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为证,呈现亳州演变史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00:14

  一图胜十文。

  古旧地图兼具学术性与公众性,是历史教育的最佳载体。历史上的亳州有多大?亳州何以生成今天的文化面貌?日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市历史文化丛书——《亳州古旧地图集》给出了答案!

  历时十年,足迹遍及海内外;247幅古旧地图、16万字考证文字……作者程诚以坚毅笃行之心收集、整理,终于凝结出这部厚重的图集,大尺度、多维度地全面展现了亳州历史、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布特征与演变轨迹,为亳州市增添了一张文化名片。

  程诚(左)和张博在一起商讨地图编辑事宜。

  历时十年的寻图之旅

  《亳州古旧地图集》问世以后,不少读者对作者感到好奇,各界纷纷猜测,这位作者应该是一位“老学者”吧。其实不然,作者程诚并非白发苍苍的“老学究”,而是一位青年学者。他出生于1991年,爷爷曾于1958年就读于皖南大学(今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爸爸是乡镇教师,叔叔毕业于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是亳州地图测绘专家。从小到大,读书识图是他最大的爱好。

  “刘骏老师是我的初中历史教师,他造诣很高,讲起《东周列国志》《史记》的故事娓娓道来,为我埋下了一颗心向历史的种子。”程诚表示,受到启蒙后,他对历史的热爱只增不减,后来本硕都选择了历史专业。

  “萌发整理亳州古旧地图的想法,最早是在2013年。有两个人启发了我,一位是我的叔叔程广亮,我参与过他从2000年开始编制的亳州交通旅游图;一位是我的硕士老师陆发春教授,当时他计划申报整理《安徽古旧地图集》。我转念想到,如果能把视野聚焦在亳州,一定是对家乡有价值的。”程诚说。

  十沓想法比不上一次历练,想做与能做中间隔着深深的鸿沟,从零基础开始,谈何容易!课程要学习,毕业论文要写,还有谋生的压力……当时的程诚正处在人生的“焦灼期”,尽管如此,他仍然盲从地向前冲,试着去完成这件看似有些“痴人说梦”的事。

  没想到,凭着一股犟劲,程诚坚持了下来。他认真学习历史地理课程,研读历史名家谭其骧、邹逸麟、葛剑雄与胡阿祥先生的作品和相关论文,钻研愈深,愈有兴趣。自此之后,他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到各地收集古代舆图与地方志。

  “到古井集团工作是我的人生转折点。梁金辉董事长高度重视集团品牌文化建设,杨小凡副总裁、吴伟总监也是很有声望的文化专家,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让我的一些想法得以落地。” 2017年,梁金辉提出收集亳州历史地图用于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建设的构想。程诚汇报了编写一本亳州历史地图作品的想法,得到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于是,在研究与传播酒文化的同时,他搜集古旧地图史料的范围不断扩大。

  自此以后,程诚不断利用各种机会搜集舆图线索,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查阅资料,还利用安徽大学校友会、南京大学校友会的社会关系,通过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和日本公文图书馆等三十多个海外渠道搜集了大量资料,极大地丰富了研究成果的内容。

  2021年,在古井集团的支持下,程诚成功到南京大学进修历史学博士学位。求学前后,他又结识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历史地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教育部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等著名学者,得到了他们的鼓励与指导。

  “程诚的文献功底扎实,乡邑感情浓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目标、有恒心,肯投入时间、精力、金钱。我的切身体会是,有些地图得来不易,要花资料费、版本费甚至掌眼费。他善请教、善借鉴、善求助,苦中作乐、甘之如饴,不惮一遍又一遍的增删、不惮一轮又一轮的调整。”胡阿祥评价道。

  “我不擅长体育运动,对我而言,研究家乡是一种休息。”问起到底付出了多少精力与费用,程诚只说记不清了。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间隙,他见缝插针地研读搜集到的古旧地图、撰写注释、剖析地图背后的故事。直到2022年,这部16万字的亳州图经终于完全成稿。

  “应该说,这部作品的推出是所有热爱家乡的亳州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出版过程一波三折,得到了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档案馆、市民政局等多个部门的积极推动。”程诚告诉记者。

  2023年10月,政协亳州市委员会和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权威地图机构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亳州古旧地图集》正式问世。十载耕耘,甘苦同行。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全景展现亳州历史地理演变史

  “出版这本书主要是希望回应亳州文化传承的三个误区。一是对亳州文化的地理空间缺乏认同。不少人认为亳州是不合理的新区划,认为三县一区缺乏联系;二是不接受文化的层累,不了解地方文化是一个共同建设的过程;三是视野受限于地方志与个别名人,不太注重基础理论与史料研究。”程诚说。

  翻开《亳州古旧地图集》这本书,印刷精美文雅,文字、地图交相辉映,从中国之中、海外寻踪、江淮之上、皖北重镇、居亳知亳、涡水揽胜、兹土兹民七个篇章入手,展现出一幅亳州历史地理的宏大画卷。

  书中既有古人绘制的当朝地图,也有古人绘制的前朝地图,作者用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语言注解说明,是亳州历史文化发展的永恒印记。书中收录的地图,清晰地印制着“庄周生此”“商都”“老子祠”“西太清宫”“东太清宫”等文字,阅读此书,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亳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区位、区划,以及亳州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脉络。该书的出版,既丰富了亳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又能进一步增强亳州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本书涉及亳州的古旧地图主要分为七大类:第一类为涉及亳州的中国地图,主要载于舆地志、地理志与中外地图集;第二类是涉及亳州的海外地图,16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与近邻日本、朝鲜出于各种目的,绘制了不少中国地图。其中亳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描绘出现很早,这对于了解海外视角下的亳州很有价值;第三类是涉及亳州的江南地图,主要载于舆地志、明清官府档案与中外地图集中,亳州自明清先后隶属于南直隶、江南省与安徽省,成为江淮地区的一部分;第四类是涉及亳州的皖北区域地图,这一类地图体现了亳州作为沟通豫皖苏要道、商业重镇的重要地位;第五类为亳州的本地地图,主要载于地方志与历史档案中,这一类地图小地名详细,有助于深入了解亳州地理风貌;第六类是亳州古迹胜景图,是记载亳州风景古迹的重要资料;第七类是涉及亳州的专门地图,特别是社会经济类型的地图,主要载于近代地图成果与地方档案中,体现了微观视角下亳州的社会经济。另外附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区划图、城区图与未列入地图存目,做到了时间不断线、纵横有深度,凡国内现存涉及亳州的古旧地图基本收集完毕。

  该书选图绝大多数为首次出版,且配有简明的图解与考证文字,让很多沉睡于中外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的舆图公之于众。据悉,《亳州古旧地图集》是全国地级市中首个综合运用国内外珍贵舆图资料的地图编研成果,也是中原地区、安徽省域地市首部历史地图典籍。

  “政区是理解地方文化的密钥。古代亳州不仅包含三县一区,更是一个‘大亳州’地域。历史上的亳州从东汉至明初,最鼎盛的时候是豫州的治所所在地,曾经管辖整个皖北豫东区域,长期涵盖与影响鹿邑、永城、太和、淮北等地,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亚区。然而由于小明王与元朝长达十五年的战争,加之黄河改道的影响,亳州的地位在明清以后持续下降。亳州的区划经历了一个由北入南的剧烈变化,一些文化因此也大相径庭了。”程诚说。

  “古旧地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更易为社会公众接受和喜爱,受众广泛,便于二次传播,更有利于推进亳州文化的对外交流。”市政协主席汤涌在序言中表示。古旧地图是古代官方最重视的权威资料,也是历史学家、人文学家等探索城市变迁发展、挖掘城市精神的最佳原始资料。有了古旧地图,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可以得到巩固与强化。

  安徽省地方志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陆发春表示,据其所知,安徽地市中目前还未出版过古旧地图集,河南、山东、河北、湖北也没有。这本古旧地图集的编纂理念为我省文化传承做了一个榜样。

  《亳州古旧地图集》封面。

  地图里的“酒”文化

  “这幅1935年版的《安徽省高粱分布图》很好地说明了白酒的渊源。”程诚指着书中的一幅地图向记者介绍。亳县、涡阳与蒙城高粱年产五千担的乡镇不在少数,是安徽的高粱主产区。这与今天亳州白酒产业的区域特色不谋而合。

  从元代起至明嘉靖中叶的近300年间,河患十分频繁,黄河下游长期呈多股夺淮的局面。粗略统计,发生大规模的夺淮事件30次以上,夺涡事件11次,这之后更是不计其数。由于长期洪涝灾害的影响,原本盛产稻、粟的皖北土地盐碱化,耐盐碱耐涝的高粱成为皖北的主要粮食作物。高粱不宜食用,但宜酿酒,且经济效益显著。故自元代开始,高粱白酒最早风行于黄淮流域。民国时期,亳州有五十多家酿酒槽坊。原减店镇的古井酒厂流传着美酒进贡的传说,古井贡酒更是夺得四次“中国名酒”称号。此后,以“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为代表的徽酒营收突破二百亿元,“酒城”成为亳州的响亮名片。历史上,涵盖亳州的中原地区就是最早产生酒文化的地方。黄河改道则是中国蒸馏酒的“助产婆”。

  围绕酒文化的传播,如今古井集团也在通过地图来深入挖掘。“这是我们集团梁董事长创意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传统酿造区示意图》,修改了五稿。我们想要通过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白酒产区与白酒文化。”日前,在古井集团5A管委会办公室,管委会主任张博在和程诚商讨地图修改事宜的间隙告诉记者。

  张博说,程诚非常热爱古井文化,他认真阅读过古井的文献档案,敢想敢干,行动力强,对古井的文化项目与掌故谙熟于心,是集团领导口中的“活字典”。“2023年11月份,他还把一幅老厂长聂广荣生活的20世纪70年代亳县地图捐赠给了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又为古井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佐证。”

  1935年版的《安徽省高粱分布图》。

  印证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源流

  “亳州的‘三子’——‘老头子’‘酒瓶子’和‘药罐子’,都能在古旧地图中得到印证。这些资料是独一无二的。”程诚翻开民国时期的《安徽蒙城县全图》,向记者介绍了关于庄子祠的记载。

  北宋的《历代地理指掌图》记载着谯县是东汉时期豫州的治所,管辖着97个县;北宋时期的《九域守令图》详细介绍了亳州管辖着周边七个属县;明代的《古今形胜之图》与《皇明大一统地图》记载了亳州是商都。清代的《大清广舆图》清晰地标注了城父、老子祠与苦县;《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安徽全图》记载了曹操故堆、西太清宫、东太清宫与明王台等;《亳县城关详图》介绍了1946年的亳县城区街巷;《蒙城县城图》记载了1924年蒙城城关街巷和古迹;《涡北中学平面图》印证了亳州一中的校史……图集为文化研究、文旅建设、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历史教育等现实课题提供了可信、可观的素材。

  大量地综合运用国内外成果,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1929年日本绘制的关于我国《交通及物产详记》中,显示当时的亳州一带主要物产就有药材、大豆、棉花和牛皮,这是全图中唯一的药材产地,说明了自民国以来亳州的中医药影响力。

  更有价值的是1650年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绘制的《南京省地图》。这幅图来历非常曲折,作者卜弥格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向西方介绍《黄帝内经》的第一人;向西方全面介绍阴阳五行学说与老子文化的第一人;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医脉诊的第一人;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医方剂的第一人;向西方介绍针灸穴位图解的第一人;向西方全面介绍中草药的第一人。

  “卜弥格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在1644至1650年游历中国,曾经到了南京、开封与西安。他写了《中华植物志》《医学的钥匙》《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中国地图集》等作品,其中在南京省(明代南直隶的俗称)地图上,唯独明确地把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这非常有价值,这与明代亳州的牡丹文化可以相互印证。从他的游历路线来看,他很可能途经亳州,把亳州牡丹介绍到西方,因此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程诚激动地说。

  卜弥格在其他作品中还介绍了牡丹、芍药与菊花等药材的种植与药用方法。今人讨论牡丹,皆曰洛阳、曹州,殊不知明代亳州牡丹甲天下,薛凤翔著《亳州牡丹史》即为印证。此外,介绍亳州牡丹的作品,还有《亳州牡丹述》《亳州牡丹志》《广群芳谱》《道光亳州志》等。

  “卜弥格地图充分印证了亳州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历史渊源与稀缺价值,中医西传、牡丹西传在亳州,像卜弥格地图这样的古旧地图,值得更深入地研究与传播。”程诚说。

  在《南京省地图》上,把牡丹标注在地名亳州上。

  填补亳文化研究空白之作

  文化的生成与行政区划变迁息息相关。研究文化的发展史,就要研究区划的变迁史,而古旧地图就是研究区划变迁最好的史料。

  胡阿祥教授详细评审了本书,充分肯定了其学术质量。他认为,《亳州古旧地图集》的说明文字,既取之于图,又以图为证。这些考证叙述,既广泛收集了史书、地志、会典、档案等丰富的各类文献,又有归纳、比较、提升、推广的功能。读图识地,读“亳州古旧地图”之图件、说明、考证,可以识亳州古今政区之历史演变、自然地理、人文风貌。

  陆发春教授评价该书是一部呈现亳州时空演变的重要文献集成。“留存至今的古旧地图是文字史料无法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直观性与代表性,不仅是地方文化研究的基础史料,也是社会大众了解地方、生发关爱之心的重要路径。除了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陆发春表示,国内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40座,出版古旧地图的城市寥寥可数。《图集》可以保存与唤醒历史记忆,大幅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国内外影响力。

  “程诚是我市年轻的‘老专家’,我们认识多年。他有一个特点,特别有热情。给他说的事情,他都会用手机记下来,明里不能答复好的,暗里会继续下劲儿,一定会做出结果。”市委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时明金说。

  据悉,在出版《亳州古旧地图集》前,程诚已经出版多部研究成果。他先后点校与出版《道光亳州志》《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亳州酒史研究》,参编《日本侵华图志》《聂广荣》《中国名酒志·古井贡酒志》等,并在《中共党史研究》《安徽日报》《江淮文史》《合肥日报》《山花》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对于亳州来说,《亳州古旧地图集》是一部“档案”书;对于历史文化学者与文旅工作者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这又是一部很好的教育书。该书是迄今为止填补亳州文化研究空白的力作,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

  谈到未来,程诚表示,他将重点把精力放在酒文化传播与旅游开发上。在业余时间,将接续努力,深耕亳州历史文化沃土,打算推出《姜桂题奏折文稿汇编》《亳州历史地名》等作品。就像他在后记里说的一样:山高水远,不乏远涉之人;霜刀雨剑,不病绳绳多士。谁道青山行不尽,更向白云深处行。(记者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