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富,体现在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富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近年来,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为实现“百姓富”目标作出了卓越贡献。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收入绝对值快速增加。2023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74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工资性收入30054元,增长6.9%;经营净收入6645元,增长3.5%;财产净收入5417元,增长1.2%;转移净收入10557元,增长5.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11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8元,增长7.0%。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10多年来,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国前列,“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2023年,全省农民收入达到3万元,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07∶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省村组集体资产近4500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超374亿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20万元。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6500元增加至2023年的3549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573元增加到40461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9921元增加到25029元。202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同比增长5.1%。此外,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至2023年底已达到45547.5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民生福祉获得显著改善
创新落实基层功能配置标准。在全国首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明确乡镇、街道、建制村、城市社区、自然村、居住小区等6类空间单元的配置标准,把重点放在老百姓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服务项目上,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监测评估情况,全省基层功能配置标准总体实现度达90%以上,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分别达91%、93%和88%。今年初,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修订后的江苏标准明确了各级政府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与标准。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总体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基本做到每个建制乡镇1所公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1个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3元提高到187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全面实现以设区市为单位的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深入开展。2021年,江苏出台《关于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聚焦重点帮促县、重点片区、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明确“十四五”帮促工作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协调推动各部门出台衔接政策,形成“1+29”帮促政策体系。通过强化用地政策支持、强化资金项目倾斜、强化兜底保障扶持等手段,持续加大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县城辐射带动功能增强
县域经济基础厚实。县域经济是江苏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活力肌体,也是江苏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全国百强县江苏占23席,前十强中江苏占6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包揽前四,太仓与宜兴分列第六位与第九位。2022年长三角各个设区市经济数据显示,江苏21个县(市、区)跻身“千亿俱乐部”。2022年,昆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开发区从1984年“自费开发”,到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再到如今稳居全国经开区综合实力前五,成就了一个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传奇。昆山,这个被誉为“地表最强”的县,已雄踞中国百强县榜首19年,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县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10多年来,县域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实践和突破,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进区域协同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先导作用。比如盐城的“东台现象”表现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确立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思想”;邳州市对标省“六个高质量”要求,荣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逐步提高。江苏积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优质资源不断下沉,逐步缩小县城与中心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东海、海门、溧阳等10个县(市、区),入选国家发改委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名单后,已率先展开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