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圣武公流芳百世 灵秀淇水孕育孙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18:19

  淇县六七贤圣君碑

  五岩山药王洞

  武公祠旧碑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在河南省淇县摘心台公园内,立有一块富于神奇色彩的石碑,叫商朝六七贤圣君碑,此碑原立于淇县县城南关村头通往京城的大道旁侧,1984年迁于现址,乃明代监察御史孙徵兰(淇县人称孙老官)题字,知县蔡藿立石。

  淇县古名朝歌,是殷商帝都。“商朝···故都”即指朝歌为殷朝都城,“贤”者,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圣”者即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那为何称“六七贤圣君”呢?殷纣王帝辛被冤枉为暴君,其实他在历史上是有很大功劳的。毛泽东和郭沫若都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个能文能武很有本事的人,他统一了中原,把中国北方的文化向南进行了传播。孙?绽汲绨莸坌?对其评价颇高,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鉴于帝辛德行名声不佳,未敢秉笔直书, 于是埋下伏笔,意即商朝不算帝辛是六个贤圣君,算帝辛是七个贤圣君,故称“六七贤圣君”。

  曾作为商朝四代帝都和西周卫国近四百年都城的朝歌,千百年来,殷纣王作为失国的帝王、残暴无道的君主的典型形象,遭人唾骂。因为曾为纣王的都城,“朝歌”这个美丽响亮的名子,也被蒙上一层耻辱的污垢。

  明代监察御史孙徵兰也是朝歌人,他性格豁达、狂放,文彩卓荦,人称“怪才”。他敢于在通衢大道立一块殷末故都的巨型标志,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举动。

  提起西周卫国的朝歌,我们又不得不提一下卫武公。

  卫武公,西周至春秋初期卫国国君,卫国第11代国君,姓姬,名和,约公元前853年出生于朝歌,公元前813年卫?侯去世,卫武公继位,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在位55年,享年95岁。

  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侯爵。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孔子在卫国游学10载,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赞赏“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卫国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子路等都出自卫国。

  卫武公在位期间,能修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他谦恭自责,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卫国人对他十分尊敬和崇拜。卫武公还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园林——淇园。

  卫武公到95岁高龄时,还亲民临政,后世一直将他作为道德高尚、高风亮节的楷模,还作为高寿而德更高的典型。宋代诗人李?有诗:“方之昔卫武,犹不至期颐。”宋朝厉寺正的词《万年欢》中有:“卫武期颐,与文公福艾,俱号贤相。”

  朝歌人对卫武公更是心存景仰,起源于淇园有一条小河,原来叫美沟,卫武公去世后,卫人把它改名“思德河”,取永思武公之德的意思。朝歌城北13里有个村子原叫槐荫村,后改名为思德村。在朝歌城西北三十五里的淇园旧址还修建有武公祠,以怀念卫武公之德。

  发源于山西的淇河贯穿鹤壁。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俊秀怡人,水影山光的淇河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鬼斧神工般的奇景妙色。淇水,不仅滋养了诸多贤圣和两岸的人民,还孕育了一个名人辈出的姓氏——孙姓。

  孙徵兰就是孙姓名人之一,远的还有孙武、孙权、孙思邈等,近的当属孙中山了。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伟大目标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孙徵兰后裔仍有人居住在淇县,其家谱记载:本族姓氏出自卫武公,北狄进犯中原逃至晋阳,于明成化年间回原居地。位于淇河附近的五岩山景区,有个孙思邈药王洞,记录了当年孙思邈的足迹,也印证了淇河两岸的不同寻常。

  考察姓氏来源,最早的文献是《世本》,是一部由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主要记载上古帝王、诸侯各国卿大夫家族世系传承的史籍。《世本》为先秦重要史籍之一,司马迁的不朽著作《史记》,就曾采摭它的资料,两汉学者如班固、刘向、王允、郑玄、赵岐诸人,亦多所称引。原本已佚,历代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辑注工作,为后人研究《世本》和先秦史提供了依据。其中,汉代宋衷注,清代《世本八种.秦嘉谟辑补本》(下)记载:“孙氏武公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乙,乙生昭子炎,炎生庄子?,?生宣子?,?生桓子良夫,良夫生文子林父,林父生嘉襄蒯。” 《元和姓纂》、《唐书 宰相世系表》皆引用世本云:“孙氏出于卫武公,至林父八世,别载氏姓篇,与姓纂唐表所言世数相同,故知二书可据也,又左传文元年孙昭子,哀二十六年孙庄氏,皆无名,其名亦见唐表,又宣六年传有孙免,亦见经,其系代代可考”。

  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光大中山精神,探究孙氏起源,中山大学河南校友会联合濮阳孙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举办孙姓起源研讨会,此举得到众多孙氏宗亲的支持,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尚伟华 崔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