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眉战役纪念馆。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陕西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精神富矿,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抒写出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悲壮三秦大地。深厚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英雄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
让我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沿着红色足迹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贵史料,探访革命旧址,浓墨重彩地讲述英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回望历史 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丰碑
在宝鸡市眉县的常兴镇,一直流传着解放军当年的故事: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第二、第十八、第十九兵团,在彭德怀、习仲勋同志的指挥下,在以扶风县、眉县为中心,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兰公路、南临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向胡宗南主力发起总攻,经四昼夜决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这场战役彻底结束了胡宗南在西北的反动统治,为最终解放大西北奠定了胜利基础。
7月23日中午,夏日的阳光如同金色亮片,洒落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的角角落落,庄严的国歌、真挚的鞠躬礼、深情的凝望……红色文化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当天,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悼念烈士的人群,一拨接着一拨。
扶眉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最大的一次战役,取得了空前胜利。这场战役奏响了令人荡气回肠的胜利凯歌。
在此次战役中,我第一野战军英勇作战,先后有3000余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不忘初心、铭记历史,1953年经宝鸡行政公署批准,由眉县、扶风县、岐山县三个县联合在眉县常兴镇修建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安葬着2160名烈士的忠骨。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这首伟大史诗中的雄壮章节。参加这场战役的有能攻能守的第10师30团、第2师4团2营,还有人民英雄罗光东、王学礼,全国战斗英雄马宜生、丁兴发,特等战斗英雄陈官印、张三娃,战斗英雄王玉、张春槐等。这部英雄的奋斗史、抗争史,足以被后人铭记。
“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可以揭示它的未来的方向。”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翟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的一段话。
“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对游客而言,不仅可以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更能让英烈们的动人事迹洗涤和净化心灵。瞻仰一次革命旧址,净化一次灵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有声有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扶眉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张芳琴表示。
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扶眉战役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战争已典藏在历史辉煌的画卷中,成为永远的丰碑。
记者驱车继续沿着316国道,驶入秦岭深处的凤县。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吕剑人等领导的“两当兵变”在甘肃省两当县打响,而凤县凤州村是当时部队驻地,也是兵变的策源地。
2016年10月,凤县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这里有保留完整的习仲勋旧居刘家大院。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场景等形式,真实再现了习仲勋同志1931年10月至1932年4月期间,在凤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结交进步人士、智斗军阀和组织策划领导“两当兵变”等革命事迹,反映了我们党在凤县的光辉历程,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缅怀追忆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堂。
凤县革命纪念馆馆长赵宝宏告诉记者:“凤县是一方红色的沃土,习仲勋、萧克、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是‘两当兵变’策源地、‘工合运动’纪念地、‘航天三线’精神发祥地和‘宝成铁路’文化体验地。”
在西府大地,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亲自触摸那一段火热的历史。大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先烈、敬畏历史。
凝视今天 把一段段红色记忆镌刻在永恒的时空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
现在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在苍松翠柏中,安葬着700多名烈士的忠骨。改扩建后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占地45亩,主要由引导区、花岗岩群雕、纪念园、纪念碑广场、战役纪念馆、多功能电教厅及服务管理区组成。
记者伫立在战役群雕前,依稀可见战士们稚气未脱的脸庞,在渭北平原的骄阳之下,他们那股浩然正气动人心魄。在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记者看到10余名共产党员正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
墓碑前,一位瞻仰者边擦拭墓碑边流泪说:“看到战士们这么年轻就失去生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张芳琴介绍道:“扶眉战役纪念碑高19.49米,象征着扶眉战役在1949年取得胜利。纪念碑南面雕刻有‘扶眉战役烈士永垂不朽’10个鎏金大字,寓意革命精神万古流芳。新落成的战役纪念馆分上下两层,共1560平方米,前来参观的人们都会被这里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
此外,纪念馆内还设置有扶眉战役介绍和烈士遗物、文史资料两个展厅。第一展厅的内容是战前形势、作战准备、钳马打胡、欢庆胜利,第二展厅的内容是革命英烈、光辉历程、将星璀璨和缅怀先烈。这两个展厅主要通过丰富真实的战役历史文字资料和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对扶眉战役全过程进行全景式的展示,使纪念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讲解员张敏告诉记者:“我们每天同瞻仰者一起接受精神上的洗礼,我愈发觉得这段革命史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追求精神的高度,永无止境!”
参观完扶眉战役纪念馆,记者离开眉县,驱车来到位于凤州古镇的凤县革命纪念馆。
7月的凤县,阳光明媚、温度宜人。在凤县革命纪念馆,记者见到了《中国共产党凤县历史》的主编文尤才。作为这座纪念馆的筹备人之一,他对馆内陈设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凤县革命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分广场、主题雕塑、展馆三部分。
踏进纪念馆广场,一座铸铜材质的人物雕塑映入眼帘,在红旗的衬托下显得威武庄严。面对雕塑,参观者肃然起敬。这座雕塑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两当兵变”主要领导者习仲勋同志的全身像。在他的身后,青山巍峨、党旗飘扬。雕塑的底座上,刻着七个大字——两当兵变策源地。
纪念馆主体背后,便是习仲勋革命旧址刘家大院,至今仍保留完整。当年,习仲勋把这里作为秘密集会地点,经常组织党员在这里研究革命工作。8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最生动的红色“教科书”,提示后人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赵宝宏告诉记者:“利用现代技术还原历史片段,这是凤县革命纪念馆的一大亮点。为了能够让参观者记忆犹新,同时也能发挥纪念馆育人的功能,我们引入了幻影成像技术。通过这种技术,生动还原一个个历史片段,让参观者重温凤县红色革命历史。《惩治恶霸》这一历史故事,就是通过投射的立体影像在人造景观背景中得以展现。故事讲的是一位卖菜的李老汉,被当地恶霸逼迫交10块大洋的税款,老汉焦急得失声痛哭。习仲勋得知后,对李老汉说‘不要给他钱,有事我担着’。隔日,恶霸又派人来要钱、抓人,习仲勋出面及时阻止,灭了恶霸的威风,保护了群众的利益。”
此外,凤县革命纪念馆的另一大亮点还表现在雕塑、绘画作品上。特别是在序厅中央的一组雕塑,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是习仲勋、刘林圃等10位老一辈革命家和国际友人的雕塑。雕塑底座为凤县山川形状,雕塑上实下虚融入秦岭山中,人物与山脉浑然一体,寓意中国共产党在凤县大地上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伟大胜利。
纪念馆内还挂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绘画作品,譬如《习仲勋鼓舞士兵进行斗争》《习仲勋在太阳寺宣讲》等。这些作品都是依据真实历史故事创作,让参观者印象深刻。
离开纪念馆前,记者翻看纪念馆留言簿,游客留下了诸如“凤县革命纪念馆就是一部凤县近代史的缩影,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等感言,这正是参观者对凤县革命纪念馆的真实感受。
远眺未来 让红色基因在后人的血脉中传承
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使人们铭记历史,就是要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使党的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扶眉战役纪念馆,记者见到了正在参观的常兴镇纺织企业的党员干部。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宝鸡市眉县常兴镇企业办主任赵积全。他告诉记者:“每次来这里参观学习,革命烈士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我家就住在扶眉战役纪念馆旁边的上塬村,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我便带领大家开始发展纺织产业,一起致富。”
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扶眉战役那段历史,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扶眉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员张芳琴,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她熟悉扶眉战役的每一个战斗环节和场景,详细地为参观者讲解那段难忘的历史。
她告诉记者:“红色纪念馆可以给参观者以爱国、爱人民、爱生活的正能量教育。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熟记扶眉战役中每一位指战员的英雄事迹,我白天收集资料,晚上一遍遍反复背诵。几个月下来,我经常眼发花、头发昏,两腮涨得说不出话,但把每位指战员的英雄事迹都融入了心里。”她还针对不同的人群,把扶眉战役进行了完美展示:对儿童她就加入一些童趣的、故事性强的细节;对成年人,就讲述一些能带来灵魂洗礼、主题升华的事迹;对老年人,她便会放慢语速,让参观者每次听她讲解都会受感动。
近年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结合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党史教育,去年共接待参观单位团体1360余家,参观者达14.2万余人。同时,他们还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采取现场讲解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宣讲扶眉战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眉县文史学者侯省彦32年来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播,曾完成5部关于扶眉战役系列丛书的编写。在他看来,进入新时代,青少年一代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可以将扶眉战役的史料编纂成教材,这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还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剧等形式,让更多群众了解这场战役。”他说。
7月24日,西安蓝天实业有限公司第一党支部党员李诗文,在凤县参加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上午在工合旧址聆听党校教师的现场教学,下午到凤县革命纪念馆开展体验式教学,这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学形式,让我受益匪浅。”
据了解,凤县围绕凤县革命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全面整合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以革命历史时序为主线,建立了凤县革命纪念馆、凤县工合旧址、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红光沟航天六院三线建设旧址四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同时,凤县还设立古凤州县衙和文庙、凤县展览馆、羌文化展览馆等12个现场教学点,涉及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技能提升等多种不同类型,逐步形成了包括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音像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综合教学模式。根据培训资源和受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凤县设置了时限为1至5天的“菜单式”培训方案。此外,考虑到受训单位的具体要求,凤县灵活设置调整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受训对象需求。今年以来,凤县已培训外地学员32期3123人次,凤县红色教育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凤县红色教育培训不仅在基地、教学点开展,还延伸到秦岭腹地的角角落落,依托9个镇党校,以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品牌为契机,探索形成了“红色培训促脱贫”新模式。凤县通过脱贫典型以身说法、群众自编自演节目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贫困户接受技能培训,开办农家乐,带动贫困户增收。
据凤县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在红色教育培训的助推下,全县2420人实现脱贫,12个贫困村顺利摘帽。留凤关镇瓦房坝村70多岁的贫困户张明福,依靠养蜂、种植药材脱了贫。他和村上贫困户书写了致全镇贫困户倡议书,通过巡回演讲,号召大家依靠双手脱贫致富。张明福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明星。
红色教育培训与乡村振兴、产业布局、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应,还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增添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历史与未来的连接,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去实践。愿我们能从追寻西府大地的红色足迹之旅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前进的动力。记者 王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