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焦作专场新闻发布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06:27

新闻发布会视频

  2024年10月18日9:00,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焦作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焦作市“坚定‘两个依靠’,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亦博 焦作市委书记

  刘 冰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 军 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付希强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继成 温县县委书记

  范 毅 河南省科学院豫科创新(沁阳)科创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平萍

????_20241021091956.jpg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平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8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焦作市委书记李亦博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焦作市“坚定‘两个依靠’,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冰先生;

  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军先生;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希强先生;

  温县县委书记卢继成先生;

  河南省科学院豫科创新(沁阳)科创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毅先生。

  欢迎各位发布人!接下来,先请李亦博书记作主发布。

??.jpg

  焦作市委书记 李亦博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相聚,向大家介绍焦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焦作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焦作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千年河内名郡历经沧桑,百年中原煤城华丽蝶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持续推进“十大建设”,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聚焦创新引领、聚焦工业强市、聚焦产业兴城、聚焦民生幸福,抓总抓重抓要,提速提质提效,探索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焦作路径,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三次获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评价优秀档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焦作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提出了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示范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城市、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生态宜居示范城市、共同富裕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一区五城”的发展格局,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进程中先行探索、走在前列。

  我们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创新是焦作最鲜明的特色。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和制度链“五链”耦合,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全省第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增速达53.2%、全省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省第三。我们将持续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深入实施“345”创新行动,着力提升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完善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四个体系,努力在建设省实验室、新型科创载体、怀川高科产业园,以及培育科创型种子企业、设立科技企业扶持基金五个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我们坚持转型焕新产业,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焦作发展多年不变的主题,产业转型是焦作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占GDP比重达55.8%,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5%,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煤炭工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81.7%下降到4.44%。特别是培育壮大了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中原内配和大咖国际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产销量世界第一的钛白粉、六氟磷酸锂等一批拳头产品,培育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一批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占先机,做大做强现代化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及原料药、电子信息等13个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城市。旅游是焦作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我们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3家5A级景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有“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685.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12.56%,中央电视台17次聚焦报道焦作文旅。我们将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充分挖掘太极拳、云台山和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推出研学游、非遗游等系列文旅新产品,推动“文旅+康养”“文旅+农业”“文旅+工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具有世界范、中国风、焦作韵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城市。焦作是国家森林城市,有太行山、黄河两大生态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生态优势突出。近年来,全市PM10、PM2.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4项指标大幅改善,森林覆盖率达35.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28平方米,GDP能耗强度近三年累计下降10.4%。我们将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加快实施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行动,让焦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城市。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连续多年民生领域财政资金支出占比达70%以上,持续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我们聚焦“一老”,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成功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试点。我们聚焦“一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扩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3%,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96.52%。我们聚焦“一青壮”,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获评全省就业先进市。我们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民生小事作为全市大事,加快推进城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等十大民生项目,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在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焦作贡献。谢谢大家!

  平萍

  谢谢李书记生动详实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我注意到发布词中多次提到“创新”“转型”,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请问焦作在推动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李亦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指出的,焦作是百年煤城,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焦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探索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不二法宝。我们让企业当主角。出台支持科创型种子企业发展壮大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我市多氟多新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六氟磷酸锂,实现了国产替代,打破了国外垄断。晶锐光电公司研发的二氧化碲晶体,为嫦娥六号月背挖“土”提供了助力。我们用平台强磁场。积极融入省“两城一谷”体系,与省科学院合作共建沁阳科创园,建立省医学科学院焦作基地,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验站。我们以应用为导向。深入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8.5%、全省第三,焦作高新区获批建设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二是坚持以强链壮群支撑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焦作的基础在工业、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我们以链式集群培育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5%,“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得到根本转变。我们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扎实做好“一转带三化”,让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老牌工业企业和兴化工通过技术改造,全球首创炭黑改性技术,高性能导电炭黑产销量世界第一。我们推动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强化政策集成、资金集中、要素集聚,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规模突破500亿级,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制造产业集群创成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们推动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积极布局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等产业,全力开辟产业新赛道、抢占发展制高点。中原内配与上海重塑合作共建氢能产业园,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下线交付114台。

  三是坚持以人才为先赋能转型。我们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引育留用并重,广开进贤之路。我们海纳百川“引”。实施“焦作英才计划”,加强“全职+柔性”引才,中原学者工作站、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我们多措并举“育”。新建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订单式培育产业人才。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今年中等职业学校一万余名毕业生全部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我们用心用情“留”。建立市县乡三级“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倾力打造“人才之家”,实现项目申报、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一站式”高效服务,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我们人尽其才“用”。遵循人才工作规律,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搭建针对性、差异化创新平台,让各类人才在焦作大展拳脚、成就梦想。95个市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实现利润14亿元、带动就业8919名。

  四是坚持以优化环境保障转型。软环境就是硬实力。我们树立大抓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在全省推广,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我们坚持“有事解决、无事不扰”,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企业纾困360”平台和助企分包干部线上线下联动发力,4988个涉企问题得到解决,获评“万人助万企优秀省辖市”。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今日之焦作活力无限、潜力无限、商机无限,创新创业正当其时,投资发展恰逢其势,我们诚挚邀请各方企业来焦作投资兴业,各类人才来焦作就业创业,焦作将与您共同成长、共创辉煌!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们都知道,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有力抓手,请介绍一下焦作市在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谢谢。

  李亦博

  这个问题请刘冰市长回答。

?.jpg

  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焦作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特别是在工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梳理了30个重大项目,我们称之为“三十工程”并以此为引领,统筹推进“三个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目前,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达到了78.1%、67.5%、67.6%,分别位居全省的第7、第2、第4位;我们的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2%、113.9%,也位居全省前列,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蓄足了后劲。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下好“先手棋”,高质量谋划项目。我们立足国家所需、结合焦作实际,紧密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性银行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聚焦“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项目、争取支持。我们还专门拿出1亿元作为项目谋划前期的专项资金,全力提高项目成熟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授信项目和投放项目数量分别为285个、246个,授信金额和投放金额分别为205亿元、104.9亿元,这些数据都位列全省第一。

  其次,打好“主动仗”,高水平招引项目。我们紧跟市场需求,围绕我市的“3+13+N”产业链群培育,紧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精准对接企业和优质项目,运用“基金+飞地”、股权招商等模式,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形成“招来一个、引进一批、带动一片、发展一方”的集群效应。出台招商引资关键指标调度通报办法,定期督导考核,切实提升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今年以来,累计引进省外境内项目336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54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再次,跑出“加速度”,高效率推进项目。一是加速开工建设。创新联审联批、承诺先行等举措,压缩审批流程,主动帮办代办,推动项目能开尽开。二是加紧在建步伐。运用可视化监测平台实时跟踪调度,细化节点目标,加强施工组织,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三是加快竣工投产。强化部门联动,及时组织工程验收、生产调试,推动项目竣工即投产、投产即达效。比如,我们总投资32.96亿元的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项目,涉及的部门很多,我们专门为此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加密联审频次、提级容缺办理等措施,提前40天完成施工许可等手续,推动了项目大步向前。

  最后,答好“关键题”,高标准服务项目。我们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机制,紧盯瓶颈问题解决,“一事一策”靶向服务,全力打造项目建设的好环境。比如,针对总投资108亿元的大咖·梦工厂项目电力容量不足问题,市级领导牵头,协调市县两级共同解决23公里高压线跨县、跨河的问题,一个月内实现了全线贯通,保障了企业的项目用电需求。同时,我们完善了重点项目观摩综合评价办法,用目标倒逼责任、用监管倒逼进度,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我们焦作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几年焦作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举措。想了解一下,焦作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探索和实践?谢谢。

  李亦博

  这个问题请分管工业和科技的吴军副市长回答。

?.jpg

  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几年,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345”创新行动,《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焦作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省第3位。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

  我们梯次培育创新主体。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高效集聚,推动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省“瞪羚”企业4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661家。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具有焦作创新特色的新路子,将一些具有独创技术、有较强发展潜能、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科创型种子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的重要延伸,出台《焦作市支持科创型种子企业发展壮大的十条措施》,目前已遴选入库104家,其中19家已成长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了发展动能。

  我们分类加强平台建设。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积极争取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着力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中试转化、技术应用等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目前,拥有省中试基地4家、省产业研究院2家、省重点实验室9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0家。沁阳科创园成为河南省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县域科创园。围绕战略新材料方向,组织开展了“云台山实验室”筹建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

  我们强力推进成果转化。主动融入全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瞄准全市重点产业,通过深化校企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创新到产业创新的成果转化新型服务体系。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53.85亿元,今年上半年成交额32.37亿元,均排名全省第5。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多项、河南省科学技术奖53项。

  我们注重政策激励引导。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三年来,市财政拿出9869万元,分别对379家科技企业、292个创新平台、121个科技项目、135个创新人才予以奖励。

  我们积极引进金融活水。在全省率先设立城市商行系统科技支行,专注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设立“焦投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初创期科创型企业。目前,全市累计发放科技贷款226.18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714家,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扎实推动“345”创新行动落地见效,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我关注到,焦作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近几年,焦作一些县域食品产业特色鲜明,请介绍一下当地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李亦博:

  这个问题请温县县委书记卢继成回答。

?.jpg

  温县县委书记卢继成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温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年近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到温县陈家沟寻根谒祖;温县铁棍山药品质道地、甘香面甜,功效独特、享誉全国;当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蜜雪冰城”,其核心原材料供应基地“大咖国际”就在温县,支持了全球3万余家门店的原料供应。

  经过多年产业深耕,温县绿色食品产业聚势蓄能、厚积薄发。我们聚焦特色优势、放大比较优势,探索了“差异化方向、链长制构建、梯次式培育、创新性驱动”的路径,成功创建“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和全省休闲食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是聚焦主导产品打造。在食品门类繁多的大产业中,打造“一甜一咸”两大产品体系,“一甜”即以大咖国际为主的新式茶饮,企业专注糖、奶、茶、咖、果、粮、料七大类原料,服务全球新式茶饮行业10余个品牌,年生产能力130万吨,满足了亿万民众对“甜”味的感官需求;“一咸”即调味料,年产调味料60万吨,为全国3000多个品牌提供研发服务,市场上熟知的螺蛳粉、酸辣粉、肥汁米线、粉面菜蛋等一个个爆火食品,背后都有温县调味料的味道支撑和加持。目前,产业链群企业2480余家,形成了以新式茶饮、速食调味料、方便食品、怀药功能食品为主的产业集群。

  二是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精准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环境招商,招引“入链进群”项目21个,逐步补齐了产业链的断点和短板;实施绿色食品产业项目56个,特别是落地了总投资108亿元的大咖·梦工厂、总投资50亿元的立达健康食品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京华食品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香曼传统卤料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生态丛林正在日益形成。

  三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向新而行、以质取胜,推动科技创新与“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培育深度融合,认真落实焦作市提出的“345”创新行动,与河南农业大学共建食品产业研究院,20余家企业与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开展合作,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试验站落户温县,为食品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温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聚焦比较优势,让茶饮的“甜”回味无穷,调味的“咸”味道飘香,推动更多“温县味道”丰富“国人餐桌”,努力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各位记者朋友,当下,温县铁棍山药丰收在即,欢迎各界朋友到温县体验山药开挖、品尝怀药美食、感受太极魅力。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了解到,近年来焦作在企业培育方面成效明显,并且获评2023年度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想了解一下,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努力?谢谢。

  李亦博

  这个问题请吴军副市长回答。

  吴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企业培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以强化助企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坚持服务企业和服务产业并重、帮助企业破解个性难题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韧性与安全并重,通过惠企强链、提质向新、抓大育小、梯度推进,已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市获评2023年度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正向激励,助推企业快速成长。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培育体系,从小微企业抓起,通过政策引导、简化审批、针对性服务,助推其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等,鼓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补短板”“锻长板”,逐步成长为“单项冠军”。比如,去年我们筹措5987万元财政资金,奖励147家企业,其中,仅“专精特新”一项,就对67家企业奖励了3213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均位居全省前列。今年我们又聚焦打造产业链领航企业,谋划实施了龙头企业倍增计划,鼓励支持链主企业聚合产业资源、带动中小企业进链入群,持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深化数字赋能,加快企业转型步伐。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从去年开始,我市开展了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工作,组织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全面开展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有效摸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痛点和薄弱环节,“一企一策”出具诊断报告,针对性制定转型方案,加快推动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全覆盖。今年,我市已完成408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诊断工作,超额完成了省定350家企业的诊断任务。目前,拥有省级数字领航企业3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63家。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观摩中荣获第三组第一名。

  三是聚焦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聚焦企业水、电、气、热等大要素保障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比如,正在实施的西部经开区跨区域调水项目,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约用水成本9200万元。修武县创新天然气价格整县打包模式,为23家重点企业节约用气成本4892万元。同时,正在探索统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工业余热跨区域供应、盘活存量资源实现土地和厂房综合利用等模式,努力为企业降低大要素成本。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创新建立了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由市长总牵头、分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统筹协调、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累计召开46场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了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难点问题199个。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助企服务,努力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组织开展了“万人助万企”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服务企业“百日攻坚”,聚焦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9大类问题,建立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和13个专项问题专班,有力推动了一大批问题解决,促进了企业稳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政策落实、要素保障、助企服务、转型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做优存量、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梯队,为焦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作出贡献。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宏网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了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请问,焦作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李亦博

  这个问题请市工信局的局长付希强回答。

?.jpg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付希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新能源电池材料是我市重点培育的13条产业链之一。近年来,我市抢抓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口,坚持以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高标准编制了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河南电池、焦作材料,郑洛制造、焦作配套” 的发展思路,确定了锂、钠、氢三大主流电池和钒液流、光伏、镍锌等新兴电池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绘制了产业链条、核心技术、市场分布、企业布局“四张图谱”。产业规模从140亿元增长到500亿元,相关企业从14家增长到目前的52家,产品种类从16种增加到30多种,产品影响力持续提升,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和兴化工的高性能导电碳黑产销量全球第一;钠电池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钠实现了量产;中原内配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下线交付114台。焦作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先后入选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河南省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链。

  今年7月9日,省工信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培育壮大新型电池产业链行动方案》,提出了以郑洛新焦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我们将乘政策东风,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加快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提供强力支撑。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到:

  一、坚持创新驱动。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深度合作,努力将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利用氟基新材料、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河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产业学院、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等本地院校,定向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二、推动链式集群发展。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协会商会老乡会“三会同联”,国企民企外企“三企共招”等形式,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动态推进100个左右、总投资100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相关项目,构建“材料+辅材+耗材+电池+设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深化数智赋能。聚焦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场景—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梯度式改造。发挥龙佰集团等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在研发、制造、物流等环节的互联互通。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中站、沁阳、博爱三个开发区争创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完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重点推进多氟多年处理2万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项目,把废旧电池中的锂、镍、钴等资源“吃干榨净”。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重点企业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工厂、零碳工厂。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我关注到焦作有一个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可以看出这是院地合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和成果,那么请问,这个科创园对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目前科创成果如何?谢谢。

  李亦博

  这个问题请沁阳科创园的范毅董事长回答。

?.jpg

  范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明确了“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的发展理念,沁阳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主动融入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采取“政府建硬件、院所出设备、团队出技术、公司管运营”的合作方式,与省科学院共建沁阳科创园。一是硬件支撑,沁阳投资5亿元建设总占地面积314亩的南、北两个创新孵化基地,配备了实验室、中试车间、综合服务、人才公寓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实现省科学院转化项目的快速导入。二是政策支持,沁阳财政拿出2400万元科技发展引导资金,保证财政投入的公共服务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优先采用河南省科学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速推动了省科学院创新成果、研发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合。三是服务保障,沁阳成立工作专班服务科创园运营,通过联审联批、一事一议、绿色通道等措施,开展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有力保障了转化项目的快速落地、快速投产见效。

  通过近几年的合作运营,省科学院结合沁阳市发展实际,围绕地方产业升级与转型需求,创新体制机制、贯通“政产学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政府支持、科企共赢”的院地合作“沁阳模式”。经过协同共建,形成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汇聚地,为政府提供产业规划决策咨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园区入住的有机硅创新团队与地方企业合作,研发的有机硅热转印碳带背涂中试项目为国内首创,实现了进口产品的可替代,填补了国内热转印碳带核心技术的空缺。二是突破了县域经济发展人才瓶颈,弥补了产业发展有“产”缺“研”的短板。通过共享科研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有效破解科研单位中试难、创新人才引进难、新兴产业培育难、科研人员创业难等共性问题。沁阳科创园已经成为集应用研究、小试、中试、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引进专家团队32个,集聚创新人才176人,其中国家级、省级人才66人,转化科技成果45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三是实现了企业“孵化”与产业“服务”的融合,成果转化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共赢。科创园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赋能。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孵化科技型企业33家,达成合作30余项,转化科技项目36项,累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微通道连续流反应装置”共享中试平台,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成功导入高科技项目20个,一期14个项目已具备生产条件,有力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提升科创园在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上的创新举措,担当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建设创新高地、打造创新高峰,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平萍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焦作市委宣传部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最后,再次谢谢李书记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