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年教育:百花齐放展新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8 01:47

凡大皖新闻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大皖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皖新闻讯 随着“60后”加入退休潮,未来,老年大学将迎来一批知识层次较高的老年学员,如何满足这些“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这对我省老年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四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430万人左右,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从我省老年教育发展现状看,要完成这一“规定动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将示范创建延伸至基层,室内室外和教学点三类课堂多位一体,一村一特色课程,非遗、反诈、养生、短视频剪辑都能学……安徽各地老年大学以创建标准示范校为契机,百花齐放各有特色,让上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的新时尚。

 六安老年大学送戏进军营。田凯平/摄 

歙县老年大学舞蹈班学员载歌载舞。吴建平/摄

亳州:智能化让管理效率大提升

建筑面积8060平方米,共设23间教室、12间活动室,以及多功能报告厅、书画展厅等,2018年新建的亳州市老年大学设施完善、功能先进,成为当地老年朋友乐学、乐为的重要阵地。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老年学员,学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从规划设计到建成使用,始终紧扣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所有教室都配置多媒体教学系统,开通校园广播系统、门禁监控系统,校区内实现5G无线网络全覆盖。在学校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实行师生“刷脸”进校园。2019年启用了老年大学云服务平台,内容涵盖“网上报名、学校管理、教务管理、招生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考勤管理”七个体系,老同志从报名到学习全过程进行信息化操作,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近年来,学校构建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员搭建发挥作用、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结合重要节庆日,组织师生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养老院等,把课堂教学成果向社会实践活动延伸,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文化养老中来。2023年,学校专业设置较2018年增加42个、增长467%,班级设置增加141个、增长671%,学员增加5090人次、增长998%。

滁州:校外学院是亮点

对于所教授的课程,每位教师都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备课笔记,“三无”教师不能进课堂……滁州老年大学建立了一整套教师招聘、教师储备、教师使用和教师管理制度,抓好“老有所教”,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如果说抓“老有所教”是抓教师队伍建设,那么,抓“老有所学”就是抓学员管理。目前,该校设置了8个系、41个专业、207个班级,在校学员5100多人、13000多人次,学校先后制定《学员守则》《班长职责》《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营造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面对仅有6700多平方米的校舍,滁州老年大学及时拟定以点带面实施“老有所学”增量发展方案,并获批一所占地26亩的新校园,如今,该校新校区教学综合楼面积达21000平方米,实现了校园园林化、教室专业化、教学智能化的良好办学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在主城区设置了滁州老年大学经济开发区分校、苏滁高新区分校、龙池分校、光荣院分校,将分布在街道社区锻炼固定场所的2700多名老年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校外学院,在引领区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再发力、再创新。

六安:下好办学治校这盘“棋”

以“支部+活动”为突破口,优化组织生活;建设新校区,为学员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新阵地;建成信息一体化平台,拓展线上报名、选课、交费新渠道……六安老年大学用心、用情、用智,推动示范创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历时三年建设,2023年春季学期,六安老年大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60余间专业教室,配备大型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等,办学条件全面升级。同时,学校紧抓沪皋对口合作新机遇,与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上海老年大学签订《对口合作备忘录》,交流《学智能应用做智慧长者》等教学教材,建立联络会商与资源共享机制,重点推进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等项目的共建共享,开启两地三校老年教育对口合作新篇章。

智慧改变生活。六安老年大学聚焦“智慧助老”,依托多媒体教学技术,创建以智慧书画为代表的品牌课堂,动态调整电脑、智能手机、抖音短视频制作等应用课程,助力老年学员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同时,建成信息一体化平台,拓展线上报名、选课、交费新渠道,实现学员依据个人课程时间刷脸进校,享受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池州:擦亮“银”字招牌

池州老年学校不断擦亮“银”字招牌,在“银辉”党建品牌的引领下,示范校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

上好“开学第一课”,打造“15510”微课堂(即课前15分钟“银辉之声”广播站播报学,课间5分钟班级学,课后10分钟银辉书吧自学),池州老年大学将思政教育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为深化“银辉”党建品牌效应,学校积极拓展“银辉”系列之校园广播、红色影院、书吧、积分超市和展厅的阵地作用,打造“池”阳金秋校园文化品牌,成立校艺术团和志愿服务队,“厚德、笃学、有为、尚乐”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与此同时,牵头开展老有所学“银辉”微课堂送教下基层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基层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池州老年学校不断打造艺术精品,《我们上学了》《幸福的源头》《我们再青春》等节目先后登上省、市舞台,并组织学员参加“全民学习周”“悦动池州”等市内大型活动,全方位展示老年学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广大老年群体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长丰:“头雁”引领带动基层

历经30多年的勤耕不辍,长丰县老年大学于201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校”,2022年再获“省级示范校”称号。

2023年,学校实施校舍更新工程,对前两年移交的3000平方米旧有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全方位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素质培训的同时,针对太极类班级师资力量老化、弱化现象,合肥北少林武校给与大力支持,并派出得力教师任课,让课程教学“锦上添花”。

不仅如此,学校参照“省级示范校”创建验收工作标准,制定了创建“县级示范校”的相关标准,在全县基层校普遍开展创建活动,目前有60所基层校通过“县级示范校”初评;针对部分镇老年学校班子年龄偏大、领导能力偏弱的现状,及时推广学校建强班子的好做法、好经验;采取从在职教师中选、从社会上聘、从“乡土博士”中挖的办法,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难题。长丰县老年大学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校”的“头雁”引领作用,不断将好经验传授给基层、将好做法传递给乡村。

泗县:“三个课堂”展现学员价值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都是最具吸引力的“法宝”。

泗县老年大学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办学理念,通过健全人才信息库、引进在职教师和社会能人、组织教学培训等办法,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性和适老教育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规范第一课堂,除开设文化素养、健康养生、家庭教育等39门课程外,还积极与县内外知名学校、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设了特色课2门、精品课3门、智能技术及远程教育网课3门。丰富第二课堂,建立了与主体课程相应的桑榆之春文体综合艺术团、气功太极表演艺术团等,让学员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在生活中,将自身的特长展示到社会上。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展第三课堂,成立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走入敬老院、儿童福利院送节目、送温暖;走进社区、学校传播文化、关爱青少年,让老年学员充分展现人生价值、提升社会价值。

在抓好自身教学质量提升之外,泗县老年大学不断将全县示范校创建引向深入,截至目前,该县基层老年学校覆盖率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创建热情空前高涨。

蚌埠:“蚌”发精彩“埠”负未来

花鼓灯舞蹈课、民间剪纸课,在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像这样充满浓厚地域色彩的课程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拥有舞蹈排练室、音乐室、美术书法培训室、多功能室等免费开放场所,根据老年学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花鼓灯舞蹈课、民间剪纸课、手机应用、养生保健、瑜伽形体、非洲鼓舞等实用性较强的特色课程。在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校突出教学特色立体化,多角度拓展第二、第三课堂,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教学成果展览、作品交流评比以及主题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积极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春晚、蚌埠市老年春晚、走进社区演出等活动,让银发一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多元化,与蚌埠医科大学、蚌埠学院共建,利用高校师资优势,开设中医保健、老年慢性病防治等课程。同时,开办“名师论坛”“学员谏言会”等教学活动,提高老年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召开教学工作汇报会、教师班长座谈会,师资建设不断规范。

和县:老年教育三级全覆盖

发展基层老年教育,是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环节。经过27年的建设和发展,和县老年教育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办真、办实、办好基层老年学校。

“十四五”期间,和县老年教育委员会制定了行政村和社区老年学校创建县级示范校评选标准,促进各基层学校立制度、强管理、抓教学、搞活动。把在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和居民小区设立的老年学校教学点,列入基层老年学校创建县级示范校评选范围,通过宣传镇老年学校在自然村开办教学点的经验,推动基层学校在自然村和小区建校办点,同时探索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办学模式,在养老院开办老年学校或教学点。2023年,和县在6个村、3个养老院开设教学点9个,新增老年学员近500人。

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是示范校创建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2023年,历阳镇党委政府下决心投入70万元,将镇老年大学建成独立校区;石杨镇党委安排地皮和资金扩建镇老年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石杨镇中山村、高关村为创建示范校,分别投资35万元、50万元建成有独立校园的村老年学校……目前,和县基层老年学校已有11所为独立校园,其中镇老年大学3所。

芜湖:三创省级示范校

芜湖市湾沚区老年大学成立于1988年9月,为省首批示范校。该校三创省级示范校,并以此为引领,迎来新突破、新发展,逐步发展成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主阵地。

2022年,该校第三次获“全省示范老年大学”称号,拥有班级50个,教师40余人,课程已发展到36个,学员达到4000多人次。智能化办学进一步提升,安装智慧黑板,使用远程教育、网上报名系统。

在该校,不仅能学合唱和萨克斯,还提供手语、智能手机和五禽戏学习。有特长和意愿,还能选择艺术团、合唱队、军鼓队、腰鼓队或者舞蹈队等队伍强身健体。文化活动同样丰富,有扑克牌掼蛋、广场舞、太极拳(剑)比赛,大型旗袍展示、年度教学成果文体类汇报演出等活动。

安庆:将示范创建延伸至基层

安庆太湖县老年大学创立于1999年,现校本部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秉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2018年被省老年大学协会授予“省级示范老年大学”,2022年被再次认定为“全省示范老年大学”。

该校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确定“一训三风”和校徽校歌,编印校志校报,组建学员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发展学校文化。2022年,学员民俗舞《喜庆花梆》在全市汇演中获得好评,被选送参加全省“老有所学”成果汇报演出。

在教学中,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合理设置课程方案,组织编写教学大纲、校本教材,落实听课评教制度,抓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目前,校本部注册学员835人,开设20门类课程,有30个教学班,2160学习人次。

该校出台《太湖县老年大学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若干规定》,主动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有效延伸基层、扩大覆盖。与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合作办学,目前,合作办学注册学员超过1000人,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指导乡镇老年学校办学,开办乡镇级老年学校15个、村级老年教学点186个。重点支持徐桥镇、小池镇老年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校,已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

淮北:三类课堂多位一体

淮北市相山区西街道老年学校,通过整合红色教育基地四史学堂和各社区老年教学点资源,打造四史学堂室内第一课堂、惠泽公园室外第二课堂、各社区教学点第三课堂,形成多位一体架构,办成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结合体。

在教学模式上,该校依托远程老年教育网络,培育与发展不同形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学习团队、学习小组,力求吸引更多的社区老年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老年教育活动。

在实际建设中,依托辖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老年教育学习体验基地,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老年学校建设。融入“城市阅读空间”,突出公益性质,创新打造集特色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便民升级探索于一体的创意阵地,吸引社会力量,拓展文化服务效能。此外,当地鼓励社会各种非盈利性质的教育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步伐。

阜阳:上学成为老年人新时尚

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老年学校现已拥有线上学员2674名,线下学员342人。学校配有正副校长、主任各一名,教学点负责人6人,聘请专兼职教师15人。除白天课程外,还开办晚班教学。

依托杨湖乡俗,开设“杨派花鼓”特色班,聘请本地“安徽省花鼓灯非遗传人”教授学员花鼓灯技艺。2023年7月,花鼓灯班应邀参加县“暧民心”活动宣传表演。杨湖镇是书画之乡,学校积极联系民间艺术家来“老年书法特色班”传授技法。

考虑到老年人在校上课学习的安全,学校在教室内铺设防滑简易毛毡,改建了适合老年人的室内厕所,课程和设施均体现让老年人既会学、又会乐,活到老、学到老的宗旨,让上老年学校成为老年人的新时尚。

淮南:组建艺术团和文化宣传队

省级农村文化带头人为团长的“红五月”艺术团,36人的文化宣传队,常年深入乡村和敬老院巡回演出,淮南寿县迎河镇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既展示了风采又收获了口碑。

迎河镇老年大学创建于1993年10月,现有独立教学楼一栋,设有教学室、书法室、电脑室、活动室等功能室,开设文学、历史、书法、绘画等传统课程,并结合地方特色设置农艺、腰鼓、花鼓灯等课程,深受学员喜爱。

目前,学校已有老年学员1100余人(含教学点)。近年来以省级示范校创建为契机,该镇依托老年大学成立迎河镇老年协会,加强对村级教学点的帮助指导,充分发挥在当地基层老年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宣城:一村一特色课程

庙首镇地处宣城旌德县西部,该镇将老年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在老年学校教学点以乡村振兴、农家书屋、开学第一课等行动为抓手,形成东山“微服务”、社区“农业课程”、“练山普法”、里仁“非遗剪纸”等一村一特色课程。

该镇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原则,统筹各项资源,已推动6个村级教学点开展教学,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老年人家门口。截至目前,全镇老年学校线上学员共计250余人,线下学员500余人。

该镇积极参与示范校创建评估,在教学中做到有课件、有课表、有记录,着力规范老年学校标准化办学。

铜陵:帮学员赶上时代步伐

学员在全省太极剑比赛中荣获“集体一等奖”,《此去半生梨花情》节目将参与晚会录制,作为“省级示范校”和“基层老年教育示范校”,铜陵老年大学绿源养生公寓分校现设有舞蹈室、音乐室等教室活动室10间,能同时容纳近300人,设8个专业、21个教学班、600人次的规模。

作为民企办学,该校优化师资力量,目前任教的8名教师由市校选派,并建立教师后备人才库,聘请反电诈民警、市级三甲医院心脑血管专家开展讲座,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方面,该校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音乐、舞蹈等班级开设初、中、高级班,满足不同层次学员需求。去年秋季,该校结合学员实际需求,开设手机短视频剪辑班,帮助老年学员赶上时代步伐。

黄山:“非遗”课程进校园

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历史悠久,该镇省级非遗“叶村叠罗汉”至今已传承600余年,蜚声海外。三阳镇老年学校自2021年创办以来,将非遗传承和发展老年教育结合,开设了非遗民俗班。

该校聘请非遗传人为学校教师,并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学员队伍,分梯队教学:第一梯队学员在传承人口传身教指导下现场演练,第二梯队学员现场观摩学习和替补。践行“教学做合一”,学校共同与非遗传人挖掘整理资料,与杭州多所老年学校交流联欢,取长补短,积极融入长三角老年教育。

欣喜的是,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回到村里的老年学校当上了老师。学员们还走进中小学进行表演,展示所学成果和非遗魅力。

记者获悉,三阳镇将以创建省级示范校为契机,继续办好非遗民俗班等特色专业,培养更多传承人和骨干,不断推动三阳镇非遗民俗文化和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姚一鸣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