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宛霞
汛期,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意味着坚守,意味着忙碌,更意味着一份责任与担当。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汛期,我国局地暴雨、台风、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在复杂严峻的天气形势面前,全国广大气象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美诠释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
在准确及时中体现责任与担当
早在今年4月的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出动员令:气象工作者要以科学的态度、担当的精神、严谨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由此,汛期气象服务的大幕拉开,在这一幕大戏中,气象工作者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生动演绎了或平凡或轰动却都深入人心的角色。
在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许映龙是和台风打了多年交道的“老专家”。“每次台风登陆过后,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眯一觉。”许映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他日夜鏖战在预报岗位、把脉风云变幻的淡定,更是他认真研究台风路径、经过博弈后得出最终预报结论的释然。
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对于有着多年预报经验的许映龙来说或许不难,但在面对截然相反的路径判断时,他顶住压力,坚定自己的判断却相当不易。今年超强台风“杜鹃”的路径预报正印证了他在这方面的能力。许映龙在关键时刻的果敢判断是经验使然,也是多年业务工作的积累,更体现了一种魄力与担当。
来自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的信息显示,今年汛期,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创历史新高,中央气象台的台风路径综合预报精度较过去5年明显提升。从远在菲律宾、日本海域到临近我国东海、南海,从热带风暴到超强台风,从“单台独舞”到“三台共舞”,伴随台风的接连登场,气象工作者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在无数次应急响应的背后,是气象工作者执着的坚守、倾情的奉献与全心的付出,而这些无不闪烁着精神的光芒,更是对气象人精神的再次升华。
今年汛期,全国降水总体较常年略偏少,呈现“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然而,相对偏少的降水并没有使气象工作者放松警惕,他们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集中全力应对每一次过程。
“延庆西北方向正有一回波朝东南方向移动,未来10分钟或半小时之内可能移动到延庆地区,并产生影响……”7月16日,北京市气象台短临预报岗的新人秦庆昌在通知完区县气象局注意降雨回波发展情况后,立刻与首席预报员投入到天气趋势的分析中。
“雷达回波图每6分钟变化一次,错过一次回波的发展变化,就可能出现空报。有时候值夜班犯困,也必须要坚持盯住它的变化。”秦庆昌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说,“在北京‘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上岗值班,我还是有一些紧张。”秦庆昌的同事史天羽说:“今年汛期和申冬奥、田径世锦赛、‘9·3’阅兵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重叠,遇到特殊天气时,大家就更加‘紧张’,不能有一点松懈。”
秦庆昌和史天羽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紧张”,而“紧张”的背后,正是气象工作者把气象台当成家的自主选择,是他们不辞辛苦、不畏困难的精神指引。
汛期,如秦庆昌他们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8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出现暴雨过程,两河镇遭遇特大洪灾。随着暴雨预警信号的升级,该县气象局局长孔亮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车轱辘连轴转”的应急状态。在收到县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息后,县政府在洪水涨到警戒水位前成功组织转移村民310户,共计1200人。“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服务百姓是我们的天职。只要气象预警信息起到了作用,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做。”孔亮说。6月中下旬,贵州多地出现强降雨,气象部门依靠“三个叫应”机制有效防灾减灾;7月下旬,广西气象部门及时预测风雨影响,协助撤离涠洲岛数千名滞留游客;8月上中旬,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化品爆炸事件,气象部门及时开展预报服务,为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透过一个个气象服务事例,我们看到了气象工作者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他们行动的坚毅与果敢。
在创新与奉献中续写新篇章
气象精神作为气象事业的一种人文底蕴、凝聚力和推动力,正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刚刚过去的2015年汛期,气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为创新与奉献的气象精神续写了新篇章。
5月19日至24日,广东省出现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降水过程。“形势很严峻,下半夜雨会很大,要及时发布预警。”5月19日,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刘sir”的省气象台预报员刘运策坐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岗位置上,调阅多普勒雷达资料,不断提醒着值班预报员。“一有天气过程,刘sir就会来值班室,指导我们年轻预报员做预报。有他在,大家心里有底。”预报员陈超说。
5月19日晚,在刘运策的指导下,广东韶关、河源、汕尾等多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值得点赞的是,根据《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为停课信号。各地依照条例规定,启动暴雨停课机制。这也是广东省气象部门首次联合教育部门启动大范围的气象预警停课机制。而事实证明,该机制在教育部门防灾减灾、保障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制创新的背后,是气象工作者加强部门联动的主动出击,是守护一方平安的真诚付出。而创新还表现在更多方面——汛期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不断丰富,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元素的融入,丰富了原有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预警信息发布手段;“互联网+气象”的新模式,为气象服务注入了新活力……这些都是气象工作者敢于探索、与时俱进的真实写照。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令气象工作者直面台风暴雨而不畏惧,面对未知困难时勇往直前,它是气象工作者前行路上的启明星,照亮前方,点亮未来。正是有了精神的指引,才有了更多气象工作者值得称颂的事迹。
在浙江,7月9日至12日,台风“灿鸿”任性地“一路向北”,登陆地点一变再变,从台州到三门,再到最终登陆点为宁波舟山,忙坏了三地的预报员。宁波市气象局局长周福道出了气象人的情怀:“只要风雨仍在持续,奋斗在防灾减灾最基层的气象工作者就不会停歇。”
台风对气象工作者而言,不仅仅意味着预报服务,还有追风观测任务。7月8日,台风“灿鸿”步步紧逼华东沿海,上海台风所8人追风小组又一次踏上了追风征程。10日18时,温岭松门镇上墨岛附近的5分钟平均风速已达40米/秒,在历经10多个小时后,追风小组的方平治和夏卫祖先后施放了5个探空气球,顺利获取了资料。由于身体原因,方平治本可以不参加这次追风观测,医生建议他多休息,不要久坐久站。他却坚持说:“我是一名追风老队员,我不去谁去!”
这样的追风行动年复一年,秉承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台风科研工作的无限热爱,像方平治一样的“追风英雄”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今年汛期,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遭遇了洪涝、短时强降水、干旱等多种灾害侵袭。最令州气象局决策服务中心主任高明华难忘的是6月27日至6月28日伊犁河谷出现的强降雨过程,167个自动站平均降雨量达47.6毫米,这是极其罕见的。在强降雨来临前,高明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三四点。在6月26日州气象局进入应急状态后,高明华与气象台领导及预报员几乎彻夜未眠,忙着做好各项应急工作。“气象预报发得早、报得准,州党委、政府迅速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避免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值得!”高明华说。
从南到北,自西向东,从中国气象局到省级气象部门,再到地市级和县级气象部门,汛期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在发生,闪现出一个又一个亮点。砥砺前行,是气象工作者践行气象精神的无声誓言,深耕细作,是他们对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真诚付出。汛期的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步做好秋冬季气象服务各项工作的起点,广大气象工作者始终在用实际行动为“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过程不放过”做出最生动的注解。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5年11月5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