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桂林银行行长张先德:搭建生态圈 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22:53

  面对银行业利差收窄、城市区域竞争激烈、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等市场新形势,城商行的转型势在必行。

  2019年10月,广西资产规模最大的单一法人机构——桂林银行开始从传统的城商行向“三农银行”转型,发力乡村振兴

  四年深耕成效初显。2023年6月末,桂林银行并表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服务超两千万广西农村人口,占广西农村人口总数70%以上,在广西一共设立县域支行78家,覆盖广西90%的县域;在乡镇设立县乡小微支行365家,覆盖广西超过60%的乡镇。

  11月下旬,恰逢21世纪金融发展(丽泽)年会举办前夕,作为嘉宾的桂林银行行长张先德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全面讲述了桂林银行四年来转型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启示

  《21世纪》:能否谈谈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张先德:首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我理解金融强国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国,这一定调是桂林银行所必须把握的。

  第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各个金融机构的定位非常明确清晰,其中提到“严格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并将中小金融机构定位于“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下一步桂林银行一定会按照中央要求,坚守市场定位——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

  第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意味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的领导,特别是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整体而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城商行的发展,为桂林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尤其从这次会议可以看出,中央非常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桂林银行提出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相契合。

  《21世纪》:如何理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五大文章?这会给后续的业务推进带来哪些变化?

  张先德: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文章,不仅为桂林银行未来业务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让桂林银行对自身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科技金融方面,桂林银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设立了很多科技支行,覆盖广西区8个地级市,并且在广西区内有很多科技金融方面的领先产品,例如知识产权质押等。

  绿色金融方面,桂林市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近年来桂林市视绿色金融作为发展重点。机构和服务方面,桂林银行专门设立了绿色金融部,2023年9月末,桂林银行的绿色贷款已超350亿元,约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超12%,同比增长105.24亿元,同比增幅将近4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8.6%)。

  普惠金融方面,虽然城商行的定位是服务中小企业,但仍有部分人不理解城商行做乡村振兴,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这让我们(做乡村振兴)更加有信心。

  养老金融方面,桂林目前在打造世界主流城市,其中目标之一是要建成世界级的康养胜地,这与桂林银行的业务发展相契合。

  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和抓手

  《21世纪》:目前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情况如何?有无相关数据?

  张先德:截至2023年10月31日,桂林银行全行总贷款2910亿元,县域贷款超过1000亿元,即县域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超过1/3,涉农贷款将近750亿元。

  《21世纪》:取得这个成绩不易,桂林银行是怎么做的?

  张先德:首先,不断完善机构布局。桂林银行的服务网络遍布“市—县—乡—村”四级,即在市区设市分行,在该市管辖的县域设立县支行,在乡镇设立社区支行或小微支行,在农村设立农村普惠综合金融服务点。

  从单一省份来看,我们的服务网络最完善最发达,主要体现在乡、村这两级。目前桂林银行设立了171个分支行,在县乡设立的小微支行有365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将近7000家。总体而言,桂林银行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将近90%的县域,行政村覆盖了50%。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服务网络结合了金融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成为目前服务乡村振兴最有价值的体系。同时还依托该服务体系打造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圈,提升金融在农村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可及性,真正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米”。

  具体表现在: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基础的金融服务,比如小额的存款、取款、汇款;生态圈还能够依托桂林银行的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此外,便民服务还为村民提供缴纳社保、缴纳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服务,以及在线挂号和远程问诊。

  第二,桂林银行建立了乡村振兴的队伍,并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传统银行客户经理一般是在办公室等着客户上门,桂林银行则主动下沉到田间地头,与站长(注: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的负责人)、村委一起,了解清楚产业和具体的贷款人情况。现在桂林银行50%以上,超过5000名员工,包括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分行部门负责人等都要下沉到田间地头。

  另外,桂林银行立志将近7000位站长培养成“新农人”。站长通过与桂林银行的合作,一方面能够拓展其原有的业务,另一方面掌握了金融、电商、便民销售知识,能够成为桂林银行在乡村地区的宣传员、代理人。

  第三,资产下沉。农村是一个依赖地缘、血缘的社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的站长一般是村支书或是村医,他们威望高并且对当地情况很熟悉。桂林银行通过自身对产业的分析,以及依托站长提供的信息,建立了“敢贷、会贷、能贷”的机制。通过推动渠道、人员和服务下沉到乡村,我们打破了唯担保、唯抵押、唯现金流的银行传统授信理念,把城市中过剩的资金引向农村,大幅提高了农村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21世纪》:服务乡村振兴,除了四级服务网络外,还有什么其他管理制度或架构设置?

  张先德:我们将原来的“乡村振兴工作部”升格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心”,由董事长担任中心主任。这意味着架构设置上层次更高,能协调的事情更多了,能做的事情也更丰富了。

  同时,我们正在逐步将公司里原有的四个序列(公司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三农客户经理、小微客户经理)进行整合,精简管理,并加强对站长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站的效能。

  《21世纪》:能否用一句话来概况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和抓手?

  张先德: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和抓手是服务网络、人员以及搭建起来的生态圈。实际上能够下决心建设这么多服务网络是很难的,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桂林银行培养了人员,建立起了生态圈,具体的产品服务都已经完善了。

  资产何以下沉

  《21世纪》:刚才你提到资产下沉,但现在农村越来越空心化,怎么下沉?

  张先德:资产下沉非常不容易。银行要把乡村振兴真正做起来,就要通过资金支持和提供服务把产业做起来,有了产业人就回来了。

  对于桂林银行而言,乡村振兴不是一项业务,而是一项事业。若为一项业务就很简单,无非是你来贷款,我来提供利率优惠,但成为事业了之后,其内涵会更丰富——银行要考虑当地有没有合适的产业,产品能否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商户能否赚到钱,是否有能力还款。因此我们的打法是建立生态圈,带动产业发展。比如我们在百色打造的生态圈,村里种了韭菜花,还有其他蔬菜,发展起来了产业。随着村子名气的扩大,村里又发展了观光的产业,最终实现了村民致富。

  《21世纪》:在资产下沉的时候,是否会与农商行有激烈的竞争?

  张先德:我们与农商行、信用社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各自通过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服务,一起做好农村金融工作。

  事实上,桂林银行敢于坚定地走向农村,底气源自我们做社区银行起家。目前,我们有664家社区小微支行,位列全国第三。桂林银行的社区/小微支行聚焦服务于社区周围1.5公里内的城乡居民、中小企业。

  《21世纪》: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做乡村振兴,目前的创收能力如何?

  张先德:相比城市,乡村地区的贷款金额可能比较小,而且农业有自身的生产周期,到了需要用款的时候才贷款,因此这是一个量慢慢积累的过程。现在我们涉农的贷款占比还不到一半,但是相信随着资产下沉,县域比重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目标是(涉农贷款)占一半以上。

  数字化转型与政策诉求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桂林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情况?

  张先德:桂林银行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数字化转型。规模投入方面,目前桂林银行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是广西法人金融机构中最大的;基础设施方面,桂林银行已建成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桂林有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南宁有异地灾备中心;人员方面,目前桂林银行数字化相关的正式员工有150多人,外包人员约500多人,并且人数规模没有上限。

  《21世纪》:桂林银行的科技人才占比看起来不算太高?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乡村振兴有多大效用?

  张先德:我们的四级服务网络覆盖面非常广,尤其是要深入到乡镇地区,客户经理非常多,行内整体人数较多,因此显得科技人才占比不高。但总人数高又是必须的!为了把最末端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服务好,我们设立了664家小微支行,其中县乡的就有365家,在广西区内70个县域中完成61个县域机构覆盖。每个小微支行大概有1个团队长,以及2-4个队员。

  通过自身的服务,桂林银行搭建起了数字化平台。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机具简化办理业务的程序,提升能效,通过机具把99%的业务办了,只需要配备几个人就够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地区数据比较难获得,因为数据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系统中。我们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希望政府部门能共享一些相关数据,包括城乡居民养老统筹,国家农业的补贴数据等。

  《21世纪》: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面,还有哪些建议?

  张先德:首先,目前支农再贷款的发放是根据机构类别来发放,而非根据业务发放。我们所盼望的政策是一些涉农贷款能够根据银行的业务来分类,让政策惠及面更广。

  第二,希望监管尽可能给予踏踏实实做乡村振兴的银行更多容忍度,尤其是在关于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涉农贷款的考核,乡村服务点管理等标准上,能够给予一定程度的容忍。

  第三、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投入前期一般开支较大,希望政策能在人员费用、成本收入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21世纪》:桂林银行发展的愿景是什么?

  张先德:我们的愿景是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希望能以金融活水灌溉乡村振兴良田,通过“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依托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本报记者唐婧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