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文稿书信来看,其所署名有毛泽东、毛石三、泽东、润之、润、杨子任等10余个。毛泽东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子任”寓意以天下为己任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韶山冲出生,父亲毛顺生与母亲文七妹在此之前已生过两个男孩,都夭折了,所以对毛泽东倍加呵护。1898年毛泽东5岁,为祈求长命富贵,母亲文氏领着他来到韶山观音石前焚香跪拜,认了“石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从此,父母家人以及乡人都叫他为“石三”或“石三伢子”。
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因其仰慕梁启超(号任公)的犀利思想和泼辣文笔,便以“子任”为笔名,其意为以天下为己任。
1915年下学期,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为寻找志同道合的战友,在长沙各学校贴出《征友启事》,“启事”署名为“二十八画生”。二十八画即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毛澤東)。两年后,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论文《体育之研究》亦署名为“二十八画生”。
也是在一师求学时,一次毛泽东写信给杨怀中老师(即杨开慧之父),署名“毛学任”。杨问:“这是何意?”毛答:“学梁任公。”杨随即拿出一部《胡文忠公全集》送给毛,要他学习胡林翼(字润芝)。毛反复阅读此书后,改字为“学润”。杨说:“司马卿崇拜相如,改名相如。你既尊敬胡林翼,就改字润芝好了。”于是毛泽东又改字“润芝”,或写成“润之”,有时还写作“永滋”、“咏滋”、“咏芝”或简写成“润”,这大多为近音所致。
当时,毛泽东还有个“毛奇”的外号。这个名字本属德意志建国时一位赋有文韬武略的著名将军(德文为MOLKT,音译为毛奇),同学们给他取了这个语意双关的外号,表明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志向非凡,才华超群,深受学友们的爱戴与推崇。
杨引之中“引”谐音“隐”
1929年7月至10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去福建农村疗养,化名杨引之,夫人贺子珍则化名为贺紫英。当时,毛泽东提出的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正确观点和原则,未被党的领导和同志们理解与接受,于是毛泽东“病”了。隐退闽西,审时度势。其“引”为“隐”的谐音。
193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写信给国民党统治区的老同学易礼容,署名“杨子任”,毛泽东和老同学以“子任”共勉,意在希望对方和自己一道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共同努力。以杨姓则寄寓了毛泽东对前妻杨开慧烈士的无限深情。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向陕北、山东等地发起重点进攻。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找歼敌良机,党中央决定将中共机关撤出延安。毛泽东说:“我们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弃延安,就意味着将来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国。在胡宗南的强大攻势下,现在守延安则失延安,暂时离开延安则得延安。”这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同时,周恩来化名胡毕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那“李得胜”的谐音,即“离得胜”,意为现在离开延安,则今后得到延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泽”字是按辈分取的
在上述众多的用名中,“毛泽东”这个名字无疑是最响亮而又最令人崇敬的。
1942年冬,陕北边区的赶驴老汉李有源,情不自禁地放开歌喉唱响了《东方红》,以表达他对毛泽东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名字中的“泽”是按辈分取的。
乾隆二年(1737年)毛氏创修《族谱》时,从第七代起(太华公为第一代),制订了固定谱系,恰为一首五言诗: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毛泽东的辈分为诗的第二句,属“泽”字辈。至于“东”,古人以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伯仲叔季,取其老大之意。毛泽东虽排行第三,却为兄弟中居长,理当为“东”,这便是毛泽东正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