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还产这个?“土特产”究竟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3:13

(原标题:我家乡还产这个?“土特产”究竟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从黑龙江给广西回礼蔓越莓开始,越来越多的网友发现,曾以为的舶来品、外地产,实际上居然是本地的土特产。一场网上“农业大摸底”就此而起,让不少人直呼“身在家乡为异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法餐里的鹅肝来自安徽六安,江浙沪的大闸蟹山西运城也有,早年间不吃虾的甘肃张掖把南美对虾做成了特色产业……有网友调侃到:“特产特产,原来就是特意瞒着我生产。”满满的反差感,让“土特产”这个有些年代感的词汇,一下子又成为顶流。

曾几何时,大学寝室、同事好友之间流行特产交换,互相尝个鲜。在交通与商贸不甚发达的年代,土特产总能引逗老饕的馋虫,寄寓对远方的想象。这些年来,得益于交通的畅达、物流的便利、产业的发展,土产走向规模化,特产走入百姓家,初级农产品与产地之间的强相关性似乎淡出了街谈巷议。

2024年1月11日,第一批3.72万盒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的蔓越莓到达南宁,在南宁市青秀万达免费发放。图片来源:新华网

直到这一波文旅热潮,越来越多地方“掏出家底”互赠礼物,才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宝藏家乡。比如在上海崇明的永乐村,经过40多年的研发培育,藏红花每亩收入可达1.5万元,已成为这里重要的经济作物。印象中专属于雪域高原的珍宝,竟然早已在沪上开花。其实不止是藏红花,随着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各地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大力扶持,很多农业品种已走出原有的传统主产区,从不同程度上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成为“新土特产”,不断壮大我国农业产业新版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隐藏款土特产”的一鸣惊人,得益于不断的摸索改良与持续的增量提质。在新疆,曾有大量的盐碱地抛荒闲置。来自宁波大学等沿海省份的科技力量,在东西协作中带去了低洼盐碱地养殖的新技术。从数以万计的蟹苗中育出良种,拿下专利后立刻在碱水中试验,反复调整水质最终跑通路径,才成就了“碱滩变鱼池”的梦想。别说新疆人吃了一惊,就连酷爱水产的江浙网友都戏称:“这一次我居然生活在了不包邮区”。

一场“农业大摸底”,不仅带来了惊喜,也为产量带去了流量,把声量变成了销量。有数据显示,在回赠新闻走红后,某电商平台的蔓越莓搜索量同比上涨958%,成交量翻番。以蔓越莓为原材料的果汁、果干等加工食品也迎来“泼天的富贵”。可谓是火了一颗果子,红了一个产业。

更进一步而言,“农业大摸底”是地大物博的写照、农业进步的展示、乡村振兴的见证,也为未来发展带去更多思考。比如在鱼子酱、高端牛肉等领域,国产货产量大、实力强,但苦于知名度低、品牌化弱,存在出口强劲、内销不足,甚至出口转内销的尴尬局面。还有些品类的生产集中在初级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有待加强。围绕土特产的更多关注和讨论,也让从业者看到消费者的更高期待、农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不难发现,每个为充满惊喜的土特产欢呼的声音背后,都深藏着对故土的由衷骄傲。正是这一份份实干创新带来的成绩,支撑起对土地的爱、对家乡的情,让我们无愧于勤劳、团结的“种花家”。

这正是:

昔日舶来品,如今不稀奇。

农业大摸底,处处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