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解放70年】追寻红色记忆 重温峥嵘岁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12:59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天水解放70周年,天水日报新闻周刊今日推出“忆往昔岁月·看今朝变化”——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天水解放70周年宣传报道活动的第二期——《追寻红色记忆 重温峥嵘岁月》。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建国以来,尤其是实行市管县体制以来,天水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正在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五星红旗,英姿飒爽地进入天水城。从此,天水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解放。70年过去了,尽管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尽,但胜利的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月24日至26日,天水日报社融媒体采访组兵分两路,前往秦州、麦积进行采访,充分挖掘这一段段耐人寻味的红色记忆,记录下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感人瞬间,重温这段激情岁月。与此同时,记者还通过挖掘天水解放70年来秦州、麦积两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出生在新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折射出70年来时代变迁,感受天水这座历史古城的骄傲和荣光。

【天水解放70年】

追寻红色记忆 重温峥嵘岁月

1949年8月3日,解放军进入天水城。

2019年8月3日,是天水解放70周年的日子。

历史会永远铭记——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五星红旗,英姿飒爽进入天水城,宣告天水解放。从此,天水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7月24日至26日,天水日报社融媒体采访组兵分两路,前往秦州、麦积两区,寻访天水解放前地下斗争的光辉足迹,重温天水解放的峥嵘岁月。

地下党为解放进行英勇斗争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咽喉,川汉屏障,宁青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天水境内西秦岭蜿蜒东南,关山绵亘东北,形成黄河、长江两流域分水岭。渭河两岸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西汉水、嘉陵江流域重峦叠嶂,林密谷深,这些与河谷川原相连的山林地带有利于掩护党和党领导的游击武装。”秦州区委党史办主任汪全荣介绍说。

汪全荣告诉记者,据秦州区党史资料记载,1946年前后,凭天水的地位和条件,国民党把天水划为四个党务区之一,作为全省“防共反共”的“隐蔽区”“绥靖区”,封锁新闻,强化军、政、文教机关,出版反动刊物,创办特务化的民众团体,包办民运,收买拉拢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土匪恶棍,直至“青红帮”,有计划地训练特工骨干,大量发展和强迫一些公务人员进入国民党进行反共活动,扩大“防共反共”阵线。

1945年5月,古都西安解放。同年7月的扶郿战役歼灭胡宗南主力。胡残部退守秦岭,宁青二马(马鸿逵、马步芳)彻底孤立仓皇北撤。西北战场解放军由相对优势变为绝对优势。挺近甘肃,解放陇南指日可待。

汪全荣说,解放前夕,中共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甘工委)下属组织发展到5个县工委(徽县、成县、清水、武山、两当),8个区工委,400多个党支部,6000多名党员。“仅秦州范围内就有党支部6个,共产党员73名。”1948年11月29日,甘工委决定成立中共陇南工委,书记高健君,委员余恺、沈遐熙、吴治国、王廷杰。天水的地下党组织工作划分归陇南工委领导,并分工余恺主管天水的工作。

1949年5月底,中共陇南工委第三次委员会议在天水北关马明旅店召开。高健君传达了甘工委关于“秋天解放军将要向陇南地区进军,要求这里以突击的精神,准备迎接和配合解放”的指示。会议根据西北局《关于陇南工作的指示致甘工委电》中“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不久陇南即可大部甚至全部解放,目前该地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迎接全区解放”的指示精神,部署陇南工委所属各组织“加强天水等城市工作,组织工人、学生、农民保护一切公共财产和设备,进行有系统的调查”,从各方面进行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

陇南工委以准备迎接和配合解放为中心,开展敌军政上层人士的策反工作;积极发展组织,培养骨干,支援解放;保护工厂、水电、银行、仓库等;印发宣传材料,发动群众。国民党军政人员则如惊弓之鸟,四处逃窜。

1949年8月15日,天水召开庆祝解放军民大会。

陇原红旗飘 天水迎解放

史料记载,1949年8月初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已逼近天水,兵临城下。8月1日国民党120军逃离天水,当日夜119军军长王治歧率119军247师向陇西、岷县撤退;副军长蒋云台率119军244师和天水保安司令高增级带领的两个保安团以及天水骑兵学校部分官兵,经牡丹向西和、礼县逃窜。

麦积区档案馆的胡青文是一名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老档案工作者,对相关的党史资料十分熟稔。他告诉记者:“1949年8月2日,第一兵团由清水向天水前进。国民党当局在天水城内各机关首脑及军警均已逃走,未随军逃窜的人员也已溃散,此时天水已是一座空城。城内的许多富裕人家和年轻妇女害怕残敌流氓的掳掠奸淫,也害怕两军在市区内作战,所以纷纷离城逃往乡下。”

据《中国共产党麦积(天水县)历史》第一卷(1921—1949)记载,当时,天水城区党组织向部队提供了国民党军政编制、特务名单、军库等情报,并对国民党军、政人员进行登记;向市民群众广泛开展宣传,安定人心,组织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

8月3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第7军军长彭绍辉率20师一部由天水东门浩浩荡荡开进天水城,天水县宣告和平解放。

秦州区委党史办主任汪全荣根据相关党史资料,讲述了天水解放的情景: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率部入城布防,追击逃敌,歼灭周嘉彬172师骑15旅及保安团600余人,生俘国民党国防部少将部员杨殿克,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及马匹。天水城区地下党向部队提供了敌军政编制、人员、军库等情报,向人民群众进行了广泛宣传。大军入城时,秩序井然,对回民家的用具概不借用,尊重回民风俗习惯,对清真寺倍加保护,回族群众上书函谢解放军。人民群众以极高的热情迎接子弟兵。

胡青文也根据《中国共产党麦积(天水县)历史》第一卷(1921—1949)向记者介绍,解放军进城后,迅速展开布置城防、维持秩序、肃清残敌等项工作。“当时部队在沿河南岸跟踪追击了一股残敌,并在二十里铺歼敌一个营。当日,余恺找到一兵团宣传部长马寒冰和一军政委廖汉生,并向他们作了汇报。之后,余恺与马寒冰立即组织人员,安排补写宣传标语,连同《约法八章》在天水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出去,张贴的标语陆续引来了市民的围观,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在解放军和天水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下,天水的社会秩序迅速得到恢复。”

8月4日,天水地委书记高峰率先遣干部到达天水。8月5日,王震司令员到达天水,并会见了余恺等人。王震要求天水地下党组织动员一些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军,并随军西进。余恺动员了李湛等4名党员并由他们协助动员了几十名青年学生参加了部队。

当日,部队举行了入城仪式,解放军威武雄壮,军容严肃整齐,自东向西通过了天水城大街。解放军四路纵队和装备大量野炮、榴弹炮等重型武器的炮兵部队浩浩荡荡穿越天水古城,威武强大的人民解放军经一个多小时才走完全程,天水人民在道路两边热烈地欢迎人民解放军。

集报人汪继良向记者展示刊登有天水解放消息的《人民日报》。

老报纸唤醒的红色记忆

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人用笔将一件件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报纸是这一切的“忠实记录者”。

7月23日,记者采访了我市资深集报人汪继良。在汪继良收集的报纸中,关于全国各大中城市解放的报纸有200多份,其中有几份是专门记载天水解放历史的珍贵报纸,这几份用塑料纸精心包裹着的微微泛黄的新闻纸,承载着天水解放那段历史的厚重。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的消息,两天之后通过报纸传遍了全国。”汪继良告诉记者,在他收集到的1949年8月报道天水解放消息的报纸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1949年8月5日的一份《人民日报》。

1949年8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西北前线我军再传捷报 解放甘肃重镇天水》为题,刊发了天水解放的消息,全文如下: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广播】西北前线四号消息:在甘肃境内追歼马匪的人民解放军,三号早晨六点钟解放天水县城。天水是甘肃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陇海铁路的终点。盘踞该城的匪军向西逃跑。另一路沿西兰公路向西前进的人民解放军,在本月一号十点钟,解放六盘山以西的隆德县城。

1949年8月5日的《新闻日报》刊登天水解放。

汪继良说,除了《人民日报》外,《吉林工农报》《新闻日报》《大公报》等都报道了天水解放的消息。“我们现在手中捧着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几张纸’,而是厚重的‘历史’,更是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载体,看着它们就能唤醒人们的记忆。”汪继良捧着珍贵的旧报纸感慨地说,旧报纸上的汉字都是繁体、竖版,虽然现在的报纸都改变了,但留着这些旧报纸让后人看也是一种传承。

1949年8月7日的《吉林工农报》刊登天水解放。

接管政权 迎来崭新历史时期

据《中国共产党麦积(天水县)历史》第一卷(1921—1949)记载,1949年8月6日,以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为主任、天水地委书记高峰和第7军军长彭绍辉为副主任的天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军管会的安民布告随之遍贴全城,军管会和天水地委就在原天水专署的旧地开始办公。余恺被任命为地委委员兼军管会副秘书长和地委秘书长及组织部副部长。军管会宣布,对天水城东起五里铺、西至天水郡、南到东团庄、北至北关城区实行军事管制,进行清剿散匪、稳定秩序的命令。

在麦积区档案馆,胡青文翻阅相关资料后,告诉记者:“天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那天,在天水民工纪念堂召开了拥护解放军和庆祝天水解放的群众大会。上万群众聚集广场,并抬来了许多猪、羊、蔬菜和大量米面、馒头、鞋子等物资慰劳解放军。”

“天水的解放,标志着‘陇东战役’的结束,也对兰州的解放乃至整个西北的解放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和保证作用。”秦州区委党史办主任汪全荣说,天水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又挥师向兰州进发。

史料记载,天水解放后,8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设立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公署所在地天水县(今秦州区)。1950年2月,增设了天水市(县级),建立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城区以外为天水县(治所为今秦州区天水郡)的行政区域。这是历史上天水的首次建市。同年,又将庄浪、陇西、漳县划归天水分区。天水分区辖11县市。1951年起,天水分区先后改为天水区专员公署、天水专区专员公署、天水地区行政公署。1953年7月新设立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1958年4月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恢复武都专区。1962年,天水县治所迁移北道埠。1969年10月后,天水地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漳县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

建国以后,天水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城市规模以及经济实力、开放程度都得到空前发展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