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南通创业,冲刺IPO,却陷舆论风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1-01 07:30
随着科创板过会并于10月16日注册生效,百奥赛图再次走到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今年以来,去港股的创新药公司不少,但选择“先H后A”的企业属少见——百奥赛图先是于2022年在港股上市,2023年开始闯关科创板,今年9月底终于过会,这一历程用时27个月。

百奥赛图成立于2009年,以基因编辑和临床前CRO业务起家,主营模式动物销售、抗体开发、临床前药效评价和基因编辑服务。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早已将重要棋子落于南通,其“先H后A”的资本征程中,亦刻有深深的“南通印记”。海归免疫学博士创业记百奥赛图由海归免疫学博士沈月雷创立。
1992年,沈月雷从武汉大学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毕业后,先是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现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完成了硕士学习,后又在1997年申请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病理系Ken Rock 实验室,攻读免疫学博士。2008年,沈月雷创立了“Biocytogen”公司,专注于小鼠的改造与养殖。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便成功研发出具有特定基因敲除功能的小鼠,并成功卖给罗氏、强生、GSK等医药巨头,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80万美元。这次的成功让沈月雷看到了商机,他深知基因小鼠研究的潜力。2009年,沈月雷回到国内,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两间房,招了6个人,创立了百奥赛图。随着百奥赛图的飞速发展,2014年,沈月雷决定在国内建造动物房,百奥赛图和南通的故事自此展开。2014年,百奥赛图在海门临江建立临床前抗体药物一站式研发平台,包含亚洲最大的模式动物中心、药理药效评价中心和CMC中心。这里的动物中心拥有SPF级动物房总面积47000平米,可容纳12万大/小鼠笼位,承担着百奥赛图产品类模式动物的繁殖与供应任务。
走进动物中心,通过监控画面看到,一只只小鼠住在恒温恒湿的洁净动物房,喝着pH值稳定的专用饮用水。这里可以提供以B-NDG®小鼠为代表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以B-hPD-1单靶点及B-hPD-1/B-hPDL-1双靶点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细胞因子(受体)人源化小鼠,及其它近千种系列药物靶点的基因编辑人源化小鼠/细胞系。集团公司还开发出一款全人抗体小鼠,属国内首创,这款小鼠的开发,需要进行多轮基因编辑,每轮约需8个月,每一步平均失败2-3次,有的公司甚至进行多达9轮的基因改造。齐全的动物品系、高质量标准的生产能力以及持续、批量的供应能力使百奥赛图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科研单位和医药企业稳定的模式动物供应商,合作伙伴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PD-1药物领域,百奥赛图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PD-1靶点人源化小鼠,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加准确、高效的实验工具。国内首个获批PD-1的公司君实生物便是受益于百奥赛图的PD-1靶点人源化小鼠,这一成功案例进一步彰显了百奥赛图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2016年,百奥赛图决定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全球前10大药企中已有7家成为百奥赛图抗体业务的客户,其抗体业务营收达3.18亿元,同比增长超80%。落地海门,相互成就百奥赛图是较早落户海门临江新区的企业之一,十余年时间,从一期模式动物基地,到二期新药创制基地,再到全力推进三期CMC基地项目,在自身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临江新区从荒滩到小城、从零星几家企业到形成产业集群的层层跨越。每年,百奥赛图都会举办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目前已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论坛之一。除第一届在北京以外,其余九届都在海门举办,百奥赛图十分看重长三角区域内的创新资源。2014年,百奥赛图计划在长三角布局产业集群,彼时临江新区正选准生物医药作为改道转型的方向,需要一批高端医药生物企业入驻。双方第一次接触时临江新区便诚意十足:给出了15000平方米10年免租期、贷款2000万元5年免息的支持。谈及在临江建立动物中心的原因,百奥赛图动物中心总监樊利军坦言:“选择临江新区的理由很多,一是这里有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在做生命科学相关实验时,需要用到模式动物;二是地理位置优越,临江新区处在长三角核心位置上,到上海、苏州等地直线距离60公里;三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很吸引我们,园区对于生物医药的产业规划理念也和我们十分契合。”十一年,既是百奥赛图在海门的成长时间,也是海门临江新区拔地而起的十一年。这个江边小镇,选准生物医药作为改道转型的方向,闯出了“产业+资本+平台”的发展模式,成功从昔日的传统化工区转型发展为科学小城。在以百奥赛图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海门临江新区逐渐形成了生药医药产业链优势,吸引了江苏珂玛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第三方测评服务机构沈化测试技术南通公司等诸多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企业相继落户,让临江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日益完善。“园区和百奥赛图是互相成就的,在海门的这几年,我们踩中了生药医药行业发展的风口,海门是百奥赛图的福地,自落地以来给予了企业很多支持。未来,这里也将是百奥赛图走向更远的重要阵地。”樊利军如是说。扭亏为盈,却深含隐忧南通的故事,是百奥赛图过去十年间开疆拓土、夯实基础的一个缩影。这家公司的战略雄心,不仅书写在南通基地的扩张蓝图上,更体现在其穿越资本与产业周期的整体表现中。而要全面审视其“先H后A”后的新征程,就必须将目光从长江之滨的南通,投向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全局性考验。近两年来,百奥赛图频繁成为舆论焦点:尽管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其中深含隐忧。2024年,公司终于在连年亏损后小幅扭亏,实现营收9.8亿元,净利润3354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51.3%至6.21亿元,净利润4800万元,超过上一年全年水平。在刚刚发布的2025年中报里,百奥赛图持续实现盈利。而74.4%的毛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明显好转的上市生物制药公司里,超过均值30%-40%毛利率的CRO公司;也超过均值50%-60%的平台型公司。深层的隐忧在于,百奥赛图的盈利改善与“研发缩水”同时发生。“公司创新药研发业务研发人员100%均为专职,临床前CRO业务研发人员100%均为兼职,符合行业惯例。”面对上交所问询,百奥赛图如此解释研发人员的结构变化。但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仍显刺眼:2022至2024年间,公司专职研发人员从58人锐减至5人,研发人员总数也从627人降至337人,不足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772人)的一半。这一收缩与研发投入的下滑形成呼应。同期研发费用从6.99亿元降至3.24亿元,研发费率从130.96%断崖式跌至33.04%,研发人员总薪酬也从2.23亿元削减至1.10亿元。公司将此归因于“大规模研发阶段结束”,但时间线恰好与盈利拐点重合——2024年首次扭亏的3354万元净利润,与研发费用减少的3.75亿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沈月雷的个人借款问题,也成为公司科创板IPO审核过程中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招股书显示,其夫妇需在2025至2028年间偿还借款本息及履行纳税义务合计约1.29亿元,其中2025年底到期的8900万元借款年利率高达9.43%。由于除公司股份外无其他可观资产,偿债能力完全依赖股权市值波动,而其夫妇合计持股仅27.19%,若股价下跌可能引发股权质押风险。届时,公司股权结构与市场预期都将受到影响。对A股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控制权和股价稳定性的潜在不确定;而港股投资者更担心创始人因偿债调整持股。整体来看,沈月雷的债务虽然属于个人,但仍可能使公司估值承压。可以说,百奥赛图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竞争激烈化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质量、优化成本和深耕细分领域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同时,如何解决人才、质量、数据安全等核心问题,这也是百奥赛图面临的问题。南通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