活中形成的旗袍、马褂、箭袖、旗鞋等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服饰文化元素。
本次展览汇集98套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文物,以清代正二品武官阿勒楚喀副都统家族的传世服饰为重点展品,全方位展现清代服饰的多样风格及其对中国服饰文化史的影响。
六合同春:清代后期花鸟画特展
2025年5月18日 - 待定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2号
5楼2号厅
本次展览遴选超过80件天津博物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藏品,以地域流变为经、艺术革新为纬,立体呈现清代后期花鸟画在技法、题材、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
展览将分成「扬州余绪」「岭南新趣」「海上风华」「百花呈瑞」4个单元,揭示中国花鸟画所承载的丰富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
2025年5月1日 - 7月31日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2号
四楼大临展厅
本次展览汇集来自天津、山西、陕西、内蒙等8个省区的超过220件(套)文物,涉及金银器、青铜器、玻璃器、陶器、壁画、石刻造像等多个类别。天津博物馆馆藏北朝时期陶俑、佛造像等文物将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分为「迁徙·共生」「变革·融合」「并立·互鉴」「多元·汇聚」四个单元,讲述北朝社会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史实,揭示北朝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河北河北博物院天下长安:唐代文物展
2025年5月17日 - 8月18日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号
北区二楼15、16展厅
本次展览共呈现陕西、河北出土的220件(套)文物,包括陶俑、金银器、玉器、瓷器、三彩器、铜镜和佛教造像等。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再现唐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化。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2025年6月30日 - 10月10日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号
北区9、10号展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及河南博物院联合推出本次展览,四家场馆共呈现超过1000件革命文物,全景展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历程。
本次联展力求呈现一部「通史式」的根据地发展史,四省革命文物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整体梳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脉络,同时又突出各省的独特贡献。其中河北展区将陈列逾320件(套)展品,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
册府千华·文脉华章:冀藏古籍文化展
2025年6月26日 - 8月31日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号
北区7、8号展厅
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古籍168种,其中包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4种,超半数展品为善本古籍。展览分为「书脉源流」「书香墨韵」和「书海琳琅」三个部分,向参观者普及古籍知识和古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展最重要的展品为《崇厚使法日记》清同治手稿本。这部日记记录了1870至1872年晚清外交官崇厚出使法国的经历,尤其特别的是20余处对于巴黎公社起义场景的记录,对研究法国巴黎公社以及清朝对外关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华彩珍蓝:河北珐琅艺术展
2025年4月24日 - 7月27日
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号
北区二楼13、14号展厅
本次展览汇聚超过190件河北省明、清、民国时期的珐琅文物和当代珐琅艺术品,从历史、工艺、用途等多重视角,展示珐琅器的发展历程与传承新生。
第一部分「中西技艺 融合升华」分为「金丝嵌彩」和「火铸丹青」2个单元,讲述掐丝珐琅与画珐琅两种工艺从海外传入中国后的发展成果。
第二部分「器具琳琅 鎏光焕彩」分为「仪典万象」「陈设雅趣」「日用百器」3个单元,展示珐琅用具中的礼教用器、陈设用器及日常生活用器。
第三部分「承嬗离合 世代珍蓝」分为「承古传今」「守艺焕新」2个单元,聚焦河北珐琅工艺在秉承传统下的锐意创新。
唐山博物馆明清重镇:秦皇岛长城专题展
2025年6月19日 - 9月2日
唐山市路北区龙泽南路22号
C馆
秦皇岛明代长城是万里长城东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长城修建于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沿燕山南麓蜿蜒起伏,是明朝北疆防线的重要区域,主要用于抵御北方蒙元残余势力和女真部落的威胁。
本次展览聚焦秦皇岛明代长城,共呈现近100件兵器、建筑构件等文物,介绍明清时期秦皇岛长城的修筑历程、戍边生活及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
五色华章:民国潮州·唐山彩瓷展
2025年5月18日 - 9月18日
唐山市路北区龙泽南路22号
E馆
潮州制瓷业历史悠久,宋代时潮州便是南方陶瓷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1920年代,面对外瓷倾销的冲击,潮州瓷业积极寻求变革,推动彩瓷从手工走向半机械化生产,产品以飞天燕瓷土、手工拉坯和通花瓷见长,纹饰融入中西元素。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1878年开平矿务局的创办,为唐山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唐山启新瓷厂从国外引进注浆成型、贴花工艺,生产的釉下五彩瓷笔触细腻、设色清雅,造型优美,胎釉结合紧密,题材兼具传统与西洋风格。
本次展览共呈现超过300件彩瓷,涵盖陈设瓷、日用瓷等品类。展览分为三个篇章,对比呈现民国时期潮州彩瓷和唐山彩瓷的产品特色与发展创新。
太原山西博物院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
2025年5月30日 - 10月8日
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13号
主馆一层临展厅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西班牙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转折点,艺术家突破传统的桎梏,积极探索艺术的新可能。巴勃罗·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他颠覆了传统的空间表现方式,将现代艺术带入全新维度。萨尔瓦多·达利则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力图探索梦境、潜意识和象征性的表现方式。
本次展览将呈现23位西班牙艺术家的75件作品,涵盖雕塑、油画、陶瓷、混合媒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亮点展品包括毕加索的《蓝眼睛的女人》和《骑马斗牛士》、萨尔瓦多·达利的《命运之子》等。
山西青铜博物馆玉叙尊古:中国古代玉器的崇古与创新
2025年6月7日 - 9月7日
太原市万柏林区广经路13号
二层临展厅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收藏的超过230件玉器文物,以「守礼」「慕古」「开新」3个单元为脉络,串联起中华玉文化从神权礼制到世俗审美的千年演变。
山西考古博物馆良渚的前世今生
2025年5月19日 - 待定
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40号
崇圣祠东、西展厅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明显的阶层分化与先进的城市文明,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的早期国家形态。
本次展览分为「神王之国」和「精致生活」两个篇章,展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同时陈列多幅考古绘图,尝试「以物观图,以图释物」,阐述良渚文化的发展成就。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
2025年5月18日 - 11月17日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
第五展厅
本次展览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三部曲的第三期,旨在勾勒中国青铜文明兴起与繁荣的进程。展览汇集341件(套)青铜器及相关文物,是近年来国内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示。
西安博物院一半烟火一半诗:长沙窑的生活美学
2025年5月15日 - 8月20日
西安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
长沙窑兴起于唐代,融合南北瓷器烧造技术,首创的釉下多彩工艺开创了中国彩瓷文化的先河,其以瓷器作为艺术载体,广泛将绘画、诗词、书法、雕塑、贴花等艺术形式用于瓷器装饰,将唐人的诗意雅韵与市井烟火熔于一炉。
本次展览共展出188件(套)长沙窑文物,包括瓷器、捏塑、陶范及黑石号出水文物等,通过「泥火淬炼」「烟火人间」「诗意流淌」「丝路回响」4个单元,多维度展现长沙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解读长沙窑瓷器所蕴含的生活美学与东方哲思。
河南河南博物院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展
2025年5月28日 - 10月8日
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
主展馆一楼16展厅
本次展览聚焦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公元250-900年),呈现来自墨西哥4家博物馆的209件(套)文物,涵盖陶器、石刻、玉器、塑像、壁画、建筑构件等多种类型,其中90%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展览以玛雅文明「世界之树」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众神居所」「人类舞台」「彼岸旅程」三个单元,解读古代玛雅文明的宗教信仰、政治结构和生死观念。
金色童真:汉晋窖藏小型鎏金文物特展
2025年6月1日 - 9月29日
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
主展馆3楼12厅(国宝厅)
河南博物院国宝展厅于2025年6月推出新一期展品,共呈现11件汉晋时期窖藏出土的小型鎏金文物,反映古代精湛的金属铸造与鎏金工艺,参观者得以一窥当时上层社会儿童的生活场景与审美趣味。
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品为河南偃师寇店镇出土的一组鎏金铜动物俑。这些动物俑的高度仅有不到6厘米,但造型逼真、錾刻精细,鎏金工艺十分娴熟。铜象大耳后掠、鼻尖内卷,铜牛身形健壮、鼻有穿孔,铜马昂首站立,马衔、革带等装饰细致入微。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点石成金·从苏美尔到夏王朝的古文明冶金互鉴
2025年5月1日 - 10月8日
洛阳市偃师区斟鄩大道1号
二层临二展厅
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西亚地区开始进行青铜器的制作与生产,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青铜时代。在此次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青铜制品,认知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苏美尔文明」、崇尚自然力量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以及站在多元文明十字路口的「阿姆河文明」。最古老的展品为一件「铜牛车」,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金属艺术是体现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之政治、经济、科技、宗教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形式。本次展览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的藏品为核心,共呈现278件(套)金属类文物,以金属艺术纵览亚欧大陆的4000年历史,窥探文明古国的兴起、发展,以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
洛阳博物馆焕丽庄严:法门寺与盛唐文物特展
2025年6月12日 - 10月11日
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
二楼临展厅
法门寺坐落于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是唐代的皇家寺院,供奉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洛阳是大唐东都,是帝国控制关东、连接江淮的枢纽。本次展览呈现141件文物,介绍大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信仰。
瞻彼洛矣:洛阳东周历史文明展
2025年5月18日 - 8月18日
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
二楼临展厅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这一事件拉开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序幕。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死,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本次展览分为「天子之都」「周礼之源」「王城风云」「天下都会」「大都新风」5个单元,汇集东周王城和天子驾六车马坑等遗址的168件(套)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通过历史文物实物展陈,辅以数字复原和场景互动形式,带观众领略洛阳作为东周王城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
甘肃甘肃省博物馆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
2025年7月8日 - 11月8
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一层西专题展厅
本次展览由甘肃省博物馆和意大利都灵王宫博物馆合作举办,共呈现140件(套)文物,涵盖骑士铠甲、头盔、胸衣、盾牌、武器和画作,全方位展示欧洲骑士制度的发展脉络与文化魅力。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铸造自我」聚焦骑士的三件核心装备——盔甲、武器和战马;「荣耀之路」解读骑士们的人生轨迹;「骑士的黄昏」介绍近代以来骑士的衰落;「华丽的变革」呈现骑士如何从一种职业转变成文化符号。
甘肃简牍博物馆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
2025年5月18日 - 9月1日
兰州市七里河区银滩南路12号
一楼1号特展厅
本次展览以甘肃秦文化考古20年来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共呈现693件文物,并列呈现考古工具和文献档案等展品。展览分为五个单元,旨在揭示早期秦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形态,梳理秦人从西部边陲崛起到最终完成「大一统」的历史全貌。
早在1980年代,甘肃毛家坪遗址的发掘就开辟了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最近二十年来,甘肃秦文化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大堡子山遗址发现了秦公墓南侧的祭祀遗址,为寻找「西新邑」提供了证据;2010-2011年清水李崖遗址的发掘实证了秦人起源「东来说」;2012-2014年毛家坪遗址的二次勘探、发掘,则为寻找「华夏第一县-冀县」提供了依据。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漫步美中: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
2025年1月1日 - 8月31日
沈阳浑南区中心广场东北侧智慧三街157号
一层3号展厅
本次展览以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馆藏为核心,遴选古罗马时期及中国两汉时期文物167件(套),呈现两千年前古代世界中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力量。
展览包含「自是归处」、「 峪涧芝兰」、「泠光赋愿」、「浅语流云」四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古罗马女性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多元角色,引领参观者探索古罗马女性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理解、社会角色与职业、精神信仰等内容。
展出文物涵盖陶器、青铜器、玻璃器、马赛克等类型,亮点展品包括描绘罗马建城神话的「母狼哺婴」青铜镜、罗马皇帝屋大维之妻莉薇娅的雕像、描绘亚马逊女战士与希腊人战斗场景的石棺等。
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
2025年5月18日 - 8月18日
沈阳浑南区中心广场东北侧智慧三街157号
三层21、22号展厅
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策划,是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专题展。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四个部分,展品总数超过260件(套),其中辽宁地区收藏的约百件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双窑映晖: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湾与景德镇陶瓷雕塑展
2025年6月29日 - 10月8日
沈阳浑南区中心广场东北侧智慧三街157号
一层4号展厅
本次展览将呈现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76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石湾与景德镇陶瓷雕塑,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叙事主线,对比展示石湾与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的共性与差异,展示二者在陶瓷手工业领域取得的成绩。
展出的瓷塑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基于历史故事创作的西厢记、将相和等雕塑,也有反映劳动者建设美好家园的艺术品。这些瓷塑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学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石湾窑瓷塑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品。石湾窑是广东佛山地区的民窑,产品釉色丰富、色调多变,以人物瓷塑最具代表性,其面部表情细腻传神,衣纹流畅自然,动态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感染力,被昵称为「石湾公仔」。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会说话的历史现场;
每一次看展,都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展览有时间限制,记得提前查好预约方式和开放时间;
多数国家级展馆免费开放,部分特展需单独购票;
若有出行计划,不妨将看展也纳入旅程,让旅途更丰盈。
别让你的假期只停留在走马观花,
让展览成为你这个夏天最有质感的目的地之一。
下周我们将带来南方城市篇,敬请期待。
愿你在博物馆与展厅之间,收获一个真正有温度的暑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