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市名最具乡土气息的驻马店市更名为高大上的天中市研究分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5 01:18

如果有人问天下最大的店在哪里?许多人或许会说河南省驻马店。作为一个地级城市,驻马店市从撤地设立地级市仅仅23年的时间,而驻马店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觉得确实有点乡土气息,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我国古代时,骑着马的远游旅客到了傍晚前去打尖住店的场景。所以在不少驻马店人眼中,“驻马店”这一地名既尴尬又有点“土气”。因而,近年来,关于驻马店市改名的传闻不绝于耳,其中呼声最高的无疑是更名为“天中市”或“汝南市”。假如驻马店能够改名天中市,那么驻马店市将在一夜之间由“全国最土气的城市名”蝶变成为“全国最高大上和最有历史文化品味的城市名”。那么驻马店市能否具备更名为天中市或汝南市的可能性呢?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详细研究分析如下:

一、驻马店市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历史上设皇家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全市辖9县1区(遂平县、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驿城区),3个省级功能区(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966万人,2020年七普驻马店市常住人口为700.84万人,总面积有1.5万平方公里。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57.3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4.48亿元。驻马店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城市。

驻马店市区位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驻马店市是郑州市、武汉市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节点城市,京广铁路、京深高铁纵贯南北,京广铁路、京深高铁,京港澳、大广、新阳、沪陕、焦桐、周驻南、息邢、许信、上罗九条高速,106、107、230、240、328、345六条国道穿境而过,沈遂高速正加快建设。

驻马店市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十分厚重。驻马店市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盘古文化、嫘祖文化、驿站文化、车舆文化、冶铁铸剑文化和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等灿烂文化,哺育出了韩非、李斯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驻马店是一片红色土地、革命沃土,确山竹沟是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原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很多革命先辈,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这里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著名的雷岗战役决胜之地。

二、驻马店市行政区划和城市发展沿革

驻马店是豫南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为兵家争夺之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时期,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汝南郡,郡治所最开始在今天的上蔡县,后来治所又改到了今天的平舆县。南朝宋于境内置隶属于豫州的汝南郡、新蔡郡、初安郡和绥城郡,隶属于雍州的南阳郡和广平郡。唐初改汝南郡为豫州,元朝、明朝和清朝,驻马店市都属于汝宁府和南阳府所辖。

明天顺初年(1457年),安、张等氏在今老街营房造屋,稍具规模,即沿借镇东邻苎麻古村名称“苎麻”,隶属确山下隗保。沿借镇东古村名称苎麻,隶属于确山县下隗保。明成化10年(1474年),崇简王见泽就封汝宁,在此建庄苎麻。因交通和政治的需要,不久之后在苎麻设置驿站,谐原音改苎麻为新名即驻马店,为南北交通要道。到明万历2年(1574年),驻马店已是确山县32村、20个急递铺之一。明末,驻马店、小界牌及周围的古城、李湾、水屯等地,频频战事,烽火连天,驻马店一带遂衰落。清朝时期,驻马店因天灾人祸,几经衰落,发展甚缓。

清光绪30年(1904年),平汉铁路正式通车,设驻马店车站。远近商贾以火车站为中心,竞相购地置产,开店设铺,形成了一个较为繁华的驻马店新市区。原驻马店商业锐减,日渐萧条,相对新市区而改称老街。建国前夕,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加之烽火连年,兵燹匪乱,工商业凋敝,驻马店只是一个消费性质的农村集镇。

抗战胜利后,驻马店为确山县辖镇。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30日,驻马店市全部解放;1949年4月2日,河南省会决定成立确山地委、确山行署,地委、行署设于驻马店。同月成立驻马店市,隶属确山地委,地委设在市内。专员公署从汝南县迁驻马店市。1949年4月16日,河南省委决定驻马店单行为市。1949年4月20日,建立中共驻马店市工作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同时建立4个镇公所,17个街招待委员会。1949年7月4日,确山地委、行署并入信阳地委、行署,驻马店市遂隶属信阳专区。

1950年4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驻马店市属于第四类型专辖市。1950年5月,将汝南县改为汝南市;1951年4月,撤销汝南市。1952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通知:驻马店市为县辖镇,隶属确山县管辖。1953年7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驻马店改为省辖镇,委托信阳专署领导。1953年11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指示:驻马店由省辖镇改为省辖市,仍委托信阳专署领导。

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驻马店市,改为县辖镇,隶属确山县。1962年12月22日,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驻马店由县辖镇改为专辖镇。1963年12月23日成立驻马店镇城市规划委员会,下设城市规划办公室。1964年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驻马店镇总人口36184人。

1965年7月1日,国家批准信阳、驻马店分治,正式设立驻马店行政专署,地委、专员公署在驻马店镇正式办公。1979年11月,驻马店专员公署改称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行政公署驻驻马店市。1980年9月26日,驻马店镇恢复为县级驻马店市,隶属驻马店行署管辖。1985年6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驻马店市1981年至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1988年时,县级驻马店市总面积76.5平方公里,城建面积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95万。

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驻马店地区,设立地级驻马店市,原驻马店市改称驿城区。2000年7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通知,撤销驻马店地区,设立地级驻马店市。根据2022年10月12日根据国务院住建部官方发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驻马店市城区总人口58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1万,城区暂住人口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三、驻马店市名称的由来

驻马店市是豫南新兴的城市。由于过去区域很小,它的名称由来和城市沿革,在现存的史志中均无比较详细的记载。清末举人安增撰写的《重修延禧明宏治辛酉碑记》一文中载:“驻马店肇自天顺初年(1457年),实安氏名全者为始创。又见故观音阁成化碣,镇属下隗保,其名日:苎麻。盖镇之东,古有苎麻村云。”安增曾任确山铜川书院主讲,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毕生热心于地方史的研究。他多年搜集驻马店周围寺庙碑碣,以上结论是他考察镇东岳庙碑所得。

较安增稍晚的全履愫在《重修东岳庙碑记》里,记下了安增堂侄安维铺所说有关驻马店初创及修庙的情况。“驻马店成市则自前明天顺时始。吾远祖全公与有力焉。”并说:“事详万历三年(1575年)《汝南秋公记》。”《汝南秋公记》现已无可查寻,但驻马店创于明朝天顺初年(1457年)是有根据的。

史书有载,明代驻马店一带“地势卑洼,不堪种植。”但尚能适应苎麻生长。以地特点或特产为一区域命名是符合命名习惯的。所以,安增说“古有苎麻村云”是可信的。“下隗保”,在《汝宁府志》和旧本《确山县志》里都有记载,在确山县城之北。从地理位置来看,苎麻属下隗保,也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驻马店始创于明朝天顺初年。初创时,沿借东邻古村名,称苎麻,属确山县下隗保所辖。但苎麻又何以成为驻马店的呢?1974年10月,驻马店市力车厂发掘出一明朝古墓群,其中一砖砌墓室内有一尺见方的八砖,上刻指甲大小的楷书,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南府确山县驻马店...”字样。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驻马店的名称由“苎麻”过渡到“驻马店”将是在1488年以前完成的,即从1457年初建到1488年31年间由“苎麻”改名为“驻马店”,迄今已历时500余年。

成化10年(1474年),明英宗第六子崇简王见泽就封汝宁。他看到府城西的苎麻小镇风景如画,南临川流不息的练江,北依芦草丛生的湖泊(今市区),西南有悠然可见的秀山,东面是广阔无垠的平原。镇外有宋朝修建的弥勒寺,香火缭绕,晨钟暮鼓,悠扬飘荡。于是,就在此建庄。

当时明政权已相当稳固,在全国范围内大修驿路。崇简王为了便于同皇室上下联系,在苎麻镇设立驿站。由于地处确山、汝阳(今汝南)、遂平3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周围群众纷纷前来交易,镇内日益繁荣。驿马飞驰,驿差穿梭,驻马投宿苎麻镇。于是,苎麻便被谐音“驻马”所代替。又以驿站周围被混为供马帮客商投宿的马店,故俗称为“驻马店”。

清朝时期,驻马店仍是遂平、明港间驿马的住所,是政府设立的重要驿站之一,是确山县的重要集镇。咸丰年间,当地乡绅曾募捐在此筑起坚固的寨墙,命名曰:“练江寨”。清朝光绪年间,修筑京汉铁路,在寨东北2华里处设一宿站,称为“驻马店车站”。清代光绪30年(1904年),车站建成通车。这时驻马店建筑区向火车站一带发展,形成了新市区。人们习惯称新区为“驻马店”,老寨区(即原驻马店)为“老街”。

解放前,驻马店百业凋敝,市区萎缩。驻马店车站一带和老街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村镇。这时驻马店的地理概念仅限于车站一带,而“老街”则成为一个独立的集镇。解放后,工、农、商业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老街市区今已联成一片,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豫南新城。后来设立了驻马店镇,后又设立了县级驻马店市,再后来设立了驻马店地区,2000年驻马店地区撤地设地级市后,成立了地级驻马店市。

驻马店位于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自古为交通枢纽,八方辐辏,官宦过往,商贾云集,驿差穿梭,其驻马投宿的客栈马店甚多,驻马店的称谓由此而来。还有一种历史更久的说法,认为驻马店是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后备粮仓、军马散养地、屯田区。1974年,在驻马店发掘出明朝古墓,墓砖上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宁府确山县驻马店”字样。不管怎么说,驻马店之名的出现最晚不会晚于明朝。

四、关于将驻马店市名更名为市的建议分析

(一)驻马店曾经的更名筹划

关于驻马店市更名事宜,其实驻马店官方和民间都一直在努力中。1999年,驻马店师专(现在的黄淮学院)成立了天中文化历史研究所,着手进行理论研究;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复驻马店撤地设市,借助“撤地设市”这一历史契机,驻马店文化学术界曾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为驻马店更名的申请,计划将“驻马店市”改为“天中市”。但是驻马店市提出改名请求,但没有结果。

虽因各种原因没有获批,但植根于发展的更名冲动依然没有消减,改名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同,2004年,驻马店市召集了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市内专家,开展了声势不小的“天中文化研讨会”;随着研讨会的进行,该市改名冲动再起,专门成立了以一位副市长为领导的改名小组,具体运作改名事宜。并委派一位副市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更名事宜。这一计划从启动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20年,但“驻马店”更名为“天中市”的申请却始终未果。

主要原因是多方反对更名,因为当驻马店更名的申请引发热议时,中央媒体曾发文指出:改名湮没文化,可能还得付出大代价。河南省民政厅专家评审团的意见,也是反对驻马店更名,评审团认为驻马店这个名称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印证着这里自古就是中国的交通要道,见证着中国的驿站建设发展历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驻马店的名称不能随意改动,一旦更改就会抹杀这座城市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二)驻马店市更名的必要性分析

城市改名是扩大经济增长的一种思路。当年一些地方县改市、改区或撤专区设地级市,比如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市,四川省南坪县改名为九寨沟县,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湖南省大庸县改名为张家界市,福建省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等,都是把行政区划名称与旅游目的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社会共识,通过旅游开发的整合营销,成功地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这些地方的成功运作,也有着导向效应。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为什么认为驻马店有必要更名呢?主要原因是驻马店地名缺少文化内涵。驻马店历史上是汝南下辖一小村庄,一个过路的驿站而已,没有太多文化内涵,且全国驿站文化也并非驻马店一家。仅一个驿站文化,无法代表驻马店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单从字面上,“驻马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驻扎马匹的店”,不具有高大上的文化内涵。

(三)驻马店市更名的弊端分析

有支持驻马店更名的人,自然就有反对更名的人存在。很多反对更名的人认为,一是城市更名的弊端依然存在:湮没城市历史文化,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给人们交流交往带来不便。一个地方名称的更改,是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系统工程。简单地改名,不见得有效果,反而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二是其实驻马店这个名字不能单纯理解为苎麻的谐音,它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明朝时,官方在这里设立驿站,即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或补给、换马的处所,说明这里古代是交通要道、南北通道,从这一点上来说,驻马店这个名字不能随意改,改了就抹杀了这个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作为地级市的驻马店如果改名,会涉及到方方面面,改名的成本可能会很高,更改地名,前后可能只是几字之差,但落到日常生活中,牵涉面却甚广。地名更名,成本如何?从法律上说,城市更名后,政府部门印章已经无效,必须启用新的印章。章、印、牌,这3件必须换。按照目前当地市场价,制作一副钢印需要1000元,一个牌匾500元,钢制印章300元以上,普通塑料材质印章则要80元。光是政府部门就不少于2000枚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标准的原子钢章。往低里算,假设一枚章是200元,光2000枚章就得40万元。上百枚钢印、牌匾也要花将近30万元。仅县级政府和县村两级机构章、印、匾的更换就需要70万元左右。

要是再算上县级党委、人大、政协,那又有一大批章,国企、私企章也要跟着换,100万元都打不住。实际上,地名更改后,需要更改的远不止章、印、匾。工商行政登记、地名标识、地图标注等很多东西都要跟着改,改了之后还要逐个通知,这些都是成本。

这里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分析了城市更名弊端和巨大的更名成本。想要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除了依靠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魅力外,还应思考怎样保持这种魅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驻马店市更名到底值不值得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还有待斟酌。

(四)关于更名天中市的设想

为何要改名天中市呢?有人根据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这是“天中”最早的由来。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相关史书,根据《读史方舆纪要》《古今图书集成》《河南通志》《汝宁府志》等史书均有与《禹贡》一样的相关记载,大意都是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为豫州之中,故此地被称为“天中”。并指出,“汝”即汝南,也就是现在的驻马店市。由此看来,驻马店改名天中市似乎有史可循。

走在驻马店的街头,你会发现很多场所都离不开“天中”二字。“天中市场”“天中饭店”“天中广场”,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当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外来游客观光旅行的窗口。据了解,当地晚报叫《天中晚报》,学术期刊叫《天中学刊》,科研机构“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对外宣传用“欢迎您到天中来”等。频繁出现的“天中”其实暗合民众的朴素愿望,已成为“驻马店”的代名词。

为什么有很多网友会建议将驻马店市更名为“天中市”呢?主要原因是这个城市名称品位高,且寓意极好。“天中”即为天下之中的意思,听起来似乎十分高大上,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此来对外发声,比如说天中XX高中、天中XX大学等等,比较容易吸引外界人关注,从而带动当地旅游文化等行业的发展。驻马店是走出去搞推介宣传和招商引资,一开口咱“天中市”是“天下正中”,多气派和响亮的城市名,自然能够引起更多外地人的关注。然而如果说起驻马店,外地不了解驻马店的人还以为这是一个驻扎马匹的乡村。

(五)驻马店市更名为汝南市的可行性分析

其实,汝南县的历史要比驻马店市悠久得多。驻马店古称汝南,西汉时设汝南郡,当时汝南管辖的范围很大,辖今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安徽省阜阳市。东汉三国时,袁绍的家族——著名的汝南袁氏就是出自这里。汉朝之后的各代也设有汝南郡,不过并没有驻马店这个城市。“汝南”这个地名,自西汉高帝四年设“汝南郡”之后,一直都是作为郡的名称使用的。起先治上蔡,东汉迁平舆(现平舆县的射桥镇)。现在的汝南县城原属于上蔡县的一个渡口集镇,东晋时上蔡县迁治于此,称“悬瓠城”。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汝南郡迁至悬瓠城。

虽然汉朝至1913年一直有一个汝阳县,但其前期的治所在哪里、何时也迁到现在的位置,本人还没找到相关资料。南北朝时,汝南县曾为汝南郡的治所。隋朝时,隋文帝杨坚设豫州,隋炀帝杨广将其改名为蔡州,唐朝又改回了豫州。不过,到了唐代宗李豫时,为避讳,又改称蔡州。隋唐以后汝南郡(豫州-蔡州-汝宁府)和汝阳县同治一郭倒是事实,但毕竟不是一回事。总之,魏晋之前,汝南郡更多的与上蔡相关;隋唐以后,汝南郡更多的与汝阳县相关。明清时,汝南县称汝阳县,是汝宁府的治所,清朝后改称汝南县。1965年,汝南县被划入新成立的驻马店地区,一直到现在。

所以,作为一个基本继承了原汝南郡(豫州-蔡州-汝宁府)辖区的驻马店,改叫“汝南”应该是不错的选择。驻马店要改成和汝南县一样的名字,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也有不少例子,如湖南长沙市辖有长沙县,吉林省下还有个吉林市等。有点难办的是汝南县,“汝阳”之名已经被人使用,改不回去了。虽然驻马店市更名为汝南市涉及到与汝南县同名的问题,但这其实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市县同名问题,绝非少数和个例。关于解决市县同名这个问题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驻马店更名汝宁市,汝南县名不变。二是驻马店更名汝南市,汝南县更名汝宁县。三是驻马店更名汝南市,汝南县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