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创新聚变,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03:40

1月3日,元旦假期刚过,常州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理事长、首席科学家郭东明院士就风尘仆仆地来到常州,实地了解实验室的最新进展,同时考察常州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情况。

工地上,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还有一个多月,实验室硬件建设将全部完工,已采购的4000多万元设备将陆续进场。“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下一步,实验室建设的重点将会转移到这个方面,速度应该会很快。”郭东明乐观地说。

创新的步伐,在常州大地上从来没停止过。正是持久的创新,才带来常州的聚变。

在创新中发力

在创新的大潮中,企业始终担当第一主力军。

2023年11月14日,中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该项目所用的新一代重防腐涂料,由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这个产品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端重防腐涂料领域的垄断。

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谁能抓住创新的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走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高压油缸制造基地生产线上,不同型号的摆动油缸正逐个通过出厂测试。公司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与上游供应商协同攻关,终于突破了摆动油缸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在常州,创新的精神,不断催生出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企业,在高手如云的全球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

加快涌现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以及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后备军”。

据悉,2023年,常州全市高企数量净增1040家,有效高企数量达到4720家,增幅达到28.3%,位列全省第一。全市新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累计166家。142家企业脱颖而出,入选江苏省独角兽和苏南自创区瞪羚企业榜单,位列全省第三,省级瞪羚企业累计达320家。

在合作中共赢

蓝天白云下,中以国际创新村二期工程4栋大楼已完成主体封顶。随着脚手架一层层拆除,大楼初露“妆容”。

目前,园区开始针对二期项目进行预招商,已有10多家园区企业提出研发办公用房申请。

作为国内首个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在中以创新合作领域内保持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三个领先。成立9年来,园区已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238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55个,初步形成“新项目集聚园区、技术合作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

常州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与世界对接,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在去年9月举行的“对话德国”合作交流活动中,现场11个重点中德合作项目进行签约,总投资2.56亿欧元。

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在致辞中表示,常州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城市,在对德合作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态势,走在全国前列。

常州,正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

据统计,2023年1—11月,全市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28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6个;全市8个项目被列入2023年省级重点外资项目;新增省级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家、累计29家。同年1—11月,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出口分别增长45.7%、13771.2%和14.5%。此外,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含中国企业)在全市累计投资的项目共有203个。

2023年,中国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发布,常州首次入围“魅力中国城市”二十强榜单、列第十二位。

在奔跑中聚变

在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的大道上,创新,始终是澎湃动能,并成为浸润城市的一种品格和追求。

过去的一年,常州锚定“创新中轴”城市定位,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纷纷“用脚投票”,带着项目远道而来,选择在常州这块热土扎根、生长,带动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常州科教城,星遥光宇(常州)科技有限公司不显山、不露水。其实,凭着强大的创新“基因”,星遥光宇瞄准激光通信、红外遥感和通用组件三个方向进行产业化。公司还参与了国家卫星互联网、国家电网探火卫星等重大任务,为多个商业航天项目提供了主载荷。

这家成立一年多的创新企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领衔。他曾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人首次“为月球量身高”的梦想;他主持下的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实现多项“世界第一”。

紧跟中国商业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步伐,星遥光宇的发展也推动常州向这一产业高地进军。

在另一个热门的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常州也不甘落后。

放眼全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合成生物产业已全面布局。特别是,新北、金坛、武进“抢跑”规划,三大产业园提前落子,激活“一池春水”。

另一方面,常州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已蔚然成风。

“梦想”比亚迪、“理想”新势力齐聚常州,2023年整车产量将突破65万辆。

动力电池领跑赛道,产业链完整度97%、居全国之首,产销量占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的电池。

以创新之举,常州阔步迈入“GDP万亿之城”。未来,创新仍将是常州向前奋进的坚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