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13:08

  作 者丨方广

  11月18日,由

新汽车研究院联合尼尔森IQ共同推出的《2023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在“21世纪汽车产业年会(2023)”上正式发布。

  《报告》除了流通渠道、汽车金融和汽车保险三大主题外,还包括再购群体、新能源车和Z世代三个小专题,聚焦中国汽车消费者对车型、能源类别、购车渠道、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偏好和消费习惯,相关调查结论将为汽车厂家、金融机构制定更加合理的营销策略和金融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报告》显示,4S店仍是购买新车的主流渠道,尤其是燃油车,相比2022年,整体购车均价上涨,且线下渠道上涨较为明显。目前金融渗透率接近六成,但由于近期经济增长放缓,线上和线下的渗透率明显下降,属2019年以来首次。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传统信贷仍是最重要的信贷购车渠道。汽车保险方面,4S店仍是车险的主要购买渠道,互联网平台和保险公司营业厅在新能源用户中的渗透率表现抢眼。再购用户中,新能源车仍是关注的焦点,且新能源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购车均价。Z世代对各动力类型态度开放平均,对线上渠道、融资消费和购车价格保持高宽容度。

  线下渠道仍是主流

  会上,尼尔森IQ中国汽车研究业务高级总监武晓萍女士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她表示,线下4S店依然是购车的主流渠道,占据39.1%的份额,高出线上渠道35.9%的占比共3.2个百分点。鉴于线上渠道占比与线下差别不断缩小,且谁都难以一统整个市场,因此,线下未来会更多与线上渠道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分车型来看,燃油车消费者更多会选择4S店,占比高达57.9%,是线上25.5%的1.27倍,而新能源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渠道,占比分别达到了43.7%和43.4%,远远高于线下4S店22.8%和30.8%的占比。

  从城市级别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接受度更高,占比达39.5%,明显高于4S店的31.2%,相比之下,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于4S店,占比分别为43.4%和46.7%,皆大幅高于线上渠道34%和32.4%的占比。

  至于选择线上渠道的原因,价格优惠幅度大是最大因素,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占比分别为42.6%、42.8%、34.2%和33.2%,皆明显高于其它因素如降低进店购车的成本和该车只在网上销售的影响。

  此外,2023年的整体购车均价为21.98万元,比2022年的20.44万高出7.5%。分渠道来看,线上2023年均价为21.49万,比2022年的20.51万高出4.77%,线下2023年均价为22.25万,比2022年的20.4万高出9%,对整体车均价的增长贡献度最大。

  金融渗透率四年来首次下降

  在金融渗透率方面,2023年线上和线下的金融渗透率分别为61.8%和52.9%,相比2022年的73.5%和60.8%大幅下降,是自2019年持续增长后的首次下降。不过,未来总体用户的56.2%仍会选择汽车金融产品,其中潜在购车者占比最高达到了67.8%,再购用户及现有用户占比则分别为59.9%和49.4%。从城市级别来看,无论是现有用户还是再购用户,三线及以下城市对汽车金融产品接受度更高,占比分别为52.2%和68%,皆高于一二线城市。

  从汽车消费融资渠道看,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传统信贷发展趋于稳定,占比分别为28.3%和26.2%,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并成为第一梯队,即使第三位的信用卡分期,占比也仅为12.3%,且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样出现下滑,而厂商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则小幅上升。

  从城市级别看,汽车金融公司是一二线城市最为重要的信贷购车渠道,占比分别为32.8%和37.2%,三线及以下城市银行传统信贷则更占优,占比为33%。

  从消费者选择融资渠道的原因看,销售人员推荐是选择汽金公司、银行传统信贷和财务公司的关键,占比分别为43.7%、36.1%和40%,信用卡分期“服务好”影响明显,占比达22.2%,互联网金融“门槛低”优势明显,占比为23.3%。

  4S店仍是汽车保险的主要销售渠道

  汽车保险方面,4S店仍是购买车险最主要的渠道,占比为40.5%,比2022年的37.6%增长近三个百分点,互联网平台及保险公司营业厅渗透率呈下降趋势,保险业务员及电话销售趋于稳定。

  从能源类型看,所有类型皆最依赖4S店,其中燃油车占比最大为47.2%,同时燃油车通过保险业务员购买车险的占比达26%,而新能源车型较青睐互联网平台、保险公司营业厅或营业网站。

  选择保险购买渠道的原因方面,选择4S店和保险业务员主要是投保便利,占比分别为43.7%和37.8%;选择互联网平台主要是因为有促销赠送和价格便宜,占比分别为48.7%和47.4%,同时投保便利也是重要原因,占比达45.4%;选择保险网点则是因为服务更好,而选择电话销售则是因为主动且优惠。

  从城市级别看,无论哪个级别,投保便利、价格便宜、优质服务和促销赠送是选择车险购买渠道的主因,三线及以下城市则比其它级别城市更关注对销售人员的信任。

  新能源成再购主要选择对象

  《报告》还推出了三个专题调查,第一个就是再购人群专题。《报告》显示,四成现有用户有再购意向;购车价格在10万以下及10万至20万之间的现有用户换购意向较高,占比分别为61.6%和59.7%,价格在35万及以上的现有用户相对更倾向于增购。

  再购用户中,新能源车主大部分仍会选择新能源车占比为64.6%,而油电混合和燃油车主超四成转为新能源,占比分别为46.1%和40.2%。再购对象中,64.8%的用户会继续选择中国品牌。渠道方面,再购用户中49.6%仍会选择线下,选择线上的为44.3%。再购用户信贷接受度为59.9%,高于总体56.2%的水平,同时现有贷款和全款购车用户均多数延续过去的付款方式,比例分别为77%和66%。

  新能源意愿购车均价攀升

  在新能源汽车专题中,《报告》显示,近四成总体用户计划购买新能源车型,而再购和潜在用户对新能源偏好度更高,占比分别为52%和53%,且更青睐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女性用户对新能源偏好度更高,占比为44%,高于男性的31.6%。从年龄段看,新能源偏好随代际的降低而增长,00后的偏好度最高,达到了56.6%。现有用户最关注的因素为品牌/口碑、购车价格和经济性,占比分别为42.3%、38.8%和31%。再购用户选择新能源车的原因主要是成本低、环保、静音性好和潮流,占比分别为43.9%、33.1%、30.5%和25.9%,纯电动车在低成本和静音性方面优势更明显。

  2023年,新能源车的购车均价为23.03万元,比2022年的21.27万上升8.27%,其中增程式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均价分别为23.79万和23.26万,超过纯电动的22.28万。对于再购用户而言,愿意支付的新能源车均价持续上升,达到了23.36万元,其中增程式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均价分别为24.11万和26.68万,远超过纯电动的20.88万。

  新能源用户以4S店和线上作为主要的购车渠道,Z世代和90后近五成用户选择线上,80后及以前则偏好4S店。新能源总体金融渗透率为66.7%,未来购车用户的金融预渗透率更高,达到了71.2%。新能源用户最期待的服务是电池回收或回购、置换和免费检查,占比分别为45.5%、44.6%和40.4%。近半成新能源用户对换电补能方式较了解,且会考虑使用换电补能的新能源汽车,其中主要原因是换电补能省时,插电式混合用户尤甚。

  Z世代态度开放平均

  在Z世代专题中,《报告》显示,Z世代更喜欢中国品牌,占比为39.3%,而70、80和90后则喜欢合资品牌。Z世代对各动力类型的态度较为开放平均,但从大类而言,更偏好新能源车,占比为53.3%。Z世代和年长用户购车均价皆较去年上升,但Z世代购车均价最高达到了23.14万元。

  购车渠道上,Z世代更喜欢线上,占比达44%,且金融渗透率最高,达到了65%,主要是信贷购车渠道是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传统信贷和融资租赁公司,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接受度也高于总体。46.1%的Z世代用户会考虑使用换电补能的新能源汽车,低于90后的51.4%。

  

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自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每届调查都会通过线上线下(300959)的方式,广泛听取车主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全面了解当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特征及消费习惯,深度分析消费者在汽车保险、汽车新零售、汽车租赁、汽车信贷消费等各个细分领域消费倾向,为汽车厂商、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销售渠道等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有效帮助汽车厂商、销售渠道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每年的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已经成为整车厂家、经销商、汽车电商、汽车金融公司、银行、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汽车新零售平台、汽车保险公司等制定方针、政策乃至方案的市场指引,直接影响和引领着中国汽车消费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