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例行吹风会(在线访谈):解读《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8 09:45

通报议题、解读政策、关注执行。各位好,欢迎来到陕西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我是惠贝娜。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也迎来了第25场吹风会,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关于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首先让我们欢迎来到现场的解读嘉宾:省工信厅副厅长黄新波,省工信厅大数据资源处副处长张帆,省工信厅大数据产业处副处长车晓春,咸阳市信息办主任张鹏,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西安邮电大学朱志祥教授参与点评,欢迎您。今天到场的还有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通信管理局以及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也欢迎大家! 我们生活的城市每一天都被新科技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当历史名城遇上了未来科技就碰撞出了新型智慧之城,说到新型智慧城市它到底会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多聪明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简单来说,新型智慧城市就是让最先进的技术渗透进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转化成美好的生活。其实说到新型智慧城市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是点滴相伴。

〈短片〉

个人的小方便、小幸福折射出的是城市的大智慧,第一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黄厅长,为什么现在的城市建设会偏爱新型智慧这样一个发展方向呢?

黄新波:

谢谢主持人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代表省工信厅、省政务数据服务局对多年一直关心支持我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位政府同仁、专家学者、企业家、工程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莅临本次政策吹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最后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肯努力,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美好。

我再针对主持人的问题来回答一下。正向短片里面所讲述的,人民为了美好的生活来到城市工作、学习,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但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城市的人口承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城市病问题日趋严重。说到这一点大家可能会想城市病,城市会生病?城市就是高楼大厦、地铁公园咋可能生病?其实我们每天会见到的交通拥堵问题、冬季的雾霾天气都是城市病的种种表现形式,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智慧城市,特别是新型智慧城市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国家早早就充分认识到了新型智慧城市对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进行了学习讲话与指示。在2016年10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抓手,要以数据汇集和共享为途径,建立全国的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服务。当前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新型智慧城市是实现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载体。

我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我们就启动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地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以咸阳市的成绩最为显著,特色最为鲜明,咸阳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首先从解决信息孤岛、数据沉睡、标准不一致、安全不可控等难题入手,以"互联网+优政惠民"为切入点,实施了社会管理"一格通"等"六个一"的基础工程,搭建了智慧税管、智慧医疗、精准扶贫等40余项创新应用模块,走出了"大统筹、重应用、低成本、高成效"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咸阳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截至目前共有37个国家、150多个城市,近2万人次到咸阳参观学习交流。

相比较咸阳在智慧城市所取得的成绩,我省各地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的5月17日,陕西省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暨推广咸阳新型智慧城市现场会在咸阳召开,时任省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充分肯定了咸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要将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熟系统在全省各市进行'复制'"。会后,我们省工信厅对全省各市的智慧城市进行了系统调研。总体来看,各地市都非常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统筹力度不够、建设框架不清晰、实施任务不明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统筹推进全省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在总结咸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参考上海、辽宁、宁夏等省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是我们今天的政策吹风会的主题,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听了您的介绍,估计不少人都会脑补出来一些电影里面编排出来的宏大的未来之城的画面,那到底我们的未来之城是什么样的,黄厅长您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

黄新波:

我们要实施新型智慧城市首先要明白新型智慧城市是什么?怎么定义它?它的功能和特点是什么?其实不同的角色对于智慧城市理解侧重点还是不一样。比方说我们政府可能更多关心的是智慧城市发展以后对于我们的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会带来哪些变化,而学术界可能更多的关心智慧城市发展会带来哪些新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的需求,企业界则更关心如何能够把握新型智慧城市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助力企业自身的技术转型升级。尽管从角色来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其实智慧城市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现代科技革命到底能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哪些变化?因此我们更认可这样一种描述,21世纪的新型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关键信息,智慧响应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电子商务等内在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提高市民的城市生活。从我们的定义里面可以看到,智慧城市里面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核心驱动力,一个是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这个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可能都能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都属于这个范畴。第二是城市的创新业态。这一点其实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未来成效上是一致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创新业态的形成,就必然会促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好了,就能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然这么好的事情,我们陕西省在新型智慧城市做什么样的规划呢?首先是依托我省现有的政府、运营商、企业的网络和基础设施,或者是新建网络基础设施,打通网络结点,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资源网。其次基于统一的数据资源网把社会上各类的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汇集到一起,形成数据资源池,最后基于统一的数据资源网和数据资源池,推行数据的开放和开发利用,在惠民服务、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发出一批高效务实的创新应用,提高我们城市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质量。让我们的市民能够随心随地的感受到新型智慧城市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服务,提高市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我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当然我们也有一个宏观的规划,经过2—3年的建设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要达到全国前列,2—3个城市要达到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先进水平,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好谢谢您,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把居民的感受和需求放在了首位,以人为本提升的必然是城市的幸福感,而这种成熟的建设模式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短片〉

看完这个短片,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未来在召唤,实际上智慧出行还只是新型智慧城市这棵大树上的一个分枝,在主干上同时还分布着像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等等,这些分枝如何来形成合力更好的向前发展呢?黄厅长。

黄新波:

首先智慧城市确实是一个非常系统、全面、复杂的庞大工程,要实施这项工程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高效务实的运行机制,我们陕西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成立了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委网信办、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通信局等部门负责人和西安、咸阳、杨凌的各地市的副市长、副主任作为成员,领导小组统筹全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各地市也专门形成了相应的机制,打破机制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其次我们省在智慧城市方面有着先行先得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咸阳探索出了"咸阳模式",这个模式也得到了发改委、住建部等国家部委的好评。十九大期间,"咸阳模式"还入选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果展,是成果展中唯一一项地市级的智慧城市参展成果,其中咸阳的智慧养老模式还被评为了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在2015年咸阳智慧城市排名全国第八,2016年时空云信息评比中咸阳排全国第二,2017年咸阳入选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的50强,咸阳可以说在智慧城市上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除此之外,西安市基于时空云信息平台、公共信用平台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融合发展平台。宝鸡市则以全域智慧旅游入手,打造了"国家全域旅游的示范市"。另外像铜川的"网上群众工作部",杨凌的农科城卡,延安的智慧城市展示中心,都取得了较高的群众认可感。另外榆林、渭南、安康、商洛、汉中、韩城等市也相继完成了各自的顶层设计,紧跟全省的建设步伐。

第三个今年省政府出台了这个指导意见,明确我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架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相信能够有力地促进此项工作的推进,谢谢。

主持人:

听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智慧化的建设难道只有在西安、咸阳这些区域中心城市才有吗?比如说像乡镇、县城这些级别的居民能不能也享受到它带来的福利呢?张处长。

张帆:

首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全省各地市,不仅仅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其次智慧应用和服务一定是向下延伸到区县和乡镇的,在这里省里从全省集约共享的角度对智慧应用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概括来讲就是省上建设全省统建通用智慧应用,省市县三级使用,市上建设市级专属智慧应用,市县两级使用,县级原则上使用省上和市上的智慧应用,如确需建设特有应用,且条件成熟,应基于市级数据资源池部署。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想要达成以人为本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就需要先搭建起一个技术的框架,在《指导意见》当中也提到了“五横两纵"这个构架,车处长您给我们谈谈这个规划。

车晓春:

五横两纵是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架构,它总体是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架构来进行设计的。

"五横"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主要分为五层:最底层为基础资源层,主要包括机房、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二层为数据汇聚层,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要搭建汇聚政府的、社会的、企业的各类数据资源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公共软件;第三层为数据管理层,汇聚起来的数据在这一层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和一些专属的数据库,形成标准数据;第四层为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支撑层,基于以上的数据资源,以应用为导向,要构建相应的应用支撑系统,比如说城市的全面感知系统,还有“六个一”基础应用模块等,还要有外开放统一的数据端口,为后面的智慧应用提供智慧支撑。最后一层就是智慧应用层,广泛开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政府社会企业包括市民都需要的智慧应用软件。

两纵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一方面指的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刚才张处也讲了全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为省市两级,市一级要按照五横两纵的技术架构来进行规划和实施,省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建设。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如果简单来理解的话这个五横说的是怎么来实现,而两纵讲的是怎么来保障,不管是实现和保障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那我们想知道这些技术最终会应用到哪些基础建设上呢?

车晓春:

这些基础建设我们主要是在优政惠民领域,是以民生服务为导向,基于前面我们说的统一的数据资源网、数据资源池来建设优政惠民的"六个一"基础工程,主要包括"一格通、一卡通、一站通、一号通、一点通、一网通"。

主持人:

这六个一听起来非常有科技感,我们挨个去了解一下,车处长我们先从"一格通"开始说起。

车晓春:

"一格通"指的是社会治理的"一格通"。主要是把城市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这些网格单元对城市来讲它是全覆盖的,在每个网格单元中要明确相应的网格员来进行负责,通过网格员走访、收集或者市民打便民电话,通过网络或者向网格员反映等各种方式把网格区域内的城市管理、应急、生活服务等各类信息和有关问题收集起来,最后要汇总到网格化管理平台上,由平台来进行统一的研究,分析问题的归属,最后分流到相应的政府部门去进行处理。比如说说某个区域下水井盖出了问题,或者某单元停电了,就像这样细小的问题,如果反映到我们网格化管理平台上,平台就会迅速的把它分流到市政部门和供电部门来进行处理,在这些部门处理的过程中,网格化平台还会进行跟踪、督办,事情办结之后,平台还会通过网格员回访或者其他方式对事情办理的效果还要进行回访,这样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网格化、精细化和人本化。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刚才车处长也提到"一格通"的作用非常神奇,就连下水井盖丢失了,哪家单元楼停电了,都可以迅速在平台上反映出来,而类似于这样细小的民生问题应用还有很多,我们来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短片〉

如果说“一格通”对应的是城市管理,那么一卡通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车晓春:

"一卡通"主要应用在公共服务方面,主要是在民生服务这块,一卡通主要指的是要用一张卡整合多张卡的功能,目前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把现有的社保卡、医疗卡、交通卡、小额支付卡,还有一些方便市民使用的旅游卡等相关的功能整合在这张卡上,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种卡也可以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虚拟卡。

主持人:

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目前建设的情况怎么样了,目前有没有已经实现的优质的案例给我们分享一下。

车晓春:

一卡通在我们省的各个地市其实都在积极建设,一卡通主要涉及市民生活各个领域的支付、社会保障还有身份认证等功能,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政府公共应用、公共事业、商业支付和金融应用等相关的服务内容,政府的公共应用包括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个人住房公积金还有低保、残疾人救助等各类服务,而公共事业就包含了水、电、气、公共交通、停车管理等各类服务。商业支付和金融应用就包含了我们在便利店消费、在超市消费,还有在药店买药、订票、订餐,还有银行卡刷卡等各种服务内容,这些服务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的住建部门、公安部门、人社部门、卫计部门、工商部门、教育部门等多个政府部门。目前,我省各市(区)的一卡通建设情况,有一些是比较好的,比如说我们经常用的就是西安的长安通,这就是一种一卡通,目前长安通主要整合了公交卡、小额支付卡,还有休闲旅游卡等一些卡的功能,用长安通我们可以乘坐地铁、坐公交,租赁公用自行车,还可以在某些区域刷卡停车,可以在便利店消费,还可以买放心早餐,除了这些内容,如果说我们开通了行旅通游卡,还有温泉卡,还有城墙卡等等功能,我们还可以享受在全国2000多个景点1万多个酒店实现刷卡消费,还可以上城墙,泡温泉等等,这是西安的长安通。还有咸阳的便民一卡通,它整合了公交卡还有咸阳的居民健康卡,还有惠民卡等各项功能,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诊疗信息、个人保健信息的共享,可以和新农合结算系统进行对接,方便居民看病,还可以代发80多项惠民资金。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是杨凌农科城卡,也是整合了公交卡、惠民卡,也带有休闲旅游卡的一些功能,除了可以乘坐公交车,免费租用公共自行车,还可以承载粮食织补、残疾人救助等25项惠民资金的代发。另外在旅游景点、特色农庄等领域也有广泛使用,如果在农高会期间使用农科城卡,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以上这三种卡都已经建设了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虚拟卡,其他各市区一卡通有的正在建设,有的正在扩大已建成卡的使用范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卡通能极大地方便居民生活,达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的目标。

主持人:

一卡通的发展愿景是一卡在手生活无忧,在"六个一"工程里,其他几个一的服务内容是什么呢?车处长。

车晓春:

除了“一格通”和“一卡通”,还有四个,“一站通”、“一号通”、“一点通”和“一网通”。“一站通”主要指的是网上办事一站通,是指要建设网上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规范网上服务事项,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实现行政审批、公共生活服务的一站式受理和全程化公开。“一号通”指的是要建设城市的统一服务热线,目前我省各市区的城市统一服务热线已经基本建成了,就是我们知道的12345,12345是和政府各个部门的公共服务电话是互联互通的,这样就能实现政府服务的“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协调联动、现实办结”。“一点通”指的是掌上城市一点通,随着手机的应用我们要把行政审批、公共生活服务等信息都推送到统一的APP平台或者微信平台上,方便市民进行查询和办理有关事项。最后一个就是“一网通”,就是无线城市一网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要随时随地上网,更好更快地上网,不但要实现人与人通过网络互联,还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通过网络互联,这样就要整合分散的信息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尤其要扩大在公共区域的无线网络覆盖,在政府机关、医院、公交、地铁站等公共区域要提供WiFi和4G以上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主持人:

真的是现在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引领之下生活和管理都变得更加的高效,比方说以前老年人去办理养老业务需要专门跑到社保机构,现在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在家就可以完成了,而且现在出门真是只要带上手机基本上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短片〉

截止到现在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新型智慧城市已经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那么下一步该怎么来深入发展呢?张主任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咸阳市的建设经验?

张鹏:

感谢主持人,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咸阳市先行先试,主要是围绕优政、惠民、兴业推出了40多项信息化的智慧城市的应用和项目,主要做的工作大概总结一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个就是扎一个口让事业聚,第二句话起个头让技术长,第三句话搭一个桥让数据飞。这个话咋样去解读呢?做的第一个工作扎一个口让事业聚,就是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了一个过去九龙治网的局面,把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有关的职能职责全部整合进了一个部门,成立了西部地区比较早的一家地市级的大数据管理局,理顺了工作的体制,同时出台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资金、安全、数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通过体制机制做保障,促进这项工作健康发展。第二句话起个头让技术长。我们都知道信息革命发展非常快,摩尔定律决定了信息技术每18个月性能翻一番,价格降一半。从云计算到大数据,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每一天新的技术、新的一些概念都在冲击着我们的大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就搭建一个不断成长融合生长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有33个通和6个1组成,来链接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各项应用,民生各项服务,为各个方面的诉求、各个方面的项目搭建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基本上相当于刚才车处长介绍的第四层,我们重点在第四层实现了突破,形成了怎么样的格局呢?上面建的项目再多,底下的根通过这一层是根连着根,紧紧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推动、整体服务的格局。第三句话搭个桥让数据飞。智慧城市建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数据,我们过去往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比较多,我有一个口头禅,经常说建再快的网是给数据铺了一条路,盖再大的机房是给数据买了一套房,开发再好的软件是给数据买了一辆车,如果没有数据我们投资前面再多的东西都是今天的项目明天的垃圾,只有数据真正在这个平台上跑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智慧城市才能真正的起来,所以我们没有把工作的重点聚焦到建库存数上,而聚焦到了搭桥让数跑路上,通过这三个举措也夯实了咸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整个优政、惠民、兴业带来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和体制机制保障。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张主任打的比方非常的贴切,通俗易懂,的确只有牵着城市建设的牛鼻子,才能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而数据的共享也带来了资源的共用。

〈短片〉

用微信视频看病挺好的,不仅病人不用费力排队也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而这只是智慧应用的一个缩影,张主任咸阳目前还有哪些智慧应用呢?

张鹏:

像刚才我们看到的短片介绍的远程医疗系统,我们也搭建了这样的系统,同时为了解决基层医院信息化力量薄弱,再加上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我们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医疗应用的HIS系统、LIS系统和PACS系统,基层小到村的卫生室或者社区的医院都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了电子病历的共享和医疗报销的实时结算,来方便群众。刚才您问到的特色应用,刚才黄厅长也介绍到我们做了一个工作,去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个智慧健康养老的试点工作,我把它称之为时间银行,为什么叫时间银行呢?实话实说,到了我这个年龄,也到了中年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感受,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老龄化社会如果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或者西方的机构养老,要解决老龄化问题我觉得难,怎么办?我们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搭建时间银行就是想探索一条新路径和新模式,这个是咋样运作的?就是利用大数据这个平台,链接了全市方方面面的养老资源到这个平台上,然后鼓励身体好的老年人给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的服务,服务我们是不付钱的,来积分,积到这张时间卡上,然后在他自己身体不好或者有一些需要的时候再享受别人对他的服务,通过这种老老互助,通过数据共享,也通过一些智能家居的应用,比如一键通的手机,比如智慧家居的人机感应传感器等等应用,让居家养老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在智慧化的应用下,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模式,我们也在做这样的探索。去年这项工作也获得了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的认可,我们也入选了国家的示范案例,拿到了西北唯一的智慧养老的示范基地的牌子,当然这个工作也刚刚起步,社会的老人数量也不是很大,我们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这是讲了一个惠民的案例,我再讲一个优政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扶贫工作全党高度重视,要求五级书记抓扶贫,扶贫工作这里面的难点在哪里,难点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咋样去实现,特别是如何精准识别、如何精准施策,如何精准识别呢?过去的识别谁是贫困户,市长说了不算,县长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一般都是村长说了算,为啥呢?因为原来传统的手段你是咋样去分辨谁是贫困,只能看谁穿的烂一点吃的差一点,房住的破一点,那谁就是贫困户,在信息化的今天、大数据的今天,我们认定贫困户不仅仅是要群众评议、要村长上报,更重要的是用大数据的手段来比对,看名下有没有房,看家里有没有车,看到底收入有没有低于贫困线。通过这样大数据比对,去年到今年两年时间,我们比对出了55000多条问题数据,来指导精准识别。第二个难点刚才说到精准施策,过去我们往往在扶贫过程中采取大水漫灌的办法,大单位包个大村,小部门包个小村,这样的话有可能拉郎配,有可能出现了一些资源的浪费和一些扶贫过程中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信息化的支撑,把整个与扶贫有关的30多个部门的数据全部推向了一个手机APP,不论是驻村的第一书记还是村上的干部,还是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这些领导、决策者、扶贫办主任,都能够通过一个手机实时的分析掌控扶贫的工作。这样的话,哪个村出现的问题是劳动力比较多,但是大家都没有务工的机会和资源,咱们就可以安排负责劳务输出的人社部门包抓。有的地方可能因病治贫的比例比较高,我们可以安排医院或者卫生部门去包抓,这样的话真正实现了一个精准施策,这项工作也获得了上级的认可,今年首届数字中国大会上,这项工作入选了全国30个示范案例之一,当然这样的应用也非常多,我就重点从惠民和优政这两个角度给各位做个简要的介绍,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谢谢您,您说的没错智慧化的建设也会让惠民便民的行为变得更加的高效、更加的精准。我们继续来谈谈推进这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黄厅长我们想了解的是政府部门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企业进行合作,它合作的方式又是什么?

黄新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智慧城市的产业有哪些特点,它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建立在智慧的产生、创造、应用和消费基础之上,要依托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以数字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要提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这是产业的一个定义。基于这样的产业定义,可以把产业分为五大类,第一大类是大数据的核心产业,这主要涉及到把数据变成智慧的产业,比方说数据清理、数据存储、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都属于这个范畴。第二大类属于基础智慧产业,这个主要是与数据的产生和数据的应用密切相关,比方说我们的传感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属于这个范畴。第三个属于智慧产品制造业,像刚才咱们张主任提的,智慧家居、智能穿戴,就属于这个范畴。第四是智能服务产业,这个涉及到我们的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属于这个范畴。第五大类是指提升型的智慧产业,这个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技术与现有的工业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业态,比方说智能工业、智慧农业就属于这样的范畴,客观来说这五大类的产业将有效的支撑未来智慧城市的产业发展。

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采取开放与包容的态度,首先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条件成熟后充分开放政府的公共数据资源,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针对特定行业、特定领域进行特许经营授权,从而吸引社会资本、社会企业参与我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第二个方面我们在跟各个企业合作当中还遵循着“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一个原则,比方说我们跟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网络合作,可能更多聚焦在IDC和基础网络设施方面,我们在跟曙光、华为、浪潮合作,可能更多聚焦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上,我们在与京东、阿里、苏宁等电商合作时候,可能更多聚焦电子商务方面,总之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最优合作效率。

最后也是希望国内外的龙头企业来陕创业,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本地的骨干和中小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和本地企业的合作,从而推进我省新型智慧产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主持人:

谢谢您,正是因为政府部门带着诚意和成熟的思路抛出了橄榄枝,很多500强企业也纷纷选择落户在西安。

〈短片〉

智慧城市往前迈进的每一步都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的支持,但我们都知道似于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其实挺烧钱的,俗称行走的碎钞机,那我们想知道政府部门对类似于这样的企业有没有扶持的政策呢?

张帆:

首先政策问题是大数据云计算领域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一是用好用足现有政策。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些共性的因素,比如营商环境、财税、人才等,这些省里也有相应的政策,在营商环境方面《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今年5月1日起实施,在财税政策方面,今年1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财税措施的意见》,在人才政策方面,去年1月份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这些政策都适合于大数据云计算企业,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西安咸阳延安等地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今天参加吹风会的有我们信息办的张鹏主任,他会把咸阳的情况做个整体介绍,这里我就讲一下西安和延安的一些政策,西安市电子信息软件产业基础较好,自身就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有内生的需求,延安市培育新动能势在必行,对发展新经济也有迫切需求,因此这两个地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西安市关于支持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关于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延安市关于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等,这些都在用电、企业落户都有具体的体现,这里我具体谈一个用电政策,从全省范围内来讲最优惠电价在延安市,延安市对新经济企业执行每度不超过3毛5的电价,从整个西安的范围内来讲的话,最优惠的电价是西咸新区,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享受每度5毛8的大工业电价,这是第二个方面。

三是我省针对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一些政策。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这其中都涉及一些具体的政策,比如省上已经设立了总规模为25亿元的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省上也组建了大数据集团公司作为政府数据运营的平台公司,热诚欢迎省内外大数据企业前来合作。另外实施了起秦工程,积极推动政府上云,省上正在积极推动大数据立法,力争把陕西省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列入省人大五年立法规划,我们也正在积极的研究制定陕西省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希望从用电、企业落户、宽带补贴、政府上云、政府购买数据服务、数据共享等交易等关键环节出台一些切实管用好用的政策措施,谢谢。

主持人:

张处长,我们再说说资源的开放共享,我们想确认的是哪些数据资源是可以对公众开放的,它开放的尺度在哪儿?

张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谈一下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的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信息公开强调的是要让百姓知道,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信息公开的内容以政府的政策、规划、年度计划、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以及公文类、民生类信息内容为主。而数据开放强调的是百姓和社会能够使用利用数据,目的是落实对政府数据资源的使用权,实现政府数据资源的增值开发利用和价值最大化。数据开放的主要内容以原始数据的开放为主,这其中还包括提供数据接口,供第三方平台接入等。

我省数据开放最先从政府数据做起,而政府数据这一块最先从公共数据开始。省上已经建设了"陕西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平台上的开放数据资源涉及11个部门12个领域共124类。客观讲,我省数据资源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满足不了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下一步,省工信厅将会同有省级有关部门一起加快推动政府、行业和社会数据资源的开放流转工作。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信息公开必然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数据的安全,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朱教授您怎么看?

朱志祥:

数据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公民的个人隐私,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应当把数据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只有做好数据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实现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的目标。总的来讲,数据安全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输安全,第二是数据的承载安全,第三是数据的使用安全。所谓数据的传输安全,讲的数据在传输过程当中要安全可靠,防治数据非法劫持,所谓数据的承载安全,讲的是数据承载的基础设施,包括机房、存储、计算、设备的安全可靠,防止黑客的入侵,所谓的使用安全就是数据的使用过程当中对数据施加管控,使得数据按照预定的规则和范围流转和使用。

关于数据安全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数据安全的工作机制,包括通报机制、包括评估机制、包括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各级的安全责任,提高防御的控制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第二要充分利用安全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做好数据的环境安全;第三在数据的使用过程当中要明确制定一些数据使用的基本原则,比如像"涉密的数据不能采、敏感数据一定要脱敏以后使用,禁止身份回逆和过度挖掘",从技术和管理上建立数据资源的管控机制,保证数据按照预定的规则流转和使用。

主持人:

谢谢您,智慧城市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咸阳作为试点城市,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当然这里面既包含了成功,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张主任谈谈您的困惑。

张鹏:

我从事这项工作将近6年时间,正像主持人讲的有欢笑也有泪水,我也走遍了全国各个地方,有的是参观考察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有的是受邀去山东、吉林、浙江等地讲课,或者是帮助河南、江西等地去制定一些顶层设计,或者做一些咨询规划,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感悟、也有感慨。

总体的我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三个难题不容忽视:一个叫"孤岛难联”,第二句话叫“习惯难改”,第三句话叫“有数难用"。咋样去解读这三句话呢?信息化项目建设就像城市里面盖楼一样,楼一定不是一个孤立的,我们在一个平地上白白盖一栋楼,这个楼能用起来吗?一定用不起来。一定要考虑上下水咋办?门前的道路咋办?人员的疏导咋办?供电供暖咋办等一系列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到今天一定不是单个项目的突破,一定是整体的突破,一定要考虑到整个孤岛难联的,把各个方面已经建的老系统和正在建设的新系统,要能够联成一张网,形成整体的合力,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达到的要求。但是现在我们的孤岛难联,往往在建设过程中断头路比较多,新系统和老项目往往是脱节的,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对外服务。第二句“习惯难改”,我们都是从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有一个认知的习惯和一个操作的习惯,可能要适应这个信息时代的要求,适应智慧城市的要求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说我就习惯了在纸上画圈圈,我就不愿意在手机上戳两下,还有包括农村相对来讲信息技术比较薄弱,一些信息时代也带来一些老年人或者一些特殊群体不习惯应用信息化手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习惯的问题也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三个“有数难用”,数据通过这些年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积累,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积累到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但是很多数据都养在深闺人未知,睡大觉,怎样把睡大觉的数据让它能够跑起来、活起来,我开一句玩笑,我经常说数据我们不搞计划生育,就是让数据跑起来,找各种各样的数据去配对,让各种各样的数据在一起能够碰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是一个难题,因为目前不论从立法的层面上,数据的权属还很难去划清。第二个是在一些行业部门也有顾虑担心,有的担心数据的安全问题,有的也有各个方面的制衡或者是壁垒,导致“有数难用”。

这三个方面的难题,随着我们《全省新型智慧城市指导意见》的发布,里面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要求,提出了一些推进的措施,我相信也会逐渐的得到改善。总结一下,我觉得这三个难题里面最大的难题还是思想认知的难题。不论是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者,还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层面的决策者,或者说信息化服务的受益者,或者企业的建设者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工业时代成长起来之后我们有个思维定势,总觉得我的就是我的,把数据属性没有把握好,数据的属性本质上讲是在流动中产生价值,而我们往往认为数据在我手上了就是我的,数据在别人那儿就是别人的,这个观念如果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可能做出一些决策,推进一些项目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说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只占30%,后面能不能让我们决策者、使用者能够改变他自己的习惯,能不能和原有的系统和其他的系统能够互联共享,能不能让数据在这上面发挥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也就是总书记讲的“三个融合”“五化”“一协同”的要求。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我们相信刚才张主任提到的咸阳在实践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这些难题,其他城市也会遇到,朱教授,您认为怎么来破解呢?

朱志祥:

张主任刚讲了在咸阳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们遇到很多挑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就会失去智慧的来源。我们讲智慧城市之所以称为智慧城市,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数据支撑,使得城市充满了智慧,如何解决数据壁垒问题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改变观念,提高对数据开放共享的认识,彻底摒弃数据资源部门传统方式,通过这样来破解数据壁垒的难题。同时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数据开放意识,提升数据共享应用水平,使得数据开放共享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和自觉主动的行为。第二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目前关于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所以我们要结合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出台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利用的相关的管理办法。第三要界定数据开放的边界和确定数据共享的原则,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哪些数据不能共享,哪些数据有条件共享,以及共享的边界如何确定,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标准规范予以确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数据开放的具体管理细则。

主持人:

那结合智慧城市的试点建设经验,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朱志祥:

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各地市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但是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各地市还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管理、总体框架、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方面还不够清晰,所以政府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指导意见》为下一步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总体框架和总体思路,包含智慧城市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两个阶段目标,三个架构、五项主要工作和三项保障措施,这些对地市开展智慧城市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见。所以建议下一步随着智慧城市工作的推进,能够出台更具体的政策措施,像工作实施方案,使得大家明确智慧城市如何建?建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成效?使百姓切身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成效、便捷和全新的体验。围绕这方面我们有这样几点建议。

一是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大多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往往出现建成的项目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所以在下一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建议要积极采用政府购买智慧城市服务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具体的做法是政府发布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按照智慧城市的服务计量支付服务费用。所以这就要求政府要出台企业参与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管理办法,以及服务交付、服务计量和评价的管理细则。第二方面要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开放共享是新型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没有持续供给、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就不能够健康的发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启动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立法工作,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几个方面构建数据资源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第三个方面的建议,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按照以评促建的基本思路,开展智慧城市的考核与评价,用评价来衡量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建设成效,所以要出台智慧城市考核评价的具体的办法,将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纳入地市政府年度的考核目标。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今天的解读环节先到这里。接下来是互动环节,哪位朋友对指导意见还有疑问可以举手示意,来,这位朋友。

西北信息报:

您好,我是西北信息报的记者,咱们《指导意见》中提到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架构为"545"模式,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车晓春: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新型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为"545"模式,简要来讲就是要构建五个体系、打造四种能力、实现五项目标。

五个体系指的是新型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资源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服务体系,其中重点是要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公共平台和城市运行大数据中心,加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技术团队建设,开发智慧应用产品,也要建设相应的运营服务中心,通过这五个体系的构建,我们要实现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就包括了城市的综合运营能力,新型智慧城市的支撑能力,还有公众生活服务能力,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

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是五项目标:一是在城市管网、供水、供气、环保等社会公共事业和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要推广应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要实现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的目标。第二个要加快推进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数据的汇聚共享和交换,实现数据公开、共融共享的目标。第三个就是要在政务、城管、应急等各个领域要使用智慧应用,要达到城市治理精准精细的目标。第四个是要优先考虑在教育、医疗、扶贫等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领域使用智慧应用,达到为民服务便捷高效的目标。最后就是要推进产业发展,就是要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的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目标。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来第二位朋友。

陕西日报社: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张帆副处长,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载体,如何构建这样的数据支撑?谢谢。

张帆:

首先谢谢你的问题,数据如何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我们认为重点是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网和数据资源池,这里面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资源,统筹"政务云"、运营商云计算资源,构建市级一体化云计算中心,实现机房、网络、计算、存储、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资源的共建共享、集约使用。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传输网络,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传输网。三是建设市级新型智慧城市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市级数据资源池,实现与省级平台的直连互通。四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推进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和开发利用,形成市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和数据开放服务平台,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百姓服务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撑。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最后一个朋友。

陕西广播电视台:

主持人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我们省在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那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百姓的就业、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本利用这些方面有哪些好处?谢谢。

黄新波:

我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首先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创新性的城市形态,创新是城市的核心理念,所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参与,直接拓展了高端人才的市场需求。第二智慧城市建设会带来智能电网、智慧家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会刺激对于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等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当然智慧城市建设也会带动物流信息服务、工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等营销领域的人才需求。总之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创造数以万计的新型劳动公司岗位,带动我们百姓的高质量就业。

第二个问题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会给我们企业带来哪些机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任重而道远,产业链条也非常长,市场空间非常大,它在建设过程中势必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商机,尤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新型智慧城市核心领域相关的产业空间在不断的扩大,未来五年全球将形成数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面对这么大的市场蛋糕,各个龙头企业纷纷依托自身的优势,切入智慧产业,积极抢占科技产业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的把握这次经济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依靠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基础,积极的引进培育发展智慧产业,通过智慧产业的发展改变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助推我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一个关于社会资本问题,其实早在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就提出了要“放开准入、放开市场,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授权等方式引导社会企业,激励社会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建设的模式,将市场上大量的与新型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需求,引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同时我们也创新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授权等相应的工作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创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今天我们一直在描绘也在探讨到底什么才是智慧城市该有的样子,实际上所有的技术都只是手段,重要的是城市的管理者能够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的去服务社会,让每一个个体都感到幸福,这才是智慧城市该有的样子。感谢几位的深入解读,谢谢现场朋友的积极参议,我们这期的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到这儿就全部结束了,如果您对吹风会的内容还有疑问,请跟省工信厅取得联系,如果您对吹风会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感兴趣的议题可以通过陕西发布的官方微博微信,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给我们留言,感谢大家,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