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
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生产车间里设备高速运转、生产热火朝天,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五月,花盛开,树繁茂,春夏之交的三秦大地绚丽而蓬勃,绽放出生机与活力。
5月6日,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活动启动,在为期2天的观摩活动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队,实地交叉观摩宝鸡、咸阳、杨凌示范区、渭南、铜川、西安等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观摩第一天,紧锣密鼓,以项目为触点,观摩者目睹了各地循“新”出发,向“质”而行,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近距离感受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大窑饮品年产50万吨饮料智能工厂项目。 本报记者 谢斌 摄
中国运营铁路线上每18公里一辆“宝鸡造”
谋“新”重“质”,智造见“力”,借力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宝鸡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正向全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迈进。5月6日,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活动来到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探寻“宝鸡造”轨道交通装备从宝鸡出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项目组装厂房现场,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双动力地铁打磨车等设备车辆正在组装调试。“在中国的运营铁路线上,每18公里就有一辆产自宝鸡中车时代的工程车辆……”宝鸡中车时代党委书记刘治邦介绍,项目一期、二期全面达产后,将承接成都、太原产能转移,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型号最全、产量最多的三大轨道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
“首创业内领先的系统+整机+维保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造了国内轨道工程机械的多项第一,累计取得专利244项……”刘治邦说,项目总投资10.11亿元,占地500多亩,一期工程投资5.68亿元,主要建设整机总装、调试等生产配套建筑及试车线、试验线、存车线等室外铁路线辅助设施。项目4月18日正式投产,全面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宝鸡中车时代一直以来存在的制造资源和试验资源短缺局面,年销售收入预计将实现翻一番。
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
三立智能电气设备生产项目。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
极速版效率让企业“拿地即开工”
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宝鸡的“陈仓速度”让大窑饮品年产50万吨饮料智能工厂,不仅成为当年全国3个在建生产基地中速度最快的,更是从配套优势、交通优势,再到资源优势,为企业带来了便利和机遇。
“为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拓展品牌影响力,2023年,企业选择在陈仓区投资建设全国第7个核心生产基地。”在大窑饮品年产50万吨饮料智能工厂项目现场,大窑饮品企业事务中心总监刘辉介绍,项目选择落地陈仓区,除了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仓区相关产业链齐全。
“宝鸡拥有完备的食品饮料产业链条,汇集了玻璃制瓶、易拉罐、瓶盖、包装材料、物流等产业链企业,大大减少了我们产品生产和运输成本。”刘辉说,交通优势可辐射四川、重庆、河南、山西、甘肃等省份,乃至中南亚、欧洲的交通通道,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运输成本。
“陕西大窑饮品生产基地总投资3.4亿元,截至目前,7.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全部完工,正在抓紧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5月底试生产。”刘辉表示,项目启动以来,依托宝鸡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助推宝鸡食品饮料产业链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链。
飞机及发动机用钛合金绿色循环生产线建设项目。
杨凌“金种子”助力现代化农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现场,观摩者亲身感受到杨凌正奋力奔跑在现代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道路上。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凭借强大的科研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农科城’选育出的小麦、玉米、油菜等良种正花开大江南北。”陕西粮农集团党委委员、杨凌秦丰种业董事长李晓锋介绍,如今,杨凌“金种子”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高产纪录,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着“杨凌力量”。
“2023年3月30日,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让杨凌种业发展‘如虎添翼’。”李晓锋说,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3.8亿元,占地53.75亩,主要建设融合“育种创新、加工仓储、智慧种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项目预计2024年12月竣工,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杨凌种子研发生产加工能级,促进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加速加力。对促进我省乃至黄淮海麦区、玉米区以及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空级钛合金生产线等年内投产
作为专业从事高品质钛合金研发、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陕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开发大规格钛合金棒材“以轧代锻、锻轧结合”生产工艺,让人惊呼“钛”厉害。
“项目聚焦航空关键材料应用需求,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了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开发能力、国内领先的短流程低成本制造体系,并实现国产材料的进口替代,从基础材料端创新突破多项技术壁垒,解决两项航空材料难题。”陕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车伟说,他们自主研发、设计出了我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全流程控温控轧生产线,可以实现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进口替代”,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中国航空业近半个世纪的难题,并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第一家拥有此项制备技术的公司。
车伟表示,此次投资的项目总额为7.17亿元,主要面向高端钛合金国产化及战略性关键材料攻关,建设航空级钛合金生产线、精密线材生产线及再生钛合金原料生产线等,完全投产后可引领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项目预计今年12月全部投产。
输变电装备应对恶劣环境有方法
即便是在高原、海洋、沙漠、极寒等恶劣环境下,这些输变电装备也有着安全稳定可靠的表现。走进咸阳市秦都区三立智能电气设备生产项目,观摩者感受到了我省输变电装备产业链企业的硬实力。
三立智能电气设备生产项目。
“项目占地110亩,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研发检测实验楼等,建成智能型高(低)压成套设备制造生产线、有源电能质量模块产品装配检测及老炼系统等,配套建设国家级试验检测中心。”三立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宏表示,此项目建成后,年产高端智能型开关设备8200套、交流调压稳压装置等电网电能质量治理产品4100套。
“项目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为半导体制造、大数据及超算中心、航天装备等高端制造业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高端电能质量治理装备,能够支撑高原、海洋、沙漠、极寒等恶劣环境的应用,自主研发的交流调压稳压装置实现电压、功率实时可控,填补国内空白。”曹宏表示,项目2022年10月开工,总投资额10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约400人。目前已建成智能化生产车间、研发检测实验楼,正在进行车间内部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正式投产运营。
科技“下井”让煤矿开采更安全
陕煤启辰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加固、充填、密闭、堵漏风会用到什么材料?这些材料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走进陕煤启辰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答案迎刃而解。
这份标准答案中,不仅在国内国际领先,还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加固、充填、密闭、堵漏风,保障井下安全开采,所有产品都由我们自主研发。”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文全介绍,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原是陕煤研究院矿用高分子材料及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年产3万吨矿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2022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二期年产2万吨矿用无机材料厂房及生产线建成开始试产。2023年10月,综合研发楼建成投用,目前正在编制三期采矿装备生产线可研报告,预计今年启动。
“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对于实现服务全国煤炭企业,实现支撑煤炭产业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徐文全表示,他们公司在煤炭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采”“科塞敷”牌矿用新材料及智能装备,多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现有已授权专利1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