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6个地级市名字由来,以及各自城市定位
2020-11-17 07:24
合肥市名字由来:古称庐州、庐阳。因东淝河和南淝河的发源地,因河得名。
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古时候称施水,在逍遥津与东淝河相交汇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记载:“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这是合肥名字由来的另一种被认为比较科学,符合实际的说法。
合肥1949年设市,1952年成为安徽省省会。
城市性质: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芜湖名字由来:鸠兹是芜湖最早的名字,现在已经是芜湖市的象征。
按照字面的解释,鸠指的是鸠鸟,兹,草木茂盛的意思。因为古芜湖地区草木丛生,有适合鸠鸟生存繁衍的众多鱼类,鸠鸟云集,因而得名鸠兹。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鸠兹地区设县,鸠兹改为芜湖。
之所以改名芜湖,是因为鸠兹附近有一个“蓄水不深”但芜藻丛生的大湖,因而得名芜湖。
芜湖1949年设市,1952年升格为地级市。
城市性质: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安徽省双核城市之一。
蚌埠名字由来:小时学过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里的“蚌”念【 bàng】。
安徽蚌埠的“蚌”念【bèng】,这是由于语言习惯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遵从本地原则,所以念【bèng】。
尽管同字不同音,但所指的都是一种能产珠的软体动物:河蚌。蚌埠名字来源与此相关。
埠,即埠头,码头的意思。蚌埠合起来就是在码头采蚌取珠。
蚌埠以前隶属凤阳,称蚌埠集,蚌埠市因蚌埠集而得名。1947年设市,1952年升格为地级市。
有网友认为蚌埠的名字不吉利,于是到政府官网留言建议:合并凤阳县,成立凤阳市;或者直接更名为“禹王市”或“龙湖市”。
当然,建言没有被采纳。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淮河流域和皖北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领军城市;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生态人文示范城市。
淮南名字由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过去我们提到的“淮南”、“淮北”,其实是两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城市名。
尽管历史上也曾有以“淮南”命名的政区,如淮南道、淮南路,但跟现在的淮南市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淮南市其实是在煤矿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930年,淮南煤矿局成立,1949年在淮南三镇“田家庵”、“大通”、“九龙岗”的基础上,成立淮南矿区,1950年以矿区名成立县级淮南市,1952年升格为地级市。
城市性质: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马鞍山名字由来:提到马鞍山,外地人首先想到的是“马钢”。
马鞍山确实是一座在矿区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被称之为“钢城”。
马鞍山市得名于境内的马鞍山,是因山得名。
而马鞍山的得名则与西楚霸王项羽的传说有关。
相传项羽兵败自刎,他的坐骑乌骓马也随之翻滚自戕,马鞍落地的刹那化为一山,这就是马鞍山。这个传说给马鞍山增添了一股神秘而悲壮的色彩。
在1956年设市之前,马鞍山隶属于当涂县,而当涂则有着超过千年的立县建制史。
城市性质:长江中下游地区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滨江旅游城市。
淮北名字由来:跟淮南市的一样,淮北市城市名称的提出、确立,参考和借鉴了淮南市的做法。
1958年5月,成立淮北煤矿筹备处,它的前身是”闸河煤矿筹备处“、”濉溪煤矿筹备处“。
1958年10月和11月,两次向安徽省委提交成立”淮北市“的文件报告。省委同意设立城市,但不同意现阶段用”淮北“作为城市名。
1960年,濉溪市和濉溪矿务局相继成立。
1964年4月,濉溪矿务局更名淮北矿务局;5月,再次向安徽省委提交文件报告,请求将”濉溪市”改名为“淮北市”。
1971年,濉溪市改名淮北市获得同意批复。
城市性质: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中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苏鲁豫皖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铜陵名字由来:铜陵是中国铜都,它的得名和兴起,都与铜息息相关。
东汉时期设立铜官镇,因境内的铜官山而得名。
南唐时期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在铜官镇。
因统筹发展经济需要,1953年设立了铜官山矿区,1956年改设地级铜官山市,1958年市、县合并,正式改名为铜陵市。
城市性质:长三角城市群西翼新兴增长极,国际铜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安庆名字由来:1860年,一场事关太平天国“国运”的战役打响,太平军和湘军对弈的主战场就在安庆。
安庆得名,其实也与军事相关。
1115年,北宋设置舒州德庆军,32年后,南宋改德庆军为安庆军,这是安庆名字的由来。
此后,各朝代分别设置了安庆府、安庆路、安庆道等。
1951年设置安庆市,次年升格为地级市。
城市性质:皖、鄂、赣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黄山市名字由来:很多城市为了突出和发展旅游业,往往以其境内的景点作为城市名,比如庐山市、武夷山市,黄山市也是如此,因境内的黄山而在1988年改为现名。
更名黄山市后,旅游知名度是有了,但同时它的古韵和历史的厚重感也丢了。
黄山市古称徽州,过去提到徽州,人们想到的是徽商故里,想到的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想到的是徽派建筑。如今提到黄山市,外地人脑海里蹦出的可能只有傲立山崖边的一棵迎客松。
城市性质: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阜阳名字由来:公元108年,东汉顺帝封济南简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侯国都城位于今天临泉黄岭镇。阜阳由此得名。
1975年县级阜阳市成立,1986年升格为地级市。
城市性质: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地区重要新兴加工业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宿州名字由来:公元809年,唐宪宗设置宿州,取名源于春秋时期被迁入该地区的宋国的附属国宿国。
1979年设立县级宿州市,1998年,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撤销,设立地级宿州市。
城市性质: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安徽省新兴的煤电化产业基地。
滁州名字由来: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而得名。
公元589年,隋朝改南谯州为滁州,滁州作为行政区划名正式使用,唐朝到清朝,名字极少变更。
1982年设立县级滁州市,1992年滁县地区和地辖县级滁州市撤销,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
城市性质:皖苏之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优秀文化旅游城市。
六安名字由来:在第五、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六【lù】安”变成了“六【liù】安”。
六安当地部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争取,在“资料权威现势性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里,六安的“六”恢复了【lù】的读音。
之所以要保留【lù】的读音, 是因为“六”是地名,而不是表示数量。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载体,也是地方民众的情感认同。
“六”是古地名,“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葬于六(Lù)地,而六、英一带之后也成为了皋陶后裔的封地。
汉代,“六”曾作为第二、第三次衡山国的都城。公元前122年,衡山王刘赐谋叛未遂,自杀,衡山国被撤销。
第二年,汉武帝在该地区设立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幼子刘庆为六安王。六安,寓意““六地平安,永不反叛”。
“六安”之名始于此。
城市性质: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宣城名字由来:古称宛陵、宣州。
秦朝设置爰陵县,西汉设置宛陵县。281年,西晋设置宣城郡,宣城作为一级政区存在。
城市性质: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工贸旅游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名城。
池州名字由来:别名“秋浦”。599年,隋朝设立秋浦县,因秋浦水而得名。
621年,唐高祖李渊设立池州,州治在秋浦县,池州现名由此得名。
2000年,池州地区撤销,设立地级池州市。
城市性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皖江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名字由来:乍一看,“亳”比“毫”只少了一笔,不少人容易“看走眼”,错把“亳州”当“毫州”,就连当年央视主播报道在亳州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时,也错把亳州念成了“毫州”。
亳是古地名,是商朝首都。219年设立谯县,这也是亳州古称谯城的来源。
公元579年,北周静帝将南兖州改称亳州。有说是因为南兖州靠近商朝国都南亳,因而取名亳州。
1986年成立县级亳州市,1998年从阜阳市分出,2000年县级亳州市撤销,设立地级亳州市。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药都,以中医药和食品加工为主的新型轻工商贸旅游城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