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业的“精与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02:57

经济效益较低、产业融合不够充分、生产要素配置不够合理,是乡村产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安康市立足乡村实际,聚焦“土特产”,持续壮大优势产业,把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探索出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新路径。

“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是时下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招。

找准做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切入点

如何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找准切入点,以更多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首要问题。

做足“土”文章,从一方水土中找准资源。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是“土”。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一定要在叫响“土”字号品牌上下功夫。精心挑选“小而美”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如炕炕馍、豆制品、腊肉腊肠、安康蒸面等传统食品产业,以及竹编、剪纸、版画等传统手工业产品。安康经过深度挖掘文化传统、发掘价值内涵,打造了“汉阴炕炕馍”“旬阳狮头柑”“鬼谷子腊肉”“石泉搨辣子”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在传承并守护好已有的农业农村特色资源的同时,对标对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相关要求,以地方稀缺资源打造当地名片,“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效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品牌打造以及农业产业创新。另外,各县区积极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房舍、房前屋后土地逐步推进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自摘体验院”“自助烧烤”“加水洗车”“农副产品展销店”“农家乐”“水产养殖”,充分满足来客的游玩、观光、采摘、购物、餐饮一条龙式农家生活体验,“庭院经济”已经成为安康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在“特”字上找卖点,精准定位找出路。特色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地方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实招。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在打好“特”字牌产业上下功夫。要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在特色种养、自然资源等方面选准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品牌特色、附加值高的产品。采取科学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把各类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根据县乡村三级不同功能定位,实施和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形成地方优势,打造城乡联动的特色产业集群。安康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聚焦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打造千亿富硒产业集群。目前,开发了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鱼、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产品300多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已然呈现。

微信截图_20230830095908

汉阴县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工人在包装玫瑰花茶  新华社|供图

在“产”上挖掘内涵形成产业链条,从“互联网+”中寻找商机。以“互联网+”的思维与方式把“土特产”的价值放大做强,充分运用新媒体、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介绍和宣传,拓宽“土特产”走出大山、走上餐桌的途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让“小特产”成为“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产业支撑。制定《电子商务鼓励扶持办法》,鼓励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对电商人才培育、电商企业孵化给予资金支持。搭建免费的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农民广泛采用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新模式,拓展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探索做大做精“土特产”文章的新路径

如何找对路子、迈准步子,依托“土特产”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关键所在。

把产业融合作为“土特产”做大做精的主抓手,积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全面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以石泉富硒食品(预制菜)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安康餐饮文化标识的名厨、名菜、名品已经形成,安康预制菜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横向上,把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这个最具优势的特色资源深度融合。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已形成了创意设计、原辅料生产及批发、产品加工、贸易销售等产业链闭环,晋升为全国第四大毛绒玩具生产基地。安康顺势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实现了以毛绒玩具产业为文旅产业赋能、以文旅产业促进毛绒玩具产业转型升级。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主战场,重点发展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乡村产业。探索推广“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元件、毛绒玩具、手套加工、鞋袜生产等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通过“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让群众安居乐业。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强化园区承载、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以谋划重点项目为载体,推动县域内土地、项目、资金等要素按照市场需求、最高质效来匹配,着力打造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循环产业聚集区、创新创业示范区,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把科技创新作为赋能产品质量的主推手,引导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切实保障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安康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通过科研和农技推广两支队伍的建设,实现了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县(市区)全覆盖,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被评为“中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典范市”。聚焦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强科技农业企业和农村种、养殖户深度融合,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引导初加工、仓储保鲜、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产业向产区聚集,形成农民不仅从事一产,还从事加工、分选、仓储、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趋势。

微信截图_20230830095917

包装运送毛绒玩具  冯雪峰|摄

形成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的凝聚力

如何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整合优势,形成乡村产业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根本保证。

以农民为中心,做发展乡村产业的组织者。安康完善了联农带农机制,在统一思想、落实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和政策中,将所有参与者都考虑在内,让他们同享政策红利,激发他们和产业共同成长的积极性。通过协会等社会组织把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小作坊组织起来,强化示范发展、产业帮扶,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差异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融合网络,推行“政府+专业合作社+供应商+农户”模式,解决了销售难题,使农民降低购买生产资料成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发展资金、切实提高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话语权和议价权,在商品流通环节获取更多利润。

以政策为支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在政策范围内整合、统筹资金发展“土特产”产业,解决支农项目“零敲碎打”问题。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新品开发、设备改造。设立高级人才引进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引进高级人才,有序引导大学生和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进乡,最大力度地发挥各类人才引领作用;完善金融服务,出台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更多特色产业纳入农业保险支持范围;另外,在鼓励社会资本下乡的同时,从制度上规范下乡资本的行为,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做好对下乡资本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以机制为保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创新探索“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按照“大联小、强联弱、川联山、近联远”思路,形成了村村联、村企联、城乡联、内外联的格局,实现资源联享,促推共同富裕。联建村党组织尊重群众意愿,将集体所有的林地、茶园、库塘、厂房等闲置资源,打包给市场主体开发运营,发展农家乐、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项目,吸纳集体经济成员就业,让村集体与农户个体“有钱一起赚”。针对发展都市农业的地区,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现股份化利益共享。以村集体经济为牵引,吸纳联建市场主体参股扩股资金,建立跨村域产业联合发展平台,推动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针对依靠农产品为产业资源的地区,以市场契约关系为联结,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通过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推动农户无风险经营;针对依靠自然环境为旅游资源的地区,组织发动乡村能人、返乡人员、社会资本流转改造闲置农院、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按照特色民宿的要素和标准开展院落改造,采取乡村旅游利益机制,实现多元化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