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连、沈阳双双跻身“准万亿俱乐部”,GDP都冲破了9000亿元大关。
这可是东北振兴这些年,第一次有两座城市离“万亿”这么近。
那么,2025年,大连VS沈阳,谁会是东北第一座万亿城市呢?
有人说大连底子厚,有人喊沈阳势头猛!
这场“东北第一座万亿城市”的争夺战,到底谁更有戏?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大连:靠“港口+芯片”跑出加速度GDP破万亿不是靠数字堆砌,得有实打实的产业撑着,这方面大连和沈阳各有各的王牌。
大连的底气在“海”和“制造”:作为东北第一大港,大连外贸进出口总额占了东北四成以上,石油化工、船舶制造这些临港产业撑起了半壁江山。
尤其是长兴岛石化产业园,成了稳增长的“压舱石”。
更关键的是,它没困在传统工业里,英特尔的芯片、恒力石化的新材料,再加上东北首个“算力中心”落地,数字经济规模直接破了千亿。
按照这个劲头,大连有望率先冲线。
沈阳:凭“制造+烟火气”稳扎稳打沈阳虽然慢了半步,但“压舱石”的底气很足。
沈阳的优势则在“省会首位度”和“产业升级”。
作为辽宁的政治、经济中心,沈阳聚集了全省最优质的科教、医疗资源,2024年引进的20个百亿级项目里,一半以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样的新兴产业。
更关键的是,沈阳的汽车产业正在“破局”,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翻了三倍,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增速超过8%,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更难得的是,中科院金属所、东北大学这些“智囊团”没白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45%,新材料、生物医药成了新增长点。
沈阳的“烟火气”也成了经济动力。中街、太原街的客流量比疫情前还多20%,文旅融合让服务业占比突破55%。
按照这个节奏,沈阳迈入万亿俱乐部只是时间问题。
不是“谁赢了”,而是“都赢了”有人纠结“谁是第一”,其实格局小了。
大连的“外向型创新”和沈阳的“内生性增长”,刚好形成互补。
大连靠港口和数字经济打通国际通道,沈阳用装备制造和科创夯实内陆根基,两座城市撑起了辽宁经济的半壁江山。
东北振兴从来不是“单点突破”。就像专家说的,等大连、沈阳都迈过万亿门槛,长春、哈尔滨这些城市也会跟着提速。
所以说,大连先冲线值得庆贺,但更该高兴的是东北有了“双引擎”。
当港口的货轮、工厂的机床、商圈的人流形成合力,东北的振兴就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曲线。
期待东北早日实现振兴!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