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正退去 三秦绿意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2 09:37

宜川“三北”防护林工程示范点(资料照片)。申东昕摄

工人在植树造林(资料照片)。申东昕摄

10月8日,陕西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工作会议指出,要聚力打好省域三大标志性战役,即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这三大标志性战役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战略工程,其结果将直接决定陕西省防沙治沙工作的效果。

为充分反映三秦儿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坚定的信心、决心、恒心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以更大的执行力、落实力、保障力交好新时代防沙治沙新答卷,本报今日推出特别报道,深入报道陕西省三大标志性战役的一线落实情况。

风从这里吹过,卷起黄沙,曾留下沙害和贫穷,也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治沙传奇;

黄河从这里流过,带走泥沙,曾留下水害和干涸,也见证了三秦儿女守卫家园的壮美图景。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多年来,一代代勤劳朴实的三秦儿女奋战在防沙治沙“接力赛”上。在沙中种绿,用心养绿,“点绿成金”,走出了一条宽阔的绿色大道。截至目前,陕西省“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2617.17万亩,860万亩流沙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2022年,陕西黄河主要支流输泥沙量较1950年至1979年年均值减少86.3%。陕西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是全新的起点。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时代号召。

新时代向荒漠化进军的号角,再次响彻三秦。

① 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

陕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黄河“几字弯”腹地,肩负着打好全国荒漠化综合防治攻坚战的重任。攻坚战范围涉及9市(区)68县(市、区),涵盖了陕西全部荒漠化、沙化土地和70%的水土流失区域。

“从1950年陕西省政府制定‘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以来,陕西的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开展70余年。”省防护林建设工作站站长张社朝告诉记者,“在全新的阶段,防沙治沙工作也面临新的难点。陕西现有沙化土地1835万亩,其中中度以上沙化土地占了四分之一,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已经过了50年的生命周期,生态防护功能明显下降;沙区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异常、人为活动破坏等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

想,都是问题。干,才有出路!

10月8日,陕西召开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工作会议,确定以“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力争在西部做示范”为战略定位,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按照规划,到2025年,陕西流动沙地将全面得到固定或半固定,陕蒙宁边界、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南缘三条防风固沙锁边林带初步建成,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取得阶段性成果,重要湿地得到全面保护,工程区林草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陕西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自然湿地得到全面有效保护,重要湿地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完备,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

对这场“战役”,陕西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考虑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科学防沙治沙,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郑重说。

② “三区三战”精准施策

陕西南北跨度约900公里,由北向南跨越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从不足300毫米到1500毫米以上,涵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

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独特的气候、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也形成了独特的荒漠化、沙化区域。

张社朝告诉记者,陕西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集中分布于北部长城沿线及附近地区,少量沙化土地分布在关中东部地区。区域之间的差异,意味着迥异的可利用水资源,背后隐藏的生态问题也各不相同。

哪里重在治沙、哪里重在治土,哪里采取抚育更替、哪里采取造林种草,如何增加林草植被盖度,如何固定流动沙地……这些都是当前科学推进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突破。

“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陕西省情的科学治沙体系,将参与全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68县(市、区)划分为3个治理区: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攻坚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攻坚区和关中生态经济协同推进区。”张社朝在陕西地图上圈出一幅精准施策的治理蓝图,“根据治理重点难点,我们要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

三大标志性战役是决胜陕西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关键。

三大标志性战役,“战”的是什么?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主攻的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全面固定,要将全省仅剩的5.13万亩流动沙地和15.09万亩半固定沙地全部固定,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主攻的是减少减轻荒漠化土地面积和程度,将采取节水灌溉、人工造林种草、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遏制荒漠化蔓延势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重度以上荒漠化土地基本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主攻的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和矿山生态治理,将采取调整人工林的结构、密度,发展特色经济林等措施,全面修复现有的45.3万亩退化林,将林草覆盖率提升3个百分点,使其达到22%以上,打造黄河流域困难立地综合治理示范样板。

③ 综合统筹 科学治沙

莽莽黄沙,该从何处开始治理?高寒多风,选择什么树种才能存活?干旱缺水,如何合理配置植绿用水……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陕西在荒漠化综合防治上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也逐渐认识到,治沙不能仅仅“治沙”,更要考虑多种生态因素。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统筹”二字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一大循环连接起来、环环相扣,以“一盘棋”的角度搭建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链条。

西北荒漠化地区,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并存系统,防沙治沙与植树、种草、湿地保护等密不可分。近10年,陕西通过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一体化修复“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湖缩”等生态问题。

黄河“几字弯”治理就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一个例子。黄河治理,绝不能“就水治水”,而是要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不仅要进行水体的修复治理,还要实施沙漠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综合治理。

“经验告诉我们,防沙治沙既要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又要有科学的认知和方法。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之间并非相互隔离,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严重的系统崩溃。而水,则是串联这一有机统一体的核心。”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石长春告诉记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应以当地的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做到“以水定绿、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同时要摒弃以往“重视乔木而轻视灌草”“任何条件都应长满植被”的陈旧和不科学观念,真正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70多年来,陕西治沙人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的家园越来越美。在三秦大地上,“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故事还在不断延续。(申东昕)


(责编:孙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