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綠色農業富百姓
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
2023年11月28日09:2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在家門口就有錢賺,月工資4000元。”王友華從2023年開始無需再外出務工了。這位江蘇如皋市長江鎮知青社區居民說,這得歸功於他們的帶富能人沈玉華。
沈玉華跑過30年的運輸,返鄉創業辦起如意生態園,專門從事鰻魚養殖。“現在每斤鰻魚售價40多元,年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沈玉華說,他做的是生態養殖,也得益於當地好的生態。
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走進如皋,一幅幅踐行綠色產業富民的圖景展現在眼前。近年來,當地著力推廣生態種養、農旅融合,以綠色產業拓寬農民致富渠道。2023年上半年,如皋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7元,同比增長6.4%。到2023年底,預計該市所有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65萬元。
沈玉華(右)在溫室大棚內為村民講解鰻魚養殖過程中的細節。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生態養殖帶來“好錢景”
知青社區位於江中之洲長青沙,2020年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沈玉華創辦的如意生態園,就利用長青沙四面臨水的地理優勢,以鰻魚養殖為主發展高產、高效、低耗、無污染的特色養殖。
和王友華一樣在如意生態園就業的村民有15人,人均年收入4萬多元。“企業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得益於鄉村振興的好政策。作為致富帶頭人,也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沈玉華表示。
記者從如皋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當地在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准治污的同時,把發展綠色養殖業當作重要課題來抓。
走進江安鎮合作村新時家庭農場,處處花木扶疏,這裡是一座現代養豬場。負責人周海明介紹,他養殖了上萬頭生豬,但糞便如何處理過去是他的頭疼事。如今,種養循環模式有效解決了他的困擾,還實現了變廢為寶。
“糞污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用來發電,每年80萬千瓦時可以維持農場供電,產生的五百多噸沼渣和沼液又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作為農場果樹的肥料。”周海明說。
據了解,如皋市近年在養殖、貯存、利用三個環節嚴格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配備標准,整改提升畜禽規模化養殖場292家、畜禽養殖專業戶2972家、其他適度規模養殖的散養戶5724家。全市15家畜禽糞污服務主體對接1100多個畜禽養殖場(戶)、640個種植園區,並簽訂服務協議,實現了農業生產廢料的循環利用,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村民劉煒連正在採摘園干著農活。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農旅融合吃上“旅游飯”
11月22日,記者見到劉煒連時,他正在採摘園干活。得益於農旅融合發展模式,他所在的城北街道平園池村3000多人口,吃上“旅游飯”的就有七八百人。平園池村黨支部書記劉煒建介紹,他們村也曾發展滯后,改變來自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因地制宜挖掘荷藕栽植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
記者探訪發現,如今的平園池村除了千畝生態藕池文化園,還有農產品採摘園、水竹園、牡丹園等,新近還增加了小火車、觀光飛機等網紅游玩項目。劉煒建說:“游客在這裡可以春賞牡丹、夏觀荷花、秋看菊花、冬有梅景,一年四季花開不斷,吃住游樣樣都有。”
上海游客吳春宏告訴記者,他退休后每年都要來平園池村游玩兩三次,他和老伴就是奔著這裡的鄉村風景和土特產來的。“看慣了大城市的熱鬧,能在這兒看到小時候的鄉愁記憶,讓退休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吳春宏笑著說。
“游客多了,農產品緊俏了,老百姓也有事做了。有的在景區做事,有的到採摘園、養殖基地干農活,還有的售賣農產品。”劉煒建說,“以前村民銷售農產品要運到菜市場,自從農旅融合后,菜市場‘搬’到了家門口。”
在如皋,農旅融合做得風生水起的還有如城街道顧庄社區,這裡是如派盆景的發祥地。社區黨總支書記陳亞鵬介紹,2017年以來,顧庄社區推進高效農業向旅游觀光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形成了農旅融合的鮮明特色,已建成顧庄生態園和游客接待中心等多個旅游項目。
當地八百多戶村民家家栽種花木,戶戶蟠扎盆景,隨機走進一戶便如進入一座私家園林。“家家的庭院各有特色,比公園裡的風景還要精致,雀舌、黃楊、柏樹、羅漢鬆等應有盡有,還有假山盆景、小橋流水,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來。”花木盆景種植大戶王廣明說。
如今,顧庄社區“田園融合庭院、庭院裝點田園”相得益彰,“特色庭院”長廊與桂園、鳳棲園、五鬆園等景點串連起來,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景區。“村民們靠著鄉村旅游帶來的年收入人均超過4萬元。”陳亞鵬說。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浙江慶元:小城“菇”事多
初冬清晨,一場雨后,山中霧氣漸漸散去。在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五大堡鄉回龍灣山場,年近七旬的慶元菇農吳興龍背起斧頭,沿溪流而上。山路崎嶇難行,但他步伐矯健,沒過多久便來到了海拔500米之上的剁花法傳承基地。…
浙江寧波:“四好農村路” 山鄉富民路
人民網寧波11月27日電 (孫鵬)近日,空中俯瞰浙江寧波余姚市四明山區,公路、民房與沿途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山色構成絢麗多彩的深秋畫卷。
近年來,寧波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民生實事工程,不斷推進農村公路的改造提升,從群眾出行到發展農家樂、旅游產業,再到招商引資,以路為紐帶,通過輻射延伸,連線成片,激發共同富裕交通“先行官”動能,助力特色經濟、特色產業的發展,真正實現了百姓因路而富、產業因路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