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李飞,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邀请到了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高质量发展办副主任谭畅,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王秀荣。首先请贾小龙先生为大家介绍2023年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2023年5月气候趋势预测气象服务提示,含“五一”假期天气。
贾小龙:大家好,首先介绍一下4月的全国气候情况。
一是4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
全国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4月以来(截至26日,下同),全国平均气温为11.2℃,较常年同期偏高0.1℃;月内冷暖起伏变化大,有15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高温极值;23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1.2%;福建同安(190.3毫米)和南安(145.4毫米)等4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极值。
4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冷空气过程频繁,降温幅度大。4月以来,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较常年同期(2.8次)偏多。4月21日至25日为全国型寒潮过程,由于前期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此次过程降温幅度大,中东部大部地区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其中东北地区东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南西部等地降温在12℃以上,陕西、山西部分地区超过14℃;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对设施农业和道路交通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地区花期果树和作物受冻,南方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农田渍涝。
二是云南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今年以来,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月中旬云南大部日最高气温超过30℃,部分地区超过35℃,元阳达到42.4℃。持续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截至4月26日,云南中旱以上面积33.6万平方公里。干旱造成云南省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江河库塘水量减少;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4月中旬玉溪、腾冲、普洱等地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三是北方大部沙尘天气偏多。4月以来,有4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较近2020年同期(3.7次)略偏多。4月9日至13日为沙尘暴级别,18日至21日达强沙尘暴级别,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华北西部等地,甘肃民勤最低能见度110米。4月以来,北方大部沙尘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新疆西部和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区偏多5天以上。
四是有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局地强度强。4月以来,全国共出现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影响区域为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其中湖南、贵州、江西灾害影响较重。4月3日至5日,西南地区东部、华南等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局地出现≥50毫米/小时以上的短时强降水,4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最大小时雨量达118毫米;湖南南部、江西、浙江东部、广东北部等地局地出现≥10级雷暴大风,湖北咸宁通城湾头最大风速达41.2米/秒(13级),湖南衡阳岳屏镇最大风速达36.1米/秒(12级);贵州铜仁、湖北恩施等地出现冰雹。
4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3.5万条,同比增加15.8%。沙尘(暴)、道路结冰和雷雨大风预警信息同比分别增加278.4%、204.2%和47.1%。
二是"五一"假期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
预计"五一"假期期间(4月29日至5月3日),冷空气活跃,北方多大风,西北地区、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气温起伏较大,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偏低2~3℃,内蒙古中部及四川南部、云南、广西西部等地偏高2~3℃;5月2日至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明显降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
"五一"假期期间主要天气过程如下:
4月28日至29日,受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气温下降4~6℃,并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局地可达9级;西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先后有扬沙或浮尘,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新疆南疆盆地等局地有沙尘暴;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雨(雪),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局地有大到暴雪;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局地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南方地区降雨和强对流主要出现在28日。
4月30日,中东部地区降水减弱停止,但西南地区大部及新疆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
5月1日至3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等地有4~6级风,阵风7~9级,新疆山口地区阵风可达10~12级,西北地区气温下降4~8℃,新疆北部降温10℃以上。西北地区、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雪);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局地并伴有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和强对流主要出现在2日至3日。
“五一”假期期间将迎来旅游出行高峰。从整体天气情况来看,全国大部地区适宜旅游出行,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等地部分时段需关注由风雨天气带来的旅游安全风险。
5月4日至6日,受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大部分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等地有大范围小到中雨天气,局地有大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三是5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
降水方面:预计5月,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黑龙江、吉林北部、山西西部、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中东部、浙江中部和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大部、江西、福建、广东东部、台湾、西藏西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西北部、甘肃东部、西藏西南部等地偏多2~5成。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云南大部偏少2~5成。
气温方面:预计5月,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黑龙江、吉林、山西西部、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中北部、西藏西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黑龙江中部和东部、西藏西南部等地偏低1~2℃。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福建、江西中部和南部、湖南中部和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四川南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偏高1~2℃。
冷空气方面:预计5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3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偏强)、中旬后期(偏弱)和下旬后期(偏弱)。
根据5月气候趋势预测,有四方面的气象服务提示建议:
一是防范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农业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火的不利影响。预计5月,西南南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干旱将持续,有中等及以上气象干旱风险,应抓住有利天气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保障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少雨干燥致使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应做好火灾防范。
二是防范北方地区遭遇沙尘天气的不利影响。预计5月,北方地区遭遇沙尘天气的风险较大,可能影响大气环境、户外施工、人体健康及出行安全等,建议市政、环境、道路交通、户外施工场所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三是防范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预计5月,华南大部、华东南部、华中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长江中下游有中等暴雨风险。需注意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城乡内涝等,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做好重点人群避险转移工作;提前疏通沟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农田渍涝风险。
四是防范云南和华南南部阶段性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预计5月,云南和华南南部气温偏高,需关注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及能源保障的不利影响。
李飞:谢谢贾小龙先生的介绍,下面请谭畅先生介绍一下《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
谭畅: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这是中国气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科学评价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评估报告》包括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两个部分。
一是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
根据评估,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为76.6,较2021年增长3.7%。
其中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为74.6,增长2.7%。2022年,中国气象局启动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国家气象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深化科技评价机制改革,气象科技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强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指数为75.1,增长3.7%。气象部门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定位定标精度和应用服务能力,强化气象雷达技术性能和协同观测,构建一体化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框架,开展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气象业务基础能力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气象服务水平指数为80.7,增长4%。通过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气象部门面向重点行业部门和公众新需求开展分众式气象服务,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全面保障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气象发展保障水平指数为76.1,比上年增长3.7%。2022年,气象部门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及工程实施,不断完善法规标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气象发展保障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2022年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
202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平均为74.1,比上年增长1.9%。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省(直辖市)分别为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福建、安徽、河南、重庆。
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为70.3,增长4.7%,北京、广东、上海居于前三。在科技创新方面,获省部级科技奖37项,专利授权558项,增长44.6%;科研经费均值增长25.1%,研发投入增长6.9%。在人才队伍方面,创新人才和队伍素质分别增长3.0%和2.1%。
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指数平均为73,增长3.9%,浙江、北京、上海居于前三。在综合观测方面,卫星应用水平和天气雷达建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西部地区地面观测能力提升进步显著,中部地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有较大提高。在预报预测方面,网格预报时空分辨率、更新频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较过去三年平均提高5-10%。北京、上海等快速预报更新频次、时空分辨率、要素完备率水平相对较高。灾害预警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全国省级气温、降水月气候预测准确率均为历史第二。在信息支撑方面,省级业务系统集约整合和"云化"改造加快,算法、算力和存储能力加强,北京、河北、江苏、浙江和广东注册算法数超过了200个。浙江、河南、江苏在气象及相关行业数据共享应用方面走在前列。
气象服务水平指数平均为79.1,增长3.5%,广东、河北、江西居于前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规范性文件,预警联动机制不断健全;气象服务准确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均有较大提高;省级气象部门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中融入度明显提升,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及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指标提高了8.4%。
气象发展保障水平指数平均为71.3,增长1.2%,广东、浙江、湖北居于前三。在经费投入方面,东中西部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各省之间财政保障力度仍存在差异,部分省份对气象经费投入有所减少。在法治建设方面,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围绕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领域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其补充性、探索性、实施性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党建工作方面,党的建设对气象业务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获评气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特别优秀成果。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升气象全方位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水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谢谢大家!
李飞:谢谢谭畅先生的介绍,介绍环节结束,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第二排右手第四位女士提问。
财新记者:我是财新的记者,刚才贾主任介绍了4月份沙尘天气情况,感觉今年沙尘天气开始更早,比往年更多,今年整个沙尘情况和近年常年相比是怎么样的?偏多的原因是什么?今年沙尘天气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结束?5月还会有沙尘天气吗?
贾小龙:今年以来我国共出现了11次沙尘天气过程,有3次达沙尘暴及以上强度。沙尘过程次数较2000年以来同期(8.2次)偏多2.8次;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最多,2000年以来同期第5多。其中,3月以来我国集中出现了9次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6.8次)偏多2.2次;较近10年同期(5.2次)偏多3.8次,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最多。
今年沙尘天气偏多主要成因,首先是今年以来,尤其是3月,北方沙源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6℃,降水偏少,地表解冻,另外,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等地的下垫面植被返青晚、积雪覆盖少,均有利于起沙;其次,蒙古气旋活动频繁,造成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也利于将沙尘向我国及下游地区的输送。
“五一”假期期间,沙尘天气总体较弱,但西北部分地区仍有沙尘天气影响。5月,预计将有2-3次沙尘天气过程。
李飞:谢谢贾小龙先生的介绍,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新华社记者提问。谭畅主任介绍了《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其中提到了很多指数指标,想问一下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如何建立的?
谭畅: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在气象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新要求、新部署,按照系统设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体现差异、动态连续、质量优先、科学合理、简明实用的原则构建,总体目的是推动气象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针对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设置了全国指标和省级指标,均为两级指标结构。一级指标共4项,分别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发展保障水平。二级指标为全国指标考虑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家级业务特点等评价工作需要,设置了29项;省级指标主要依据气象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业务技术体系布局、业务能力提升工作要求以及地方气象服务保障需求,设置了24项指标。同时,为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省级指标还设置了创新实践加分项。
这些具体指标在《评估报告》中都有提及,不再赘述,以上是我的回答。
李飞:感谢谭畅先生的回答,有请后面那位记者提问。
新京报记者:新京报记者提问,刚刚发布会介绍了“五一”假期期间天气状况,想问一下对公众出行和交通以及健康防护方面有哪些提示。
王秀荣:谢谢您的问题,下面由于我来回答您的两个问题。“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舒适度非常适宜大家外出游玩,尤其是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地区大部、华北地区大部等地的大部分时段非常有利于出行,而且这些地区天空观赏等级特别高,蓝天白云适合大家出去拍摄美照。
不过,前往北方地区游玩的朋友们需要注意,因为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还要注意随时添减衣物。
另外在假期前期,就是4月29日到5月1日,东北地区和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较强的风雨雪天气,不太适宜出行。5月2日至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强降雨过程,多部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天气,还伴有大风,这些地方旅游出行风险等级较高。同时提醒在各山地、滨海、临河湖等景区,以及缆车、吊桥、玻璃栈道、滑翔、登山、水上活动、露营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展地区,要密切关注当地临近天气预报预警,根据自身环境或活动特点,做好相关防范措施,减少风雨天气对公众出行造成的危害。
自驾车需注意道路湿滑和低能见度天气对出行带来的危害。还有乘坐飞机出行的游客要关注天气预报,安排好出行的时间。
“五一”假期期间健康旅游方面,一是“五一”假期期间,公众需要注意北方天气变化比较大,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内蒙古西部等地将出现流感气象风险,其中新疆北部流感风险比较高,提醒这些地区公众要注意降低疾病风险。
另外,需提醒公众关注北方沙尘天气影响。4月29日,也就是假期第一天,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新疆南疆盆地等局地有沙尘暴,西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先后有扬沙或浮尘,沙尘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对健康不利,沙尘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外出。若需外出,提示尽量佩戴口罩、纱巾、防风镜等防尘用品。在这里,还要提醒户外活动的公众一定要关注紫外线强度变化。4月29日至30日,华中北部、华东北部、西北等地的部分地区紫外线强;5月2日至3日,云南、贵州西南部等地紫外线强,建议大家外出时适当采取防护措施,以防阳光过敏、灼伤皮肤和对眼睛的伤害。
李飞:感谢王秀荣女士。
中国气象报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今年高温将会是怎样的发展情况?
贾小龙:谢谢媒体朋友的问题。现在公众非常关心高温天气,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极端高温事件频次和强度都在增加。我们国家区域性高温事件也是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偏高。特别是欧洲中东部、西北地区,气温为198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
4月中旬,我们也注意到印度出现了高温热浪天气,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泰国也有45.5℃的地方,刷新了该国历史记录。
再看我们国家,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大家已经感受到平均气温偏高,但是气温的起伏非常大。3月上旬、4月中旬,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但是4月下旬以来,气温明显偏低,为历史同期第二低。
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天气形势比较复杂。
对于后期我国的夏季高温趋势,5月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较年同期偏高一些。像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南部在5月下旬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过程。夏季是我国高温天气多发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像华东、新疆等地气温偏高明显。具体像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庆大部、甘肃南部、新疆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高2℃。上述这些地区高温天气,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
李飞:感谢贾小龙先生的回答。
中国天气网记者:您好,我是中国天气网记者,我想请谭畅主任介绍一下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评价重点是什么?
谭畅: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评价重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评价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旨在推动气象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素质水平提升。重点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业务应用水平、在科技创新上的人力经费投入水平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二是评价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旨在推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和信息网络保障等业务基础能力提升。全国层面主要注重与国际先进的对比,强化了对天气、气候、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水平的评价;省级层面则根据省级气象工作特点,强化了对装备运行保障、快速更新预报和短临灾害预警能力的评价。
三是评价气象服务水平,旨在推动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方位服务水平提升。重点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的水平和效益。
四是评价气象发展保障水平,旨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法治建设以及经费保障等水平提升。重点是党建引领水平、气象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及落实水平、国际合作水平、经费保障能力。
中国网记者:中国网记者提问。4月下旬全国气温总体偏低,这是倒春寒吗?它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方翔: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4月中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6℃。4月18日起,一股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受其影响,20日至23日,中东部大部出现大幅降温和明显雨雪天气,长江以北地区最低气温降幅达 6~8°C,其中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江汉和江南西部等地降温8-14°C,部分地区达到 14-16°C,局地甚至达16-18°C,4月21日至26日,我国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1-4℃,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西部等地气温偏低4-8℃,出现阶段性倒春寒天气。
北方大风强降温雨雪天气对畜牧业、设施农业生产和经济林果及春耕春播有不利影响,尤其对陕西、山西和甘肃等地苹果、梨、桃、杏、樱桃等影响较为明显。21日至23日,陕西关中北部、山西中部和甘肃陇东等地最低气温降至0~2°C,且上述大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雪、部分地区暴雪,强降温导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冬小麦遭受晚霜冻害,处于开花和幼果期的苹果等果树也遭受冻害。北方冬麦区大部日最低气温在2°C以上,墒情适宜,未出现大面积冬小麦晚霜冻害,只是低温造成冬小麦生长缓慢,开花授粉短暂受阻。强冷空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利于北方冬麦区土壤增墒蓄墒,尤其是陕西关中、甘肃陇中等地墒情改善明显,目前西北地区东部土壤墒情好于上年,为近五年同期最好。
以上是我的回答。
李飞:感谢方翔先生的回答,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劳动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