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和咸阳谁潜力大?宝鸡有7.6万元的人均GDP,咸阳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27 11:39

宝鸡和咸阳谁潜力大?宝鸡有7.6万元的人均GDP,咸阳呢?

2025-06-04 15:37

发布于:江苏省

宝鸡,以328万常住人口、2500亿GDP的体量,稳坐关中平原城市群西部枢纽。

咸阳,凭396万人口、3001亿GDP和紧邻西安的区位优势,成为大西安都市圈核心成员。

两座陕西地级市,一个是"青铜器之乡"与工业重镇,一个是"大秦故都"与科创新城。

它们的综合实力,究竟谁更胜一筹?

首战:地理区位

宝鸡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依秦岭、北望陇东,是连接陇海经济带与成渝城市群的"咽喉要道",定位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依托陇海铁路、宝兰客专等干线,形成西北重要的铁路枢纽。

咸阳地处关中腹地,东接西安、西临杨凌,全域纳入西安都市圈规划,是西安-咸阳一体化核心区,地铁1号线直通西安主城区,福银高速、包茂高速在此交汇,区位优势聚焦"西安后花园"与产业协作配套。

对比显示,咸阳胜在紧邻省会的"近水楼台"效应,以及大西安都市圈的战略红利;宝鸡的西部枢纽地位虽稳,但咸阳的区位协同价值更具想象空间。

二战:产业实力

宝鸡以"装备制造业名城"为标签,钛产业规模占全国80%(亚洲第一),秦川机床、中铁宝桥等企业全国领先;汽车产业形成30万辆年产能(吉利、陕汽重卡),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此外,宝鸡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数量居全省前列,重点分布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

咸阳聚焦电子信息(彩虹光电、冠捷科技)、生物医药(步长制药、修正药业)、高端装备(CEC8.6代线)三大千亿集群,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国家级经开区(咸阳经开区)承接西安产业外溢,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1家。

对比显示,宝鸡胜在传统工业底蕴(钛产业、重型装备)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优势,咸阳胜在新兴产业布局(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两者分属"工业老城"与"科创新城"赛道。

三战:医疗事业

宝鸡拥有三甲医院5家(宝鸡市中心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每千人床位数6.2张,建成区域性医疗中心(宝鸡市中医医院),胸痛、卒中中心覆盖率100%。

咸阳拥有三甲医院7家(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依托西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跨市医保结算全覆盖,每千人医生数3.8人(高于全省平均),医疗资源密度显著领先。

对比显示,咸阳胜在高端医疗资源密度及近邻西安的虹吸效应,宝鸡的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完善,但高端医疗资源数量略逊。

四战:民生福祉

宝鸡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6.8%),城乡收入比2.3:1,"宝鸡惠民保"参保率38%,老旧小区改造完成420个,民生支出占财政比重82%。

咸阳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同比增长5.7%),城乡收入比2.2: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58%,市场主体超50万户,西咸新区民生配套加速落地,人均收入水平与城乡均衡度更优。

对比显示,咸阳胜在人均收入水平与城乡均衡度,宝鸡的民生投入力度(如旧改)与增速更优,但咸阳整体民生福祉更具优势。

五战:交通基建

宝鸡拥有宝鸡站(陇海线重要节点)、宝鸡南站(宝兰客专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超800万人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0公里,连霍、银昆高速穿境而过。

咸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4703万人次,全国第八),境内高速公路里程860公里,包茂、连霍、福银高速形成"米"字型网络;地铁1号线咸阳段运营里程25公里,西咸新区轨道交通加速互联。

对比显示,咸阳胜在"借势西安"的航空枢纽与轨道交通能级,宝鸡的铁路枢纽地位虽强,但综合交通网络的国际化程度稍逊一筹。

六战:科教底蕴

宝鸡拥有宝鸡文理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宝鸡校区)等高校1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8%,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钛材料、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专利量居西北前列。

咸阳拥有西藏民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等高校15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西部科技创新港(咸阳园区)聚集20个研究院,秦创原咸阳核心区年技术交易额超200亿元,科创资源协同效率更高。

对比显示,咸阳胜在借力西安的科创资源(西部科技创新港)与产学研协同效率,宝鸡的特色学科(如钛材料)虽强,但整体科创生态能级稍弱。

七战:城市建设

宝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渭河岸线生态修复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地铁规划(4条线路)进入前期研究阶段,陈仓区、蟠龙新区拓展城市空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咸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沣河金湾、咸阳湖景区形成"百里画廊"景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泾河新城高楼林立,城市更新项目超180个,现代化都市气息更浓。

对比显示,宝鸡胜在生态治理成效,咸阳胜在国际化新城建设(西咸新区),风格迥异,难分伯仲。

八战:人口与经济

宝鸡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2万人,2024年GDP增速5.6%,人均GDP7.62万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45%,县域经济(凤翔、岐山)占比超40%。

咸阳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6.6万人,2024年GDP增速6.5%,人均GDP7.58万元,第三产业占比52%,临空经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周边)贡献率逐年提升。

对比显示,宝鸡胜在人均GDP与工业投资强度,咸阳胜在人口规模与三产结构,两者各有侧重。

九战:能源自给率

宝鸡粮食自给率约65%(关中西部粮仓),能源自给率(煤炭、电力)约50%,需外购天然气等资源;钛、钢等工业原料自给率超90%,产业链自主可控性强。

咸阳粮食自给率约55%(依托关中平原),能源自给率(电力)约40%,但紧邻彬长煤炭基地,能源供应稳定性高;电子信息产业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约70%)。

客观说,宝鸡胜在工业原料自给能力,咸阳胜在能源保障,平局。

十战:旅游业

宝鸡以"周秦文化+生态旅游"为核心,拥有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山草原等5A级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1.18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亿元,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创新全省领先。

咸阳以"秦汉文化+都市休闲"为特色,拥有秦始皇陵(与西安共享)、袁家村、马嵬驿等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旅游收入760亿元,夜游经济、康养旅游增速显著。

对比显示,宝鸡胜在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咸阳胜在文旅融合创新(如袁家村模式),两者各具特色。

高光时刻总结

宝鸡全胜领域:产业实力(装备制造)、人均GDP、自给率(工业原料)、旅游业(游客规模与收入)

咸阳全胜领域:地理区位、交通基建、医疗事业、民生福祉、科教底蕴、城市建设(新城开发)

平局领域:能源自给率

最终看来,宝鸡以"工业强市+生态宜居"立足关中西部,钛产业、汽车制造等硬核实力不可替代,适合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

咸阳凭借"近西安"优势,在科创协同、文旅融合、民生配套上更具潜力,未来或成为大西安都市圈的"宜居宜业样板"。

两座城市虽GDP总量相近,但发展路径差异显著——宝鸡是"内向型"工业老城的转型典范,咸阳是"外向型"都市圈城市的协同标杆。

在陕西"一核两带"战略中,二者缺一不可!

(部分数据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有所差异,以官方公告为准,数据收集不易,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