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襄樊经过多年努力,把名字改成了襄阳。事实上,在此前的一二十年,中国城市改名的冲动从未停止。据记者了解,目前酝酿改名的城市为数不少,例如河北石家庄市想改成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河南新郑市想改为轩辕市,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水城县都想改为夜郎市等。(《新京报》2011年1月29日)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城市改名似乎成了一阵风,特别是一些有名胜古迹、文化沉淀、独特优势的地方,更是期望通过改名来获得经济社会发展。也的确有一些地方和城市通过改名获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比如张家界市、都江堰市、九寨沟县、香格里拉县等。应该说,一些地方领导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地方影响力的初衷没有错,但提升地方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改地名只是一种成本最大、后遗症最多的方式,因此为地方改名应该慎重,不能一阵风。
一个地方的名字犹如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这个代号总蕴含着一定的意义,表达着某种希望,如果冒然改变,不仅涉及巨大的行政成本(比如各级机构匾牌、印章、文件头子的制作,老百姓各种证件的更换等),而且还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不方便(比如通信、称呼等)。事实上,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并不是改了名字就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也有很多证据表明一些改了名字的地方或城市经济社会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更有一些地方因为改名后不习惯,正在申请改回原来的名字(比如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县级淮安市],正努力重回“淮安”之名。)因此,正在打算改名的地方领导者,一定要在充分调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谨慎行事。
其实,为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改名不如让这个地方、这个城市出名。现在媒体资讯异常发达、策划人才辈出,只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经过周密策划,一个地方还怕出不了名吗?当然,这个出名应该是正面出名,如果因负面消息出名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正面出名要有资本才行,需要当地领导者一心一意带领老百姓致富,因地制宜打造一项或多项特色产业,比如,种殖的、养殖的、工业的、文化的、旅游的等等,只有以特色产业聚焦媒体目光,以文化沉淀吸引外地慕名者,以良好品牌树立地方形象,地方经济自然会得到迅猛发展,这样的发展之路也才是科学的、明智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