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12:58

 
 
《温家宝谈教育》学习座谈会发言摘登  
 
 
 
 
 

一部记录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伟大进程的重要著作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杜玉波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汇集了温家宝同志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有关教育工作的讲话、报告、信函和谈话,涵盖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文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是一部记录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伟大进程的重要著作。

第一,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家宝同志反复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工作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和长期性;教育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家长。可以说,《温家宝谈教育》一书,通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一贯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

第二,这本书全面反映了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特别是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制度,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可以说是过去十多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景图。

第三,这本书饱含了对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温家宝同志任总理期间,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和教师节前后,都要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进行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他在外地考察工作时,也都尽可能安排到学校进行调研,看望师生。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到了北大、清华;2008年初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时,他到了江西财经大学;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他到了北航、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真诚关爱和炽热情感。 

第四,这本书凝练了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系统思考和重要理念。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在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长期思考中,温家宝同志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和观点。比如,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倡导教育家办学、加强素质教育、高度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等。比如,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再比如,要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等等。这些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书中都有深入思考和专门阐述。

第五,这本书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具有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学习《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及其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

思想深刻 感情浓烈 启人心扉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顾明远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是温家宝同志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展示了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教育论断。这些论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决策,指导着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第二部分是关于教育工作的通信,是给学校老师学生的书信;第三部分是与大学师生的座谈。

温家宝同志在书中深刻地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在任国务院总理十年间,努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对社会建设、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贺信”中就说:“国于天地,教育为本。”温家宝同志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他指出:“义务教育的本质,是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温家宝同志十分关心教师队伍建设。书中专门收录了他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说:“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温家宝同志关爱青年学子,十分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他到学校考察,总要和学生座谈。通过交谈,虚心听取第一线师生的心声,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心与心交流,循循善诱。书中第三部分与大学师生的座谈,反映了他与学生交流的生动场面。

温家宝同志关于教育的精辟论述,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重视;来源于他深入基层学校的调查研究;来源于和师生的直接交流。书中收录的讲话、与教育工作者的通信和大学师生的座谈,都充满了温家宝同志对教育的灼热情怀。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感情浓烈,励志心切,启人心扉,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国务院参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李烈

读《温家宝谈教育》这本书,又找到了过去听他作报告的感觉,如沐春风,似饮甘醇。书中强国强教的思考与实践,对当前我们深刻理解中央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是很有帮助的。初读浅思,有以下几点感受愿与大家分享。

第一,把握时代主题,倡导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温家宝同志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大力倡导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他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第二,立足社会公平,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公平正义是温家宝教育思想的核心。“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倡导尊师重教,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温家宝提出过一系列尊师重教的重要观点。对教师社会角色的定位是,“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第三,尊重教育规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温家宝同志同我们实验二小有不解之缘,2003年9月9日他亲临二小考察,为我们题写了学校“以爱育爱”的核心理念。我本人也于2011年受聘为国务院参事,曾多次亲耳聆听到他关于教育的谈话。他在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尊重教育规律,注重中国特色。他提出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杨绛先生曾把读书形象地比作“隐身”去老师家串门。翻开《温家宝谈教育》,好比不打招呼“闯进”他的书房“串门”。这是一本反映温家宝强国强教思考与实践的好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位读者关注的焦点会有不同,理解的深浅也会有差别。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用了心,这样的“串门”一定会成为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导引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

温家宝同志非常关心河北的教育,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两次来到河北,看望广大师生,调研教育。他当时对教育改革发展发表的深刻阐释,我时常认真地回味,并作为自己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导引和精神动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2010年9月10日,第26个教师节,温家宝同志与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代表一起来到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看望广大师生。在座谈时,温家宝同志指出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办好农村教育,对于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具有深远影响。按照温家宝同志的要求,河北以河北师范大学为试点单位,自2011年起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8月,共招收语文、数学等12个专业免费师范生总计571人。

第二件事是2011年8月26日至28日,温家宝同志到河北张家口市视察指导工作。在白土窑乡寄宿制学校,他看望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像个邻家的爷爷,与学前班的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和游戏。这一幕难以忘怀,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情系百姓。从那以后,每次下去调研,我都会深入走访当地师生家长,倾听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每次收获都很大。

第三件事是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同志在张北县第三中学学校食堂,为1000多名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温家宝同志引用了霍懋征的一句名言,叫以爱育爱。我觉得,这是他在用浅显的语言谈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育人,就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今后的教育改革,应该把爱的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健全人格的人。

牢记使命 深化改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维维

一个多月前,在《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即将公开出版之际,老人家亲笔签名并赠书给我们学校的书记和校长,表达了温家宝同志对他曾经三次莅临指导过的北航所怀有的一片深情。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这是温家宝同志在本书中十分强调的一句话。纵览全书,始终贯穿着他心系教育,关心教育的至诚情感和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也记录了他15次亲临高校,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和寄语希望。今天读来,仍倍感亲切和鼓舞。温家宝同志说过,“国家的兴衰在于教育”,“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面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北航人以全球和历史方位的视角,迎接新的挑战。在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中,我们的认识和探索是:

必须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一是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中国正迈进大国强教的行列,要思考并尊重现代大学的发展轨迹,思考人才培养要素,思考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继承弘扬和创新积淀富有历史厚重、现代视野的中国特色教育思想。温家宝同志在书中多次谈及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开启人类心智,为人类的文明所做出的贡献,强调教育不仅要教人知识,更要教人做人。三是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学校自2012年开始,实施《人才行动计划白皮书》,建立并完善了理、工、文和国际化四类教育实践改革试验区,办好高等工程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四是努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双轮驱动,努力打造一支“学问担当人师,品行堪称楷模”的教师队伍。

“办一流的大学,建设一流的国家”,是温家宝同志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殷切期盼,我们将牢记使命,深化改革,一以贯之地坚持实践,延续民族之慧命,再创事业之辉煌,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身体力行倡导职业教育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 余临

《温家宝谈教育》这部著作内容丰富、思想精深。温家宝同志一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多次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现在我就学习、实践温家宝同志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谈一下学习认识和体会。

温家宝同志高瞻远瞩,身体力行倡导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大局意识、战略眼光。他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仍然是薄弱环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他在任职期间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扶助农民工子弟享受教育权利,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受教育,成为有用之才。特别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大政方针,肯定了民办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发展空间。

2008年4月12日,温家宝同志为培黎学院亲书校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他认为这个校训对所有职业院校都是适用的。他又在给同学们复信中阐明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要求,他写道:“愿从培黎职业学院走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有技能,会动脑、会动手,善分析、勇创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五年来,我们每年都结合形势重读他亲书的校训和复信,坚持以高端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走产学融合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今后,我们还要认真学习实践《温家宝谈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积极参加职业院校分类招考、依法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建设特色专业,创立品牌专业,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汲取对教育更深刻的理解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 马跃美

这本书是温家宝同志卸任总理后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书,我感觉温家宝同志之所以在卸任后“首谈教育”,既是因为教育地位使然,也是因为他对教育充满感情。他出身教育世家,父母都是老师,祖父还创办了女子小学,在书中也可以看到他特别爱和师生谈心。而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温家宝同志在座谈、调研中,曾多次提及他自己的母校——天津南开中学,张伯苓、梅贻琦、周恩来、马俊、朱光亚、刘东生、叶笃正这样的名字,也经常在他的口中出现,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开人。

书中有两点让我感受颇深:一是温家宝同志一直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体察教育、思考教育。无论是在学校的讲话,还是和学生、教育工作者座谈,都体现出他对教育深刻的理解,独到的思想。第二点是他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刻感悟。他在学校、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多次介绍钱老提出的“文理不分”、“美育促进教育”等观点,使素质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措施,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新希望。

作为南开中学的校长,我为学校培养出温家宝这样的杰出校友深感荣耀与自豪,但也更觉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高考不分文理科、根本解决一考定终身、义务教育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每一点都直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基础教育。我倡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阅读这本书,从而汲取对教育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造就一支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 贾利民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2010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我校视察。温家宝同志在视察中指出: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办好农村教育,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今天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所想所得,跟大家分享学习《温家宝谈教育》的一些心得。

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虽然义务教育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成果,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学校的附属工程无力解决。

二、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农村教师队伍。目前农村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不管是按师生比还是按班师比进行分析,农村学校教师大部分超编,但实际上是教师不够用。在师资配置问题上,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相对缺乏。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成本和压力较大,难以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任教。

三、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因素十分复杂,既与义务教育后升学制度体系、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观念有关,也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状况相关。我们学校着力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探索出了361“问题导学式”循环课堂模式和三本四步“问题学习法”,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多元发展求解“钱学森之问”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朱建民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出版后,看着书中温家宝同志到三十五中调研的照片和讲话,那天温暖动人的情景又历历在目。作为亲历者,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他在三十五中讲话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讲话中,温家宝同志重点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并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切中教育的痛处,当前高中教育一味围绕高考“画圆”,是补短教育而非扬长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的成长,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怎么才能兼顾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呢?我认为,中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体会温家宝同志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此,我们基于学生和社会未来发展需求,整合各界资源,创设兼具多元性、选择性、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促进他们自主地、个性地发展,以己之长服务社会。

在讲话中,温家宝同志借“钱学森之问”郑重提出杰出人才培养问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指出“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

我们认识到,高中阶段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期,而教师和课程是关键影响因素。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联手中科院京区科协创办“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突破课堂边界,基于学生发展设计科技特色课程,引领学生拓展科学视野、提升科学素养、锻炼创新能力。

经纬历史、放眼世界的大视野

北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教师 苟晓龙

温家宝同志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真挚的感情,并在任期内推动了多项教育改革。而我有幸成为其中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受益者。因此我愿借此机会,向他表达我真挚的谢意!并将我学习《温家宝谈教育》所感和平日思考所得汇报一二。今天我想发出四点呼吁:

第一,要关注普通学生。这里的普通学生,是指表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这类学生的群体意识是最容易掌握的,但其个体体验,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今天的学生,将来大部分将长期或者一段时期内处于中间阶层。他们能正确认识、把握和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吗?而我们做好相关工作了吗?

第二,要关注普通学校。这里的普通学校,既不是重点学校,也不是薄弱学校,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学校。重点学校长期以来享有的资源和声望,薄弱学校现在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大力关照,而普通学校就如同普通学生一样,其群体规律被正确把握,但其个体情况却很容易被忽视。

第三,要关注一线教师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一线教师是教育的实际实施者,其工作态度直接决定教育效果和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目前,尽管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由于实际社会地位、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教师的职业倦怠乃至职业恐惧已不容忽视。

第四,要建立大视野大格局。这一点是针对和我一样的青年教师提出的。读《温家宝谈教育》一书,不禁为他经纬历史、放眼世界的大视野,洞幽烛微、直击命脉的洞察力所折服。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无一不具备大视野大格局。因此,我呼吁所有一线教师,为了能对教育有真正深刻的理解和有效的促进,应该努力学习,建立大视野、大格局!

以“博雅”贯通人才成长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 杨福家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是温家宝同志卸任总理后出版的第一本专著,这反映了教育在他心中的地位。在阅读本书后,我惊讶地发现,世界一流大学通行的“博雅教育”,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要有“博”的视野,文理融合,学科交叉,在广博的基础上求深度。《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代序中就有这一内容。“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如今的教育体系,从中学开始分文科理科,再到大学进入更为狭窄的胡同,很难培养出文理相融的杰出人才。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实行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就有探索减少高考科目,并且不分文理科的明确内容。

二要有“雅”的器识,做人第一,修业第二。温家宝同志十分强调素质教育,他在代序中就对德育进行了定义,“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2012年9月14日温家宝同志应邀到清华大学看望师生时发表演讲,用清华老校歌中“器识为先,文艺其从”一句,强调“上学受教育,首先学习的是‘气度’和‘见识’,学文艺是第二位的。这里的气度和见识其实就是泛指做人的问题,文艺其实就是为学的问题,为人与为学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实行博雅教育,“第二课堂”的经历是不可或缺的。这对学生扩大知识面,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经受锻炼,学会做人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温家宝谈教育》一书是有关教育的、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学习,认真思考。

    (本版发言摘登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