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上百次寻访,他成了陈仓道“田野专家”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1 04:30

15年上百次寻访,他成了陈仓道“田野专家”

——专访寻路人刘希平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古大散关风景名胜区内的陈仓道大散关遗址。

  站在陕西省宝鸡市的益门桥上,刘希平为采访团讲述他眼中的陈仓道。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益门桥。

  第五站【陈仓道】

  2018年退休后,老刘拿起相机,当起了职业“摄影家”,当然这个名头是他自封的。同时,他还封妻子为“摄影助理”。他们拍摄的对象是9条古蜀道之一——横贯南北的陈仓道。
  老刘名叫刘希平,1962年出生于“遍地秦砖汉瓦”的陕西,2008年在陈仓道秦岭梁到大散关段与友人交谈时,重新认识了这条祖祖辈辈走过无数遍的古道。从此,他一遍又一遍地循着刘邦、诸葛亮、陆游的足迹,在陈仓道上,用脚步探寻历史的路径。
  15年来,计算机工作出身的刘希平寻访陈仓道上百次,验证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并独立制作了展示陈仓道自然风景的画册和讲述古道沿线故事的电视纪录片,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陈仓道的“田野专家”。

识 路自己眼中的“后花园”遍地是故事

  “比如广泛流传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经过大量走访,我发现暗度陈仓是可以确认发生过的,但明修栈道则存疑,大概率是后人为了凸显韩信的智谋而进行的精彩演绎。”10月19日,秋雨散去后的陕西省宝鸡市迎来了久违的太阳,刘希平着一身户外运动装,站在古大散关,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采访团分享着他的研究成果。
  在刘希平看来,他与陈仓道的结缘离不开两位来自河北省廊坊市的骑友。
  2008年6月28日,刘希平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沿着陈仓道边骑车边观景,不时驻足照相,一直来到秦岭北坡的清姜河谷。
  “这里到处都跟公园一样!”在刘希平停车照相时,两个骑友在一旁赞叹说。当得知两人来自廊坊后,刘希平自豪地说:“华北平原,那里可真没这个景。”随后三人结伴,边骑边聊。
  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再到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刘希平向两位骑友讲述着这里发生的故事。
  “和两位骑友告别后,我产生了疑问:我讲的那些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这个山沟里会发生这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刘希平说,带着疑问回家的他,查询相关资料得到一些确认,因为这里是最重要的蜀道之一——陈仓道的一部分。
  刘希平感到十分震惊,没想到自己眼中的“后花园”遍地是故事。“从此,我这个学计算机出身的理科生便‘走进’了陈仓道,一发而不可收。”他说。

寻 路一年探寻十余次成为人们眼中的“田野专家”

  如今,15年过去,虽然刘希平不承认,但身边人俨然把他当作陈仓道上的“田野专家”。“因为他会和任何的民间传说、坊间传闻较真,坚持实地探访,花大量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求证。”提到刘希平,宝鸡市古大散关风景名胜区的导游们这样形容他。
  在刘希平家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执着的老头子。
  “又去秦岭啊?”这是15年间刘希平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出自他的妻子。“退休前,我一年会完整穿越陈仓道两次,针对性地探访更是数不清楚。”刘希平说,退休后寻访陈仓道的次数就没法统计了,“一年要走个十余次吧,每当听到一个新故事、不确定的说法,我都会实地去看看。”
  刘希平说,由于陈仓道历史悠久,所以很多坊间传闻都是半真半假,必须到了现场,看到具体的历史遗迹才能得出结论。
  刘希平最得意的探访,无疑是他对古大散关遗址的看法。
  刘希平称,当前人们对古大散关确切的遗址一直有争论,但在他看来,这些争论都没有必要。“因为古大散关的地址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作为一个关隘,它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地址肯定会存在差别。”他说,战争年代更看重关隘的军事作用,会选址于险要地区;和平年代更重视关隘的商贸作用和保证守军的补给,所以选址则更靠近城市地区。
  除了坚持实地探访外,刘希平还在全球范围内搜寻陈仓道的信息。“之前看到美国《生活》杂志报道过1941年的益门桥,进一步检索发现1936年益门桥的图像资料。”对刘希平而言,纸上得来终觉浅,于是他循着历史资料,多次走访,最终还原了益门桥的历史演进。
  除了与坊间传闻较真外,刘希平对历史热点也不含糊,无论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和尚原地址”等,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结论。

引 路感觉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陈仓道故事宣传出去

  随着探索的日渐深入,刘希平对本地文化的自信越发加深,感觉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陈仓道故事宣传出去。
  2018年,刘希平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取名“陈仓道”,简介为:探究陈仓道及陈仓道经过的宝鸡、凤县、两当、徽县、略阳、勉县、汉中的前世今生。推介陈仓道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美的风光。
  “当时我定了‘五个一’目标:出一本小册子、做一个网站、做一张游览地图、做一个短片、做一个小动画。”刘希平说,目前小册子已完成并发表,微信公众号替代网站,聚集了不少陈仓道文化爱好者,短片变成了十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并全部发表。“接下来就是游览地图和小动画了。”他说。
  据公开观看数据显示,从2021年《陈仓道》第一集发布至今,十集纪录片累计观看量近5万人次。不少观者留言,称该纪录片是弘扬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有观者称,看完纪录片重新认识了秦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传 承不希望路上的故事随着人的老去而消散

  刘希平的努力,在网络上激起了水花,每年都会有人来到秦岭北侧的宝鸡,找到刘希平,请他带着走走陈仓道,感受历史的脉络。
  以宣传陈仓道为初衷的刘希平很乐意带着游客们感受陈仓道。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改进宣传形式,“更贴近年轻人的习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陈仓道,不希望这条路上的故事随着我们这代人的老去而慢慢消散。”
  刘希平针对纪录片《陈仓道》做过一个统计,发现观众大多年龄偏大,“年轻人观看量很小”。
  有这样担忧的,不仅是刘希平。最近有不少专业的宣传团队找到他,想与他合作,把他对陈仓道的考证进行包装,进一步讲好陈仓道的故事,把陈仓道上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更多年轻的观众。
  “我并不抗拒和专业团队合作,也不抗拒现在做的事情商业化。”刘希平说,他此前的所有工作全是一个人在努力,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都十分有限,“十多年了,有成绩,但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一起挖掘这条刘邦、诸葛亮、曹操都走过的古道背后的秘密。”
  11月11日凌晨零点,刘希平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新的推文:《咱们一起制作纪录片<陈仓道>2.0吧!》
  推文中,刘希平将如今发布的十集《陈仓道》称为《陈仓道》1.0,称其仍有待修改、完善。“如今,经过5年的制作,对陈仓道的了解更加深入,创作技能和装备都有了提高,准备创作《陈仓道》2.0。”
  推文最后,刘希平向广大的创作者发出邀请:“如果您对讲陈仓道故事感兴趣,且在摄影、摄像、绘画、音乐、朗诵、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方面有一技之长,非常欢迎毛遂自荐,咱们一起制作纪录片《陈仓道》2.0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卓滨王越欣陈光旭陕西宝鸡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