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杜卓滨 陈光旭
千里蜀道,将当时偏远的巴蜀大地与中央王朝陕西关中连接在一起,无数历史传奇也在蜀道上演。
在这些传奇蜀道中,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名字虽不太为人熟知,但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的众多历史典故却耳熟能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六出祁山、铁马秋风大散关……它便是陈仓道。若觉得上述历史典故有些遥远,那往近了说,宝汉公路、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等,皆是沿着陈仓道修建。这条延续千年的古道见证了历史的过往,亦在中国交通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仓道遗迹。
这究竟是条怎样的道路?千年后,我们还是否从些许残迹中回望历史的身影?10月中下旬,封面新闻记者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在当地文史学者的带领下,寻路陈仓道。
缘起:“天开陈仓道”
早在汉代,已经有人称秦岭为天下之大阻。自古以来,秦蜀两地有秦巴两山和剑门之险,道路崎岖,运输艰难。但古人打通两地之心恒之,凭借智慧与坚韧,硬是在万仞千峰的秦岭中开辟出条条道路,这就是古蜀道,而陈仓道便是最西边的一条蜀道。
那陈仓道是如何开辟出来的?在陈仓道研究爱好者刘希平看来,是“天开陈仓道!”刘希是宝鸡人,2008年,因一次骑行的偶然启发,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他开始寻“秘”陈仓道。这15年来,他每年都会走一段,一路走一路研究,并将成果以图文和纪录片的形式发布在网上。
那何为“天开陈仓道”?10月18日,站在宝鸡市南的益门桥上,刘希平望着眼前激荡的清姜水,为我们细细道来他眼中的陈仓道。
益门桥下奔流的清姜水。
秦岭横亘中部,分割南北。在宝鸡一带秦岭的山巅上,发源了两条较大的河流。 一条是顺秦岭北坡奔腾而下的清姜河,在流淌43公里后汇入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另一条是嘉陵江。嘉陵江顺秦岭南坡,一路穿山奔流最后在重庆汇入长江。由于,这两条河流在秦岭正脊两边相距较近,且正脊又有垭口,天造地设了一条翻越秦岭的隘道,这便有了陈仓道。
陈仓道北起古陈仓(今宝鸡市),向南过渭河,溯清姜河谷而上,经益门,过大散关,翻越秦岭,随后顺嘉陵江河谷下至陕西凤县,然后经甘肃省两当县、徽县,陕西汉中略阳县,最后抵达汉中市勉县。因嘉陵江上游古称故道水,秦朝在这一带设故道县,所以陈仓道又被称为故道。此外,陈仓道还被称为散关道,嘉陵道等。
封面新闻记者在陈仓道上采访
陈仓道具体修筑于何时,现已不可考。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至少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已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了陈仓道。2019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曾对宝鸡境内的古道路进行过专题调查,其中就包括陈仓道。同时根据陈仓道的调查成果,出版了《故道——陈仓古道调查报告之二》一书。而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故道出现的时间或许能够追溯到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我们调查发现,沿清姜河、嘉陵江河谷两岸,均分布有早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故道沿线最早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沿清姜河和嘉陵江的河谷川道来往迁徙。”张程是研究所道路研究的专家,也是调查报告的主笔人之一。张程表示,此时的故道交通受制于当时十分低下的生产力,完全是先民用脚板踏出的羊肠小道。
路是人走出来的,那为何要说“天开陈仓道”?刘希平解释说,相对于其他古蜀道,如褒斜道、子午道等,都是经过人工开凿。而陈仓道则并未开凿,而是沿着河谷绕过秦岭,因此陈仓道相较其他蜀道路程较远,但沿途又相对平坦开阔,使用时间也较长。“秦岭、河谷是大自然的赐予,陈仓道就像是大自然在山峰河谷间开的一个缝隙,因此我将其总结为‘天开陈仓道’。”
成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起陈仓道,就不得不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历史典故。这则发生在陈仓道上的故事,流传千年,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作为我国军事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后人还将其提炼成三十六计中的第八计,使之成为兵家制胜的法宝。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暗度陈仓也从一种战争谋略,逐步演变成指导生活的处世智慧。
古陈仓道碑。
这是一个发生在秦汉时期的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进至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朝灭亡。依据“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理应称关中之王,但项羽率自恃功劳最大,且,实力雄厚,于是不顾约定,自行分封天下,并把先入关的刘邦改封到汉中为王,王巴蜀、汉中三郡。
刘邦很不服气,但又打不过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前往汉中。刘邦在去汉中的途中,听取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所过的栈道,以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自己再无东向进入关中之意,以麻痹项羽。
过了几个月,在汉中休整了一段时间的刘邦恢复了一些实力,打算去找项羽决一死战。于是便采用韩信的计策,派了一大堆人去装模作样地修复曾经被烧毁的栈道。栈道这烧起来容易,修起来就难了,没个几年是修不了的。在关中镇守的章邯也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便放松戒备。殊不知刘邦的主力却偷偷地抄了一条路途较远的小路突袭了陈仓。之后刘邦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拉开了开创大汉王朝的大幕。
而刘邦军队抄的这条小路,有研究者表示,就是陈仓道。《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际,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汉书高帝记》说:“(汉)元年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由此可见,二书虽然对该事件发生的时间记载不一致,但对刘邦是从故道袭章邯之事没有异议。“暗度陈仓是可以确认的,但是明修栈道在正史中都并未有明确记载,因此研究者普遍认为,明修栈道是后人为了赞美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进行的精彩演义”。刘希平说。
虽然具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至今仍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陈仓道自此“一战成名”。也因为这个战例的光辉和成功,数百年后,陈仓道后来还被曹操、诸葛亮、姜维等人利用,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役。
今生:为现代交通指明“道路”
自陈仓道开通以来,历经千年,几多兴废,名称和路线也曾多有变化。
而到了民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多条公路、铁路沿着陈仓道修建,古老的陈仓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益门堡村为陈仓道北起点,宝成铁路穿村而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国民政府出于军事、政治需要,组织专家沿故道勘察设线修建宝汉公路;后来为了改善交通,1936年又沿线建成川陕公路以解决燃眉之急。此后,又沿公路修建了宝鸡至双石铺的轻便铁路,弥补运能不足。
再后来,宝成铁路历经千辛建成“出世”,才彻底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局面。宝成铁路于1952年动工修建,1958年元旦正式运营,1975年7月全线贯通,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沟通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在宝鸡市铁路博物馆内,上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示出宝成铁路建设的全过程。随后,博物馆负责人赵选团为记者讲述了宝成铁路修建背后的故事。
“其实,最早想修的不是宝成铁路,而是天成铁路。”赵选团说,早在1920年 ,当时的北洋政府就提出修建甘肃天水至成都的天成铁路,但由于时局动荡仅限于“纸上谈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天成铁路的修建工作才正式开始。起初,国家原计划是把陇海线上的天水站作为北起段,向南架桥铺轨,过略阳入川,于是铁道部的两个测量总队以略阳为界进行勘测选线。后来,铁道部通过对建设难度、修建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时在当时进行技术援助的苏联专家的建议下,采取了宝鸡至略阳线路方案,天成铁路由此变成了宝成铁路。
现在大散关烽火台上,能看到陈仓道大部分被现代公路、铁路承袭。图片从左往右依次为,清姜河、川陕公路、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北起宝鸡,线路出宝鸡过渭河,经清姜河以展线盘旋上秦岭垭口,顺嘉陵江经甘肃、陕西进入四川。”赵选团指着宝成铁路的线路图向我们介绍:“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与陈仓道的走向是基本一样的,所以古人的智慧在千年之后再一次熠熠生辉。”
如今,随着西成高铁为蜀道插上腾飞的翅膀,宝成铁路逐渐落寞,但它曾对连接西南与西北、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可忽视。就像千年陈仓道一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作了重要贡献。虽然现在陈仓道已被大部分现代公路承袭,几近消失。但换个角度想,这些蜿蜒在秦岭山区的公路、铁路,又何尝不是陈仓道的现代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