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20 03:52

谨向您多年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2023年12月28日,山东航空学院在更名之际,向社会发出N封感谢信,感谢那些一直以来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
山东航空学院一路走来,很多人为之付出过艰辛努力,从青年到中年奋斗十余载,从中年到退休,将它扶上马送一程……这背后无数感人的故事,拼搏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7年没走一步弯路
2023年9月21日,就在教育部专家组进校的前一天,山东航空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郭英君再一次走进摆放着评估材料的大教室,这些已经千百次把关的材料他还想再看一下。
不同以往的是,当他走进这间屋的时候,一位同事也在,见他进来,一反常态地没打招呼就出去了。后来才知道,那位同事背着他在偷偷抹眼泪。面对堆积成山的各种材料,大家都深知这背后的艰辛和不易。
“2016年我们组织省内外的专家开论证会,论证的结果是学校更名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从此正式启动更名工作,当时现场的PPT都是郭英君做的,他也全程参与了申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没想到,这一路又走了7年。
庆幸的是,在郭英君看来,学校一直没有走弯路。这也是很多山东航空学院发展见证者共同的感受:17年来学校换了5届班子,但都没有改变初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学校在总结飞行学院快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又成立了机场学院、乘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等。“那个时候我们的思路就是想着要做大航空,因为光一个飞行学院还不行,想着先做大再做强。”郭英君说。
2019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当时教育部院校设置工作的重心是院校转设工作,再加上随后的疫情三年影响,让这份等待又增加了几年时间。这期间,郭英君和同事的寒暑假基本没有休息。在完善准备工作的同时,学校也在不断丰富着学科建设的内涵,“我们连续6年制定了航空内涵建设工作方案。所以这7年来,学校航空这块发展得特别快。”
实力的提升也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现在,全校博士400人左右,占比接近40%,航空类师资占比也超过了50%。

我们要有自己的航校
其实,说起山东航空学院备受关注,与其前身滨州学院的爆红网络,以及网络达人张雪峰不无关系。当年,他“点题”的滨州学院,让学校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有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持续出圈。
“很多人问我们给了他多少钱,我们还真不认识他。这正说明了人家说得客观。”郭英君开玩笑地说,“真想请他来学校看看。”
张雪峰曾多次推荐的,是学校的民航机务工程专业。
航空从业人员须持照上岗,取得行业资质平台是培养航空类人才的重要抓手,申请中国民航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资质是重要一环。学校从2007年开设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直到2017年,终于获批中国民航CCAR-147维修培训机构资质,服务航空业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CCAR-147培训中心成为学校融入国家战略、服务民航发展的新平台。
“我们还要有自己的航校。”这是山东航空学院给自己提出的又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自己的航校,无法直接实现飞行员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培养,成为制约滨州市航空产业及学校转型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原有的飞行学员向国外航校送培的模式受到冲击,使得这样的共识更加坚定。
为了完善培养链条,学校决定建设141航校,并积极争取到省里的支持。滨州市委市政府将学校更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141航校建设作为重点攻坚突破项目,成立“83工程”工作专班,提供500亩土地和5亿元支持资金,推进学校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这项工作也得到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大力支持。学校与滨州市政府开始高标准共建141航校——山东大高国际飞行学校有限公司。两年半的时间,一周一次会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破解,一点一点向前推进……
“我们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学校‘飞起来’了!”2023年12月27日,就在山东航空学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同一天,占地208亩的大高航空产教融合基地暨大高国际飞行学校启用仪式在滨州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举行。

愿做雄鹰击长空
2023年12月27日,山东航空学院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滨州学院正式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致辞:莫忘“来时路”,走好“当下路”,坚定“未来路”。
致辞中,他重点提到了一个人:“特别是,我们不会忘记孙德汉老书记,在那个‘要啥没啥、干啥啥难’的艰苦年代里,他用超出常人的眼光和魄力,推动滨州航空事业从无到有,开拓了学院发展的崭新路径,也推动滨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身为山东航空公司创始人、青岛市十一届政协主席、山东航空产业协会第一任理事长的孙德汉,一直热爱着蓝天,关注着航空事业的发展。“不光是任上,退休后他还自掏腰包去调研……”曾陪同调研的十三届青岛市政协专职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王显忠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王显忠介绍,孙德汉不仅推动了滨州学院的发展,还成功邀请奥地利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到滨州投资,与滨州共同建立了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出了优良的四座轻型飞机。
孙德汉一直牵挂航空事业。2009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在确保飞行安全和国防安全前提下,实行低空开放”的提案,引起轰动。同年10月,国家空管委在京西宾馆召开低空开放座谈会,孙德汉被特邀参加会议。2010年11月,《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对我国低空空域管理作出战略部署,计划2015年前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空空域的逐步放开。
2011年3月30日,省内47家航空企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山东航空产业协会,从“各自发展”转向“联合发展”,从过去简单地“发展航空运输”到“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整合资源,主动服务,发力山东航空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全省航空界的一致推举下,孙德汉当选为山东航空产业协会第一任理事长。
“通用航空是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更可担当地方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山东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还要加快推进。”孙德汉的话,都记录在了王显忠所作的《愿做雄鹰击长空——孙德汉的航空不了情》一文中。
王显忠说,目前中国通用航空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2500亿元,同比增长7.2%,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通用航空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山东省应紧紧抓住通用航空的发展机遇期,带着项目广开路径,走访世界通用航空巨头,引进、落地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做好这项工作,重点是选人、用人并制定具体实在管用的措施。

新一年定下43条“任务”
不管从哪个维度讲,山东航空学院的更名,是学校新的开始,也是山东航空产业新的里程碑。
2023年12月28日,山东航空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迎新年庆元旦晚会。晚会上,马文来作为见证学校飞行学院发展的“功勋”,接受了一段8分钟的采访。
现场的他表示学校更名山东航空学院自己很激动,很难找到一个词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便通过几句诗来表达:
第一句是有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感,觉得这些年拼搏突然间真的就实现了梦想;
第二句是有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获得感,就是真的成功了,那种满满的获得感,也是满满的幸福感;
第三句是面向未来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在马文来看来,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得益于当年能抓住机遇,学校确定了差异化竞争的办学思路;得益于学校历届班子一茬接着一茬把航空办学这张蓝图绘到底;得益于学校一批又一批参与航空办学的师生,真正踏踏实实地把想法规划变成了现实。
2022年,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里提出,要打造“滨州机长”品牌。马文来认为,“滨州机长”品牌就是指打造滨州的航空产业,把航空作为滨州市的城市名片打出去。“我到市委大楼开会,楼梯里就有‘滨州机长’的宣传广告,感觉特别自豪。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当下,郭英君正在为了学校新的三年规划而忙碌着。
按照规划,未来,学校要实现硕士点全覆盖,就是所有的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硕士学位点。近期有望再新增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还要实现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突破,引进国家级人才,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实现突破,要具备博士授予单位的条件。
“从专业发展方向来说,我们在做强民航专业、学科专业的同时,要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大力发展航空制造,包括无人机的制造材料动力,新能源动力,微型中小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拓展航空+。下一步我们还要往飞机制造上靠拢,我们开飞机的开得很好了,修飞机的修理也很好,乘务空管签派都行,但是造飞机我们还要加强,下一步要重点发展……”围绕山东航空学院的蓝图还在不断展开。
“就在我们刚刚开的务虚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李长海提出了2024年发展的43条任务。”郭英君说,这43条中,包括后勤的改革、学生公寓的提升、人事制度的改革等,尤其是包括教学改革、科研平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等,都是2024年马上就要投入其中的新任务,山东航空学院又向下一个目标发起了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