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福建人完整的过年习俗,少一件都不完美!
2017-01-27 10:16
过年怎么过?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年夜饭、抢红包?过过这么多春节的你,真的知道一个福建人过年的正确姿势吗?
今天,小福就照着鸡年春节日历,给大家整理了一份福建人的过年攻略,今年不妨试试过个传统福建年哦!
新历1月27日 农历十二月廿九 除夕
贴春联、摆贡品祭祖、放鞭炮、年夜饭家人团聚、守岁
福州:吃完年夜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漳州:年夜饭过后,长辈们要给子孙赠送“压岁钱”。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
新历1月28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穿戴一新,鸣炮开门;走亲戚拜大年
福州: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
闽南: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莆田兴化:至今沿袭着“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宁德:凡年六十以上整岁者皆摆酒席恭请亲友会宴,谓之“做寿”。
三明: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大田畲族妇女清早要先到河上游“汲新水”,小孩要到竹林里摇竹子,以求“快快长大”。
闽西客家: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佳佳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
新历1月29日 农历正月初二
走亲访友问候新年;回娘家
三明:尤溪畲族人以前有正月初二穿着民族服装到邻近各村向汉族人家“收地租”的习俗(要两块粳米果),收得越多,预示这年运气越好;汉人也乐意给,图个好兆头。宁化畲族人过去年初二还要上山打猎,且须猎有所获,以祈一年好运。
闽西客家:这天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上坟祭祀祖宗。
新历1月30日 农历正月初三
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三明建宁:旧俗初一初二不倒垃圾,初三傍晚将垃圾投入水中或按历书所示方向倒掉,叫做“送穷”。倒了垃圾,拾回几个鹅卵石,放在厅堂土地祠下,谓之“捡元宝”。
闽西客家:舞狮、船灯、龙灯、鼓吹、闹锣鼓和“打新年鼓”等游艺活动;送穷,将房里屋内的垃圾、破烂统统送走并付之一炬。
新历1月31日 农历正月初四
迎灶神
福州:守在家里不出门,迎接“灶神”回民间。
莆田:做大岁。【都说莆田朋友过年过得是最长的,初四开始才是过年的重头戏呢!】
新历2月1日 农历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仙游:做大岁。
建宁:送穷,将秽土投入水中。
闽西客家:龙岩、漳平称“初五隔开”,客家称“开小正”。开始“祈神”,祈求全年平安发达,烧去悬挂在大门的帘纸,上杭城厢从初五至初十,择日全家团聚饮宴,各食一盘红蛋,以吉利话互勉。各地开圩,人们赶场。
新历2月2日 农历正月初六
祭穷神、送穷鬼
闽西客家:农家多在此日开始下田耕地、做秧田,以示春耕开始;拜祭紫姑神(即厕神)。
新历2月3日 农历正月初七
也称“人日”、“人胜节”、“七元”。吃“七宝羹”。
福州:初七则必吃红枣、桂元干等七种干果煮成的甜汤——“七宝羹”,可视为七菜羹的变异。同时还盛行灯市和送灯。
闽西客家:客家人的“七宝羹”是用炸果、炸豆腐、腊味等七种佐料凑成的煮稀饭,客家人认为吃了“七宝羹”,一年无病无灾。
新历2月4日 农历正月初八
为众星下界之日, 又传说这天是谷子的生日
福州:若家中有已出嫁的女儿,父母就要在正月初八前后开始挑选花灯,让女儿的“亲家舅”赶在正月十一前送到其夫家。
新历2月5日 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
闽南地区:凌晨开始“敬天公”。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放鞭炮,厅堂上点燃红烛灯,称为“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五点左右。
闽西客家:“拜天公”。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年初九“拜天公”当天,禁止家人晒衣服,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否则就有亵渎天公之嫌。祭品如果用鸡做祭品,一定要用公鸡。若是还“天公愿”,则必须用全猪或全羊。
新历2月11日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吃汤圆 猜灯谜 舞龙灯 闹元宵
福建各地区春节习俗
福州:马蹄祭祖
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侯亨崇对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马蹄长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
福州人还有一个颇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厦门:围炉吃血蚶
在厦门,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许多闽南人大都爱吃火锅,“围炉”合家欢。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血蚶是厦门的年夜饭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事实上,吃血蚶与中国古代的货币有关系。古代的时候,贝壳就是货币,就是钱的象征,厦门人将血蚶作为年夜饭席上的一道必备菜肴,正是因为这个象征意义。
宁德:城门迎神
从正月初九至二十八,城关东、西、南、北四城门各境群众都要举行所奉祀的神灵出巡游街仪式,火炮轰响,鼓乐喧天,仪式尊严,成为另一个风景线。尤其是东门炎民宫的神农上帝;西门太尉宫的英惠王陈公太尉;南门小场宫的灵杰候王黄岳;北门城隍庙的威灵公城隍更为突出,有的街段群众还“拦炮”排“供”迎请。巡游结束后,都有请戏班演戏,热闹五、六天。
莆田:做大岁、祭妈祖闹元春等
莆田将年三十晚上称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即每年的正月初四或初五,跟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样重新过年。相传明朝年间,在年三十时候,因倭寇攻克莆田,人们不仅年没过成,而且也失去了亲人。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以后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家军,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
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每年春节期间,湄洲岛都会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推出民俗游,举办莆仙戏表演、妈祖文化展示、民俗文艺表演等活动。除此之外,热闹非凡的祈年大典更是不能错过哦!
泉州:朝圣之旅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泉州,随处可见大批融合伊斯兰、欧式风格的古建筑,极富闽南特色的古民居更是颇具特色。每年春节期间,泉州大街小巷便热闹非凡,各大寺庙更是香火鼎盛。
漳州:祭祖
农历二十九为土楼敬祖日,这天在田螺坑、云水谣、塔下村等各个土楼村落,楼民需到村内祖屋祭拜祖先,外出的村民均归家朝拜,进行祭祀活动,表达自己的开年心愿。敬祖结束后,挨家挨户都将进行“围炉”,也就是享受年夜饭。夜幕,很多村落还有举办文艺晚会。
大年初八,云水谣村民齐聚城隍夫人庙,为城隍夫人“过生日”。届时,场面宏大、悬灯结彩、鼓乐喧天、统炮齐鸣……香案桌上摆放着挨家挨户置办的三牧、清茶、糖果、红龟粿、寿衣等祭品。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德远堂祭祖的日子,也是塔下村最热闹的日子。外出的村民会赶回来祭拜先祖,村里面会组织猜花灯、抬轿、抬神、做戏等节目。
龙岩:民俗狂欢
罗坊走古事于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在罗坊乡进行。流行于罗坊的“走古事”,是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大型民俗竞技活动,被誉为“山区的狂欢节”。这一天,罗坊乡万人空巷,疯狂程度犹如西班牙斗牛。据传在明朝,罗坊乡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百姓把流传北方的“走古事”移植罗坊,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的正月十五下午至晚上,姑田乡村大龙翔游,看客云集。二百多节、千米长的大龙,蜿蜒于乡间村野;游龙队伍浩浩荡荡达数里之长,热闹非常;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燃松明、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姑田游大龙是姑田镇传统民俗文艺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在姑田进行。姑田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下堡村之邓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其形体之大,绵延之长,工艺之美,参加人数之多,程序步骤之繁,行游时间之久,堪称天下第一。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新泉镇的村民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因为要”烧炮"闹元宵,祈福望平安。如今树新风,村民对烧炮习俗虽然热情不减,但大多已将鞭炮成盘绕堆燃放,改为简易式的地上盘炮,很难看到悬挂起来的“三角旗状的鞭炮团”式的门板烧炮。
▲芷溪游花灯 │ 哈利波猪爱摄影
芷溪游花灯于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二在芷溪进行。传承300多年的“纸包火”的奇迹,只在春节期间绽放;它们通透澄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每年的规模却大小不一;这就是连城庙前镇芷溪村独特民俗“芷溪花灯”。这是原生态的璀璨,是一项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活动。
北团游大粽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三至十五在北团上江村进行。每年游大粽期间,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挨家挨户亲朋满座,村里到处花团锦簇,时时鼓瑟吹笙,游大粽的热闹场面为北团一大盛况。北团游大粽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其目的和出发是为了保平安、促生产,同时兼具联络感情和亲情,历久不衰,成为客家民俗活动中的一朵奇葩。跳旱船、举鱼灯、学傩舞。
三明泰宁:跳旱船、学傩舞
“碧玉卷,暖菇包,金湖湖畔品鱼鱻;明清园,甘露寺,寨下峡谷追霞光;上清溪,九龙潭,幽幽溪潭山歌响;板凳龙,傩舞昂,小城泰宁祈福忙”,一曲歌谣道出浓浓的泰宁年味。在泰宁,花灯可谓是泰宁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跳旱船、举鱼灯、学傩舞、骑羊灯,别具风格的民俗灯舞,绝对能让你一饱眼福!
南平松溪:端年汤、放爆竹
南平松溪县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
资料来源:福建旅游(fjta12301)、V游福建(fjppjq)
图片:poco等,版权归作者所有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