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古道上的繁华古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8 01:13

恩阳古镇(供图:张蕊菡)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四川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之一,位于巴中市西南部清水河畔,距巴中主城17公里。恩阳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上游,成都、重庆、西安三角中心,成巴高速、唐巴路、渝巴路横贯全境,古往今来都是交通枢纽。古时的恩阳“连数州之边境,当多县之冲衢”,是米仓古道上一大重镇,上有米仓古道直达关中,下有商旅船队直通重庆,是历史上川东北最大的水码头,“日看千人拱手、夜观万盏照灯”,“千盏桅灯照恩河,只见船帆不见波”,便是当年人气鼎盛、商贸繁荣的真实写照。

历史长河中的恩阳,是巴蜀大地著名的水运码头,米仓古道居首的繁华集镇,苏维埃之花绽放的根据地,如今是焕然一新、加速发展的规划新区。她经历过“早晚恩阳河”的繁华与喧嚣,见证了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如今,沉睡的古镇渐渐苏醒,她怀揣梦想的蓝图,重整戎装、焕发新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康庄的大道上。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沿革

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恩阳历史悠久,公元525年南朝始置义阳郡及义阳县,建制历史1488年,郡县治所历史761年,自古有“益梁之奥区,巴蜀之重镇”的美誉。据辖区月亮岩商周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陶片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巴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汉代岩墓、汉砖石墓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汉代,这里的商业、手工业、农业就非常发达。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据《巴中县志》载,先秦时,恩阳属西汉水以下嘉陵江畔古阆中之辖区。公元前314年,巴子国迁都阆中时,其地堪称“都畿”(国都附近地方)。后汉和帝永元年间(89~125年)划宕渠之北设汉昌县,后由汉昌所辖,为巴人集中居住区。而恩阳又集中居住巴人中的僚人,因僚人常反,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留县,十八年(598年)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 (今巴州)。关于恩阳古镇改名,在当地民间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当年义阳县有一个不肖孙子在街上殴打年迈的婆婆,地方官员见了认为这里缺少人伦,遂改名为恩阳县;二说是隋朝当时统一了天下,为了让巴山深处的人们也能记住皇恩浩荡,便把义阳郡改为了恩阳县。唐代诗人韦应物(737~792年)曾在恩阳当过官,其留世的《送灵狐岫宰恩阳》一诗入选《全唐诗》。

唐代诗人韦应物(图片来自网络)

元世祖二十年,废恩阳县为恩阳河场,划归清化郡管辖。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旧城失火,迁于河西,即今老场,后又改场设县。历史上恩阳设郡、县时间长达800余年。民国初,置恩阳河乡。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1932年红军入川后先后在恩阳创建了仪阆县,恩阳县苏维埃,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解放前期,由于经济中心向现在的巴中市转移,当年极盛的恩阳日渐萧条败落。解放后,恩阳于1962年设人民公社,1969年改为革命委员会,1980年设镇人民政府,当时只辖场镇境内。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恩阳、司城、麻石三乡并入恩阳镇,1997年底司城恢复乡建制,从恩阳镇分离。2005年3月,将司城、明扬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恩阳镇,镇政府驻恩阳场。

川陕省恩阳县苏维埃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1月31日,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巴中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为恩阳区的行政中心,恩阳古镇实行原址保护。截至2017年,恩阳区管理3个街道、17个镇、7个乡、396个行政村、41个社区,面积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62.8万。下辖地区:登科街道、文治街道、司城街道、柳林镇、玉山镇、渔溪镇、花丛镇、茶坝镇、下八庙镇、观音井镇、青木镇、三汇镇、上八庙镇、三河场镇、明阳镇、兴隆场镇、关公镇、双胜镇、群乐镇、义兴镇、石城乡、九镇乡、舞凤乡、三星乡、万安乡、尹家乡、玉井乡。

恩阳古镇(图片来源:恩阳区人民政府网)

恩阳历史古迹、文化民俗极具地域特色。有恩阳“十八景”“十八关寨”“十大津渡”等著名景点;有文昌阁、禹王宫、武圣宫等标志性建筑;有大量红色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有赶庙会、抬社火、打玩友等特色民俗风情。恩阳皮影、恩阳印花布驰名川东;五子登科、千佛论法、红梅恋鹗、蒲道官斩巴蛇等众多民间故事传说远近闻名;恩阳老茶馆和老茶馆文化在巴中硕果仅存。

恩阳,华夏文明的沧海遗珠。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文化民俗  华夏文明的沧海遗珠

文化起源

古氐羌文化:周武王姬发元年,即公元前1046年,今广元、巴中一带的先民建立“昔阝”“平周”两个氐族侯国,和一个羌族侯国“奉”。当时的国都分别位于今广元市昭化区石盘村土基坝、旺苍县东河镇、苍溪县歧坪镇。昔阝国辖管范围大约今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平周国管辖今广元的旺苍县、苍溪县。奉国管辖今广元的苍溪县歧坪镇至巴中的恩阳区一带。

昭化古城(图片来自网络)

古巴国文化:东周春秋时期周烈王姬喜六年(公元前370年),奉国被巴国所灭。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公元前316年),蜀国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苴侯求救于秦,蜀王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苴政。但狡诈的秦惠王嬴驷收了二国的礼物后,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顺道亡巴。秦惠王任巴公子为巴侯,置巴郡,宣告蜀、苴、巴三国灭亡,巴国共存在800余年。至今在恩阳区石城乡仍有迹可寻古巴文化的历史印记。

金牛道(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区石城乡(图片来自网络)

米仓古道上的繁华集镇

历史上,恩阳古镇是当时米仓古道上一大重镇,水陆交通方便,上有米仓古道直达关中,下有商旅船队直通重庆,是历史上川东北最大的水码头。那时的恩阳,工业和商贸都十分发达,物资丰富,再远的山乡村民一年必数次去赶这个最大的场。“早晚恩阳河”,历代以来,中南沿海的商贾游人溯水而上,寄居恩阳,把这里作为“进军”西北、入住川中的重要根据地。

恩阳河(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古城河(图片来自网络)


米仓古道恩阳段遗迹(供图:张蕊菡)

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1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在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巴中人的童年记忆里,大多有这样的印像——“恩阳河的街道多得让人记不清”。在巴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早晚恩阳河。”什么意思呢?即恩阳是一个大站口,不管早或晚,人们都赶到恩阳歇脚、贸易,可见当年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恩阳古镇街道(供图:张蕊菡)

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1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在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巴中人的童年记忆里,大多有这样的印像——“恩阳河的街道多得让人记不清”。在巴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早晚恩阳河。”什么意思呢?即恩阳是一个大站口,不管早或晚,人们都赶到恩阳歇脚、贸易,可见当年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恩阳古镇集市(图片来自网络)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街道名称,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繁华与热闹。当时的恩阳,有以纺织为主的“鸡神楼街”,有以打铁为主的“碳石湾街”,有传统手工榨油的油房街,还有以印染印花布为主的大石坎街,至今还有竹编手工技巧、以及以纸扎技艺、刺绣、木器、铁器打造等的伞铺街等手工作坊集中的6条街道,目前仍保留传统手工生产。

恩阳镇保存完好的古石梯路(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还保存着旧式模样的古镇街坊上可拆装的骑门柜坊,是历代恩阳古镇居民从事经商的一大明证。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的下正街禹王宫、新场禹王宫、正街万寿宫、老码头的三圣宫、天后宫、龙母宫,即是当时来自湖广、江西、福建、陕西、广东的移民到恩阳经商时洽谈商业业务的商业会馆,古镇中的商务会馆之多,国内实属罕见。正如民间唱词所唱:“回龙场有24家盐店,后街子猪牛羊摆满街面,伞铺街专卖干货雨伞,禹王宫卖的是棉线土烟,半边街专卖蔬菜海鲜,鸡神楼卖土布成千上万,姜市街扑阳姜四季不断,横街子柴和煤堆积如山,上汉中下重庆货物集散,小茶馆、大栈房顾客常满”等等,这些足以反映出历史上恩阳古镇商业的繁荣和发达。

恩阳古镇骑门柜坊(图片来自网络)

川北明珠之名胜古迹

明清古建筑群:恩阳古镇的古街古巷,古朴安静,恍如迷宫,仿佛时光在这里打结。古镇内的古建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仿佛被时光这张网网罗着的一颗颗星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城镇内有四川省规模较大、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老场和回龙区至今仍完整保存着传统的街市格局,面积达0.5平方公里,有古朴的大小街巷38条、明清古民居765所、古榕树82株,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川北民居风格,建筑群中有文昌阁、禹王宫、武圣宫等标志性建筑10余处。

恩阳古镇明清古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老场街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看点。其中明朝民居一条街即老场街最具特色。这条街有民居约50家,房屋以两层居多,阁楼雕花建筑,下层为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这些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大户人家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这些窗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古镇吊脚楼,依山傍水建于古镇内邻河的油坊街、姜市街一带,兴建于唐代,盛于明清,全木质结构,整个楼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有的一层,有的两层,有的三层,最高的达四层。有的在房顶伸出,有的从房的中部伸出,有的从楼脚下伸出,还有的从窗户外伸出,有的吊脚楼从一层至另一层有凉梯相连。独特的吊脚楼,以及悬山、歇山式屋顶的相互辉映,形成独具传统的建筑特征,具有浓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巴河边的吊脚楼(图片来自网络)

义阳山:义阳山紧邻恩阳镇南侧,山高673米,山势陡峭,山上绿树成荫,劲松擎天,古人夸它“形如咸阳之莲花、明星、玉女三峰。”从古至今都被人们誉为“巴西第一名山”。此山有三峰,上有读书台、红梅阁、普贤寺。读书台怪石嶙峋,传说《斩巴蛇》中的王鹗公子在上面读过书,至今巨石上有砚台清晰可辨。红梅阁,山陡崖险,直插云霄,阁内,五百罗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普贤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中,亭台玉阁,雕梁画栋,胜于蓬莱仙山。

恩阳义阳山(图片来自网络)

文治寨:文治寨在恩阳镇一小后面。左右皆峭壁悬崖,前接恩阳镇,后接马鞍山,此处从前建有重关,扼巴中西面之要道。寨下有洞,洞中塑有文昌像。园内最突出的景观是“飞虹亭”,八角七层,高25米,占地面积50平方米,它巍然屹立在恩阳镇的制高点,登临此亭,可俯瞰恩阳镇的全貌。公园内建有恩阳革命历史展览馆和红军标语碑林。


恩阳文治寨(图片来自网络)

佛尔岩:佛尔岩是一个佛教圣地,建于宋代,依山而建,摩岩造像。巨灵神手持钢鞭把守着山门,进山门后一林间小道直通大殿,大殿内从下至上分别有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佛像造形大方,栩栩如生,香火终年旺盛。佛尔岩还是道教的圣地,在罗汉岩后就是三清殿,供俸三清道长。

文昌阁:修建于明代,恩阳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相传宋进士张文治弃官隐居学道于此,后得道“飞升”,仅留下茅屋二间,后人为纪念他而建。从恩阳镇一小背后沿阶而上,穿过一座六角亭,再往上便是文昌阁了。文昌阁的大殿正中建有一鸾楼,阁楼高20米,呈拱斗式,整个楼阁飞檐翘角,典雅庄重,犹如海市蜃楼。

恩阳古镇文昌阁(图片来源:恩阳区人民政府网)

恩阳古镇文昌阁(图片来源:恩阳区人民政府网)

禹王宫:禹王宫位于古镇腹地,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湖广填四川”时来恩阳的郭、陈、邬、谢等姓的后裔合资修建,又叫“湖广会馆”。门上有对联“八载劳心福万世,千秋庙貌抚三巴”,匾额为“恩阳楚蜀”,其意有二:一是在蜀川落户的楚人,在禹王的恩赐下发扬光大;二是恩阳的楚人已发扬光大。同时,修建禹王宫又有为纪念大禹治水一说。该宫占地2000平方米,砖石结构。

起凤桥:古镇的灵魂是水,恩阳位于巴河岸边,水码头曾盛极一时。起凤桥位于恩阳区之字河入恩阳河入口,桥长23米、宽1.4米、高2.6米,全由长3米、宽1.4米、厚0.6米的巨石铺成。始建于南宋,毁于水患。清代恩阳孝廉赖九皋募资复建,民国时期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陈开泗(恩阳人)拨资再建。今桥头石壁上留有陈开泗主持重建大桥之碑记。2002年,中国古建筑专家称起凤桥为“中国平板石桥第三”。《唢呐在金风中吹响》《巴山游击队》等电影曾在此拍摄外景。起凤桥位于恩阳水码头旁、“望江茶馆”下侧,有彩凤飞天的优美传说。

远处为恩阳古镇建于南宋的中国最古老平板石桥(蓬州闲士摄)

恩阳古镇建于南宋的中国最古老平板石桥(供图:张蕊菡)

万寿宫:位于古镇正街,与恩阳财政委员会旧址一墙之隔。该宫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江西来的刘、陈等姓子孙合资修建,内有戏台,用于春秋两季全族唱戏之用。

章怀山:章怀山原名天平山,唐朝李贤太子被母后贬为庶人,驱赶到巴州;只因《黄台瓜辞》一首,触犯了武则天的威严,乃派遣使者金吾将军邱神绩赶赴巴州,令李贤自尽,李贤死时年方31岁。女皇驾崩后,因李贤太子饱览群书,胸怀大志,才被追封为章怀太子,以表追念之情,修建庙宇即称为“章怀寺”,山也因此更名为章怀山。

章怀山(图片来自网络)

章怀山(图片来自网络)

博士乡:在恩阳区西北角,有一个占地只有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的小乡镇——和平乡(现已撤乡并入渔溪镇,2007年更名为和平社区,下称“和平”)。据介绍,自恢复高考以来37年间,这个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小地方“出产”了21位博士,42位硕士,如今,还有20位研究生在读。因此,这里被称为“博士乡”。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2018年1月9日任澳门大学校长的宋永华即来自“博士乡”和平,还是当地走出的第一位博士。

恩阳区渔溪镇和平场小学里的“博士墙”(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来自恩阳“博士乡”的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图片来源:《宋永华任澳大新校长》,2017年11月18日《澳门日报》)

川北明珠之民俗风情

建房习俗:建房,在旧社会为人生三件大事之首。民间建房,均要请“地仙”相宅。一般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形进行选址,址定下后,再说建修新房。

传统婚俗:婚姻,在旧社会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传统婚俗相当繁杂。随着社会发展,虽有变化,但仍保持了媒人、风面酒、备彩礼、请期、开脸、迎亲、揭盖头仪式、闹洞房仪式、回门等规范程序。 

恩阳席:恩阳的席桌俗称“八仙桌”,顾名思义,4个面只允许坐8人,每面坐2人。一般来讲,按辈分、尊卑、长幼、主随、远近入座。堂屋上席在“天地君亲师”牌位正下方,吃坝坝席的时候则东方为上或背靠主人家堂屋大门的一方为上。就餐途中,一般席桌上吃光的主菜碗碟不得在未下席前撤走,特别注意的是,若是办丧酒则桌上再多的碗碟都不得重叠,是谓“犯重丧”,是大忌。若是女儿出嫁,媒人则坐在上席,在上菜时需对每个菜说句吉利话还要在掌盘内放零钱、茶食、糖果为妥。就餐结束如离开,则双手合十中间拿着筷子,作揖状说“慢慢吃”,然后把筷子平放到碗旁离席。

恩阳席(图片来自网络)

登高节:登高节由来已久,源于唐永隆元年(680年),武则天贬章怀太子李贤为庶人到大巴山中的巴中。他常常独自站在山上面对长安方向祈祷国泰民安,民间传说章怀太子在巴中深爱百姓,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为了纪念太子重农垦,恤民情,把每年正月十六定位登高节,并意在新年登顶步步高,大人小孩们在胸前和头顶插上柏树枝,意味着百命长岁驱逐病魔,久之成俗,历代不衰。

巴中登高节(图片来自网络)

庙会:恩阳自形成场镇以来,月月有盛会。如正月龙灯会、二月文昌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榨油业有华光会、打铁业有老君会、百货业有皮头会等。而庙会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农历二月初二的文昌会,会期1个月,八大戏楼均要唱戏、燃放烟火,街上扎牌坊,晚上还要在清水河放河灯。至今在恩阳仍流传着六礼花轿迎亲习俗和以宣扬儒家孝道文化为主的传统丧葬祭奠习俗。

老茶馆:恩阳区大街小巷,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有着浓厚古镇气息的茶馆。在老茶馆中一张桌子四张条凳,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三五人谈天说地。淡淡的茶香飘着浓浓的川北风情,不大的古镇有着近几十家茶馆,它虽不如城市中茶楼富丽堂皇,但却透着几分古朴,有着城市茶楼无法相比的热闹,这是古镇人们精神生活的乐园。老茶馆中,尤以正街的“蒲家老茶馆”和邻近水码头的“望江茶楼”最具特色。这里时常有人说评书和热闹非凡的猜迷活动,运气好的话,或许你还会遇上古老的土戏——皮影和脍炙人口的“金钱板”。

恩阳古镇老茶馆(图片来自网络)

川北明珠之传统美食

提糖麻饼:恩阳区有一特产,名叫“提糖麻饼”,名扬川内外,在“四川红叶节”上被誉为最好的特产。麻饼在恩阳已有500多年历史。提糖麻饼的做法,传说有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精细,条件苛刻。选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麦、红糖、芝麻、麻油、香油等八种全天然原料制成。刚出炉的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满月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宛如满天繁星把麻饼点缀得更加惹人喜爱;味甲天下,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

提糖麻饼(图片来自网络)

川北老腊肉: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 腊肉用木柴、活柏丫、陈皮、柑蔗渣等生成浓烟慢慢地熏。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效。这样熏干而成的腊肉,味道很特别,挂在墙角一段时间后便收藏起来。山区气候温凉,大多又是泥瓦房,通风透气,腊肉可长期搁置,而且搁置时间越长,腊肉的味道越奇香无比,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腊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川北老腊肉(图片来自网络)

十大碗:恩阳十大碗,全是川北传统宴席菜肴,有刀口丸子、龙眼肉、坨子肉,大酥肉等。在恩阳乃至巴中,“办十大碗”非常考验厨师的技术水平,用材料必须为事主节约、不浪费,办多少桌席该用多少肉、菜、调料等,事前必须核算清楚。在农村一般“办十大碗”就要杀猪,杀猪多少得根据办多少桌席来定,厨师必须合理安排,而且厨师之间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艺与技术,如何安排厨房、帮事、出席、吃席等非常讲究,规矩很多,礼节也多。十大碗顺口溜:品鸡鱼扣酥籴跎,海带凉菜虾米汤。

恩阳十大碗(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十大碗(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笑果子、冰糖麻花、陈豆花、扇形馓子……

川北明珠之典故传说

蒲道官斩巴蛇:恩阳镇南有一座山,三峰耸立,形同笔架,名为三峰山,又名义阳山。相传上界仙女因过失,谪贬恩阳县三峰山丛石间化红梅二株。一枝向南,吐花繁茂;一枝向北,无花开放。每当南枝花放时,奇芬馥郁。唐时县令张仕远在红梅处建阁并沿山砌围墙,设专人看守。后张升迁,唐贞观年间,陕西王瑞接任恩阳县令,其次子王鹗是个颇有名气的书生,常年住在红梅阁读书。一年初春时节,红梅阁旁的红梅树繁花似锦,其中一枝丰满异常,书生喜不自禁,折回插入书房花瓶。说也奇怪,那花长久不谢,屋里屋外香气扑鼻,室内读书作画的文房四宝,每天被人整理得格外工整,一尘不染,似有人专人伺候。书生惬意的同时,便也怀疑是谁呢?他决定弄个明白。一天,书生假称回家省亲,关了书房,躲入卧室,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从花瓶那枝红梅中走出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收拾起屋子干净利落。看见王鹗,急忙想避去不成,四目相视,令少女满脸通红。经一番交谈,方知姑娘名叫红梅,乃瑶池宫中侍女,因在蟠桃会上不慎打破玉盘,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令人将她安排在红梅阁上。书生对红梅的遭遇很是同情。从此,红梅在阁里纺纱结线,朝夕陪伴书生作诗作画。后在王太夫人允许下,公子与红梅完婚,唱和诗书,相敬相爱。

在义阳山腰,有一洞,深三层,洞中有巴蛇,巴蛇名潜,长数十丈,常残害妇女,吞食人畜,修炼多年已成为妖精。它垂涎红梅的美貌已久。一天黄昏,红梅刚进阁楼准备歇息,巴蛇化身一英俊青年男子突然翩翩而至,嬉皮笑脸向红梅求爱。红梅见是蛇精,一边斥责无礼,一边捡起一个纱锭,投向道山寨报信,瞬间一缕青烟载着一口宝剑呼啸着落入红梅手中。蛇精回首一惊,知有高人相助,马上变为原形,与红梅纠缠。红梅怒不可遏,挥剑砍去,巴蛇见势不妙,慌忙逃走,一步跳下读书台。红梅见天色已晚,回到阁楼,将纱锭再度抛向道山寨。顷刻,一缕青烟即刻送来一个铁匣,红梅打开一看,原是一块百年炼就的火砖。红梅一夜提防,并不见巴蛇来到。第二天拂晓,蛇精再度去调戏红梅,并张开血盆大口,向红梅扑来,红梅忙取出火砖,用力抛进巴蛇口中。熊熊烈火燃烧,烧得蛇精乱板(弹),一板板到十几里之外的字水河,火砖从口里脱出,烈火烧干了河水,从此人称这条河为鳌溪河。

蒲道官斩巴蛇(图片来自网络)

话又说回来,红梅为何要向道山寨抛出纱锭,原来这里有一位蒲道官,传说是巴州东兴场人,幼年被财主逼死父母,孤苦伶仃,只身出家,上阴灵,游青城,得名师指点,炼就一身高超的法术。他在青城山夜观天象,见家乡义阳山黑气冲天,知有妖孽为患,特回家乡除害。红梅手中得来的宝剑和火砖便是蒲道官所赠。巴蛇并不甘心失败,再次与红梅大战于红梅阁前,当红梅不敌蛇精之时,蒲道官一声长啸登上了红梅阁,横剑直立。巴蛇大惊,知是送剑、送砖的高人来了,又与蒲道官大战了三四个来回,蛇精已觉乏力,只得夺路逃走,苟延残喘,以图卷土重来。蒲道官用稻草绑成一猪,腹下藏下火药火器伏设机关。又令童儿到巴蛇洞前砌灶生火,锅上放蒸茏,笼内蒸一面人。是夜巴蛇出洞觅食,将草猪吸进腹内,机关转动发起火焰,烧得巴蛇疼痛不已,藏于洞中不出。蒲道官手执利剑进洞除妖。走时再三叮嘱道童:此笼要七天七夜才能揭盖。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七天将过,这道童自作聪明,忘记师傅的吩咐,时过傍晚,便揭开笼盖,笼内面人全部溃成面块。只听洞内一声巨响,一条大蛇蹦出。道童见状,大喊师傅,蛇精知老道已混进了腹内,于是用死力紧闭血盆大口,蒲道官由于道童提前揭了笼盖,功力减退,无力冲出蛇腹,葬身于巴蛇腹内。害人的巴蛇精除掉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巴蛇洞,把蛇精开肠剖肚,找出蒲道官的尸体,安葬于义阳山红梅阁下。

红梅阁(图片来自网络)

传说久远,史志学者根据这一传说,论证巴国的“巴”字由此而来。远古,巴地多产蛇,或许有些道理,但与义阳山无关。不过人们很重视这一传说,演绎出了很多细节。在唐代,其义阳山主峰就建有红梅阁,历经修葺,很有规模,可惜在“文革”中被毁。阁后有仙女石,上有剪刀、尺子痕迹,相传是红梅小姐成仙之处。有池名为红梅池,山上有大小两石,形若桌椅,是公子王鹗的读书处。山之半山腰,有一洞,洞中滴水沥沥,道路黑暗阴森,深邃莫测,相传就是巴蛇的住所。而今人们在义阳山的三峰上建庙筑亭,其庙宇宏阔,气势庞大,盛世之态毕现,香客络绎,足迹有从海外踏来者。

水驴沟的传说:恩阳西南方向,千佛岩旁伍家垭下有一溪沟,沟内青松翠柏,娟然秀丽,宛如仙境,人称水驴沟。相传唐德宗年间,沟里住着一对母子。老母年迈多病,儿子身单力薄,二人相依为命。虽然儿子非常孝顺,无奈家中景况不好,为了使母亲生活过得好点,他每天天不亮就到河里挑水卖,一担水只能卖一文钱,每天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仅挣得几十文铜钱,就靠这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云横义阳山,雾锁恩阳河,他又去担水,怎么也不能把桶放到河里,他感到特别奇怪。这时忽然传来驴叫声,回头一看,有一头金色的水驴站在他身边,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对着他一眨一眨的,挡着他。于是他用右桶推驴,驴不但不走反而跑到他的左边,他又用左桶轻推水驴,水驴才蹦开,趁着晨光,他拿着水桶去打水,突然发现在桶的边缘有闪闪发光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刚才轻拍水驴时粘上的水驴毛,他将水驴毛一根根地取下收好。再去打水,水桶也能沉到河里去了,于是担水到镇上去卖。卖完水回家做饭时,他把遇上的奇事告诉了老母亲。老母亲觉得此水驴不寻常,就让他掏出驴毛看看。等他掏出来一看,娘俩惊呆了,哪里是什么驴毛,全是一根根金灿灿的金条!

消息传开后,附近的人们就纷纷寻找那条水驴,都想拔几根驴毛发财,谁知那条水驴几下子就蹦进山沟里不见了。于是后人认为这条水驴是天上的神仙,被母子俩的真情感动,他来帮助母子二人。那条水驴最后消失的溪沟便被后人称为水驴沟。至今该沟的民风淳朴,是恩阳尊老爱幼的楷模。

血色记忆 革命先烈的历史丰碑

在恩阳古镇,有红军遗址一条街:上正街和下正街,这里是红军文化遗址最多的街。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发展到纵横500里、拥有23个县市、500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33年,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先后在恩阳建立了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会、贫农会、少共、少先队、童子团等群众组织和区乡游击队武装力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工业、农业、交通、文教卫生事业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李先念当军政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曾在此设军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曾在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读书。

恩阳古镇红军标语(图片来自网络)

川陕省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旧址。红军战士张思德曾在此校学习(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中学宣传栏中关于张思德的介绍(蓬州闲士 摄)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上正街、下正街长约400米的街道上,设有中国共产党川陕省仪阆县委、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13处,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8处,“红军胜利万岁”“粉碎川陕会剿”“为土地归农民而战争”等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红军在此战斗、生活近两年时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大量的红军石刻石碑、红军革命遗址遍布与古镇之中。恩阳,不愧为一座露天的革命博物馆。

恩阳古镇石刻标语(图片来自网络)


川陕省恩阳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供图:张蕊菡)

川陕省工农医院恩阳县医疗室旧址(供图:张蕊菡)

革命法庭

恩阳革命法庭始建于1933年6月,系红四方面军解放巴中县域后所设,位于恩阳古镇老场社区正街。旧址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618平方米,呈四合院布局。由前堂、左右厢房、后堂组成。其下设审判委员会、国家公诉处、申诉登记处、执法管理处,常驻工作人员5~7人。楼上设审判庭、办公室、住房,楼下设羁押室,专门关押犯人。革命法庭工作人员秉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运用“依靠群众、巡回办案、着重调解、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审结刑事案件80余件,镇压反革命近200人,调处各类民事案件200余件,有效保卫了苏维埃政府革命成果,维护了苏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恩阳县革命法庭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命名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革命法庭为全国法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决定》。尽管恩阳革命法庭仅存两年,但红色法庭精神成为恩阳区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动力源泉。

红四方面军恩阳经理处

红军经理处是当时红四方面军在恩阳设置的后勤储备中心,红军的粮草弹药衣物等都储备在这里。红军经理处前身是以前来往恩阳做生意买卖的商人们议事的场所。经理处是红四方面军后勤工作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各种军需物资的征集、制造、运输和分配。恩阳地处水陆要冲,历来商贾云集,经济富庶。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反“三路围攻”胜利后于恩阳建立经理处。在艰难的自然条件、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下,恩阳经理处相反设法筹集粮食、食盐、弹药军需物资,通过恩阳河、米仓道及其支线输送到苏区各个地方,为红军前线作战提供了较为充实的后勤保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恩阳古镇石刻标语(供图:张蕊菡)

恩阳县政治保卫局旧址(供图:张蕊菡)

恩阳古镇红军石刻标语(供图:张蕊菡)

胡家大院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20余年历史,青瓦白墙映衬着碧水红花,恰似画中景。整座建筑为二进式四合院,因是依山建造,所以院内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胡家是当时恩阳古镇上的桐油生意大户,通过水运,将恩阳的桐油运至重庆乃至上海等地贩卖交易。胡家不仅是一户商贾大家,也是具有红色血脉的家族。与刘伯承、刘伯坚二人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的胡大才便是胡家后人。

恩阳古镇胡家大院(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古镇胡家大院(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古镇胡家大院(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人物 胡大才

胡大才,1903年生,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及旁听代表。1920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重庆到法国。参加中国国民党。1923年11月在法国里昂成立旅欧中国国民党支部时,当选为支部评价员。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8月至9月任中国共青团旅欧区执行委员会委员,9月任青年团旅欧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成员。1925年12月至1926年5、6月,任中国共青团旅欧地方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主任。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起任中共旅欧支部训练委员。同年8月到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曾任东方大学青年团中国班五人组委员,支部局委员。参加过党的宣传工作和校内图书馆整理等工作。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作为指定旁听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号为79号。参加大会秘书处文书科工作,具体承担抄写誊录任务。参加大会的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苏维埃委员会工作,并在会上作两次大会发言(6月27日,讨论政治报告时发言;7月2日讨论农民土地问题时发言)。后情况不明。

巴中恩阳古镇胡家大院关于胡大才的介绍(蓬州闲士 摄)

列宁模范学校

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也始终不渝把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川陕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在苏区范围内,迅速建立起了列宁学校、苏维埃学校、工农学校以及各种培训班、训练班、识字班、阅览室等教育机构和场所,实现了读书识字与革命教育的完美结合。其中,列宁学校是川陕苏区为儿童提供免费教育的主要形式。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建立于1933年农历7月,规模较大,校长是恩阳县文教委员会主席杨廉奇,副校长魏彩成(石城黄家梁人),教师有赖伍成、喻智劳、喻以钦,学员200余人,培养出了张思德、罗忠、袁庆海等优秀学生,在党的革命事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川陕省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旧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就曾在恩阳县列宁学校读书。红军在此开办了列宁模范学校,先后从各区挑选了二百多名优秀青少年在此校读书,结业后分配到红军总政治部、总政剧团、单位和连队工作(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列宁模范学校门口两边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的标语,“红军胜利万岁”、“粉碎川陕会剿”、“为土地归农民而战争”等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这些,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见证(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青石铺路,青瓦覆顶,千年的时光在曲曲折折的古巷里迂回蜿蜒;这里闲适安静,时间缓缓流淌,街巷依旧宁静;这里芳草萋萋,古木葳蕤,街巷仍保持着传统的格局…… “名区盛景历沧桑,辈出英才美德扬。缥缈红梅传韵事,淋漓彩笔焕文章。迷津舸舰煤铁趸,载道车骑稻菽香。矗起群楼如鼎峙,烁今振古业辉煌。”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沧海桑田,你是巴山南麓中美丽璀璨的明珠;恩阳—涅槃展翅,你是米仓古道上浴火重生的凤凰。

穿越千年光阴,恩阳向世人静静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恩阳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2月,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局同志对米仓道恩阳段开展调查(供图:张蕊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