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0 21:40

4月27日,北京——为加强感染性疾病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和人员培养,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2019年中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高峰论坛”于2019年4月2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颜青主任表示,我国抗生素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从简单粗放逐步发展到精细化管理。要持续提高对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逐步降低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抗菌药物的耐药风险。与会领导与专家共同呼吁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儿科用药三大方面积极行动起来,有效遏制细菌耐药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颜青主任 深入落实国家政策,遏制细菌耐药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制订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广泛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基层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同时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加强专档管理的内涵建设,合理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减少预防使用和不合理静脉输注;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展阶段性效果评估,做好临床监测;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合理管控

《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在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方面,要遏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对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实行专档管理,要覆盖处方开具、处方审核、临床使用和处方点评等各环节。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1.5%、9.0%、20.7%和56.1%,形势非常严峻。

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副主任杨小强介绍说,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出要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症,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患者及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杨小强指出:“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合理选用并注意使用剂量,如对血流感染、脑膜炎等重症感染和高度耐药菌感染应选择可大剂量用药的品种并给足剂量。应有效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于耐药菌的控制也极为重要。”

国家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杨小强副主任 积极加强感染科学科建设和临床微生物队伍建设

颜青主任介绍说,今年《通知》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制订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对此,颜青指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增加专家和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在临床确实做到合理用药,这是关键问题;“合理用药”体现在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等诸多因素,接下来将进一步积极推进对于合理用药的定义和合理用药的评价工作。

“目前国内有很多三级医院开始推进AMS策略实施,但要保证AMS体系建设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重点关注抗菌药物管理核心团队组成情况及教育培训。”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刘晓琳副主任介绍说,“《通知》中也提出,明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刘晓琳副主任

“感控问题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问题,感染科专业医生和感控医生在各自医院中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应用室主任、华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教授谈到,今年卫十二号文件特别提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把感染性疾病学科的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医院的考评指标。他呼吁国家加大对感控的经济投入,同时,他指出要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媒体、公众及社会各界对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应用室主任、华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教授 积极推进三甲医院和基层的抗菌药物管理

刘晓琳副主任指出,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情况各地区、各医疗机构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技术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尽量缩小相关学科之间在能力和水平上的差距,把发展体系的建设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与此同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也制约了抗菌药物的科学化管理,比如抗菌药物的分级别、分权限处方,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权限的分配和审核,工作效率会极大提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以及监测工作。

针对三甲医院的抗生素管理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谈到,三甲医院确实有不少输入患者,即从基层或下级医院转进来的病人在转诊三甲医院时已经是耐药患者。“在临床上,我们要从病人的需要着想,更多地考虑怎么把病人治好,耐药患者可使用的抗生素品种非常有限,使用剂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同时,要提醒基层医院治疗规范化,要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这是最重要的。”俞云松教授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在这些方面要有一些改变,三甲医院也好,基层医院也好,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规范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要进行人员培养,使得抗生素使用更合理,这是最关键的”。他建议三甲医院需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院长担当第一负责人;抗生素管理达标应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评估体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

谈到基层的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指出,这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谈到:“这几年抗菌药物管理从行政干预为主转向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也逐渐细化,早几年的以三级医院管理为主,现在逐渐转向基层医院。”

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

本次会议上,来自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的张学武副院长谈到:“基层医院在诊疗规范方面和大医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明显的表现差距之一就是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规范问题,涉及适应症把握、品种剂型选择、剂量把控、用法、疗程以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在相关涉及感染的科室像儿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外科都面临感染与耐药带来的很多严重问题。”

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张学武副院长

张学武副院长也分享了他所在的界首市人民医院作为一家基层医院过去十年来在抗生素科学管理上的实践心得,他介绍说:“在最近两三年内,我们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包括分级管理、授权管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门诊抗生素使用等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抗生素的使用慢慢有了改善。我们医院的抗生素管理真正改善的是从去年开展了AMS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这项工作的开展确实对全院抗生素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出现了逐月慢慢下降的趋势,相比2017年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积极加强儿科抗生素科学用药

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庞大,感染性疾病高发,广谱抗生素在我国儿科患者中过度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日益突出,儿科细菌耐药的形势在过去10多年呈现上升趋势,一些重要的致病菌耐药率在儿童中高于成人。杨小强介绍说,2018年5月份出台的9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儿童抗菌药物的管理。

针对儿童抗生素管理问题,王明贵教授指出,儿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会使儿童患者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导致将来没有有效对抗这些细菌的抗生素可用。他介绍说,儿童感染和成人相比,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儿童免疫功能差,因为免疫系统还不大成熟,容易感染;其次,儿童感染病原体以病毒为主;第三,儿童的脏器功能脆弱,儿童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