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18日,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主办,常州喷丝板厂有限公司承办的纺织基础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化纤专用基础件)论坛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中国化学(601117)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建平,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处长刘培,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澍,常州喷丝板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涛等相关领导、专家以及纺织、纺机企业代表,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180余人出席会议。
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把提升纺织装备关键基础件的可靠性作为纺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2022年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编制的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 (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正式发布,纺织领域首次单独列入《目录》。
为进一步落实《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加快补齐《目录》中提到的纺织产业基础短板,提升高端纺织装备技术水平,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组织开展纺织基础零部件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本次论坛作为首场活动,围绕行业和业界企业关注的化纤专用基础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侯曦和总工程师李雪清主持。
高端视点
高质提升纺织基础零部件意义重大
顾平表示,本次会议主题锁定纺织基础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关注了纺织装备的核心和基石,对于行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会议恰逢常州喷丝板厂建厂40周年,让此次活动更具意义,作为中国喷丝板的领军型企业,常喷在40年的发展中,专注一块“板”的创新,为纺机乃至化纤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平表示,当前,国产纺机从单机智能化到智造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以及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面对了包括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国外需求减弱、国内产能相对过剩等困难,由此也使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从中低端产品制造转向高端产品研发,越发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6月ITMA 展到11月的国际纺织机械展,除了纺织装备技术提升加速之外,我们也感受到了全球纺机业界仍坚信最大的需求在中国、在亚洲。从需求侧来看,行业的有效需求聚焦差异化和高端化,然而,行业在高端产品方面仍与国际一流水平存有差距,特别是在专件器材和基础零部件方面。
顾平表示,此次会议是协会第一次聚焦零部件高质量发展的会议,后续也会在棉纺等其他领域按需展开,其目的就是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探讨、交流的平台。希望借助论坛做到四点:第一,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第二,推动基础零部件创新与研发。以用户需求带动,提升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解决行业难点和痛点问题。第三,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第四,推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陈新伟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建成化纤强国,产量已占全球的70%以上,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取得长足发展,从原料端引领着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提升。
今年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整体仍处于承压修复期。1-9月化纤产量为5230万吨,同比增长6.86%,主要化纤产品合计出口量473万吨,同比增长19.0%。与此同时,多数化纤产品价格均有所下降,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8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86%。
陈新伟说,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离不开纺织机械行业的支撑。从行业发展来看,化纤行业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特别是高速智能卷绕机、高新技术纤维专用喷丝板、精密计量泵等关键装备和基础零部件以及MES等基础软件仍然依赖进口,亟待实现国产化替代。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化纤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化纤协会与纺机协会通力合作,对行业内高新技术纤维生产应用企业进行了调研,梳理了产业链存在的卡点和堵点,并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组成联合体,进行重点攻关,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将对我国化纤工业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他表示,此次论坛是纺机上下游企业共同探讨交流的重要平台,有益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加速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成果,继续支撑我国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曾建平表示纺织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是我们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底座。这个底座一定要扎实,要做到高端、智能、绿色,要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说,高端化非常重要,有人说纺织业是传统产业,如果做到了高端化,整个工业的发展水平就会实现更大的提升。从经济发展史来看,包括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发展起来的就是纺织业,中国纺织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每个从业者都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化纤行业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产业体系非常完整,接下来行业就是要靠高质量实现更好的发展,其关键点是装备,而装备的重点就是基础件。所以,此次会议的举办很有意义,是贯彻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行业能够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尽快迈入世界纺织产业链高端。
刘培表示,江苏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到2022年,全省有2.96万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产业规模达到了8.6万亿,在整个工业GDP的占比达到了56.6%。其中纺机行业约有253家规上企业,总规模超过了310亿,虽然在整个江苏装备制造业的占比不算高,但对于纺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据介绍,2023年,在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中,涉及了包括鹰游纺机、华特纺机、宋和宋等在内的6家纺机装备领域企业,在全部认定企业的占比达到了9%。纺机装备是江苏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江苏纺机同江苏的装备制造业一样,存在大而不强的特点,省内纺机企业和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在技术水平、智能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他表示,将借此次论坛契机,更好地推动江苏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紧跟国家新型工业化大会导引的方向。据了解,2024年地区设立专项推进装备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纺机装备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将着力推进纺机装备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以及纺机企业自身的智改数转,加强纺机零部件及主机企业的产业对接,更好地推动江苏纺机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黄澍表示,纺织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纺织基础零部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整个纺织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常州的纺织机械制造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常州纺机行业不断壮大,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纺织机械制造基地之一。作为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常州喷丝板厂建厂已有40年,拥有国家级新产品3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0项,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称号,2023年还成为唯一一家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科改示范行动”的企业。
他表示,此次论坛汇聚了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和精英,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交流互动,分享纺织机械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推动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也为常州市的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532”发展战略推进提供更多真知灼见。
专家献策
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径可循
孙以泽院士在“加快产业基础技术进步,推动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中对行业发展背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他表示,纺织机械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是纺织全产业链的重要支撑。纺织装备成套性强、结构复杂、关键零部件多。而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是纺织装备的基本单元,其质量对装备的精度、性能、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工业水平在材料、工艺、元器件等工业基础方面存有差距。
从《“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到《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再到《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都为行业发展指明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发展方向。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孙院士分析了包括高效节能数字化定形机、废旧纺织品组分识别与分拣系统、化纤长丝高速卷绕等关键装备,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以及高精度喷丝板及纺丝组件等相关产品技术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可提升的路径。谈及智能制造,他表示以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为主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渗透到纺织品开发的各阶段和各环节。围绕智造,他对包括自动络筒机、高端经编机等在内的关键装备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方向提出了建议。就工业织材方面,他表示当前纺织品创新正向国家战略和重要民生的战略刚需方向发展,并就相关装备如三维编织机等关键装备的现状、问题以及创新方向进行了分析。
就产业未来发展,他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一,加强科技攻关,构建行业发展新优势;其二,加强纺织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其三,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其四,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其五,加强学科融合,破解创新发展难题。
屈贤明在“夯实产业基础,保障纺织机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中表示,产业基础薄弱是建设制造强国最大的瓶颈。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短板的分析,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聚焦于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统称五基。并提出四条推进“五基”发展的路径,包括“链式”推进;“一揽子”推进;以培养一大批“专精特新”巨人企业,甚至是“隐形世界冠军”为主要抓手;建设平台,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他还谈到制造业转型升级引起企业普遍重视试验检测能力建设。随着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减速,产能过剩,高质量发展成了制造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这就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企业开始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产品试验检测设备;二是许多企业认识到先进独特的工艺+自主化的设备(包括试验检测设备)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言中,他分析了德国制造如何从英国、法国产品和技术的“山寨”阶段蜕变成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新潮流。他表示,借鉴德国经验,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国家、企业、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和试验检测能力的建设。
此外他还对《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以及《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23)》进行了介绍。据了解,《目录》涉及26个领域,纺织领域包括了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13项、基础材料 12项、工业基础软件 2项、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 33项、产业技术基础 4项,共计 64项,其中化纤领域涉及21项。
在“基于复合涂层的机械表面改性强化技术及其应用”的主旨发言中,武汉纺织大学二级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梅顺齐就研发平台基本情况、表面强化处理技术以及典型复合涂层制备技术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目前武汉纺大在纺织装备领域拥有多个平台,包括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加捻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引智基地、湖北省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教育部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教育部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教师团队(2023)、纺织行业加捻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纺织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及其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围绕机械表面改性强化处理技术,梅顺齐重点介绍了热处理、电镀、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技术。在典型复合涂层及应用方面,他介绍了DLC复合涂层、TiCN 、TiAlN、CrAlN 、AlCrN等(氮化物、碳化物)硬质复合涂层、中碳合金钢表面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硼化物纳米复合陶瓷涂层、55号钢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渗硼技术、H13钢轴承锻模硼-铬-铝-稀土复合共渗、多组分饱和扩散硼化物陶瓷复合涂层、GCr15钢表面Ni-P-纳米PTFE复合涂层制备技术、高碳低合金锰钢(65M)表面Ni-Cr-P复合涂层以及U8A碳素工具钢循环热扩散硬化涂层。
梅顺齐表示,企业应加强对工况-性能要求分析、失效形式分析,探索适宜的表面强化方法,优化涂层组方、工艺参数,达到改善摩擦磨损、耐腐蚀性,提升表面硬度、改善润滑性能、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
需求引导
基础件创新发展方向清晰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军介绍,仪征化纤在45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化纤短纤设备技术从最初引进东洋纺短纤装置,到技术吸收和国产化,再到进口大容量装置的过程,目前,企业已实现短纤生产线自定化、智能化升级。几十年的发展,企业不断提升化纤短纤生产能力和水平,并同步带动了短纤装备行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11月,仪征化纤公司累计建成58条短纤生产线,年产能达到133万吨,产销量全球第一,高端用户群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原生三维中空、超细旦短纤、有光缝纫线短纤等细分领域长期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目前,企业短纤产品开发锁定绿色、科技、时尚,在原液着色纤维、再生环保短纤、低熔点复合短纤、智能调控纤维、光致变色短纤、防透视短纤、轻质保暖短纤等产品方面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围绕打造中国石化芳烃下游产业链示范基地和特种纤维研发生产基地,企业正在加快建设300万吨PTA、400万吨高端绿色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
发言中,他还对有着40多年情谊的合作伙伴常州喷丝板厂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给予了高评,他说常喷不仅实现了喷丝板关键指标的稳步提升,在异型喷丝板领域也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在疫情期间助力了仪征化纤高效熔喷布生产线建设,缓解了当时国内口罩核心原料紧缺的局面。
新凤鸣(603225)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崔利在“化纤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与未来趋势”的主题发言中对化纤装备发展现状、化纤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化纤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信息分享。
围绕化纤装备发展现状,他分别就聚合装备发展现状、聚酯生产过程废水综合利用、熔体直紡管道柔性注射可控添加技术、丝束冷却装备技术发展情况、智能巡检、自动铲板、卷绕设备、智能落丝、包装设备以及加弹新工艺等信息进行了分享。
对于纺机企业普遍关注的客户需求,崔利总结了几个方面,包括组件自动化组装、喷丝板、异形孔环保清洗助剂开发技术、熔体直纺柔性添加功能粉体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外观检测后自动打结以及FDY/DTY在线质量评判等技术。
就化纤装备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企业应关注化纤全流程碳感知网络构建;设备监测、评估和预知性维修场景,以及智能制造。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奇以“化纤专用基础件是提升装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主题,立足恒天重工自身产品体系,对于相关基础件的应用体会以及面对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作为国内最大的化纤设备成套供应商,全球主要的粘胶短纤成套设备和涤纶短纤成套设备供应商之一,目前,恒天重工的产品种类已覆盖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粘胶等大部分化纤产品,可提供短纤和长丝成套工艺及设备,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可提供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高强及水溶性维尼纶、Lyocell纤维等纤维成套设备,几大设备板块的市场占有率均非常高。
围绕企业产品体系,他分别就传统化纤装备和新型纤维如莱赛尔纤维装备对包括喷丝板、专用链条、散热器、循环风机,增压泵、换热混合器、控制阀门、机械密封等主要专用基础件在装备中的应用场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表示,随着中国化纤产业的发展,化纤专用基础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但许多基础件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也是目前影响装备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值得给予更多关注。
围绕“化纤行业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典型场景应用”主题,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冯培分别从化纤行业与智能检测、机器学习与视觉检测、化纤典型场景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她表示,化纤行业中,化纤长丝从纺丝、落筒卷绕、转运输送、卷装检测、包装码垛等多设备、多工序、多工位的长流程生产系统,涉及的工艺多而复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检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微电子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检测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智能化处理和检测仪器功能的仿人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此同时,自动化使得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等实现预期的目标。
冯培介绍,智能检测就是能够智能判断及信息处理,智能检测技术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数据检测。智能检测技术是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更好地监测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综合自动化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机器学习则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数据而不是指令来进行各种工作,本质是“数据科学”。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她还对机器视觉工作原理及适用环境以及与人类对比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依托智能检测可实现化纤长丝卷装外观质量检测的12种瑕疵特征快速准确提取,并可使系统实时在线检测正确检出率≥99.2%。此外,她还对化纤长丝、短纤喷丝板微孔、导孔智能检测、毛丝在线连续检测、喷丝板纺丝根数在线识别、丝饼自动剥丝、打结系统以及大尺寸工件高精度视觉检测等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
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达6488万吨,全球占比超过70%。喷丝板作为化纤制造的核心零部件,是保证纤维成品质量及良好纺丝工艺的关键因素。会上常州喷丝板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梅宏就今年11月实施的《熔融纺丝圆形孔喷丝板》《熔融纺丝异形孔喷丝板》行业标准进行了解读。喷丝板已作为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重点任务之一,且高精度喷丝板及组件被列入了《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
据介绍,随着行业发展,行业标准《熔融纺丝圆形孔喷丝板》(FZ/T 92038—1995)和《熔融纺丝圆形孔喷丝板》(FZ/T 92043—1995)已逐渐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在预研的基础上,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和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行业内的主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市场等状况,提出该两项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已于今年11月1日实施。
此次会议还进行了包括产学研合作、产需合作的多个签约。
本次纺织基础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化纤基础零部件)论坛与常州喷丝板厂40周年庆典同期举行,与会代表赴常喷参观,并围绕喷丝板使用、维护、清洗技术和设备组织了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