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我说他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苏东坡,那我会觉得你太有眼光了。我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上读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的情形,只是那时候太小,不曾理解诗词里的含义,只是觉得读来朗朗上口,有韵味,有诗意。上学后,又学了很多他的诗词。前段时间我在出差路上,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去走进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我真的是边读边感慨:这才是人生永不过气的偶像!甚至突然明白为什么网络上很多人说,如果你中年不快乐,那是因为你没有读过苏东坡。所以今天,我特别想和大家一起重新走进他的世界。
苏东坡堪称是中国文人的天花板。什么叫天花板呢?我们举个例子:他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就没有一个是不擅长的。中国古代像他这么全能的文人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很有成就,比如说李白在诗歌上写得很好;柳永在作词上很厉害,但是像苏东坡这么全能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他人生当中有记载的就有3458首诗词,而且绝大部分是精品。你看这满屏的金句,几乎是我们学生时代必考的吧。你甚至会觉得说,原来这句话也是苏东坡说的呀。再比如这满屏的成语也全都是因为苏东坡才有的,包括胸有成竹,出人头地,大智若愚,不合时宜等等,是不是没想到?而且苏东坡这个创作风格的跨越幅度之大,实属罕见。
我举个例子:1075年的时候,他创作过两首同样是叫江城子的词,风格跨越之大,既能够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样的凄凉,又能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样的豪迈。同一年,同一个词牌,而且都是有名到记录到语文课本里面的必考诗词了,就他对于这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令人赞叹。
康震老师曾经对比过苏东坡和李白,他举过一个例子,就是两个人同样是一个题材,他们都写庐山,你看李白怎么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直上九重天的气魄到头了吧?就算再写庐山风景,应该没有人能够超过李白了。但你看苏东坡怎么说?苏东坡写庐山,写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另辟蹊径,借庐山讲了一个绝妙的人生哲理,这应该是写庐山最好的两首诗。但苏东坡相比于李白呢?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是李白所不能及的,就是他在政治上比李白要更有作为。其实我们历数中国历代的文人,他们在文学上可能有很大的成就,但绝大多数人在政治上走得并不深。比如像李白、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而苏东坡不一样,他还是一个政治家,他在24岁的时候就以北宋开国百年第一的成绩空降陕西宝鸡,当了凤翔府判官,就相当于常务副市长。同时他还做过八任地方市长,就是八个地方政府一把手。而且后来他在朝廷还做过礼部尚书——相当于国家教育部、宣传部、外交部、文化部部长;还做过兵部尚书,差点还做了吏部尚书,就差做宰相。而且他还是当时的士林领袖,文化影响力可以说首屈一指。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尤其是仁宗朝出了多少名人呢?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等等等,唐宋八大家有六个在仁宗朝。四大发明,三大在仁宗朝更不用说。我们特别熟悉的什么包青天、杨家将,全在这个时代,而苏东坡的锋芒居然没有被他们盖过去,他反而成为了这堆金子里面最耀眼的那一颗。
苏东坡当时的影响力之大,不管在朝野还是在民间,简直可以用国民老公四个字来形容。上到皇帝太后,下到民间百姓,他的文章只要一出来,必定全城哄抢。当时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差点被杀头,而太皇太后正好病重,皇帝就去跟老人家说,要不然咱们大赦天下,给您老人家冲冲喜吧。太皇太后怎么说?她说,我不需要你大赦天下人,我只求你放了苏东坡。他当时被贬到黄州去的时候,邻居有一个聪慧的女子,每天就在窗下听苏东坡读书。后来人家跟她说你年龄也到了,该嫁了。她说,我如果要嫁,就嫁学问犹如苏东坡那样的人。结果她因为没有找到这样的人,活活给等死了。
除了他的才华和成就,其实我想更想和大家聊的,是他在面对坎坷的命运时,秉持的那种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这是书中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最高评价。在《自题金山画像》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嘲中无不流露出东坡先生「秉性难改」的乐观、积极、旷达。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最落魄潦倒时,他写下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被贬惠州时,他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时,他写下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感慨,至此余音缭绕。
苏东坡似乎从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黄州、惠州、儋州是他被流放待过的地方,其实还有杭州、密州、徐州。他带着几许无奈,几许失意,辗转流离,一直到浩瀚长江的另一头--常州,他的后半生基本在奔波中度过。在流放的岁月中,他经历了丧妻之痛、穷困潦倒和病痛的折磨,但无论生在何地,处境如何,他的豁达与从容伴随一生,他永远将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计较过往得失,即使受人排挤,贬谪在外,他还是会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书中提到东坡先生对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过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但于邪恶之人,他并不费心记住那人。
所以我常常在想,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学霸”,或者是一个文坛天神的话,我们应该不会这么喜欢他。“学霸”谁喜欢?一定是他身上有我们这种平凡人也有的东西,那就是什么呢?浓重的烟火气。你想,一个大文豪、一个八任市长、一个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居然是一个美食家。他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旅游,他写生活小事,写游历经过,写所思所想,真正将困苦生活活出了让人羡慕的诗意。我时常想,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不看直播。不刷抖音,看似乏味且单调,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充盈而丰满。除了诗词文章这些传统技能外,苏东坡身上展现出来的人文与科学气息才是最让人惊艳的,他主政杭州时,利用西湖的淤泥修建了苏堤,成为了“西湖十景”之一,惠州西湖也都留下了他的手笔,他还做了多少开创性的事,他修建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办医疗机构,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在那个瘟疫横行的年代里,救活了多少人。在徐州时,他为忍受寒冷的民众寻找取火用的石炭,中国菜历史上有66道菜是因他而生的。而且他还是个教育家。海南当时还很蛮荒、落后,苏东坡被贬到那里,结果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古往今来多少人爱苏东坡,我觉得这个数量级,恐怕连苏东坡本人都不会想到。他在跟我们同样的人生长度里面,活出了比我们更宽广的人生尺度,然后在不同的境遇里面又活出了比我们更丰富的滋味。
最后,我想用最喜欢的苏东坡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苏东坡在他人生志得意满时,和弟弟子由分别后所作的诗,年轻的天才似乎在那个时刻就已经参悟人生真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留给这个世界的真正的应该是什么?林语堂先生在传记的最后所说的“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我想,这才是我们喜欢、纪念苏东坡最根本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