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7 17:32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咸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西部大开发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社会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16.2亿元,是2008年的2.1倍,年均增长14.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大关,连续三年每年跨上一个一千美元台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2亿元,财政总收入连续跨越100亿元、2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22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6.5亿元,每年保持30%以上增速,机场二期、福银高速相继建成,西平铁路、亭口水库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92.7亿元,彬县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地方财政过亿县市区由3个增加到12个,县域经济整体呈现协调联动、加快发展的态势。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全市三次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到17.5:56.9:25.6。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七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纺织工业园加快建设,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234.5亿元,是2008年的2.8倍,工业贡献率达到48.7%。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水果、蔬菜及鲜奶产量居全省第一,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健全,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8.5亿元,是2008年的1.9倍。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聚集功能有效提升。科学编制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城镇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1.3%,主城区改造提升“3+6”工程扎实推进,北塬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提前取消秦都桥、渭城桥收费,一批市民关注的重大道路桥隧、供水及绿化工程相继建成,城市的现代化气息日益浓厚。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县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14个省市重点示范镇建设进展顺利,49.7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进展顺利。咸阳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市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以及文化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积极推进西咸一体化,全力服务支持西咸新区建设,连接西咸两市的干线公路达到13条,错位发展、互动双赢的共建格局初步形成。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累计引进合同项目1251个,实际完成投资1976.5亿元,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落户。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朝阳、安全”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在全省推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连续四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较2008年下降14.5%、55.8%。四年累计造林169.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有效保护基本农田,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保障民生力度加大,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四年累计投资226.6亿元,建成民生项目6057个。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758元、7464元,是2008年的1.95倍、2.1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3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级试点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累计建成8.6万套,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逐步缓解。33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32.5万70岁以上老人领到高龄津贴。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启动,“三告别”工程提前三年完成,从根本上改善了22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206.8万农村群众不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平安咸阳”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同时,双拥、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气象、地震、人防、档案、地方志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咸阳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四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四年,是社会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四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提前一年实现,咸阳连续六年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历任领导同志大力关心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历届历任的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驻咸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咸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发展历程,咸阳之所以能克服困难挑战,实现逆势而上、跨越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强化赶超意识,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和市情实际的认识,着力完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上升通道;最关键的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勇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了发展的新优势;最根本的是我们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核心的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偏移,自觉维护市委权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汇聚起了推进咸阳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们和全市人民并肩奋斗、砥砺前行,创造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倍加珍惜团结奋进的好氛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咸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欠发达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市情;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产大而不强,二产结构不优,三产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差距明显,群众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偏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承载能力脆弱,能耗水平偏高。政府自身建设需要加强,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奢侈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共建大西安、实现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决定阶段。冷静分析形势,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宏观形势比较复杂。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我们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省市共建大西安的重大部署,《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市8个县市区划分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咸阳已经进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第一方阵”,必将得到中省更大的政策支持;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期,多年来积聚的能量正在释放,咸阳实现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要始终坚定必胜信念,直面风险挑战,抓住用好机遇,奋力实现“弯道超车”,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深入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六个发展”,努力把咸阳建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示范区、高端科技要素聚集的创新区、大秦文化特色凸显的展示区、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宜居区。力争到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四个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60%,科研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森林覆盖率达到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在此基础上,加快建成西部工业强市、农业强市、科教强市、文化强市,使群众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生态建设水平在西部领先、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四个强市、三个领先”的目标,是490多万咸阳人民最期盼、最美好、最温馨的“咸阳梦”,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施政的基本方向和首要任务。

 

  今后五年,我们将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围绕实现率先发展,迅速做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构建多元化、集群化、创新型、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加快建设西部工业强市、农业强市,打造咸阳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今后五年,我们将把统筹城乡作为关键举措,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大提升。牢固树立“全域咸阳”理念,处理好城乡、区域、产城等重大关系,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机制一体化步伐,推动中心城市向国际化迈进,县域聚集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力争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走在西部前列。

 

  今后五年,我们将把科技进步作为强大引擎,着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大提升。以建设西部科教强市为统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12351”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及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促进科技与工业、农业、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融合,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把经济发展引导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上来,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今后五年,我们将把文化兴咸作为重大战略,着力推动文化软实力实现大提升。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突出秦文化主题,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大力发展富有咸阳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彰显人文魅力,大幅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使咸阳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高地。

 

  今后五年,我们将把保护环境作为不懈追求,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大提升。着眼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推进城乡园林化建设,抓好渭河、泾河、沣河综合整治,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生活空间,培育绿色生态环境,在全省乃至西部率先实现生态美、环境优,让人民群众共享山青、水秀、天蓝的“绿色福利”。

 

  今后五年,我们将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着力推动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大提升。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突出抓好广大群众最期盼解决的就业、教育、医疗、安居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事情,基本形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 

 

  各位代表,共建大西安、实现大跨越、圆好咸阳梦,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我们将恪尽职守、不负重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和全市人民一道,共同谱写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三、201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省市共建大西安的首战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保增长、快转型、抓统筹、优环境、促改革、惠民生,力争经济增速在全省争先进位、人均GDP进入全省中等,不断巩固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6%,万元GDP能耗下降3.5%。

 

  (一)全面融入大西安建设。在共建中融入,在融入中跨越,促进优势互补、一体共建、合作双赢。

 

  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坚持错位发展,强化配套协作,借助共建大西安的政策红利和品牌优势,优先发展渭河高端产业带,加快建设福银高速特色产业带,积极打造咸旬高速绿色生态产业带。以高新区、彬长旬能化基地等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分工,打造大西安的制造业配套基地、能源建材供应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走出一条“陕西制造、咸阳配套”、“西安研发、咸阳转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

 

  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加强与西咸新区及各新城沟通协商,加快财权、事权划分,健全协作体制,谋求共建共享。对西咸新区50个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牵头、部门县区包抓制度,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西咸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与西安、西咸新区规划衔接,继续实施西咸道路交通对接工程,推进秦汉大道、沣泾大道等工程加快建设,力争地铁1号线西延段、西咸北环线工程早日开工,增加公交客运线路,促进生产要素在两市区域内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二)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强化工业主导,实施九大产业规划,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两化”融合,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迈进。

 

  实施“1113”工程。严格实行“领导联系、部门负责、一企一策、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保障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按计划建成,确保100个扩能技改项目早日达产达效,扶持100个成长型企业壮大规模,促进30户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

 

  着力抓销售拓市场。全面落实省、市鼓励促销保产拓市场的政策,积极组织开展促销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以销稳产、以销促产。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改进工艺、研发新品,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设六大工业板块。启动六大工业板块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工业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实行重大项目联手引进,加强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优势,促进能化、现代建材、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大工业板块加快崛起。

 

  深化国企改革。把今年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年,积极引进优质增量资产,优化重组产权结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新兴纺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纺织下游产业引进力度,确保搬迁入园企业年内实现正常生产。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兼并重组彩虹集团,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列支3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化科技支撑、园区引领,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实施农业发展“五大工程”,加快北部县核桃产业、旱腰带酿酒葡萄产业、南部设施蔬菜、都市农业和500万头PIC生猪等基地建设,新增设施蔬菜3万亩、杂果经济林20万亩、水果6万亩。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年活动,新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深化咸阳与杨凌农业科技合作,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培育农产品品牌。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机推广、农资配送、信息提供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加强基础设施保障。抓好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年内推广实用农业机械5万台。全力服务保障东庄水库建设,加快亭口、红岩河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发展节水灌溉16万亩,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40万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规范低端、提升中端、培育高端”的思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建设服务国际化大都市、辐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启动实施《振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支持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发挥咸阳汽车商贸物流园、明珠国际家居新城的聚集辐射效应,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支持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东方帝王谷—高科技历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张裕酒庄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优先发展乡村旅游,打响“关中印象”旅游品牌,带动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休闲保健以及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吸引西安市民来咸观光旅游。

 

  积极扩大消费。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发展城市综合体,新建改建一批城乡市场,打造一批便民消费示范社区,策划一批节会展销活动。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扩大餐饮、商贸等传统消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让群众放心消费。

 

  (五)强化投资拉动。坚持把扩投资、上项目作为保增长、促转型的有力举措,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确定1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50.2亿元,年度投资605.8亿元。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认真解决征地拆迁、融资以及环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推进西电集团变压器生产线二期、台湾统一食品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做好安吉汽车物流西部基地、中石油西北化工润滑油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开工、早建设。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树立战略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强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以及央企、民营100强企业来咸发展。加强项目包装储备,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接替。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引进重大项目的考核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全年招商引资完成投资700亿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外贸规模,提高经济外向度。

 

  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深化投资发展环境整治活动,建立发展环境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现象,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打造西部投资洼地、服务高地。

 

  (六)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空间集聚、产城互动、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的原则,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多点”城镇体系。

 

  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咸兴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北塬新城开发建设,加快主干道路以及市民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田园城市示范新城。深入实施主城区改造提升“3+6”工程,加快城西快速干道、北环路、渭河廊桥等项目建设,启动咸阳湖二期、两寺渡公园、咸阳植物园工程,提高供水、供气、供热等保障水平,完善学校、医院、人防等公共设施,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市民关心的问题。深入推进“多城同创、城乡联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行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力争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打造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增强城镇聚集带动能力。启动实施县城三年大提升计划,完善市政、市场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支持兴平、泾阳主动接受大西安辐射,建设大都市组团城市;推动乾县、礼泉、三原提升建设标准,建设卫星城市;鼓励彬县、长武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引导武功、永寿、旬邑、淳化等县打好旅游牌、生态牌、文化牌,提升建设水平。继续抓好16个省市重点示范镇建设,支持各县市区再建设1—2个重点镇。鼓励发展镇域产业园区,积极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增强城镇发展活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广旬邑经验,扎实推进彬县—长武—旬邑、礼泉—乾县以及武功示范区建设,支持秦都、渭城探索城市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撤并自然村,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步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带动新农村建设上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再造,加快建设美丽咸阳。

 

  狠抓节能减排。把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强制性条件,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发电及水泥生产企业脱硝工程按期建成。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加快东郊以及兴平、礼泉、三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打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技术设备,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加强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城乡园林化建设,加强道路沿线、荒山荒坡和村镇等区域绿化,造林34万亩,绿化道路3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410平方公里。深化公路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和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着力解决污水排放、“垃圾围村”等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强化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民生投资安排85亿元以上,重点实施十大领域70类民生项目。

 

  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加强扶持引导和技能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亿元,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兑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县一策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好特殊群体子女上学问题,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基层创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县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为群众谋取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市第十届运动会。积极实施农村母亲健康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补助标准和待遇水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启动实施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工作。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措施,建成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推广彬县、泾阳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妥善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切实抓好六盘山片区4县扶贫开发,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以移民搬迁为突破口,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打好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战。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全年建设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村100个、移民搬迁5000人,实现稳定脱贫10.5万人。

 

  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站建设,强化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的服务管理,关心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咸阳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阳光、重诺、尚礼、乐善的咸阳精神,倡导形成敬业奉献、遵纪守法、互助友爱的良好风尚。

 

  加强平安建设。继续实施平安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争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完善各方利益共享、社会矛盾多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构建信访化解大网络,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行为、信访问题依法处置,从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我们一定做到工作重点进一步向民生倾斜,财力物力进一步向民生投放,全面增进群众福祉,改善群众生活,让全市人民日子过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关键,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根本,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深入解放思想,建设学习型政府。大力营造“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的浓厚氛围,引导各级干部积极学理论、学政策、学先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市场经济、政策法规、现代科学知识,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举措、实践上有新进展。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牢固树立法制理念,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决做到原则面前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越红线。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规范审批事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强化人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完善市民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善于听取社会各界的工作建议,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四是不断改进作风,建设务实型政府。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大力开展以治理“庸、懒、散、奢”为重点的“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坚持对标管理,按照“全省争第一、全国创一流”的要求,盯紧排头、奋力赶超,营造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五是加强监督制约,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深化廉洁自律教育,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同志们,咸阳是一片成就梦想的热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励和感召下,我们一定会秉承秦人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始终坚持一言九鼎、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断开创共建大西安、实现大跨越的新局面,为实现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咸阳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